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股票经典资料 > 衍生工具内部控制研究
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衍生工具内部控制研究姓名:郑斯师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会计学指导教师:陈汉文20090401衍生工具内部控制研究作者:郑斯师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李明辉.LiMinghui论我国衍生工具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会计研究2008,(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有效防范衍生工具风险的关键.国内外发生的众多衍生工具灾难无不表明内部控制对衍生工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然而,从我国来看,许多金融机构和其他从事衍生品业务的企业尚未建立有效的、面向衍生工具业务的内部控制机制.在我国衍生工具业务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时刻,监管部门应当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制定专门的衍生工具内部控制指引,以促进和指导企业建立与完善相关的内部控制.2.会议论文郑斯师.陈汉文关于衍生工具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讨论重要意义、分析评价与改进建议2009近期,我国频频发生企业因衍生工具投资而遭致巨亏的案件,彰显出加强风险管理尤其是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2008年6月,财政部适时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衍生工具》(征求意见稿),这对引导我国企业加强衍生工具业务内部控制、提高衍生工具业务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既有的研究皋础上,借鉴COSO(1996)《衍生工具运用的内部控制问题》等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该征求意见稿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可能的改进建议,以期为我国监管部门建设衍生工具内部控制规范提供借鉴,为我国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带来启发。3.学位论文吴晗青论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与监管1999该文第一章对衍生工具的发展历程、概念、衍生工具的功能及其本质特性作了详细说明,以便读者对衍生工具有一个综合全面的认识.在第二章中,笔者探讨的中心是衍生工具风险监控的基础--衍生工具会计的发展现状,包括国际、国内各组织的努力及其研究成果,对衍生工具的确认、计量、报告等问题作了分析和探讨.第三章从衍生工具风险产生的根源说起,将衍生工具风险产生的原因分为(一)衍生工具本身固有的风险;(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导致的风险,包括交易所、经纪公司、参与企业等各角度;(三)外部监控不足产生的风险,包括衍生信息披露制度、政府对衍生工具的监控、国际间的合作监管等方面.4.期刊论文李明辉.LIMing-hui衍生工具的风险内部控制:国外经验及其启示-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192(10)衍生工具是一种用以避险的重要工具,但其本身也蕴含着极大的风险.因此,应当加强风险管理,尤其是加强内部控制.我国在发展衍生产品时,应当借鉴BCBS和COSO关于衍生工具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指引,建立和完善相关的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并保证相关控制的贯彻实施.5.学位论文杨扬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审计研究2004金融衍生工具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为我们所知道的金融概念,其发展之迅速,尤其是国际市场上一系列后果严重的风险事故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关注.同时,中国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同国际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一样跌宕起伏.中国的327风波与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几乎同时发生.住友事件、大和事件、奥兰治事件让我们不得不对金融衍生工具更加的关注,同时也为人们更好地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提供了典型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们看到,金融衍生工具本身是中性的,关键是人们如何利用它.因此,如何更好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对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审计已成为中国的当务之急.该文在借鉴国内外一些研究成果和我们现有审计准则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典型的金融衍生工具具体事件,介绍了与金融衍生工具审计方面有关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包括金融衍生工具的种类、特点及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产生与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审计的风险,并对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事件进行简介与评析,并用以对中国金融衍生工具审计发展的思考.该文着重阐述了与金融衍生工具审计有关的会计方面的问题,中国金融衍生工具审计的现实状况和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中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自身情况与特点构建了中国金融衍生工具审计的程序,并为更好地实施中国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审计提出了国家应予以重视的一些配套措施.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中国的金融衍生工具审计提出了展望.该文力求把理论阐述和实践相结合,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探索,在充分占有和剖析实际资料的基础上,紧紧把握中国金融衍生工具审计的发展趋势,探讨中国金融衍生工具审计未来发展的正确路径选择和中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需要构建的相应配套措施,从而有助于中国金融衍生工具审计的健康发展.6.学位论文冯玮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9Campbell,Lo和MacKinlay(1997)认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可以促进资本市场体系与功能的完善,对于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金融衍生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契机已经到来。但是对于如何有效地针对衍生工具进行会计监管,学术界仍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在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过程中,发挥会计监管的职能,利用适当的会计控制手段进行风险管理无疑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在金融监管部门对衍生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进行监督的过程中,通过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会计信息掌握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状况,也是防范风险的必要保障。在会计准则的约束以及相关机构的宏观监控之外,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更是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更为有力和有效的监控,这些都是现在急需完善的地方,同时,本文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本文主要采取规范研究的方法,并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文章分为五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概括的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等。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理论,包括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和种类两个部分。然后介绍了会计监管的基本理论,包括会计监管的概念和会计监管的理论基础两个部分。最后提出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概念界定。第三部分通过穿插风险案例引出目前衍生金融工具中的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披露、约束机制与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会计监管问题,并深入地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为:第一,管理层取代所有者掌握公司控制权;第二,有关衍生品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第三,政府监管能力与金融创新的不匹配;第四,缺乏完善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等等。第四部分主要是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方面先进经验的借鉴和教训的总结,并得出启示。在先进经验方面,三十国集团提出的针对评价和管理市场风险方面、会计方法方面、企业内部控制方面以及衍生品公允价值估价检查程序方面的建议和COSO提出的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在失败教训方面,这次金融危机暴露出公允价值应用在实践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进一步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工作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本文通过研究G30和COSO的先进经验,总结公允价值应用的教训,从中得出三点启示。主要有:第一,使用先进的会计监管工具;第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第三,谨慎地使用公允价值会计。第五部分根据会计监管问题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在借鉴外国一些成功的经验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八条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对策:第一,建立会计模式下风险的VAR预警模型;第二,建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实时控制系统;第三,建立会计模式下风险的VAR披露体系;第四,构建基于ERM的衍生工具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第五,强化对衍生金融工具关键风险的控制;第六,完善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法律法规体系;第七,强化政府在衍生工具监管体系中的作用;第八,完善公司治理以有效控制管理层。7.期刊论文杨荣华.李明辉中信泰富衍生工具损失案分析-财会学习2009,(5)2008年10月,中信泰富公司因为从事澳元杠杆式远期交易而发生巨额损失,成为又一起衍生工具灾难.从表面看来,导致中信泰富巨额损失的原因是由于澳元兑美元汇率发生异常波动而导致的市场风险,但事实上,乃是由于该公司内部控制失控而产生的操作风险.在现实中,操作风险往往是衍生工具的核心风险.要有效地管理衍生工具的风险,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内部控制.8.学位论文黄海平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防范初探——基于信息经济学的思考2006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金融衍生工具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80年代,盛行于90年代。目前,全世界共有50多个交易所可进行衍生工具交易,以金融期权为主的金融衍生工具已发展到了数十万亿美元的交易规模。作为一种风险规避的手段,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地发展,基本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物产品期货交易市场。但是,对于经济开放中的中国,这些初级的金融衍生工具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近年来,专家和业界人士不断提出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建议。2005年4月和7月股权分置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相继推出后,建立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呼声更是日涨。应该说,建立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是大势所趋。然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为风险规避者提供多种规避工具。另一方面,一旦运用失败,就成为金融失败的风险根源。发生在上个世纪末的“巴林银行事件”就是由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失败所致的。无独有偶,前不久刚发生在我国的“中航油事件”也成为我国企业从事衍生品交易失败的典型案例。本文就是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回答如下一些问题:为什么类似的失败案例时有发生?难道仅仅是因交易员的违规操作所致吗?还是另有别的原因?怎样才能尽量避免类似的失败案例再次发生等,从而为我国顺利推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提供参考。二、研究思路及基本框架本文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运用信息经济学方法,探讨了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的防范。具体由以下四章来阐述: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信息不对称与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概念以及二者的关系。本章分为两节内容。第一节介绍信息与信息不对称的基本概念。由信息出发,介绍了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第二节介绍了金融衍生工具的有关概念、特征。金融衍生工具的契约性特征决定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主体处于对立方。交易主体由于种种原因故意隐瞒信息,最终引起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金融衍生工具的虚拟性和杠杆性使这种不对称信息导致的风险成倍放大,从而引起金融动荡。基于上述理由,研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显得非常必要。第二章在第一章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金融衍生工具的形成与传导。第一节介绍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的类型与形成机制。本文认为,在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过程中广泛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衍生工具交易的公司内部,经理层、交易员和所有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经纪机构与衍生工具交易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交易者、经纪机构与衍生工具交易监管者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些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金融衍生工具原本较高的金融风险愈发被人为地放大。第二节介绍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形成的原因。就一般来说,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形成是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激励约束机制错位,信息传递机制失效,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但是,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形成是由于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和金融监管不到位造成的。第三节介绍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的传导机制。传导机制概括如下:金融衍生工具的虚拟性引发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不确定性的增加使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的信息更加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更加严重,金融衍生市场上的道德风险会扭曲投资,促成经济的泡沫化。通过风险的传导,微观的风险最终可能变成金融泡沫或金融动荡。第三节介绍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的归宿问题,即,如果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的微观风险没有传导到宏观风险,它的风险以及损失最终会由谁来承担的问题。在国外,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办事,该倒闭的就倒闭,风险最终被行为主体消化。但在我国,无形中政府提供了金融宽容和保险的政策。这种保护最终把损失算到国有企业或者政府的头上
本文标题:衍生工具内部控制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16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