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股票报告 > 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
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姓名:王峻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陈善昂20060301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作者:王峻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刘敏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分析2008长期以来,不良贷款问题是困扰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瓶颈”。毫无疑问,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存在,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赢利性和资本充足率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同时还会给宏观金融带来很大的金融风险。国家几次欲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大改革,都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如何有效化解已逐渐成为国内各金融研究机构和部门所面临的紧迫课题。根据银监会公布的资料,2005年第一季度,按照贷款五级分类法的计算,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为18274.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2.4%。其中主要商业银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达到17128.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2.7%,而同期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仅为1.2%。我国商业银行业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高居不下的不良贷款最后都成了不良资产,这无疑是个沉重的包袱。从国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来看,通过证券化方式转换、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资产,以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将会是一种成功有效的做法。它具体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性的、稳定的未来现金流收入的资产进行组合和信用增级,并依托现金流在金融市场上发行可以流通买卖的有价证券的融资活动。其内涵就是将原始权益人(卖方)不流通的存量资产或可预见的未来收入构造和转变成为资本市场上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具体来说,是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和收益要素进行分离和重组,进而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创新浪潮中崛起的一种主流融资技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被大量采用,跨国界交易迅速增长。它的出现,不仅为市场提供新的融资工具,而且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资产证券化兼有风险转移创新、流动性创新和信用创造创新的功能,所以引发了金融市场多方面的深刻变革。资产证券化之所以会在全世界流行,主要魅力在于参与各方都能得到好处,对资产原始权益人来说,它能改善资本结构,提升资产流动性,获得低成本融资,优化财务状况;对于投资者而言,它能提供稳定的收益,迎合不同投资者所需要的多档次投资工具,开辟了新的投资空间;对政府而言,它有利于促进法律、税收、会计制度和信用及社会中介环境不断完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由于资产证券化能够将资产负债表上的信贷资产表外化,从而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赢利性,故被视为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一创新在解决国外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上有颇为成功的经验。从我国国情来看,发展资产证券化更有着积极意义。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有利于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分散和转移风险,对于一般企业来讲,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扩大融资途径、增加资金的使用渠道、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我国在利用资产证券化处置不良资产方面,在理论上讨论已久,实践上则起步较晚,加之市场还不太成熟,因此发行产品的数量比较有限。2005年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启动了资产证券化,开辟了金融领域资产证券化的先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地剥离已经取得明显进展,但是数额仍然很大。在这种背景下,对资产证券化尤其是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研究颇有意义。本文正是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总结了资产证券化在国内国外的发展状况、操作流程、参与机构以及其关键问题:设定特殊目的机构、真实销售、破产隔离和信用增级,通过将资产证券化与其他传统不良资产处置方式进行比较为切入点,对资产证券化的特殊优势进行分析,找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约束条件以及现今推行所存在的障碍,总结得出商业银行在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时所应坚持的原则,并针对我国国情提出了完善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政策建议,期望为我国巨额不良贷款问题的化解提供点滴帮助。本文总共分为六大部分,绪论部分对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研究方法、总体思路、创新点等作了一个大体概括。第二部分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概述。在这部分里,首先对国内外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进行阐述,包括美国、欧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实践,接下来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做简要介绍。第三部分为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各种途径比较。首先引出商业银行对不良资产的界定,总结这些不良资产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当前不良资产的处置现状。接着对传统不良资产处置方式进行分析,包括诉讼清偿、债转股、债务重组、公开拍卖和招标转让、打包出售以及破产清算等,明确得出,传统方式处置不良资产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逐户处置,和批量处置相比起来,由于所涉及到的当事人和处置环节较多导致了低效率和高成本。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作为批量处置的资产证券化方式能够大大加快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进度。第四、五部分为本文的重点。第四部分也是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即对不良资产证券化进行优势分析,得出其主要的创新特征为实现了信用基础的演进,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融合以及风险的再分配。接下来分别论述其宏观效应和微观效应。从宏观层面得出,资产证券化实现了规模经济、改进了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重构了金融服务体系、是金融体系发展的高级阶段。在微观层面,资产证券化改善了银行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改善了作为发起人的银行的资本结构、提高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第五部分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及约束条件,本文主要从银行、SPV以及投资者角度分别论述不良资产证券化具有可行性,并论证这些可行性具有理论支撑,此后,根据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指出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目前所存在的六大主要约束条件,即,金融资产约束、市场主体约束、制度约束、企业债券市场约束、风险制约以及人才约束。在明确约束条件之后,列出我国当前不良资产证券化实行存在的两大主要障碍,即产权关系模糊和不良资产真实出售存在问题。最后以工商银行宁波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作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实例,具体分析不良资产证券化如何在实际中进行运作。第六部分,在总结前文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实环境作出思考,提出了完善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政策建议,包括应坚持的原则:不良资产技术上的剥离和自我清收相结合的原则;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解决与国有企业脱困相结合的原则;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清理和国有银行机制转变相结合的原则。具体对策可以从加强市场机制建设、政府支持力度、银行自身完善和推动金融创新、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几个方面着手。实际上,只有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才能最终真正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最后为文章的研究结论。2.期刊论文任贤浩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中国商界2009,(3)今年来资产证券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各国资产证券化的脚步不断加快.我国也面临着资产证券化的选择问题.而资产证券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文章则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的角度分析了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最后可以看出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既是机遇优势挑战.3.学位论文张巧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2007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是指处于非良性经营状态的、不能及时给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难以收回本金的银行资产。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高、数额大,基本上为向国有企业提供的贷款,对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和金融系统的稳定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已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障碍,也是国内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果不尽快解决将会使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有可能造成金融危机。不良资产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包袱,不仅严重制约着银行商业化改革的进程,还威胁到银行业的整体安全,阻碍银行参与国际竞争。巨额不良资产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以下危害:影响银行的资金周转;造成银行的资产损失,降低盈利能力:导致银行财务状况恶化;制约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从1999年开始,我国相继建立了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AMC,AssetManagementCompanies),分别接收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计约1.4万亿元的不良贷款,通过债转股、打包处置、拍卖等方式进行不良资产的现金回收,上述措施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处置速度慢、成本高,离最终要求甚远。为此,要寻求一种新的、高效的方式来处置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最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之一,其实质是融资者将被证券化金融资产的未来现金流收益权转让给投资者。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资本市场的各个领域。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开创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先河,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低成本的融资手段,也受到受不良银行资产困扰的各国政府的重视。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证券化已经成为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理论研究和实践均证明了,通过证券化手段处置不良资产,不仅可以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进度,提高资产处置效益,也能促进金融创新,丰富金融产品,加快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对商业银行而言,证券化方式更可拓展自身业务,并积累在资本市场的运作经验。这将大大有利于银行竞争力的增强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发展。推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提升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降低经营风险;使资本充足率提高;有助于银行和监管者去评价银行的资产情况,从而有效控制银行资产组合的风险水平;资产证券化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风险较小,是更有前景的金融创新工具;有助于资产配置效率的优化。证券化的现实意义与商业银行谋求资产流动性的初衷相吻合。通过证券化方式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我国已具备可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条件:其一,国有商业银行具有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强烈内在需求;其二,拥有可以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资产;其三,我国资本市场的监管力度大大增强,各种市场中介服务组织逐步健全,机构投资者力量迅速壮大,市场环境、法制环境和信用环境不断改善,市场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从而为不良资产证券化提供了较好的市场基础条件。我国已有珠海高速公路收费权证券化、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北美航运应收账款证券化、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应收账款证券化等一系列离岸证券化项目的成功案例。但是由于法律政策和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我国已有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只有三例。第一个是2003年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宣布与德意志银行合作推出离岸信托模式的不良债权证券化,涉及项目20个,债权余额25.52亿元,面向境外投资者发行总额近16亿美元。第二个是2003年华融资产管理公司132.5亿元不良债权资产的信托收益分层方案。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委托中信信托投资公司,设立财产信托,于2003年6月发行期限3年、价值10亿元的优先级受益权4.17%。此方案被称为国内第一个准资产证券化方案。但这一方案因没有实现风险转移、不符合国际惯例的真实出售而颇有争议。第三个是2004年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工行将其面值26.19亿元、预计回收值8.2亿元的不良债权委托给中诚信托投资公司,设立财产信托,并委托中信证券作为包销商将其A、B级受益权转让给外部投资者。项目于2004年7月全面完成。它是国内商业银行首个资产证券化项目,具备了真正意义的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特征。本文的主要思路是:先介绍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及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理论分析;然后介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接着介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以及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作用,并通过宁波工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案例分析不良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及业务流程:最后提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理论研究与实例分析、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
本文标题: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35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