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通用8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通用8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以下是网友精心分享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通用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第一篇】一、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的小朋友,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上学期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二、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参考资料,少熬夜!三、教学总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各单元要求第一单元:在父母关心下成长1、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坚持做的好习惯。2、掌握基本的自我服务的本领,学会叠衣服、洗鞋、整理书包等。3、了解一日生活中哪些事情是自己应该做的。第二单元:我的班级我的家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做事认真细心,做好值日生。2、养成爱护课桌椅,爱护班级公物和学校的公物。3、让学生动手布置自己的班级。第三单元:我也能探究1、了解有关科学家的小时候的故事。2、通过想象设计制作未来的房子和交通工具。3、让学生把自己设计和制作的东西展示出来。第四单元:我是中国人1、了解自己家乡发生的变化。通过哪些方面举例说明。2、使学生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国旗、国徽、首都。3、知道许多科学家为家乡、为祖国作出了巨大贡献。五、教学措施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六、教学时间安排第一周1、我长大了第二周2、我在变变变第三周3、做最好的自己第四周单元体验活动:让爱住我家第五周4、我是值日生第六周5、爱护课桌椅第七周6、我为班级添光彩第八周单元体验活动:美化我们的教室第九周7、走进聪明屋参考资料,少熬夜!第十周8、爱思考会研究第十一周9、生活需要小创意第十二周单元体验活动:玩出新花样第十三周10、可爱的家乡第十四周11、国旗国旗我爱你第十五周12、我爱我的祖国第十六周单元体验活动:家乡美祖国亲《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第二篇】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一、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知识,并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自己的家乡与校园,了解家乡与校园,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意识。用模范的行动指导自己的言行。2、教育学生了解自己的组织,少先队。培养学生的荣誉心。3、培养学生看着课文说出内容,联系实际能说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生活实际。4、通过教学即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二、教学重点1.教材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事件,采用多种形式的表现方式,如: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可以是唱、跳、画、说等多种形式,这也符合学生的年龄层次特征。培养学生的多种表现能力、分析能力。2.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三、教学难点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2.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3.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2.初步了解各种自然现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3.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四、教学措施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有趣味性的教案,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样化。参考资料,少熬夜!3、采取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4、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同学们养成爱思考爱生活的习惯。《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第三篇】本学期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本人承担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为完成新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思想品德教育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如下: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综合课程,教材体现了综合性、过程性、实践性特点。”据此,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凝练三年六册教材各个单元的学习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作为对初中生活开端的理性阐述,具有统领全套教材的意义,既是学生整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起点,也是全套教材建构的逻辑起点。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变化,学生会有各种感受,也可能有各种困惑和问题。教材不是让学生被动去适应这些变化,而是把变化看成是生命成长馈赠给自己的礼物,认识到新的阶段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接纳变化,在积极面对中学学习、自我探索等课题中中成长。本单元以“成长的节拍”为主题,体现了学生初中生活的基调,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第二单元:学会交往,处理交友中的问题既是学生道德和心理发展在本阶段的核心任务,也是初中生活逐步展开后学生实际的需要,在学生生命成长中具在重要的意义。20xx年2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出台,“积极交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被作为中国学生发展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提出。青少年期的同伴关系,不仅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朋友之间亲密感也进一步增加。这一方面提高了中学生友谊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交友态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承接上一单元学会与同伴交往,本单元则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继续与延伸。师长是中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学生和师长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质量。到了青春期以后,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凸显,他们要求摆脱依赖、走向独立的愿望和行动增强,有时会和师长产生冲突。教材不回避青少年成长可能带来的各种冲突与矛盾,在尊重学生的独立愿望、成长需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走近师长,看到冲突背后“爱”的流动,参考资料,少熬夜!通过主动对话和交流达成相互理解。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本单元内容在七上教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既是本册书前三个单元的价值升华,也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打好生命的底色。虽然课程设置上只是作为一个单元内容来呈现,但对生命教育的关切贯穿整套教材始终。二、教学措施1、不断学习,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丰富自身知识,与时俱进,以适应思想品德的教学。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案,备好每一节课。3、多样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更多地进行讨论、分析、探究活动和主题班会等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效果。4、教学中多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例,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身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5、上课过程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结合自身实际发表观点。6、结合课文内容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独立完成。三、教学进度时间内容第一周第一课第一框题、第二框第二周第二课第一、二框题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第八周第九周第十周第十一周第十二周第十三周第十四周第十五周第十六周第十七周第十八周第十九周第二十周参考资料,少熬夜!第二十一周第二十二周第三课第一、二框题第四课第一、二框复习第一单元(月考)评卷、第五课第一框第五课第二框题第六课第一框、第二框第二单元小测试第七课第一、二框题复习一二单元期中考试评卷、第八课一框题第八课第二框题、第九课第一框第九课第二框题第十课第一框题、第二框复习、月考复习第一单元复习第二单元复习第三单元复习第四单元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第四篇】一、学情分析我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5人。由于学生刚从幼儿园转入小学,学习习惯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加上他们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所学技能与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差别。学习习惯养成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教学的课堂常规对于刚入学的他们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内容,更别说什么道德与法制,法制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引导,才能让他们慢慢地了解其内容。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16课。其内容为:第1课开开心心上学去第2课拉拉手,交朋友第3课我认识您了第4课上学路上第5课我们的校园第6课校园里的号令第7课课间十分钟第8课上课了第9课玩得真开心第10课参考资料,少熬夜!吃饭有讲究第11课别伤着自己第12课早睡早起第13课美丽的冬天第14课健康过冬天第15课快乐过新年第16课新年的礼物《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
本文标题:《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通用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385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