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建设党建、经济、民生“三位一体”的基层党建示范县
-1-建设党建、经济、民生“三位一体”的基层党建示范县——*县基层党建理论创新与实践中共*县县委*县人民政府研究室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县,自我加压,大胆探索,按照“抓党建为了什么?为了赢得民心;赢得民心靠什么?靠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思路,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发展成果惠民生”,创意打造党建、经济、民生“三位一体”的基层党建示范县,有效破解了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就党建抓党建”、“就经济抓经济”、“就民生抓民生”,党建、经济、民生“三张皮”的难题,形成了党建、经济、民生“三位一体”、相辅相成、互促共进的新局面。把“三位一体”理论转化为加强党建、促进发展的指引力科学理论是科学发展的指南针。近年来,*县根据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胆探索党建、-2-经济、民生“三位一体”的基层党建新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指导党建、经济、民生工作,在实践中使之不断丰富完善。理论上讲,党建、经济、民生必须“三位一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因此,党建工作必须以经济工作为基础,使党的建设适应和有利于经济发展。同时,政治制度决定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离不开党的领导。所以,党建工作、经济工作应该是一体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要得民心,就得改善民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要求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民生问题是广大人民群众最直接、最急迫、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无疑是聚民心的抓手,谋民利的重点。党的建设,本质上是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核心是巩固执政地位。所以党建工作与改善民生,核心上是一致的。发展经济是改善民生的前提,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经济的目的,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故经济、民生密不可分。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经济是党建的基础,党建引领经济发展;民生是党建的方向,党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动力,发展经济的目的是改善民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合为一体。(见图1)-3-党史证明,党建、经济、民生原本“三位一体”。回顾党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党的建设历来同党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党的伟大事业服务。为赢得广大劳苦大众对我党革命事业的支持,土地革命时期,我党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历史任务。当时,党中央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围绕这一重点工作,来抓党员队伍建设。“打土豪、分田地”,在当时可以说是发展革命区经济,改善革命区民生的重大举措,而党建工作要围绕这一重大举措来开展,这就说明党建、经济、民生是一体的。反观“文革”时期,只抓阶级斗争,忽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导致了十年动乱。党的历史证明,党建、经济、民生原本“三位一体”。客观现实,需要党建、经济、民生“三位一体”。“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需要发挥党建、经济、民生“三位一体”的合力。但目前“就党建抓党建”、“就经济抓经济”、“就民生抓民生”的现象还图1:党建、经济、民生“三位一体”示意图-4-普遍存在。一些地方重经济轻党建,重发展轻民生,党建流于形式,既削弱了党的建设和作用,又影响了经济发展效益和民生改善质量。体制僵化、经济衰退、失去群众基础,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新时期的党建工作应以此为鉴,着力找准三者的结合点,促进经济发展,大力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鉴于以上三点,近年来,*县着眼发展,立足实际,将党建理论与本县县情结合起来,与时俱进地创新新时期、新形势下党的自身建设路途和党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领导方式,创意确立了党建、经济、民生“三位一体”基层党建示范县目标,制定了打造基层党建示范县总体实施意见及8个子方案,形成了“1+3+8”创建工作体系。打造基层党建示范县的总体要求是,着眼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以学习型党组织、干部队伍、基层党组织、干部作风、党内民主、反腐倡廉等六大建设,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以环境为基础、开放为手段、文化为动力、产业为支撑、富民为目的,大力实施“环境立县、开放活县、文化兴县、产业强县、百姓富县”五大战略,引领全县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进一步提高群众幸福度满意度;以践行民生理念,实施“10+4”民生工程,畅通民意,共建共享,惠及广大群众,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密切-5-党群干群关系。打造基层党建示范县的具体目标是,努力实现创新能力强、学习效果好,领导班子强、干部素质好,宗旨意识强、党群关系好,基层组织强、作用发挥好,统揽能力强、民主氛围好,廉洁自律强、自身形象好,管党意识强、责任落实好,推动能力强、事业发展好的“八强八好”目标。力争一年起好步,三年见成效,五年创建成功。把思想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引导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深入推进改革开放,需要思想上的洗礼、观念上的重塑和思维方式上的再造。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具有强大的思想政治优势,我们要因地制宜把这一优势转化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强大引导力。整合思想资源,消除思想贫困。改变落后面貌首先要转变落后观念,解放生产力首先要破除思想桎梏。近年来,*县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要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教育、创意经济、文化旅游等知识培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引导全县党员干部克服内旋文化影响,消除峡谷意识;二十余次邀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编译局、中组部研究室、北京大学等党建专-6-家和重庆市相关专家来*举办讲座,将思想观念的转变与党的先进理论、“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事业、忠于法治”的*文化精神、破解库区产业发展难题等具体实践有机结合,增强忧患意识、开放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创意、创业创造意识,切实解决党员、干部的思想空虚问题,提升党员干部引领发展的能力。发挥主导作用,引领科学发展。充分发挥新时期党委“统揽全局”职能,健全完善县委常委会、全委会研究决策重大经济工作议事规则,建立县委常委分别联系一个重点项目、一个规模以上企业和一个招商团的工作机制,健全“重点项目及招商引资、工业(民营经济)、经济运行”三大例会制度,不断增强县委统揽经济工作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明晰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牢固树立“环境是生命、生态是资源、民生是关键、创意是灵魂”意识,坚持走民生导向的差异化发展路子,大力实施“环境立县、开放活县、文化兴县、产业强县、百姓富县”五大战略,加快建设以“六合一”移民生态文化城、长江三峡*州半城、中国柑橘城和移民生态工业园为主体的“三城一园”,着力打造*文化之都,建设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内陆开放型生态经济高地。促进目标同向,实现互动发展。经济是党建的基础,民生是党建的重点,党建必须更加自觉地服从和更加有效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近年来,*县把党建工作融入“文-7-化旅游创意产业、特色工业、柑橘产业、城市建设及管理、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全过程,从本县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现实需要出发,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反映出来的重大问题入手,积极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着力提高党领导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经济良性发展、社会和谐稳定。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41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速达16.4%;地方财政收入达10.02亿元,是“十五”末的5倍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00.44亿元,五年累计达315.3亿元,是“十五”末的3.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4.09亿元,是“十五”末的2.2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496元、5397元,是“十五”末的1.9倍、2.1倍。经济的良性发展和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确保了全县各级党组织能够集中更多的物质保障和时间精力拓展党建新领域,增强党建工作的新活力,全县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民生改善实现了相互促进、互动发展。把干部人才资源转化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推动力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8-推行“四考”选人机制,解决干部人才队伍“不适应”问题。采取以素能考试、实绩考核、民意考评、预任考用为核心的“四考”选人用人机制,从履职标准、履职效果、履职质量、履职能力等四个方面对干部进行立体考评,激发干部动力和潜能,吸引各类人才为*县经济社会发展建功立业。2008年以来,面向全国公选领导干部34名,其中重庆市内县外4人,重庆市外7人;2名企业优秀管理人才、4名事业单位优秀人才进入党政部门任职;422名机关干部通过竞争上岗担任内设机构负责人,通过公开考调为县级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41名,8名领导干部因考核排名靠前被交流重用和提拔使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实施干部素能提升工程。每年选派12名新提任领导干部到信访办锻炼,提高干部危机公关能力;外派18名年轻干部到对口帮扶的山东省、重庆大渡口区和市级机关挂职,拓宽干部战略思维;下派57名县级机关干部到村挂职,上派24名乡镇干部到县级机关锻炼,丰富干部工作经历。抽调16名干部到海螺水泥、核电办、*县移民生态工业园等县内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锻炼,挑选2名干部到重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重庆通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兼职,增强干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建立村级联合党委,解决基层干部“引领致富能力不强”问题。在全县28个乡镇创新建立了由“县官当村官”、3—4-9-个相邻村联建的村级联合党委,推动干部下沉,带动资源下乡,引领农村发展,凝聚党心民心,解决了一些基层干部“引领致富能力不强”,导致基层组织凝聚力弱化问题。联合党委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人才、信息、资金、技术等优势,指导联建村制定万元增收计划84份,形成调研报告90余份、专题研究解决突出问题120余件,现场为5.8万户农户免费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协调致富项目811个,落实产业发展资金778.5万元,帮助启动脱贫项目2426个,解决9659名群众就业。东溪镇翠屏联合党委充分发挥“翠屏葡萄”品牌效应,着力打造翠屏“花果山”;任家中河联合党委整合土地资源,重点打造绿色蔬菜基地,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97元,居全市考核同类第一位,同比增长19.2%。打造“数字党建”,解决服务群众“信息不灵、诉求不便”问题。充分利用“数字*县”建设契机,打造“数字党建”,以信息化促进党建工作的现代化。大胆探索,建立完善了“网络培养、视频谈话、缺席讨论、异地宣誓”的务工人员入党模式,通过网络党支部、QQ群、电子信箱和视频等,进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突破党员教育管理的时间、地点限制,拓展了党员干部教育领域。建立了农村以村、城镇以社区为单元的基层党建与社会管理网格,一格一个党组织,整合格内各类资源,组建网格服务团队,对网格内的管理服务-10-对象实施24小时动态、全方位管理,实现基层党建服务管理功能最大化,快捷管理服务群众,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开辟党建频道与专栏,建立完善内外网党建门户网站,实现与“七一网”、党建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在县政府门户网站醒目位置设置网上信访平台、在*论坛“阳光投诉”版块建设短信信访平台,信访事项网上来网上去的设想成为现实,为广大群众架起了网上“连心桥”,有效破解了基层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民生、民意畅通和群众监督等难点。把党的亲和力转化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凝聚力所谓执政党的亲和力,是指群众对执政党的感情量度,实质就是党同人民群众能否保持血肉联系的问题。提升党组织的亲和力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重点,对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化环境“洗脸”招商,提升发展软实力。大力实施优化环境“洗脸”招商“一号工程”,不断优化政务环境,打造库区发展环境最优县,集聚更多人流物流财流。在全县先后开展了“干部作风整顿年”、“机关效能建设年”、“作风建设深化年”、“发展环境优化年”等系列主题年活动,大力弘
本文标题:建设党建、经济、民生“三位一体”的基层党建示范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65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