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财务管理环境教学目的1.熟悉经济环境对财务管理的影响2.熟悉法律环境对财务管理的影响3.掌握金融环境对财务管理的影响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内外的各种条件。依据系统论,环境就是存在于研究系统之外的、对研究系统构成影响作用的一切系统的总和。财务管理是一个企业管理中独立的系统,其运行必然要受到财务环境的影响。财务管理环境的发展是推动财务管理发展、变革的根本动力。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化浪潮纷至沓来,工业化革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迅速扩充,传统的独资与合伙企业已经难以适应生产的社会化规模的需要,股份公司作为适应生产经营的社会化规模的要求的企业组织形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股票作为企业的融资形式由于具有风险分散而发行面广的特征,成为企业筹集资本的主要筹资方式,因此,受环境变迁的影响,财务管理的重点集中在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发行普通股票;第一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50年代,受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财务管理的重心转向如何维持企业的生存,即投资领域;20世纪50年代后,资本市场日益成熟与发达,企业融资工具与投资方式愈加丰富多彩,如何有效确定企业资本结构的财务理论应时而生,几十年间流派纷呈,博大精深,极大地推动了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适应环境的变化,财务管理形成了融资、投资、股利分配等三个主要的财务领域。正确把握理财环境的变动趋势,是有效进行财务决策的前提。有效的财务决策来源于对企业财务环境走势的准确预测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理财措施的调整。在理财活动中,利率的变化、汇率的变动、法律规定的调整,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动等,对企业财务管理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如,利率的升高,会导致证券价格的下降,理财人员能够准确预测到的话,可以避免企业短期证券投资的损失;同样利率的升高会导致高负债企业利息负担的加重和财务风险的加大。再如,原材料价格的升高和人工成本的升高,对企业收益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产品售价的波动会影响企业未来的现金净流量,等等。理财人员不能被动地适应财务环境的变动,而必须在对环境的变化准确预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有利的因素和针对不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合理规划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及科学决策,才能够使企业在适应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加。第一节经济环境一、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理财的影响财务管理作为一种微观经济管理活动,与其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密切相关。这些宏观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运行周期、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等因素。(一)经济运行周期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这是市场经济的一个规律。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可通过反映宏观经济的有关统计指标表示出来,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NP)、消费总量、投资总量、工业生产指数、失业率等,其中,GNP是衡量宏观经济综合性最强的指标,因此,经济周期的变化通常用GNP的系列统计指标表示。宏观经济周期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即萧条、复苏、繁荣、衰退。经济周期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规律客观存在于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它的存在并不依赖于国家、制度的不同。宏观经济周期性运行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企业的理财活动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准确地判断宏观经济运行周期及其影响,采取相应的经营或理财对策,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财目标的要求。宏观经济运行周期影响企业的经营及理财对策。在萧条阶段,经济明显萎缩降至低谷,百业不振,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影响到公司财务状况不佳,公司股票市场价格徘徊不前,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受挫,企业可采取的对策有:建立投资标准、尽力保持市场份额,放弃次要利益、消减管理费用、消减存货、裁减雇员、采取稳健的股利分配政策以储备现金存量等,尽力维持公司的生产经营能力;在复苏阶段,宏观经济从经济周期的谷底逐步回升,公司经营状况开始好转,业绩上升,投资者对公司投资的信心逐渐增强,企业财务状况趋于好转,资信能力有所提高,企业采取的对策有:增加存货、劳动力,增加厂房设备等;在繁荣阶段,经济迅速增长达到周期的高峰,公司的经营业绩也在不断上升,财务状况良好,投资者的投资信息大为增强,证券价格大幅上扬,企业采取的对策有:进一步扩充厂房设备投资,增加存货、提高销售价格,以增加公司未来的现金净流量;在衰退阶段,经济的发展从周期的顶峰逐步回落,可采取的措施有:停止扩张、出售多余设备、停产不利产品、停止长期采购、消减存货、停止增加雇员等。经济周期影响企业负债的承受能力。一般而言,经济萧条时期,企业对于负债的承受能力相对较低,此时企业应消减债务的规模,防止企业因资产的流动性的降低而导致财务危机,同时,资产流动性的降低,可能会导致企业利用较多的流动负债,但不排除个别效益良好的企业基于投资时机的掌握,而举借大量的长期债务;经济复苏阶段的利率较低,为有效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此时是企业提高负债比率的良好时机,因此,长期债务的比例会有所升高;经济繁荣时期,企业在积极扩张,会出现债务与权益投资并重的情况。经济周期影响证券市场价格。证券市场价格是宏观经济发展的“晴雨计”,随着宏观经济周期由萧条到复苏、繁荣、衰退周而复始的变化,证券的市场价格也会经历徘徊、上升、大幅上扬、回落等阶段,把握经济周期对证券价格的影响,才能够制定正确的有价证券投资策略。(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当代市场经济中,为保证整个为使宏观经济良性运行,国家政府主要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不同,政府可采取扩张的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促使经济的健康稳定的发展,保持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实现充分就业。这些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是直接的。在企业理财中,必须根据不同时期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整政策对企业理财的影响,而采取相应的对策。1.货币政策的调整会直接、迅速地影响企业的筹资与投资中央银行贯彻货币政策、调节信贷和货币供应量的手段主要有:(1)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2)再贴现政策;(3)公开市场业务。当国家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防止经济衰退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就会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中央银行再贴现率或在公开市场买入国债的方式来增加货币供应量,扩大社会的有效需求。当经济持续高涨、通货膨胀压力较重时,国家会采取相反的方式紧缩货币供应量,以实现社会需求与供给的平衡。中央银行实行的货币政策对企业理财的影响是:(1)利率的调整通过影响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资本成本)影响企业理财。利率提高时,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提高,融资成本升高,股票价格下跌,企业价值相对下降,此时,企业对投资机会必须要求更高的报酬率;利率下降时,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下降,融资成本降低,股票价格上升,企业价值相对增长,是企业投资的良好时机。当企业预计到未来利率上升时,一般通过发行长期固定利率债券进行融资;当企业预计到未来利率下降时,一般发行短期债券进行融资,以降低企业的利息负担。(2)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企业筹集资金相对容易,证券市场价格上扬,在货币供应量增加的初期,是企业进行短期证券投资的良好机会。反之,当货币供应量下降时,企业筹集资金相对困难。证券市场价格也下降。(3)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公开买进证券时,对证券的需求增加,促进证券价格上涨,由于此时证券投资者的增加,是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等进行融资的良好时机。2.财政政策的调整对企业理财具有持久而较为缓慢的影响财政政策是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变动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改变政府购买水平、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和改变税率。当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失业增加时,政府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性支出,提高政府购买水平,提高转移支付水平,降低税率,以增加总需求,解决衰退与失业问题。当经济增长强劲,通货膨胀严重时,政府要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降低政府购买水平,降低转移支付水平,提高税率,以减少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当政府奉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收入相对减少,政府购买水平提高,从而导致社会需求的增加;增加对道路、桥梁、港口等非竞争领域的投资,从而直接增加相关产业的投资,提高相关产业的需求,促进其他产业以乘数的方式发展;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如增加社会福利、增加为维持农产品价格对农民的拨款等,提高一部分人的收入水平,间接促进公司利润的增长;税率的调整直接影响公司的收益水平。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导致公司的市场需求的扩大,现金流量的增加,创造公司的投资机会,公司的生产经营业绩上升,是企业增加企业价值的良好时机。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对公司的影响正好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影响相反。政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不同,财政政策是通过控制政府的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经过企业的投入与产出来影响总需求的,这与通过调节信贷和货币供应量影响需求的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区别,财政政策传导过程比较长,因此,对企业财务管理具有缓慢而持久的影响。3.汇率政策的调整影响企业理财汇率的高低将影响资本的国际流动,也会影响本国的进出口贸易。汇率上升时,本币贬值,本国产品的竞争能力增强,出口型企业将收益,现金净流量将会增加,但进口企业将多支付本币,发生损失,汇率下跌的情形与此相反。汇率的上升导致本币贬值,将导致资本流出本国,证券市场价格下降;反之,汇率下跌,则资本流入本国,本国的投资增加,证券的市场价格上升。除上述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的主要因素对企业理财具有影响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可能会由于企业资本、人才、市场活跃程度、企业管理水平、地理因素等多方面的不同而影响企业的理财,此外,经济管理体制的不同对企业理财的要求也不相同,这些因素的影响由于是次要的,这里不在赘述。二、企业微观经济环境对企业理财的影响(一)企业产权构成如果我们将企业效率视为企业价值的一个函数,就是说,企业效率越高,企业价值越大,那么,企业产权的构成就是影响企业效率进而影响企业价值的一个因素。所有权具有排他性是企业生产经营内在动力机制的决定性因素,是驱使资源的拥有者将资源用于价值最高的投资项目的强大激励源。所有者有权决定他所拥有的资源的用途,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与成本。获利和规避风险、收回投资都会成为所有者的经营动力。而且,所有者对于企业拥有剩余收益的全部索偿权,因此,在产权具有明确归属主体的企业,资源向价值更高的用途流动的动机就非常强烈,由于产权归属明确,收益归己,成本与风险自负,节约成本和规避风险、增加盈利来提高企业效率就成为所有者的追求目标。进而可以提高企业价值。相反,如果企业的产权没有明确的排他性,内在的动力机制相对弱化。所有权的可转让性是提高企业资源使用效率的根本保证。市场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为产权的自由流动创造公平交易的机会,并且对企业的价值予以定价,这也是企业存在的一个原因。所有权的可转让性为资源流向更高的生产力的所有者提供了激励。我们可以设举一个甲经营的企业的年净收益为10000元,而如果乙经营该企业每年可获净收益为15000元,假定要求的报酬率为10%,乙的出价将是150000元,而对于甲,只要售价高于100000元,甲就有足够的动力出售该企业。可见,所有权的转让促进了企业价值的提高。在原甲经营时,企业的价值为100000元,而转让为乙经营后,企业的价值上升到了150000元。因此,产权的自由公平的交易,是保证社会资源优化和提高企业价值的必要条件,失去了可转让性的产权,是凝固的甚至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所有权具有明确的自然人的归属性以及可转让性,是企业提高价值的前提。因此,具有明确产权归属的企业,具有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明确的理财目标及理财动力,而缺乏产权明确归属的企业,由于没有真正的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相对弱化,可能会导致企业理财目标从属于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要求,难以割断财富与权利的联系,企业代理成本较高,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动力不足。(二)企业所处产业生命周期一个产业由产生到成长再到衰落的发展演变过程,称为产业的寿命周期。产业的寿命周期可分为初创、成长、成熟、衰退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不同,导致企业理财上的特点也就有所区别。1.初创阶段初创阶段是一
本文标题:财务管理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75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