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部分高考专题串串讲典题教练考点透析专题三收入与分配重难突破建构体系考点透析掌控核心考点,感悟考题视角7.个人收入的分配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7.个人收入的分配分配制度按劳分配及其作用(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2)表现:公有及公有控股企业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等,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的农业收入。(3)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7.个人收入的分配分配制度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中劳动所得)。(2)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3)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7.个人收入的分配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1)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2)意义: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有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积极性。(3)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7.个人收入的分配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又一重要举措,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制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7.个人收入的分配效率与公平提高效率、促进公平(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存在矛盾,又具有一致性。第一,区别。①含义不同: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②存在矛盾性:过分强调效率,会使收入差距拉大,损害公平的实现;过分强调公平,会导致平均主义,损伤劳动者的积极性,不利于效率的提高。第二,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2)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②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③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简称:税、利、债、费8.国家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与支出税收与财政的关系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居主导地位,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8.国家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与支出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的分配政策。(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2)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的影响。相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就是国家对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支出的种类: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8.国家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支平衡(1)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结余;收入小于支出,略有赤字。(2)财政赤字: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财政的作用之一: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8.国家收入的分配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的作用之二: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财政通过支持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8.国家收入的分配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的作用之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8.国家收入的分配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宏观调控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原因经济增长迟缓,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经济过热,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物价上涨区别对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共同点采取哪种财政政策,都必须依据客观的经济运行状况税收税收是国家为实现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一般是指国家依法征税、纳税人依法纳税和国家依法对违反税法的行为处罚。无偿性是指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补偿。固定性是指在征税以前必须明确作出规定,制订或修改相关税法,不能随意改变。9.征税与纳税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的种类(1)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2)增值税和个人所得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9.征税与纳税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的作用(1)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不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2)个人所得税: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个税起征点的调整,有利于调节过高收入,减轻工薪者的负担,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纳税人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组织和个人。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纳税人。9.征税与纳税依法纳税负税人最终承担税收负担的单位和个人。一般而言,所得税的负税人与纳税人是一致的,其他税种的负税人与纳税人则大多不一致。9.征税与纳税依法纳税依法纳税(1)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一致性。(2)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3)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项服务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自觉依法纳税。附:四种违反税法的表现:①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②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③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主要是出口退税)行为;④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重难突破把握重点知识,突破难点问题1.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1)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2)分配方式类试题的解法:一看所有制类型,二看因提供了什么而取得的收入,见下表:分配方式所有制提供了什么按劳分配公有制(国有或集体企业、公有控股企业、国家机关、农业等)劳动收入(工资、奖金等)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劳动所得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外资经济劳动收入分配方式所有制提供了什么按资本要素分配各类企业股票(股份)、出资(投资)、存款储蓄、债券等按管理要素分配各类企业管理者的贡献按技术要素分配各类企业科技人员的贡献2.经济运行状况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关系对策经济运行状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论经济增长迟缓、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积极的或稳健的: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消费,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扩张的或稳健的:扩大货币发行量(信贷规模);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对策经济运行状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论经济过热、物价上涨过快、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紧缩的: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紧缩的(从紧的):减少货币发行量(压缩信贷规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典题教练明确命题考向,教练经典试题考向1我国的分配方式【例1】王某是一国有企业会计师,2013年工资收入36000元,奖金5000元;其妻在一所私立高中当老师,年工资35000元;家里有房屋出租,年收入8000元,此外还有股票收益5000元。2013年,王某一家按劳分配的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收入、劳动收入分别是()A.36000元13000元40000元B.41000元35000元76000元C.38000元53000元89000元D.38000元13000元76000元[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收入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等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是指在私营、外资等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收入和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出租房屋、股票收益都属于财产性收入,不属于劳动收入。王某从国企获得的工资和奖金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共41000元;其妻在私立高中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的收入,共35000元。二者的总和为其家庭的劳动收入,共76000元。故B正确。[答案]B【探究1】某科技企业除对科技人员支付工资外,还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这说明()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②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③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④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按生产要素分配会造成收入差距的拉大,故①错误。“采取科技成果入股”是分配关系的调整;“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说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②正确。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劳动,
本文标题:专题三收入与分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29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