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综合/其它 > 台湾利率与汇率之关联性实证研究
台灣利率與匯率之關聯性實證研究指導教授:簡明哲老師研究員:經三B藍蔚迎經三B王詩瑋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六月台灣利率與匯率之關聯性實證研究研究員:藍蔚迎、王詩瑋日期: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六月三十日摘要:研究動機:利率和匯率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不管是個人存款、投資理財、進出口貿易、出國旅遊等等,都受到利率和匯率的影響。而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眾多,包括:貨幣供給、物價水準、國際收支帳餘額等,這些因素是如何對匯率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呢?而匯率和利率之間是否又存有某種相關性呢?有鑑於此,所以我們欲利用實證來求解。理論依據:(一)國際收支說(BalanceofInternationalPayment;BOP)參照頁2(二)利率平價理論(TheoryofInterestRateParity;IRP)參照頁3實證結果:根據簡單迴歸及複迴歸分析之結果顯示:調整後判定係數分別為0.249476及0.745693,且t值皆顯著,可謂理論與實證十分吻合,是故研究結果有一定程度之參考價值。第一章前言利率和匯率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不管是個人存款、投資理財、進出口貿易、出國旅遊等等,都受到利率和匯率的影響。我們知道:雖然投資者在金融市場上,可供選擇的資產包括本國貨幣、外國貨幣、本國債券及外國債券,因此投資組合之選擇必須要考慮到匯率、本國利率及外國利率間之關係。投資者希望選擇之投資組合可獲得最高利潤,因外國貨幣不似本國貨幣可直接用於交易流通,且又不若外國債券有利息支付,故投資主要資產選擇為本國債券與外國債券獲利率之比較。而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眾多,包括:貨幣供給、物價水準、國際收支帳餘額等,這些因素是如何對匯率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呢?消費者該如何看緊自己的荷包、投資者又該如何面對這種種變數所釋放出來的各種訊息搶得商機或利用套利的方式賺取利潤呢?而匯率和利率之間是否又存有某種相關性呢?且剛巧老師的貨幣銀行學這門課,提供我們一個機會練習,運用實證的方式,求得匯率與利率的關係。藉由這個機會,希望能為這個問題找到一個解答。第二章理論架構第一節利率與匯率能解釋利率匯率兩者關係的理論眾多,在此先簡略概述國際收支說與利率平價理論兩個重要學說,並以其當作理論依據,進行推論,最後將其結果互相印證,期望能達到一致性的預期。甲、國際收支說(BalanceofInternationalPayment;BOP)係由英國學者哥遜(G.I.Goschen)於1861年提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被認為是解釋匯率的主要學說,而在今日仍有其理論地位。此學說認為一國匯率之漲跌決定於一定期間內該國國際收支或國際債權債務關係的變動,若當國際收入大於國際支出時,該國國際支出呈現順差,則該國通貨就會升值;反之該國通貨就會貶值,故若一國國際收支呈現相等,則其貨幣值將維持不變。其模型如下:Ed:外匯需求,主要包括出口與賣出國外資產。Es:外匯供給,主要來源為進口與買進國外資產。E:應付匯率。(1美元對多少台幣)Q:外匯數量。現在將此說應用在利率與匯率兩者的關係上:當本國利率相對於外國利率上升,因本國存款的預期報酬率相對於外國存款上升,國外套利資金將大量流入國內,導致外匯供給增加,Es1右移到Es2,匯率由Es下降到E2(如上圖示),本國貨幣升值;反之,本國貨幣貶值。故利率與匯率將成反向變動。在今日而言,此說仍不失為分析一國通貨對外價值的中心理論,雖此說掌握了影響一國QQ*EEs1EdE1Es2E2匯率的基本因素,但卻忽略了其他次要因素(如社會、政治、經濟、政爭與心理等),一旦其他次要因素所產生之作用太大,暫時掩蓋其基本因素作用時,則國際收支說將難以解釋了。又因其並不能直接由模型中推論出研究題目-利率與匯率的關係,須間接透過國際收支帳的變動才能看出兩者關係,故本研究欲採下面所提的利率評價論當作中心理論架構。乙、利率平價理論(TheoryofInterestRateParity;IRP)雖然投資者在金融市場上,可供選擇的資產包括本國貨幣、外國貨幣、本國債券及外國債券,因此投資組合之選擇必須要考慮到匯率、本國利率及外國利率間之關係。投資者希望選擇之投資組合可獲得最高利潤,因外國貨幣不似本國貨幣可直接用於交易流通,且又不若外國債券有利息支付,故投資主要資產選擇為本國債券與外國債券獲利率之比較。在完全資金自由流動(Perfectcapitalmobility)的情況下,投資者追求預期所得之最高組合,經由套利(arbitrage)行為,投資者之最佳選擇組合為使得每花一塊錢新台幣購買之本國或外國債券的預期報酬均相等。換言之,若本國債券之報酬率高於外國債券,則多購買本國債券;反之,多購買外國債券。此項套利行為之均衡條件可表示如下:t期t+1期1元新台幣購買本國債券$1$(1+id)1元新台幣購買外國債券$tE1$tetfEEi1)1(在t期,新台幣1元相當於外幣1/Et元,投資本國債券之利率為id,投資外國債券之利率為if,故當t+1期時,售出本國債券之利得為(1+id)元,而外國債券之利得為(1+if)/Et元。將外國債券利得換算成本國貨幣,即除以t+1期之匯率,因t+1期為未知,故t+1期的匯率為預期匯率,即Eet+1。故同樣以新台幣1塊錢投資本國債券t+1期可獲得(1+id)元,而投資外國債券可得(1+if)/Et的外幣或(1+if)×(Eet+1/Et)新台幣。投資均衡表示每一塊錢投資在本國或外國債券之報酬相等,故:(1+id)=tetfEEi1)1(經過整理可得:(1+id)=ttetfEEEi11)1(展開:(1+id)=fttetttetfiEEEEEEi111因fttetiEEE1項相成趨近於0,故上式可改寫為:ttetfdEEEii1……………(*)上式即為利率平價條件(interestrateparitycondition),即當國際間的利率差距等於預期匯率折價或溢價的幅度時,國際間短期拋補利息套利的資金將不在移動,故兩國利率之差距決定於預期匯率之變動率。這說明了在現實自由的金融市場,資本可自由移動下,兩國之利率水準可允許存在差異。兩國利率差異愈大,表示金融市場投資者預期未來外匯市場相對不穩定,有大幅升值或貶值的可能。故再固定匯率下或對市場匯率穩定有信心時,預期匯率變動為零,兩國利率將趨於一致。將此概念應用在題目上,根據(*)可表示成以下模型:RETd=ttetfEEEi1RETs=idEiRETd1Q*E1RETd2RETf1E2A1A2當本國利率上升RETd1將右移到RETd2,在RETf1不變的況下,均衡匯率的決定將從A1跑到A2,匯率由E1降為E2,本國貨幣升值,反之,本國貨幣貶值,故知匯率與利率成正向變動,此結論與國際收支理論的判斷結果一致。i.貨幣供給、物價指數、國際收支帳與匯率導致匯率變動的因素眾多,故在此再多提及貨幣供給、物價水準、國際收支帳餘額與匯率變動的關係,並將以國際收支說為理論基礎,推論出預期變動方向。(一)貨幣供給與匯率當一國貨幣供給增加超過生產增加的需要,將導致物價上漲,使國際收支惡化,進而使得該國通貨貶值,此外貨幣供給增加將使該國利率下降,根據之前推論,利率下降也會導致該國貨幣貶值;反之,貨幣供給減少將使物價下跌,國際收支受到改善,將使該國通貨升值。故貨幣供給與匯率成正向變動。(二)物價水準與匯率在外匯及貿易均自由開放的前提下,當一國的物價水準相對於其他國家上漲時,其經常帳、金融帳及資本帳將成惡化現象。因當一國物價上漲表示該國產品價格提高,根據比較利益原則,該國產品之出口將減少,進口將增加,從而使該國順差減少,此外物價上漲將引起本國人民對本國貨幣主觀評價降低與通貨膨脹的疑慮,導致資金的外流,甚至外資也停止流入,以上因入將使對外匯的供給減少(左移)、需求增加(右移),根據國際收支理論模型:EQEsEdQ*E*˙˙E’Es’Ed’AA’因ES左移到ES’、Ed右移到Ed’,均衡從原來的A點變成A’點,決定的均衡匯率也從E*變為E’,該國貨幣貶值;反之,該國貨幣升值。故物價水準與匯率成正向變動。(三)國際收支與匯率通常國際收支係反映一國在一段時間內,經常帳、資本帳及金融帳總合變動的情況。如發生順差(即國際收入大於國際支出),則表示該通貨供不應求,幣值將升值,如發生逆差則表示該貨幣供過於求,幣值將因而貶值。故可知國際收支與匯率成負相關。第三章實證研究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台灣與美國,方向從淺到深,先以最基本的散佈圖與相關係數了解利率與匯率的關係,將使用30天期商業本票利率與台幣對美元的月資料,資料期間為民國77年1月到91年2月。接下來為更精確表達出利率與匯率的關係,將以匯率為被解釋變數,利率為解釋變數,建立一簡單迴歸模型,先檢查符號正負是否與預期相同,並透過t值、P-value檢定利率是否顯著,再以2R、2R看整條迴歸的解釋能力。然而因為影響匯率的因素眾多,基於以上對貨幣供給、消費者物價指數、國際收支帳與匯率關係的推論,再把這三項資料(期間仍為民國77年1月到91年2月)與利率當解釋變數對匯率跑一複迴歸,其結果的檢定方法仍同簡單迴歸所述。第一節基本分析(一)利率與匯率散佈圖利率與匯率散佈圖2224262830323436012345678910111213141530天期商業本票利率台幣對美元匯率(月)由上圖可稍微判斷出利率與匯率成反向變動。(二)相關係數corr(di,E)使用民國77年1月到91年2月30天期商業本票利率與台幣對美元的月資料為樣本,計算出兩者的相關係數為-0.503901,表示短期票券利率與匯率為負相關。第二節簡單迴歸分析(一)模型設定根據利率評價模型,以台灣與美國為研究對象,在假設美國利率水準、預期匯率固定的情況下,討論台灣利率變動對匯率的影響,以台灣30天期商業本票利率di為解釋變數,台幣對美元匯率(月)E為被解釋變數設定出以下模型,根據之前的推論di的係數1ˆ應為負號。資料期間:民國77年1月至民國91年2月,總共170筆樣本。diE10ˆˆˆ符號說明:E-台幣對美元匯率(月)di-台灣30天商業本票利率(二)實證結果(1)t值檢定H0:1ˆ=0(利率與匯率無顯著相關),Ha:1ˆ0(利率與匯率有顯著相關),由表一可得1ˆ的t統計值為-7.56148,遠小於在顯著水準5%下的t值(t0.025,170-1.96),故棄卻虛無假設,表示di之係數與0有顯著的差異,放入迴歸解釋E是合理的,且係數的符號為負,與理論預期一致。(2)p-valuedi的p值為2.47E-12(2.47×10-12),遠小於5%的顯著水準,亦能棄卻虛無假設,故di的係數顯著。(3)2R、2R該條簡單迴歸2R的為0.253917,表示這條迴歸具有解釋25.3917%匯率變動的能力,即使經過自由度調整後所得的2R亦有0.249476的解釋能力。跑出的迴歸線如下圖:利率變數樣本迴歸線圖2224262830323436012345678910111213141530天期商業本票匯率變數Y:台幣對美元匯率(月)Y預測Y表一係數標準誤t統計P-值截距33.77980.703248.037264.6E-100X變數1-0.763950.101032-7.561482.47E-12表二迴歸統計R平方0.253917調整的R平方0.249476觀察值個數170ii.多元迴歸分析(一)模型設定因能影響匯率的因素眾多,如果只加入利率一個解釋變數,迴歸解釋能力只有24%~25%,故在先前的假設下(美國利率水準、預期匯率固定),擬再多加入三個變數,期望整條迴歸解釋能力能增加。新加入的解釋變數分別為台灣貨幣供給M2的月資料、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月資料、國際收支帳餘額月資料,加上之前台灣30天期商業本票利率,總共以四個解釋變數來解釋被解釋變數台幣對美元匯率月資料,樣本資料期間皆為民國77年1月至民國91年2月,總共170筆樣本。建構出的複迴歸模型如下:ddsddBOPPMiE43
本文标题:台湾利率与汇率之关联性实证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65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