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
InternationalEconomics国际经济学TheoryandPolicy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授课:李齐第一部分国际贸易1.绪论第一篇国际贸易理论2.世界贸易3.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4.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5.标准贸易模型6.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第二篇国际贸易政策8.贸易政策工具9.贸易政策中的政治经济学10.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学习目标解释资源差异导致的国际贸易发生懂得国际贸易会使哪些人受益,哪些人受损阐释国际贸易的政治敏感性,以及自由贸易的重要意义课程内容4.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两要素经济模型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贸易中的政治经济学最优的贸易政策收入分配和贸易政策H-O模型的实证检验证据4.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要素比例模型简介(1)模型假设:各国间的资源差异是产生贸易的唯一原因。(2)模型意义:A:国内各种资源和生产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对一国的比较优势产生影响;B:资源,指生产要素的相对充裕(abundance)程度;C:生产技术,指影响产品生产中不同要素的相对密集(intensity)使用程度。D: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伊莱赫克歇尔和伯尔蒂尔俄林提出,通常称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eckscher-Ohlintheory)(3)理论强调:不同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的资源中所占的比例,和它们在不同产品的生产投入中所占的比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这一理论又被称为要素比例理论(factor-proportionstheory)。(4)为何各国在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前存在着产品价格的差异?相对价格差异相对成本差异要素比例差异分工和贸易模式要素禀赋影响两要素经济模型价格与生产(1)假设:A:资源差异是生产贸易的唯一原因;B:2×2×2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生产要素;C:生产可能性曲线不再是一条直线。(2)定义以下变量:aTC=生产每码棉布所需要投入的土地aLC=生产每码棉布所需要投入的劳动aTF=生产每卡路里粮食所需要投入的土地aLF=生产每卡路里粮食所需要投入的劳动L=一国的劳动总供给T=一国的土地总供给(3)土地、劳动的相互替代:A:生产可能性边界PP为“弓形”表明:随着经济中生产更多的棉布↑,多生产一单位棉布的机会成本就会增加↑;粮食产量:QF图4-2生产要素可替代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棉布产量:QC•土地与劳动可以相互替代,以粮食计量棉布的机会成本随着棉布产量增加及粮食产量减少而不断上升。PPB:经济中的生产点,取决于两种产品的价格,会在产量最大化的点生产;C:PC:棉布的价格;PF:粮食的价格;两种产品的总价值:V=PC×QC+PF×QFD:等价值线:其上任何一点的产出价值不变,斜率=―PC/PFQF/QC=―PC/PF粮食产量:QF图4-3价格与生产棉布产量:QC•给定价格,经济产量最大化的点Q生产PPQ•等价值线,斜率=―PC/PF要素投入集的选择(1)两要素模型中生产者对投入要素的使用是可以调整投入的组合。(2)曲线II表示:生产一卡路里粮食的不同要素组合。单位产出的土地投入:aTF(英亩/卡路里)图4-4粮食生产的投入组合可能性单位劳动投入:aLF(小时/卡路里)生产1单位卡路里粮食的生产投入组合II(3)要素组合的权衡:A:生产者会取决于土地和劳动的相对成本;B:土地的租金高、劳动的工资低,农场主们会选择相对少的土地、相对多的劳动来生产。(4)w:每小时劳动的工资率;r:每英亩土地的成本;投入组合的选择取决于:两种要素价格(factorprices)的比率w/r。(5)两条曲线:A:FF揭示,w/r与粮食生产中所用土地与劳动的比率T/L之间的关系;B:CC揭示,w/r与棉布生产的T/L之间存在对应关系;C:CC与FF的位置说明:粮食生产是土地密集型的,棉布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工资—地租比率:w/r图4-5要素价格和投入选择T/L土地—劳动比率CCFFCFC是劳动密集型F是劳动密集型(T/L)C(T/L)F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1)每个部门中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将保证每一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生产成本。(2)商品的成本取决于:要素的价格,即如果土地租金率r高,其他条件不变,则任何使用土地投入的商品的价格也高;如果棉布生产使用的土地很少,则土地价格的上升对棉布的价格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3)结论:在工资与租金比率w/r、棉布价格与粮食价格比率PC/PF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即SS曲线。棉布的相对价格:PC/PF图4-6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工资—租金比率:w/rSS•曲线SS表示,劳动的相对成本越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就越高↑。现在将条曲线(SS、CC、FF)放在一个图里棉布的相对价格:PC/PF图4-7从商品价格到要素投入的选择工资—租金比率:w/rSS土地—劳动比率:T/LCCFF(w/r)1(w/r)2(PC/PF)1(PC/PF)2(TC/LC)1(TC/LC)2(TF/LF)1(TF/LF)2增加增加(4)重要结论:SS曲线说明,PC/PF↑工人收入相对于土地所有者收入的增长↑工人的购买力↑土地所有者的购买力↓PC/PF↑(T/L)F↑(T/L)C↑劳动的实际收入↑土地的实际收入↓(5)相对价格、收入分配的相互影响:A:商品价格的变化,会改变收入的分配;B:商品价格的变化总是使得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获利,同时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利益受损。资源与产出(1)假设:劳动和土地都达到了充分利用状态。(2)盒状图:A:长,一国的劳动L总供给;宽,一国的土地T总供给;盒中的点,两部门间的资源分配;图4-8资源的配置增加生产粮食所用的劳动生产棉布所用的劳动增加LFOFLCOCTFTC生产棉布所用土地增加增加生产粮食所用土地FC1B:给定棉布生产中的TC/LC,棉布部门的资源使用必定在OCC直线上,且OCC直线的斜率等于TC/LC,用点OC到点1这条线段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分别衡量在棉布部门中使用的L和T;D:结论:a:一国中的资源分配由代表了两个部门的T/L比的直线的交点表示;b:给定棉布、粮食的价格,以及土地、劳动的供给,可以确定:投入到每种商品生产中的各种资源的数量;一国每种商品的产出。(3)盒子变化:图4-9土地供给增加生产棉布所用的劳动增加TC1TC2LC1LC2TF1TF2LF1LF2OCOF1OF2增加生产粮食所用的劳动生产棉布所用土地增加增加生产粮食所用土地12CF1F2土地T供给增加↑棉布产量下降↓,粮食产量增加↑原先在棉布生产中的土地和劳动,被用在粮食部门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出下降↓一国资源盒子变高↑(4)资源对一国生产可能性的影响:A:TT1,土地供给增加前的生产可能性边界,B:TT2,土地供给增加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比以前生产更多的棉布、粮食,且粮食方向扩张的幅度比棉布方向扩张的幅度要大;C:生产可能性的偏向性扩张(biasedexpansionofproductionpossibilities):生产可能性边界外扩时,在不同方向上的扩张幅度不一样。图4-7要素与生产可能性粮食产量:QF棉布产量:QC斜率=─PC/PF斜率=─PC/PFTT1TT2QC1QC2QF1QF212棉布的相对价格不变资源禀赋增加↑技术进步生产可能增加↑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张平衡性增长:两个产业的生产能力同比例扩张。原因:所有要素按相同比例增加,或者两个产业取得同样程度的技术进步。偏向性增长:两个产业生产能力的扩张幅度不一样。原因:要素的增长比例不一样,或者两个产业的技术进步速度不一样。QAQAQAQBQBQB(5)结论:A:T/L的相对供给比较高的国家在粮食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B:一个国家,生产本国相对充裕资源密集型的产品,效率较高。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相对价格和贸易模式(1)两国之间唯一差别:A:资源的不同,本国拥有的劳动对土地的比例比外国的高;B:本国是劳动充裕的国家,外国是土地充裕的国家。(2)对“充裕”的理解:“充裕”取决于相对量,通过比较两国劳动对土地的相对供给得出,不存在所有资源都“充裕”的国家。(3)本国相对供给曲线RS位于外国相对供给曲线RS*右下方的原因:A:棉布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两国的资源充裕程度不同,对任何一个给定的棉布对粮食的相对价格,本国棉布的相对供给要比外国的大。图4-11贸易使相对价格趋同RSRS*棉布的相对价格:PC/PF棉布的相对产量:(QC+QC*)÷(QF+QF*)(4)曲线RS、RS*、RD的分析:A:贸易前,本国棉布的相对价格比外国低;B:贸易后,两国的相对价格会趋向一致;图4-11贸易使相对价格趋同RDRSRS*棉布的相对价格:PC/PF棉布的相对产量:(QC+QC*)÷(QF+QF*)●123(5)价格P、生产Q、消费D之间的基本关系:A:贸易前,生产=消费。DC:棉布的消费;DF:粮食的消费;DC=QCDF=QFB:贸易后,消费的价值必须等于生产出来的价值;(4-5)PC×DC+PF×DF=PC×QC+PF×QF(4-6)DF―QF=(PC/PF)×(QC―DC)a:(DF―QF)表示一个国家粮食的进口量,即,消费超过产出的部分;b:(PC/PF)×(QC―DC),棉布相对价格和棉布的出口量(即产出超过消费的部分)的乘积;c:等式说明:粮食的进口量=棉布的出口量×棉布的相对价格d:一个国家能够进口的产品是有限的,或者说收到其出口产品数量的限制,贸易等式称为预算约束(budgetconstraint);C:一开放国家预算约束线的特点:a:预算约束线的斜率,―PC/PF;b:预算约束线、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切于一点,表示表示在制造品相对价格给定时的产出组合;c:一个国家总是可以消费得起自己生产的产品。图4-12参与贸易国家的预算约束线棉布消费:DC棉布产出:QC粮食消费:DF粮食产出:QF预算约束线斜率=―PC/PF生产可能性边界QF1QC11•点1表示经济体的产出组合(6)贸易均衡图:A:表明均衡价格下外国和本国的产出、预算约束线、消费选择;B:外国,棉布相对价格PC/PF的↓会使得外国成为一个棉布进口国,粮食出口国。图4-13贸易均衡(a)本国(b)外国粮食产量粮食产量棉布产量棉布产量QFHDFHQCHDCHDFFDCFQFFQCF本国预算约束外国预算约束本国粮食进口本国棉布出口外国粮食出口外国棉布进口(7)贸易模式:本国劳动对土地的相对供给高于外国,即本国是劳动充裕的国家,出口棉布(劳动密集型产品);外国是土地充裕的国家,出口粮食(土地密集型产品)。(8)一般性结论:各国倾向于出口国内充裕资源密集型的产品。贸易和收入分配(1)贸易导致相对价格趋同,从而对劳动和土地的收入产生强烈影响:例如,PC/PF↑本国靠劳动获取收入的人从贸易中获利土地为收入来源的人遭受损失(2)一个国家供给相对多的生产要素,称为这个国家的充裕要素(abundantfactor);供给相对少的要素,称为这个国家的稀缺要素(scarcefactor)。(3)国际收入分配效应的一般结论:一个国家充裕要素的所有者可以从贸易中获利,稀缺要素的所有者会因贸易受损。要素价格均等化(1)产品相对价格趋同,导致土地、劳动的相对价格趋同,贸易后存在着要素价格均等化(equalizationoffactorprices)的趋势。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产品相对价格、要素相对价格、要素投入比例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两国是相同的国际贸易产品相对价格趋同要素价格趋同要素投入比例趋同(2)要素价格均等化的三个关键假设:A:两个国家同时生产两种相同的产品;B:两个国家的技术水平相同;C:贸易会使得两个国家的产品价格相等。(3)理论上,本国和外国进行贸易往来不仅是商品交换,同时也在间接进行生产要素的交换:A:本国通过出口,让劳动稀缺的外国使用其一部分充裕的劳动;(3)理论上,本国、外国不仅进行商品贸易,同时也在间接进行生产要素的交换:A:本国通过出口,让劳动稀缺的外国使用其一部分充裕的劳动;B:本国出口的产品中,包含的劳动
本文标题: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27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