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大国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4篇】
好文档,供参考1/8大国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大国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大国工匠人物事迹【第一篇】刘更生教授是研究中医文献的,近十多年却业余玩起了砖刻,他戏称自己为“砖家”,他的玩法在国内可谓独树一帜。到了刘更生的工作室,就是到了一座砖刻的文化宫。砖刻的表现形式包括真草隶篆、阴文阳文,内容又多涉岐黄,出自中医典籍。一见面,刘老师就在两面砖架墙中间,给我们介绍他最为心仪的几块砖刻作品。“二至丸”是他的'中药方名系列作品之一,篆书,刻在半块青砖上,构图取太极之意,阴阳合一,画面古朴而生动,又合于这一药方“冬夏二至”的内涵。“知道”二字大气典雅,刻在一块红砖上,对书法颇有研究的苏斌先生一眼看出,两字取自泰山经石峪石刻。刘更生连称“慧眼”,说这两个字确实是他从经石峪石刻拓片上摹来的。在砖刻作品“一千砖头富翁”前,刘更生大笑自嘲:“这方砖完全摹自齐白石先生的一方印‘三百石印富翁’,哈哈,我比白石翁还富有!”至于“一千砖头”的来历,刘更生却按下不表,给我们卖了个关子。隶书砖刻“三耕堂”,是刘更生好文档,供参考2/8去年虚岁六十时,用于总结和自勉的一件作品。他说,总结自己这些年的工作生活经历,可概括为“三耕”:一是一辈子当老师,卖嘴皮子,可谓“舌耕”;二是专业为中医文献,搞中医古籍整理,早年没有电脑,天天爬格子,是谓“笔耕”;最近十余年,喜欢上玩砖刻,就是“刀耕”了。加起来凑成“三耕”,他就成了“三耕堂主人”。一名大学教授为何喜欢上了砖刻,刘更生给我们谈起“一千块砖头”的缘起。2007年,山东中医药大学从千佛山校区迁往新校区长清校区。老校区有一座文献楼面临拆迁,此楼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比山东中医药大学(原山东中医学院)建院还早。从大学时代起,刘更生在这座楼上学习工作了30年,建立了很厚的感情。2010年,当得到这座楼要拆掉的消息,刘更生实在不舍,就想留下一些砖作纪念。一座历经半个多世纪老楼,在铲车轰鸣声中很快被夷为平地。同事郭栋得知他的想法,从工地的民工手里“抢救”了上千块红砖头,雇了一辆农用三轮车帮他拉到了长清校区的家里。刘更生激动不已,就将这上千块砖头存放在自家储藏室。这些废砖头以每块五毛钱买来,刘更生为此付了七百元钱。望着散作一堆,回归原初状态的“文献楼”,刘更生忽一日萌生了一个念头。他从小喜欢篆刻,想用刻刀让这堆砖头重获生命。当他拿起刻刀在砖头上试了试,不觉心头一震,这砖头质地密实均匀,竟然是很好的镌刻材料。从此,一块块废砖好文档,供参考3/8在刘更生的刻刀下活起来,镌刻的内容围绕《黄帝内经》和传统文化,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变,每一块砖刻都匠心独运,力求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不知不觉,刘更生已坚持砖刻十余年,砖刻作品已完成300多件,开辟了独具风格的艺术门类。刘更生的砖刻作品做成的拓片,成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对外开展文化交流的靓丽名片,他的名气也逐渐大了起来。本来,刘更生的砖刻材料限于那一千块红砖,随着名声大了,一些朋友主动为他搜集古砖。这搜砖、赠砖的背后,又有一串可资纪念的故事。学习大国工匠心得体会【第二篇】一气呵成地看完了央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心中已风起云涌,升起一种无与伦比的自豪与荣光。你问我在自豪什么?我自豪的是他们用职业精神铸造美丽的中国梦。《大国工匠》——八位主人公,八集系列片,八双劳动者的手,八个基层岗位却拥有同一个“匠心”。焊接火箭“心脏”的高凤林、“两丝”钳工顾秋亮、“航空手艺人”胡双钱等等数位大国工匠,用他们的技艺,用他们的工匠精神铸造中国梦。应该说,他们是千千万万个辛勤奋斗在岗位上技工的代表,是无数个默默坚守岗位的劳动人员的代表。他们精湛的技术自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钻研:好文档,供参考4/8手上厚厚的老茧可以为他们作证。可想而知,这个过程是无比枯燥而孤单的,家人与工作之间,他们都将更多的时间分给自己所在的岗位,家人自然有过埋怨,但最终因为自我的坚持和相互的理解,都化作支持鼓励。可想而知,这途中自然有过辛酸坎坷,有过无数诱惑。可以选择中途退出,可以选择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更加高薪的岗位。但他们无一不从一而终,不忘初心,为心中的信念而努力,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毋庸置疑,这是无上的殊荣——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正是因为数不清的大国工匠的存在,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我们要向这八双手的主人致敬,向他们身后站着的无数同样将自己大半生奉献给工作岗位的劳动者致敬,而我也十分庆幸,将来自己也会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虽然会生活在艰辛劳累之中,然而我却将见到这其中推动国家民族产业发展的希望和力量,这是一件多么值得去做的事啊!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是榜样,是里程碑,是要追赶的目标。我们还年轻着,还有很多的时间学习技术,当有一天,自己的努力为中国梦而添砖加瓦,这是一件多么值得对子孙讲述的故事。《大国工匠》心得体会【第三篇】“你是这样风雨兼程你和百姓同行就像树木扎根土地就好文档,供参考5/8像种子和泥土相依。.。”片尾饱满激昂的歌声振奋人心,歌词渗透情怀,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一个创新强国,研发强国,职责强国!从圆梦工程到创新科技,从绿色中国到共享小康,一幅幅幸福民生的壮丽画卷正在我们眼前展开。在这部电影中,无不映衬出我们国家的强大,港珠澳大桥的合龙、C919的首飞、FAST天眼的吊装、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的组装、蓝鲸二号海上钻井平台的运行等宏大壮丽的场面,在大银幕上看,视觉上的冲击帮忙我们更直接深刻地理解了“伟大工程”四个字的涵义让我们真切体会到中国人在战天斗地的过程中迸发出的惊人创造力同时,满满的震撼与自豪也荡然在心中!另外,在这些宏大工程背景下,聚焦了我们百姓的生活。从基层扶贫工作人员的生活状况,到筑起世界最大的人工林的坝上三代人,再到细致做好入户工作的健康管理员和保卫国家的威武之师。看出国家的壮大离不开全国人民的磅礴力量;人民的安宁与期望,更加离不开国家的繁荣富强。“大国”与“小家”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从影片习近平总书记走遍贫困地区的细节和感动中,看出国家的脱贫攻坚的信念。在扶贫干部的泪水,悬崖村里拿着比自我还高的锄头挖地的孩子,不愿搬迁难舍故土的藏族老人,普通干部“国家此刻是个好时代,我也赶上这个好时代”的自豪,外国工人“我要跟着中国师傅走遍一带一路”的认同,从这一个个有温度的镜头中见证了我好文档,供参考6/8们的国多么厉害!作为工程建设大军中的一员,在看到影片中的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的画面,高铁的八纵八横,高速与高铁的里程世界第一。身为一名基层的中国铁建员工,为我们作为高铁建设者、引领者、此刻感到满满的自豪感。也告诉我们,幸福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生活在这一完美时代的我们是多么地幸福,唯有更加努力的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我们的力量,不负今生,不负祖国!工匠精神演讲稿【第四篇】什么是“工匠精神”?大而概之就是爱岗敬业、严谨做事、精益求精、追求完善。劳模的本色凸现了“工匠精神”。增城各级劳模源于广大劳动大众,在他们当中,有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扭亏为盈的企业负责人及脚踏实地、勤奋劳动的一线工人;有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不懈努力、攻克艰难,获多项科技成果的技术能手;有农村带头人和专业户,立志耕山,开展种养,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父老乡亲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有视培养新一代为已任、用爱和智慧塑造健康向上心灵的优秀教师;有兵不血刃、破案如神,严惩刑事犯罪分子、确保一方平安的忠诚卫士;有呵护患者、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有依法行政、呕心沥血、当好群众贴心人的机关干部;有把青春献给国防事业、荣立奇功的军之英才;还有堪称“城市好文档,供参考7/8美容师”的环卫工……他们正是增城各行各业的“工匠”。弘扬劳模工匠精神须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一种美德,是对事业、职业应有的态度。有一句公民道德格言叫“就业须敬业、敬业有事业”,意思是说一个人无论从事哪种职业,都必须敬业;一个人只有始终敬业,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弘扬劳模工匠精神,首先要爱岗敬业,通过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不断实践,增强能力,从而塑造劳模形象。弘扬劳模工匠精神须严谨做事。古人云:“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工匠的成长必须有一种老实的态度、严谨的作风,甘愿从基础做起,从小事做起,乐于扮演拾遗补缺、跑龙套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积累经验,逐步获得社会承认,在平凡的岗位上获得不平凡的成就。弘扬劳模工匠精神须传承传统。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技艺高超的工匠层出不穷,豪杰辈出,英雄横空,从鲁班雕木成凰到庖丁解牛神技,从墨子探行求规到张衡观天测地,古人凭着精湛的技艺为我们树立了不垂的丰碑。弘扬劳模工匠精神要立足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汲取其思想精华和高深的智慧。弘扬劳模工匠精神须不断创新。创新发展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劳模作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决不能满足于墨守成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技能,拥有“独门绝活”,成为行家理手、时代先锋。好文档,供参考8/8“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着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市的目标,积极弘扬劳模工匠精神,为增城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作出更多贡献。
本文标题:大国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478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