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地方税务工作综述一、经济概况2004年,北京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283.3亿元,比2003年增长13.2%,增幅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2.9亿元,比2003年增长1.9%;第二产业1610.4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2570亿元,增长11.6%。各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4%、37.6%和60%,其中第二产业比重比2003年提高1.6个百分点。价格指数有所回升,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28.3亿元,比2003年增长17.2%,增幅下降1.7个百分点。投资重点集中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两个方面。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1473.3亿元,比2003年增长22.5%;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8.3%,比2003年上升2.6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47.4亿元,比2003年增长7.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7.7%。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91.8亿元,增长14.4%。结构升级成为推动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消费热点主要集中于住房、交通和通信等领域。全年销售商品住宅2472万平方米,增长30.4%,实现销售额1249.1亿元,增长39.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200.4元,增长9.7%。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4886.4元,增长5%。全市海关进出口贸易总值946.6亿美元,增长38.2%。其中进口总值740.8亿美元,出口总值205.7亿美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43.5%和21.8%。地方企业进出口贸易总值为280.7亿美元,增长48.3%。其中进口174.6亿美元,增长51%;出口106.1亿美元,增长44%。全市新批外资项目1806项,比2003年增长33%。合同外资金额62.6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9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0.8亿美元,增长43%。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44.5亿元,比2003年增长29.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98.9亿元(含中央追加支出36.3亿元),增长22.3%。其中,教育支出125.7亿元,增长27.2%;社会保障支出22.5亿元,增长75.5%。二、税收概况2004年,北京市地税系统累计组织各项收入717.5亿元,同比增收150.6亿元,增长26.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92.2亿元,同比增收147.6亿元,增长27.1%,完成年度计划615亿元的112.6%。三大主体税种中,营业税全年累计完成333.2亿元,同比增长26.4%;个人所得税全年累计完成163.1亿元,同比增长30.8%;企业所得税全年累计完成66.5亿元,同比增长16.4%。三大税种在各项收入中的比重分别是46.4%、22.7%、9.3%。收入规模迅速扩大地税各项收入从2001年的391.7亿元,发展到2004年717.5亿元,年均增收超过100亿元,年均增幅达到22.4%,其增幅变化呈现出V字型趋势。这主要是由于2003年受“非典”疫情影响,造成2003年和2004年增幅的较大起落。2004年,全市经济呈现出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消费者市场较为活跃、投资增势趋于稳定、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的特点,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283.3亿元,比2003年增长13.2%,增幅提高2.5个百分点。全市经济的持续发展为税收收入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1)营业税。房地产业和建筑业是推动营业税增长的重要行业,分别完成营业税95.5亿元和45.7亿元,增长35.7%和19.1%。金融业营业税发展较平稳,完成31.4亿元,增长21.9%。住宿、餐饮等六大行业已全部恢复正常运行,共计完成36.6亿元,增长90.6%。(2)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税目入库税款142亿元,占个人所得税的比重为87.1%,同比增长31.5%。该税目全年累计纳税人数已达到451.6万元,同比增长19.8%。劳动报酬所得税目和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税目分别比2003年增长27.1%和44%。(3)企业所得税。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是构成主体,共计完成37.2亿元,占该税种的55.9%。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是增收主体,共计增收5.3亿元,占企业所得税增收总额的56.8%。(4)契税完成43.7亿元,同比增长114.2%,已跃升为地税第四大税种。2004年房屋和土地交易量超过25万件,同比增长七成以上;对契税代征单位集中清理,入库税款4.4亿元。(5)其他地方收入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印花税和教育费附加收入增幅较高,资源税、土地使用税和外商投资企业土地使用费同比小幅下降,土地增值税受2003年清理欠税基数过高影响下降39.7%。2004年,第一产业完成税收5811万元,同比下降5%。第二产业完成税收109.5亿元,同比增长20.4%,增幅提高4.5个百分点,占税收的比重为16.9%。第三产业完成税收536.6亿元,同比增长24.7%,增幅提高6.1个百分点,占税收的比重为83%。现代制造业的迅速崛起、高新技术企业开始复苏,以交通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为突破口的工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制造业全年实现税收41.9亿元,同比增长23.1%,增幅提高8.7个百分点。在北京市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城市改造力度和奥运建设项目投资加大等因素带动下,工程总量和开复工面积持续增加。建筑业全年实现税收60.3亿元,同比增长17.7%。房地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以住宅和写字楼为主的房地产业全年税收规模达到129.4亿元,同比增长28.1%。存贷款规模持续增加,银行、保险业务范围不断扩展、业务量不断增加。金融业全年实现税收54.1亿元,同比增长31%,增幅提高19个百分点。会计、法律服务、咨询和广告业务量增加,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税收54.9亿元,同比增长22.5%。政务、商务和服务的网络化进程快速推进,专业技术服务业实现税收54.8亿元,同比增长34.3%。全市内资企业完成税收506亿元,占税收的比重为78.2%,同比增长24.5%;涉外企业完成134.9亿元,占税收的比重为20.9%,同比增长24.3%,增幅与内资企业基本持平。各经济类型企业实现全面正增长。国有企业、有限责任和股份有限公司税收增幅差距较明显,占税收的比重呈现此消彼涨的态势。国有企业完成130.5亿元,同比增长10.2%,占税收的比重为20.2%,比重下降了2.5个百分点;有限责任公司完成167亿元,同比增长32.3%,占税收的比重为25.8%,比重上升了1.6个百分点;股份有限公司完成49亿元,同比增长28.3%,占税收的比重为7.6%,比重上升了0.3个百分点。私营企业税收继续保持强劲增势,完成税收74.8亿元,占全市税收的比重达到14.3%,同比增长33.3%。三、各项工作情况年初,提出并确立了指导北京地税事业长远建设和发展的“四个一”治税思想,即一个工作宗旨、一个税收理念、一个发展方略和一个奋斗目标。系统上下围绕“有效执行年”的各项要求,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改进作风,加强管理,规范服务,各项工作均取得新进展。市政府56件实事的涉税政策落实到位。完成农业税免征工作和停征非机动车车船使用税。根据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决定,北京市从2004年度起免征农业税。年内,全市地税系统做好了2003年度农业税收决算、农业税尾欠等工作,确保了免征农业税政策执行到位。发布《停止征收自行车和其他非机动车车船使用税的通告》,自2004年3月25日起,停止征收自行车和其它非机动车车船使用税。信息化建设实现质的飞跃。以“四网一库加安全”为主要特征的北京地税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于2004年4月1日成功上线,平稳运行。6月18日,召开核心征管系统建设情况汇报会。在2004年中国“IT”两会(财富年会和信息主管年会)上,该系统获得中国信息化建设项目成就奖,这是北京市唯一的获奖项目。个人所得税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在全市实行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年内建档470万人,储存信息达3500万条,实现了应需要随时开具完税证明的功能,已作为全国的先进经验得到宣传和推广。发票税控管理网络在堵塞漏洞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全年增收达10亿元。税库银联网、与政府部门的联网均取得新进展。tax861网站访问量达2299万人次,成为纳税人了解税务机关,学习税收政策,办理涉税事宜,与税务机关沟通的无阻隔、无间断的首选平台,连续三年被北京市政府评为“优秀网站”,同时被授予创新奖。信息系统安全制度框架初步形成,网络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投入试运行。纳税服务工作进入新阶段。完善纳税服务体系,增强个性化服务。完成了12366热线升级改造,扩充系统容量,增加服务功能,全年共处理话务21万件。在部分区县局进行热线远程座席试点。实施以网上办税为重点、以即时办理和承诺办理为补充的全程办税服务,进一步完善“一窗式”、“一站式”、“一门式”和“一屏式”等服务方式。在成功试点基础上,全系统推广纳税服务志愿者活动。制定奥运税务服务规范,在16个区县局、分局成立了奥运税务服务协调小组。税收法制环境进一步优化。在全国税务系统率先制发税务行政许可执行程序和监督管理办法,自2004年7月1日起,取消涉及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22项审批项目。出台了《取消审批项目后续管理工作规程》。年内,全市地税系统共对37个执法项目实施了285次日常执法检查,累计追究执法过错责任人员258名。在北京市依法行政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的2004年全市行政机关处罚案卷评查中,获得并列第一。税收征管工作进一步加强。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税务登记管理办法》要求,自2004年9月1日起,实施新的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北京市地税局确定了10种应办理税务登记的情形和办理税务登记的9种类型,核发4种税务登记证件。制定出台了《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管理办法》、《委托代征管理办法》等8项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房产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管理办法及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强化货物运输业管理,货运业税收增幅达108%。大力开展清缴欠税管理工作,对111户企业进行了欠税公告,全年清理欠税12.84亿元。运用SPSS软件对零申报户管理进行了探索。摸清集贸市场中缴纳增值税的各类业户的税源底数,做好了个体征管交接工作。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工作开创新局面。成立纳税评估专门机构。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以“尊重权益、公开政务、规范执法、有效监督”为主要内容的“阳光稽查”系统工程。年内,开展了打击制售假发票、虚开货物运输业发票和查处建筑安装企业偷税等涉税违法犯罪三项专项行动,全市地税系统共对1.1万户纳税人进行了税务检查,发现有问题户8340户,全年滞罚补税款8.23亿元,入库税款8.1亿元,入库率98%。干部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依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全系统新提拔处级干部19人,交流处级干部25人,进一步优化了处级领导班子的结构。在处级干部竞争中,全系统共263名干部参与13个职位的竞争,开创了地税系统干部任用机制的新局面。系统52名处级领导分两期在扬州税务学院进行了更新知识的脱产培训,20名处级干部参加了任职培训,17名处级干部参加了专门业务培训。34名同志圆满完成了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境外培训。开通了政府部门第一家网络学院。以召开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民主生活会和深入开展离任审计为重点,全面推行述职述廉制度。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全系统共获得5个国家级青年文明号,19个市级青年文明号,19个系统级青年文明号;有6个单位被首都文明委命名为首都精神文明单位标兵,12个单位和3个税务所被命名为首都精神文明单位,市局首次荣获“首都精神文明单位”称号,并获得“市直机关党建先进单位”称号。深入开展创建首都规范化服务行业活动,以“四基两化”为重点,基层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在“百科百所”交流活动中,共评选出189个规范化科(室)、所。地税标识推广工作在全系统开展得扎实有效,充分提升了地税形象。
本文标题:地方税务工作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58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