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课件精选4篇
好文供参考!1/26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课件精选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课件精选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初三语文教案【第一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散文诗,体会想像的魅力。2、通过多种诵读方式感知文章内容。3、感悟作者美好的情怀,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重点难点:重点:欣赏作者笔下神奇美丽的大海,感受作者抒发的美好情怀。难点:散文诗中作者所表达的热爱和神往美好境界与美好生活的感情。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有人说: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那么,同学们,把大地、海洋、天空、人的心灵结合起来,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不错,好文供参考!2/26就有这样一处世外桃源等着我们去欣赏,那就是俄国伟大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蔚蓝的王国》,让我们携手走进这迷人的王国。2、简介作者与体裁屠格涅夫,俄国现实主义作家。有“欧洲俄罗斯的第一位小说家”之称。早期作品以《猎人笔记》最为优秀。在整整四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写过不少中短篇小说、剧本和散文诗,最重要的有《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与《处女地》等六部长篇小说。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都写在他的晚年。这一时期,作者旅居国外,远离祖国,病魔缠身,但他仍然坚持写作。本文是1篇散文诗。散文诗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个独立的文学样式,它有点像诗,具有诗的特质和神韵;又有散文的灵便和自由。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小巧玲珑、晶莹透亮、语言优美、清新,行文自由、活泼、如行云流水。3、正音辨形宛似(sì)和煦(xù)颤栗(zhànlì)肺腑(fèifǔ)明澈(chè)潺潺(chán)咫尺(zhǐ)闪烁(shuò)璧玉(bì)二、整体感知,进入情境请同学们听范读,感受面画。1、思考:屠格涅夫的梦中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你能感好文供参考!3/26受到他梦中的情感吗?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师板书:梦中人:我、伙伴、女人在梦中梦中景:大海、小船、风帆、仙岛、花、鸟……梦中情:青春、快乐、爱情、幸福2、合作探究:文章第一节末句“我看见过你……在梦中”点明了诗篇的内容是想像中的情景,你认为作者想像了哪几个场景?明确:两个。一个是写“我”和其他人在大海上快乐的行为。大海是平静的,安详的,美丽的。人是快乐的,幸福的,年轻的。另一个是写大海上见到的神仙世界。如晶莹明澈的岛屿,长翼的鸟儿等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再次体会作者想像中的大海的神奇,感受作者的情怀。思考:作者描写如此美丽神奇的大海究竟想表现什么?学生先自主思考,然后分组讨论。明确:(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引导学生畅所欲言)1、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2、赞美美好的青春生活。3、歌颂爱情的美好。好文供参考!4/26初三语文教案【第二篇】教学目的:1、反复朗读,理解诗意,词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古代诗词的形式和遣词造句的特点。3、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探究诗词的情趣和意趣。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文学的王国里,我们常常感受到各种文学作品带给我们的无穷的艺术魅力,其中,古典诗词给我们的享受尤为美妙。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五首古代诗词,感受这些诗词优美的意境和深沉的感情。二、学习第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注]剑外:剑门关以南,今四川一部分,又称剑南。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灯片)[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好文供参考!5/26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诗圣。其代表作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三别”。[背景]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唐军收复了大河南北的大片土地,安史之乱算是平息了。但这时成都发生兵乱,杜甫避乱寄居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听到安史之乱被平定的消息,不禁惊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之中写了这首诗。这首诗极自然概括地写出了所有乱离人的共同感受,使它成为千古名篇。前人评这首诗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2、整体把握,理清思路听老师范读,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齐读一遍。3、赏析课文首联中的“忽传”、“初闻”、“满”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情形?(惊喜)颔联、颈联写全家人欣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景。尾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写诗人扇动想象的翅膀,迅捷如飞,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一幅疾速飞驰的画面闪现在我们面前。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瞬间即至,瞬间即过,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好文供参考!6/26初三语文课程教学计划【第三篇】一、指导思想:1.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原则和语文教育的规律,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知道,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还应联系生活,扎根课堂,向课堂要效益,向课堂要成绩,把课堂内外的知识加以整合,取得应有的成绩。2.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二、教学目标:整套教材的教学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设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在现代文上要求学生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好文供参考!7/26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文言文上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够诵读和背诵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具体目标如下:(一)识字与写字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2.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好文供参考!8/26式。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1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10篇。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倏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15.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好文供参考!9/26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三)写作1.继续学习写记叙文,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学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学会写调查报告。2.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4.本学期应完成大作文8次,其他练笔等不少于5000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四)口语交际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5.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好文供参考!10/26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五)综合性学习1.能自主组织活动,在演讲、调查、讨论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2.能就教材提出的问题,或提出学习的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先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3.关心学校、本地区的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三、学情分析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所增强,学习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大部分男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明显增强。全班成绩比刚进九年级时大有进步。但本学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时间紧。扎扎实实的上课时间只有十四周,共计70课时,要完成教材的教学内容,还要进行中考的全面复习。好文供参考!11/26二是预计到学生会出现如下消极的思想状况:A、我不想读书了,搞不搞好复习无所谓;B、我基础差,反正考不上理想的高中,干脆放弃算了;C、我的语文在小学没学好,也一直没兴趣,现在学也来不及了,还不如用这些时间去做我喜欢的数学题等。这些问题如不引起重视,势必会使他们本身学不好,甚至会波及周围的同学,造成极恶劣的影响。因此,在日常教学与复习中,一定要配合班主任,多找这些学生谈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与复习中,争取取得满意的成绩。后段复习还要注意培优工作。我班男同学偏科较严重,在课堂教学与课下辅导时应多关注他们,给他们以信心,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与复习方法,针对他们薄弱的知识点与能力点一一攻破,即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四、教材分析九年级下册在整个初中阶段教材体系中属于最后一阶段。本册课程学习结束后,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应全面完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得到了全面提高。而且,学生面临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选拔考试。因此,本册教材在内容选择方面有它的特点:内容以文学作品(诗歌、小说、戏剧)为主,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安排了两个单元的文言文,为先秦时期诸子散文与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名篇,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阅好文供参考!12/26读文言文的能力,感受古代人物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并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与评论历史人物。全册内容仍分为六大版块,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及课文后面
本文标题: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课件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680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