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幼儿中班角色游戏教学工作总结范文(通用4篇)
好文供参考!1/16幼儿中班角色游戏教学工作总结范文(通用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幼儿中班角色游戏教学工作总结范文(通用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中班角色游戏教案【第一篇】一、情况分析有八名幼儿园同时做“医院”的游戏,其中六名幼儿没有参加角色商量都急于抢拿玩具,这影响了另两名正在协商的幼儿,停止协商与加入了玩具的争抢,等人手一物后,才搬了桌椅围坐下来,我以“病人”身份来到“医院”,试图了解他们的游戏水平。不料,八名幼儿同时上来为我看病打针,虽然我反复强调,只能一人打,最后还是被挨了五针,游戏结束评价,我向幼儿讲述了自己的遭遇,请大家来评评。医生这样做对吗?为什么?虽然说不对,但至于为什么,除个别幼儿外,大多是说不清楚的。说明1:八名幼儿同时做“医院”的游戏,表明兴趣和意愿,但从游戏看,幼儿对“医院”的认识还很肤浅,片面。说明2:此阶段的幼儿还具有以拥有丸剂材料来确认角色身份的特点,以拿了听诊器就是医生等。好文供参考!2/16二、要求知道自己做什么角色,能初步按自己扮演的角色职责行动三、教师指导提供材料(1)增加“医院”主题的象征性玩具。(2)提供药瓶、小棒、积木等可供“医院”游戏的废旧物品或替代品。2、丰富经验讨论平日时里去医院看病的情况。请爸爸、妈妈介绍有关医院的事情。谈话:你去过医院吗?医院里有谁?他们做些什么?3、观察重点与指导方式(1)重点观察“医院”主要的人数,角色协商及其扮演。(2)继续以“病人”的身份去医院,通过“医生”和“病人”的对话,了解情况,帮助幼儿整理已有经验,顺利地游戏。4、游戏评价(1)如果“医院”角色及其扮演不尽人意,如语言对话不完整,行为和实际不符,说明幼儿对此的感受还不够深刻,全面,可不作评价。(2)如果“医院”角色及其扮演较以前有很大进步,评价时请幼儿介绍游戏的情况,巩固幼儿介绍游戏的情况,巩固幼儿对“医院”的认识和反映水平。好文供参考!3/16说明(1):居于幼儿对“医院”的认识还很不够。多提供象征性玩具材料或替代品,能起到提示和引导作用。说明(2):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取决于已有的经验,应多途径地引导幼儿熟悉了解医院,增加感性认识,不仅知道医院是干什么?还知道医生及其工作。说明(3):游戏的评价要看幼儿的现有水平,如果发现幼儿对某些生活的理解还不全面或无认识,则应在经验的丰富上下功夫,而不急于让幼儿表现。说明(4):如果幼儿有经验而不知如何表现或不注意表现,教师可启发引导,如设计提问,创设的情景等。中班角色游戏教案【第二篇】活动目标1、能积极、愉快地参加歌唱活动并能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2、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不能够乱剪别人的头发。3、能友好的与同伴合作扮演理发师和小顾客的角色。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5、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教学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学会并能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活动难点:能够扮演好理发师的小顾客的角色。好文供参考!4/16活动准备1、角色表演区。2、表演用的剪刀、小镜子等。活动过程一、以谈话引题。“小朋友经常到理发店里去理发,你们知道理发店里是谁帮我们理发的?”(叔叔阿姨)“他们用什么来理发?”(幼儿自由回答)(出示剪刀操作)“听,见到发出什么声音,用小嘴巴来学学!”(咔嚓咔嚓)“我们一起来说说,咔嚓咔嚓……”二、熟悉歌词,学说歌词。1、教师念歌词,幼儿熟悉。(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幼儿熟悉歌词)2、幼儿集体跟念歌词。三、熟悉旋律,学唱歌曲。1、教师扮演理发师慢速哼唱旋律。2、幼儿扮演理发师慢唱旋律一遍。3、“哎呀!顾客都对我们有意见,说我们剪得太慢了,要求我们快一点!”(教师和幼儿一起快速哼唱旋律)4、“顾客又说我们剪得太快了,你们能不能剪得不快也不慢,成为人人喜欢的理发师?”(中速哼唱旋律一次)5、引导幼儿用轻快的声音学唱歌曲。好文供参考!5/166、分组加上动作表演唱歌曲。四、自选道具,分角色表演结束活动。1、为幼儿介绍角色区和理发工具。2、对幼儿进行教育,不能用剪刀伤到别人和剪别人的头发。“请小朋友来当理发师和顾客,前面有两种道具,想扮成顾客的小朋友拿上镜子坐在椅子上,想扮成理发师的小朋友拿剪刀站在顾客身后理发,决定好了,请慢慢地走上来拿。”(可交换角色,没有表演的小朋友唱歌曲)五、活动延伸。请幼儿利用其他时间和同伴、家长一起扮演理发师的游戏。中班教案:角色游戏【第三篇】学期目标:1、中班角色游戏阶段计划第一学期幼儿能按照意愿独立确定游戏主题的能力,能正确反映角色的社会职责和角色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2、学会通过大胆的进行假想、模仿和扮演社会角色,使游戏情节更加丰幼儿能够用协商的方法分配角色,学会分工合作,与同伴们友好交往,分享游戏的快乐,初步学会解决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3、幼儿会大胆、有创造性地选用替代物与游戏材料,学好文供参考!6/16会根据游戏的需要自制简单的玩具,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4、幼儿能自觉地按要求归类,摆放和收拾游戏材料。情况分析:经过小班一学年的角色游戏指导,幼儿已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对各角色有初一定的理解和兴趣。基于上学期的角色游戏情况,幼儿处于教师指定游戏,自由选择游戏阶段,还没有出现自行提出游戏主题,进行表演。因此,在这学期的游戏中,引导幼儿自行提出游戏主题,自行协商分配游戏角色是一个重点要求,以增进幼儿在游戏中的社交能力以及设计游戏和评价游戏的能力。第一阶段活动内容:医院、娃娃家、理发店、小汽车等游戏目的:1、能较形象地模仿医生和护士的语言和行为,反映他们的工作职责。2、增强规则意识,懂得表演角色和使用物品、场地等应遵守游戏规则。3、运用礼貌用语和同伴进行交往。4、初步学习自制简单的玩具。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请家长向幼儿介绍医院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好文供参考!7/162、物质准备:听诊器、注射器、药瓶、药盒、药片、体温计等医院所需得玩具材料以及娃娃家、理发店、小吃店的玩具材料。第一次活动指导:1、出示医疗器械,引导幼儿具体使用器械,组织幼儿讨论医院里医生的职责,护士的职责。2、请个别幼儿演示使用器械的正确,并用职业性的语言来招呼病人。(礼貌语言、帽子、针、药品等)3、教师示范医生给病人看病的情景。首先,请幼儿学学、装装病人,比如说哪里生病了,怎么表现等,其次,重点指导幼儿要认真给病人治病,并且要对病人有礼貌。护士要协助医生治疗病人,要关心病人。4、幼儿游戏。引导幼儿协商分配角色,多人争执的角色用“石头、剪刀、布”等方法或疏导部分幼儿参加其它游戏。5、游戏后组织幼儿认真、较快的收拾玩具。6、评价幼儿游戏情况。活动反馈:幼儿已经进行过两次的活动,一些幼儿已经有了做医生、做护士的经验,原来出现了医院里面的医生护士都没事干的情况,因为孩子们都不愿意当病人,通过,老师的示范、提示、鼓励,孩子们都很喜欢当病人,假假地生病,表演起来很像真的,医生也很认真地帮助病人看病,但是生病的种好文供参考!8/16类比较少,在下次活动中,予以引导。第二次活动指导:1、教师根据上次游戏情况引导幼儿想想:小朋友有见过病人生什么病?2、提出要求:⑴收拾玩具有分类,并放回原处。⑵医生下班可以到家里看望病人,也可以去理发,不要一直呆在医院里,但是医院里要有一个人看班,照顾病人。3、丰富幼儿游戏内容,启发当护士的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和包装药品。4、幼儿游戏时教师指导,指导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与职责,要坚守自己的岗位。5、游戏结束组织幼儿较快地分类收拾玩具,并放回原处。6、评价:表扬分配角色由协商并能坚守自己职责的幼儿。活动反馈;幼儿在活动中有了较丰富的内容,有的孩子假装脚痛,有的孩子假装头痛,医生也给病人很认真地看病,并且能够坚守岗位,孩子在分组的基础上,在每个区都玩的比较好,并且有了较多了合作、联系。很多孩子会跑到医院看病人。第三次活动指导:1、引导幼儿谈谈今天玩的游戏主题,怎么玩才会更有趣。2、启发幼儿通过增加服务项目发展游戏情节。如:到小吃店去为工作人员体检;给小朋友打预防针等。好文供参考!9/163、幼儿商量分配角色,引导幼儿去医院看病人时带上些水果和吃的,学会慰问病人。鼓励性格内向的幼儿当医生,通过与病人的交流,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语言表达能力。4、游戏进行时,教师重点观察并启发幼儿发展游戏情节。引导各主题间的联系,促进幼儿间的交往。5、游戏结束,教师主要评价幼儿的服务质量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能力。活动反馈:幼儿在活动时懂得了关心病人,并带上了礼物和好吃的东西,医院里面变的好热闹,但是在常规上就要有更多的规定。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已经有较好的交往。第四次活动指导:1、教师根据上次游戏情况提出要求:⑴、在游戏时个别幼儿出现争抢的现象,鼓励幼儿运用协商的方法进行分配角色。⑵、教育幼儿在游戏时运用礼貌用语,热情地与同伴进行交往。2、幼儿进行游戏:教师重点指导医院一组的幼儿明确角色的职责,分工合作进行游戏。3、组织幼儿进行评议,重点评议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幼儿自制玩具的创造性等。活动观察与推进:本月游戏的主题好文供参考!10/16“医院”,幼儿对医院的游戏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在游戏时常规也较好。本班整体在活动中的交流比较多,常规性的把握比较难,将在下个阶段继续改进。我们班幼儿对娃娃家、理发店、小汽车也比较感兴趣,大部分幼儿都能将娃娃家的东西物归原处,归类摆放。第二阶段角色游戏教案游戏内容:风味小吃店、医院、娃娃家、理发店等。游戏目的:1、让幼儿知道风味小吃中的各角色,了解各角色的职责,认识各种风味小吃的名称及营业工作情况。2、引导幼儿不断丰富游戏的主题和情节,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3、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懂得互相谦让等良好品德。游戏准备:知识准备:请家长向幼儿介绍本地的风味小吃并提供品尝机会。物质准备:游戏用的炊具、餐具、服务员帽子、围兜、以及纸箱、塑料筐、积木、海绵、橡皮泥等。娃娃家的各种物品、各种书,书架等。游戏指导:第一次指导:好文供参考!11/161、引导引幼儿讲述在国庆节期间到哪里玩?都吃了哪些好吃的风味小吃?引导幼儿说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点心、小吃,如:鱼丸、元宵、馄炖、肉粽等。2、提出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风味小吃店》等。引导幼儿讲述风味小吃店都有哪些工作人员,他们都负责什么?3、教师提出活动要求:(1)运用礼貌用语,引导服务生运用礼貌语言热情待客。如“你好,要吃点什么?”“欢迎光临”“再见,欢迎下次再来”。(2)顾客要文明用餐,不浪费食品。4、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1)(2)指导能力差的幼儿做点心,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引导性格内向、沉默的幼儿当服务员,通过与顾客的语言交往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3)启发幼儿使用替代物自制小吃,如:用积木、海绵做蛋糕,用泥团做肉棕、鱼丸等。5、组织幼儿现场评议,重点评价小吃店服务员的动手能好文供参考!12/16力和服务态度。活动反思:新的角色游戏风味小吃店,幼儿非常感兴趣,小吃店一开张就吸引了非常多的幼儿,但幼儿角色分配还不够好,因此活动时幼儿争抢角色的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幼儿都想当服务员及厨师。因此初次活动时,教师与幼儿一起分配角色,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幼儿完成的较好,收玩具的时候,分类的整理还不够好。第二次指导:1、回忆第一次活动的情况,幼儿讲述。教师提出活动的注意事项:(1)遵守活动规则,不能擅离岗位。(2)要相互配合,谦让。(3)游戏时,说话要有礼貌,说话声音要细柔。(4)活动时候可以相互串门,如:娃娃家的可以坐公共汽车到小吃店吃东西。也可以到图书馆看书。2、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1)幼儿分配角色。(2)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重点指导幼儿理解游戏角色的职责和任务。督促幼儿在游戏时要使用礼貌用语。(3)教师可通过扮演“卫生检查员”“社会监督员”来督促幼儿。好文供参考!13/163、结束活动。(1)组织幼儿快速的收玩具。(2)组织幼儿进行评议,重点评议各角色的交往以及是否坚持岗位。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前通过回忆上次活动的情境,让幼儿谈一谈角色与角色间如何
本文标题:幼儿中班角色游戏教学工作总结范文(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471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