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浅谈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海林市山市镇第二小学张彩芹刚入学的小学生,他们已经习惯了幼儿园生活,还不知道学好知识对自己有什么意义,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而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作为一年级的老师,更应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培养课前、课后的习惯。1.在上课前把所用的课本、笔等课堂上要用的东西,放在桌上指定的地方。2.上课的铃声一响,自觉地安静下来,由班长带领全体同学背诵古诗、儿歌、唱歌等,等待老师上课。3.下课时整理好学习用品,做到桌面干净,书桌整齐后才能离开座位。先去上厕所,再去做别的。4.养成当天晚上准备第二天学习用品的习惯,可利用儿歌:“上床睡觉前,有件事必做,明天上啥课,用品备齐全。”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班级中实行奖励机制。准备有各种类型的表扬信,如:“课前准备小标兵”“课堂发言小能手”“守纪律之星”、“书写工整”、“计算小能手”等等。每一位学生发一本“存折”。针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加分5分、4分、3分、2分、1分。根据学生不同的表现加出分数,达到30分可以换“表扬信”或“免罚金牌”;得到五封表扬信,就可以换一张大奖状;得到100分就可以换一本课外书做为奖励等。二、养成读书、写字的习惯。1.读书、写字时要做到:一年级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儿歌:头正,肩平,身直、足安、本正,一尺一寸和一拳,预防近视要记清。一年级正确的握笔姿势儿歌:老大老二对对齐,笔杆斜靠虎口里,手握空小拳,笔拿手指端,笔正对右耳,不要对鼻尖。指导学生反复吟诵儿歌,使学生牢记在心。教师做到反复提醒,反复练习,表扬做得好的同学,并予以加分,起到榜样带头的作用。2.认真书写的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书写时,数字和汉字书写工整、笔顺正确、要注意大小适中,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要适当。等号和横线一定要用尺画。如写好数字、加号、减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等。课上讲评时,及时展出写得的工整、干净的作业,奖励不同的分数,存入存折,激励学生的进步。三、学会倾听的习惯。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数学课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折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1.培养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2.培养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这一习惯的培养可借助课前吟诵儿歌:上课铃声响心来听讲争做守纪律的好学生。通过对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及时鼓励,开展“比比谁听得最认真!”“他哪儿说得好,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想法?”这样多次及时的提醒与交流评价,并对认真听讲的学生予以加分、并颁发表扬信,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强了,还能逐渐养成认真倾听和积极发言的好习惯。四、培养学生说的习惯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思维。1.设立奖励,让学生有话敢说。班级里有一些爱说的孩子,也有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课堂上,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老师喜欢响亮的声音;你的回答很完整;你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的想法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爱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我也会以鼓励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老师能表扬他、鼓励他,而且还会颁发表扬信,他会觉得非常光荣,由此会增加说的勇气和信心。2.设定模式,让学生会说完整话。一年级的学生年纪小,语言贫乏,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学会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寄于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循序渐进地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例如,在教9加几时,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的情境,理解思路后,重点训练学生把9+4的计算过程说清楚,说完整。那就是把4分成1和3,先算:9+1凑成10,再算:10+3=13。练习9加几时,可以按模式:()可以分成1和(),先算9+1=10,再算10+()=()。用这种模式,可以用来学习8加几、7加几、6加几、5加几,及进位加,退位减等计算题让学生来说算理。这样学生学会了举一反三,并且说了完整话,又加快了对新知识的理解。五、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只有学生经历了“感受”,才能真正的“理解”。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让学生数羊,问:可以怎样数?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索中说出了很多:可以1个1个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然后,我要求学生小组之间用不同的方法动笔圈一圈、画一画、数一数,来数出羊的只数。然后再比一比哪种方法数得准、快?在比较中得出10个10个数方法好,从而为学习整十数的加减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六、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可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年纪小,识字量又少,又缺乏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看清图中有什么,又提出了什么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再由教师带领学生把图文结合,人物的对话给出什么已知条件,训练学生说图意的能力;慢慢的学生的识字量增加,适当增加学生阅读课本的机会,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或者是学生不理解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之,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这需要老师持之以恒的训练,要注意利用“表扬信”“存折”鼓励学生点滴的进步。另外还要注意与家长配合,在家也要经常有意识的训练孩子好的学习习惯。我相信只要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努力,良好学习习惯会在一年级的学习过程中生根、发芽,为以后学好数学打下基础。
本文标题:浅谈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83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