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一把手”谈心谈话问题清单整改情况报告范例【热选4篇】
“一把手”谈心谈话问题清单整改情况报告范例【热选4篇】【导读指引】此篇由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一把手”谈心谈话问题清单整改情况报告范例【热选4篇】”精选优质文档,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一把手”谈心谈话问题清单整改情况报告【第一篇】针对社会上普遍反映的“‘一把手’权力太大”、“‘一把手’监督难”等问题,笔者通过到湘、鄂、渝、黔四省(市)的部分县直单位、乡镇(街道)进行深入调研,认为同级监督不仅失之于软,而且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急需深入探索,着力解决。一、“一把手”同级监督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当前对“一把手”的同级监督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一把手”接受监督的意识差,不让监督、不容监督。在“一把手总负责”框架内,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部门的权力集中在“一把手”手里的状况,客观上助长了“一把手”官僚主义、个人专断、特权思想、封建家长作风。有的“一把手”居高临下,认为自己素质高、坐得正、行得端,不需要监督;有的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认为监督是对自己权力的削弱;有的错误地把权力和地位看成是个人奋斗后应得的报偿……。正是在这种种“潜规则”的诱导下,部分“一把手”视以权谋私、家长制、惟我独尊为天经地义,容不得来自方方面面的监督。(二)监督机制不完善,同级班子成员不便监督、不愿监督。由于当前相关制度的协调性、全面性、系统性存在一定的不足,一些心术不正者还有可乘之机。例如,现在干部职工的各种津补贴规范之后,无形中给了“一把手”合法而独立的财权,给领导送礼也好,装进自己腰包也罢,只要以差旅费、接待费的名义做账就合理合法了,从而激发了一部分“一把手”为找钱和用钱奔波。又如,少数单位的“公车”变成了“一把手”的私车,上下班车接车送……。同级班子成员因身为其“部下”,普遍认为“提了意见没有用,还得罪人,不如不说”;有的怕反对意见提多了会遭“一把手”的打击报复等等,而不便监督,也不愿监督。(三)一般同志“恨”莫能管,不敢监督、不能监督。长期以来,部分“一把手”在权力实际运作中形成了“大权独揽,小权不放”的专权习惯,领导活动不公开,权力运作不透明。一般同志对他们的“事”知之甚少,即使有机会行使监督权利,也无从下手。有的“一把手”利用手中的权力,罗织了层层保护网,凡涉及他们的问题,就难立案、难调查、难处理,一般同志不敢监督,也不能监督。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一把手”地位特殊,赋权过重,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随着社会的进步,虽然封建专制主义的外在社会形态已不复存在,但是由于千百年的积淀,封建专制思想意识仍然根深蒂固。“一把手”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拥有较大的权力。有的上级党委、政府以“一票否决制”等方式不恰当地强化“一把手”的责任,上级部门在部署工作任务时,过多地强调“一把手”负总责,看起来是加大“一把手”的责任,但同时也强化了“一把手”的个人决策权,削弱了集体领导的作用,还容易导致班子成员和职能部门的依赖心理和不负责任的习气。由于过分地夸大“一把手”的个人作用,以至于机制、程序、法律、规定等都变得次要了。(二)上级对“一把手”重用轻管,忽视或淡化监督。上级组织重用轻管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就上级党组织而言,有的领导同志认为下级“一把手”是经过多方严格考核考察后挑选的,因而过分地相信“一把手”的素质和自觉性,监督不监督无所谓;有的认为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是小事,只要完成任务,就是好干部,因此,对“一把手”存在的问题,总是遮遮掩掩,处理起来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三)党务、政务公开流入形式,干部职工无法监督。在现实生活中,党务、政务公开雷声大、雨点小。以鸡毛蒜皮的琐事搪塞党务、政务工作,群众对“一把手”如像“雾里看花”,评议起来就有很大的盲目性,反映不出真实的情况,自然也就起不到有效监督的作用。三、加强对基层“一把手”同级监督的对策建议(一)注重提醒防范,增强“一把手”接受监督的自觉性。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着接受监督的态度,要使“一把手”自觉接受监督就要注重提醒防范。首先,要深化同级组织成员的“民主集中制”教育。实践证明,党的生活监督,最有效的就是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集体领导和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制、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辩证关系、深刻内涵和内在要求,牢固树立相互监督既是责任也是义务的意识。促进“一把手”遵循议事规则和程序,做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凡属重大决策、干部任免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必须经集体讨论,不准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同时,也解决了班子成员对“一把手”不敢、不愿、不能监督的问题。其次,要深化同级组织成员的“三观”教育。这里的“三观”即权力观、政绩观和监督观。要通过学习促进“一把手”牢固树立监督就是爱护的思想,妥善处理权力与责任、权力与监督、监督与和谐的关系,主动配合和真心实意接受同级组织监督。同时,也使得班子成员更加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勤于监督。(二)抓住关键环节,增强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针对性。加强对“一把手”监督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将“一把手”权力置于有效监督之中。一是要有效监控重大事项决策权。重大事项必须由领导班子按决策程序、议事规则集体研究决定,不得由“一把手”个人说了算。决定问题应实行投票表决制,确保决定真正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和愿意。二是要有效监控人事管理权。凡单位内部干部使用、调配,都必须严格执行干部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不能由“一把手”暗箱操作。三是要有效监控财务支配权。完善财务审批监督制度,坚持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要加大会计集中核算制推行力度,强化财务监控。四是要有效监控建筑工程项目经营权。要实行建筑工程项目直接经营与监督审核权分离制度,严格规定“一把手”不得直接经手掌管本单位建筑工程项目。有关建筑工程的具体事宜应由分管领导负责承办,“一把手”进行监督审核。(三)做实办事公开,增强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广泛性。俗话说,“严禁不如公开”。做实了办事公开,就等于把权力放在了阳光下。第一,要进一步扩大公开的范围。要把“一把手”的行权监督向相应的同级监督拓展,充分尊重同级监督组织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重要事项在决策、实施、公布之前,应先向同级组织通报并征求意见。第二,要进一步明确公开的内容。概括起来讲要突出“四公开”:即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要公开,重大问题决策要公开,涉及群众利益和公益事业的重大问题要公开,重要事项的处理、监督结果要公开。第三,要进一步改进公开的方式方法。要建立“一把手”工作情况向同级监督组织通报制度,并加强深度情况通报,防止以向同级组织通报代替向社会公开。要充分利用宣传栏、网络等载体实行公开。第四,要进一步增强公开制度的刚性权威。要把“一把手”主持办理的重要的党务政务公开,作为一项硬性规定,对能向同级组织公开的重要事项要规定具体的时限、公开的形式等。(四)硬化规章制度,增强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规范性。健全法律和制度,是监督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其一,完善“一把手”过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一把手”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定期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每年要明确参加支部组织生活的时间、次数、内容。“一把手”要主动通报个人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征求普通党员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支部和党小组的监督,克服和防止以“特殊党员”身份,居高临下作指示,盛气凌人提要求,只讲他人不讲自己;或是高高在上,以种种理由不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个人情况长期不与普通党员见面。其二,创新监督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制定同级组织监督考核办法,公正评价同级组织监督工作,每年要定期对同级组织监督工作进行讲评,对工作卓有成效的,要及时给予表彰。班子成员和同级监督职能部门对“一把手”违法违规行为知情不报的,要追究失职责任;对因虚监、漏监的导致“一把手”工作严重失职和违纪问题发生的,要追究失误责任。要出台同级组织监督保护性措施,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做到“一把手”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管理就落实到哪里。“一把手”谈心谈话问题清单整改情况报告【第二篇】在我国现有领导体制下,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在领导班子权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如何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监督和纪委对同级党委常委会成员的监督,已成为进一步完善惩防体系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最近,碧江区纪委专门组成调研组,深入六个纪工委和部分乡(镇、办事处)进行了专题调研。一、工作现状绝大多数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对党务和行政工作都有明确的分工:局长主持本部门行政业务工作,党组书记主持局党组全面工作,分管党风廉政、纪检监察、干部人事等工作。有的机关党委书记只分管业务,不抓党(委)组工作,甚至有的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也参与领导班子分工。针对这一点,碧江区《关于印发碧江区部门预算编制管理办法的通知》(碧府发〔2012〕66号)第一章总则第六条明确规定,党政主要负责人一律不得直接分管财务工作。基层纪委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下工作,行使监督权力的主动性减弱,监督力度不强,呈现的是一种“气不足、力不够”的疲软状态,尤其是对大权在握的党政“一把手”难以真正实现有效监督。针对这一问题,部分乡(镇、办事处)严格按照《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建立了党政一把手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制度,每年报告两次,实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备案;同时,要求对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点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必须经过集体研究,完善了领导干部廉政风险防控“一查二卡三防控四承诺”工作机制,确保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近几年随着干部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对各级党政“一把手”和纪委对同级党委常委会成员的监督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措施不力、效果不好的局面,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通过调研,我区虽然普遍重视和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党政“一把手”和纪委对同级党委常委会成员的监督仍然是一个难题,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和挑战。一是不敢监督。有些“一把手”在单位存在高人一等的思想,认为自己是“老大”,除了上级可以对自己进行监督外,别人无权监督;有些“一把手”则认为,监督主要是对副职和下级的,自己不在监督之列,常常把自己置于监督之外;甚至有些“一把手”认为对自己监督多了,会削弱领导班子乃至整个单位的威信和束缚手脚。受这些因素影响,往往导致监督不具体、不到位。二是不便监督。尽管各纪工委、各乡(镇、办事处)制定了相应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规章制度,但有的只是表面文章,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特别是针对“一把手”在行使“三重一大”事项方面的实际权限,监督者的命运已由被监督者掌控,客观上各乡(镇、办事处)和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很难履行自身职责,难以发挥作用,对“一把手”根本不可能进行有效监督。针对纪委对同级党委常委会成员的监督,由于体制的不同,纪委毕竟是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人权、财权、物权都在党委掌控之下,如果没有党委的认可,纪委往往会成为一潭“死水”。所以,对同级党委常委会成员的监督会面临诸多不便,即使发现问题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好捅破“窗户纸”。三是不好监督。虽然当前的信息渠道比较畅通,但难于监督的情况也普遍存在。如一些单位“一把手”把公车当私车甚至是自己的专车,上下班公车接送、双休日节假日公车私用,亲朋好友来了,不论公事私事,基本都是公款招待以及公款请客送礼等,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有违党纪条规的,却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督。对此类问题,上级组织和领导一般是管不过来或者不可能管得那么具体,班子成员是敢怒不敢言,单位职工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群众把账记在共产党身上,心里骂共产党腐败。当然,也有一些单位的副职和班子成员对“一把手”进行了监督,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到头来往往是搞得班子内部不团结、经常闹矛盾。可每当到了这个时候,其根源在哪里?谁应负主要责任?谁是谁非?都没有人来评判,没有人站出来为监督者撑腰,而一旦到了闹得不可开交时,便只能请求
本文标题:“一把手”谈心谈话问题清单整改情况报告范例【热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984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