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中物理教案最新4篇
好文供参考!1/15初中物理教案最新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初中物理教案最新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初中物理教案【第一篇】课题:什么是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感到学习有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重、难点:力的概念(重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难点)教具:弹簧、乒乓球、排球、磁铁、小车、铁钉、锯片、汽球、海绵;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方法:问题——体验——探究教学法教学课时:一课时好文供参考!2/15教学过程()和内容新课引入先设计悬念,激起学生求知欲,从而引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力”,再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一段内容,再让学生说出常用“力”字的词及其意义。(接着让学生体验下面的过程)1、学生紧握拳头。2、同桌或后桌的同学互相掰手腕。3、全班学生用力搬起课桌站立10秒钟。让学生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原因。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出平时用力的一些动词,如:推、拉、压、握……。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在此基础上,引入“什么是力”的课题。(多媒体投影):什么是力新课教学: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1、观察、演示:(多媒体投影——出示一组运动图片)①在刚才学生的体验下,引导学生得出“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了力。②接着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物体间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呢?生产中,有没有见过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力的情况吗?好文供参考!3/15(教师组织,学生互问互答)③学生思考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多媒体投影)④刚才学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而发生力的作用的,让学生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举出一些不接触也能发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体投影——A、B图片)A》苹果离开树后能下落;B》铁钉没有接触磁铁,磁铁吸引仍能铁钉;结论: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⑤学生总结出: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推、拉、提、压等的作用,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学生对“作用”的疑问,教师对此进行解释: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叫做作用。)2、概括:(多媒体投影)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教师讲解:综上所述,两个物体无论是否接触,它们之间都能发生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多媒体投影)(学生懂得从例子中分辨这两种物体)3、多媒体投影上述记录与分析,加深学生对物体力作用好文供参考!4/15的体会4、鼓励学生由体验提出疑问:一个物体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从主观感觉出发,有碍概念的理解,例如:紧握拳头时,手没接触别的物体而肌手也紧张,认为一个物体也能有力的作用(处理方法,让学生握拳体会手指与手掌的相互挤压。手指、手掌为两个物体)。学生总结出:单独一个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观察和体验:(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提出问题,再次激起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一个人摔倒在地是怎么站起来的?1、学生实验:①让全体学生举手拍书桌②学生用双手拉弹簧2、(多媒体投影)①站在滑板上的学生推墙后的场面;②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为什么前进?③观察球从高处落地后的情况,引导学分析得出结论;3、总结(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好文供参考!5/154、运用:划船时船浆向哪个方向划?为什么船能前进?(多媒体投影)5、质疑讨论:甲乙两同吵架,甲用手打了乙的脸,脸痛手不痛,是脸受到了力而手没有?6、做一做: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多媒体投影——火箭)原因:气球向后压出气体,反过来气体向前推气球三、力的作用效果先提出问题:物体间力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受到了力呢?会产生什么效果呢?教师讲解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由学生的实验概括出结论(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1、学生演示:两名学生传接排球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学生演示:(1)轻压气球(2)轻拉压弹簧(3)使锯片变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3、质疑讨论:好文供参考!6/15(学生实验)学生用手压桌面,桌面看不出变化,从而提出: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不都是能产生效果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多媒体投影帮助释疑。)四、理解知识,发展智力:创设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重视个体,激活学生思维,并使学生获的成就感(穿插于过程)1、马拉车时车,车随马前进,可见车受力而马不受力对吗?2、脚踢球时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这时受到球作用的物体是什么?3、人站在地面上不动,人就不受力吗?4、磁铁能够吸引铁钉,铁钉也能吸引磁铁吗?5、玻璃杯摔到水泥地上为什么会碎?6、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7、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五、探讨总结(多媒体投影)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好文供参考!7/15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运用这个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实例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六、教师结束语:有的力很小:小蚂蚁搬着面包屑,细雨纷飞飘落;分子在吸引,在排斥。有的力很大:狂风巨浪,轰然巨响,火箭腾飞,斗转星移,宇宙奇观,力真美妙!关于力还有更神奇美妙的力学现象,同学们回去后按探究问题探究,如果发现新的问题,我们大家再来共同探讨!七、探究问题1、力的大小如何比较?2、怎样对力进行测量?3、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种测量力的工具吗?初中物理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以及实验的观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升华好文供参考!8/15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3.通过教学活动,能在物态变化中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升华吸热现象的分析,知道用升华的方法可以获得低温的环境。2.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条件。教学难点: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课前准备:少量的碘、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枯树枝、玻璃片教学设计图示:课时安排:1课时好文供参考!9/15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实例和实验引入新课:提出问题,既然物体可以从固体变成液体,再由液体变成气体,那么物体可否不经过液化过程,而直接由固体变成气体?也就是除了我们学习过的四种物态变化外,还有其他物态变化吗?学生思考后做出猜想,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讨论引出升华和凝华物态变化。二、新课学习1.演示实验:“人造雪景”:在一个烧杯内放人少量的萘粉;然后加热,再将一根凉的枯树枝放人烧瓶口内,经片刻轻轻拿出枯树枝,便可看到在树枝上布满了“雪花状”的萘。这是由于固态的萘吸热直接变成气态的萘,气态的萘遇到冷的树枝又直接变成固态的萘。或者播放视频:升华观察演示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正确与否,它们果真是直接变化的吗?2.学生实验:碘升华和凝华通过学生实验进一步感受升华和凝华过程以及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的现象,大家看到什么现象?实验注意:控制碘量:只需少许碘粒。控制温度:需要缓慢加热。强调观察无液态碘的出现。玻璃片要和烧瓶口密封。在学生分组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可以询问学生观好文供参考!10/15察到的现象,对于没有达到预期观察目的的学生,可以做适当的操作、观察指导。指导学生体会凝华放热的现象可以在玻璃盖片上滴几滴水,观察有碘蒸气遇到盖片时的现象,同时用手摸一摸盖片感觉一下盖片的温度变化。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玻璃管内原来有一些固体物质,加热之后这些固体物质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中间过程中物质有变成液态吗?这现象说明了什么?在师生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①给固态的碘加热后,烧杯内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说明固态的碘受热后能直接变成气态的碘蒸气。②停止加热冷却后,烧杯壁和玻璃盖片上出现了紫色的碘颗粒,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说明气态的碘蒸气遇冷后又可直接变为固态的碘。盖片上的水在碘蒸气凝华时,冒“热气”,盖片有些变热。说明碘凝华过程要放热。板书: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3.组织、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冰花是如何形成的?冰花是附着在窗子玻璃上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为什么?分析用久的白炽灯泡为什么会发黑?用久的日光灯管为好文供参考!11/15什么在两端也会发黑?对于生活中常说的“下霜”,能不能理解为霜是白天降的?根据升华和凝华的定义,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升华和凝华现象。通过教师和学生对升华和凝华应用的讨论,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说明物质不一定先熔化再汽化才能变成气态,直接就可以从固态变成气态。通过学生对实验和日常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使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现象有进一步的认识。回忆实验,分析各个状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三、板书设计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初中物理教案【第三篇】1、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a.装置―――水电解器b.电源种类---直流电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d.化学反应:2h2o===2h2↑+o2↑产生位置负极正极好文供参考!12/15体积比2:1质量比1:8f.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2)结论: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化学式的含义h2o①表示一种物质水这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2、水的化学性质(1)通电分解2h2o===2h2↑+o2↑(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2o+cao==ca(oh)2(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2o+co2==h2co33、水的污染:好文供参考!13/15(1)水资源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最多的元素是o。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2)水污染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初中物理课教案参考模板【第四篇】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
本文标题:初中物理教案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988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