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现金流量表 的编制技巧(值得借鉴)
现金流量表非常重要。利润表表明企业能否发展,发展潜力如何;而现金流量则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通用电气前董事长韦尔奇说过一家好公司有三个标准,那就是:员工满意度、顾客满意度、现金进账。无论是在考试中还是实务中,很多人都认为现金流量表很难。实际上,现金流量表并不难,很简单,想明白了就行。这句话,实际上是句废话,因为明白了,什么都简单了。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明白。明白的关键实际上涉及到对会计知识的认识和透彻了解。在这里,我对流金流量表的主要项目进行分析。我相信这些主要项目分析清楚了,其他问题就是“秃子当和尚---不费手续”,容易得很。很多同学感觉难是因为会计基础业务没有弄清楚,或者是会计基础清楚了,而业务的实质没有弄清楚。一、概述现金流量表主要还是强调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其编制主要是直接法和间接法。在直接法下,一般是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点,调节与经营活动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间接法下,是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实际上是将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净利润调节为现金净流入,并剔除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所以说,不管是直接法还是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基本上都是从利润表着手,然后进行相关调整。比如说,支付的各项税费=当期所得税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应交所得税期初余额-应交所得税期末余额)。一般情况下,如果从应收账款变成现金,应该是应收账款少了,才意味着现金多了。所以现金的增加额=应收账款的减少额。从“期初+增加=期末+减少”可以得出:“期初-期末=减少-增加”从上面公式,我们可以看出余额的变动就是发生额的变动。现在我就主要事项来分析。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2007年版有两公式。公式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年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票据年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票据贴现的利息。公式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存货年初余额-存货期末余额)+(应付账款年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票据年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年初余额)-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职工薪酬-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和固定资产修理费。实际上,上面两个公式不需要记忆,在现金流量表处理过程中,甚至不需要什么公式。上面两个公式是教材编者根据题目列举的,并没有考虑到其他业务,比如非货币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等。实际生活中,业务千变万化,记住了这个业务,忘记了那个业务。所以说,没有必要记公式,知道其中的道理即可。但是,这个公式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思路,那就是----从利润表入手,通过可能与现金相关项目的调整达到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因为当期业务是所有的业务,当然需要从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为起点进行调整。下面就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具体考虑说明一下。明白了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处理,其他的那就是“毛毛雨”了。二、应收账款举例先假定赊销业务,然后过一段时日后收回现金,并且不存在其他事项。假定,潜山公司销售货物100万给天柱山公司,货款一个月后支付。销售发生时候,确认收入:借:应收账款117贷:主营业务收入100应交税费—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17主营业务成本会计处理略当天柱山公司支付货款的时候,潜山公司做如下处理:借:银行存款117贷:应收账款117在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再能进行下面的应收账款的变动假设。假定期初有应收账款100万,期末有应收账款200万,期间增加应收账款500万,没有其他相关事项发生。那么减少的应收账款是多少呢?减少的应收账款是400万。减少的400万应收账款意味着收到了400万现金。上面的假定,表明了余额的变动等于发生额的变动。我们再来对应收账款的情况做一假设。假定,潜山公司应收账款年初坏账准备余额20万,年底坏账准备余额40万,收回以前已计提坏账准备5万。那么,本年应该计提多少坏账准备呢?本年计提坏账准备40-20-5=15万,会计处理如下:借:资产减值损失15贷:坏账准备15坏账准备是应收账款的备扺账户,作为应收账款的减项。在该事项中,应收账款减少了,但却没有收到现金。由于在前面的假定中,应收账款的减少意味着现金的增多。但是,在该事项中,应收账款减少了,而现金却没有增多,所以该事项反映的金额应该剔除。假定,2005年,甲公司计提了乙公司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3万,当时会计处理(新准则):借:资产减值损失3贷:坏账准备3当年,这3万元进入了利润表,2006年,发生了坏账,会计处理如下:借:坏账准备3贷:应收账款32007年,乙公司起死回生,效益好了起来,为了恢复信用,把3万元又支付给甲公司,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借:应收账款3贷:坏账准备3同时,还需要做如下处理:借:银行存款3贷:应收账款32007年,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时候,我们分析上面分录就可以得知。银行存款和应收贷款相互转换,但坏账准备的对应的应收账款在营业收入中没有反映,所以要调增应收账款。我们不要去记忆公式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项业务进行实质性分析,该项业务到底有没有影响现金流量,如何影响现金流量,了解了这两个问题,现金流量表就不难了。比如,在债务重组中,天柱山公司把一台设备作价100万,偿还之前欠潜山公司的债务100万。对于潜山公司来说,应收账款少了100万,但现金却没有增加,在调整中应该剔除。下面举**老师出的一个例题。甲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销售商品,其他业务是提供运输劳务,当年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为4500万元,销项税发生额为765万元,其他业务收入650万元。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年初数为700万元,年末数为660万元,“应收票据”年初数为120万元,年末数为150万元,“预收账款”年初数为89万元,年末数为66万元。本年不带息应收票据贴现400万元,贴现息为5万元,坏账准备的年初余额为35万元,年末余额为72万元,本年收回上年的坏账4万元。根据以上资料,本期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填列的金额是5864万元。分析1:4500+765+650+(700-660)+(120-150)+(66-89)-5-(72-35-4)=5864分析2:如果是考场上,可以不做太多考虑。因为在考场上,时间就是分数,需要讲究有效方法。比如,在该例中,可以收回的坏账准备当做是应收账款的增加,这样一来得出金额=4500+765+650+(700-660)+(120-150)+(66-89)-5-(72-35)+4=5864。因为在考场上,时间紧张,容不得细想,直接霸王硬上弓,拿到分数再说。分析1和2主要是针对过去的坏账收回如何处理。在分析1中,我们是按照有坏账收回情况下提取的坏账准备作为依据的,在分析2中,我们是按照不存在坏账收回而提取的坏账准备作为依据的。原因都是以前坏账准备收回惹的祸,而不是张宇所说的“月亮惹的祸”。在注册会计师考试中,题目经常的变形。而这些变形实质上并没有带来实质的变化。也就是说,只要道理弄清楚了,无论任何变形,最终目标仍是“罗马”,正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在财务报表中应收账款项目列示的净额概念,也就是,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是扣除了坏账准备后的净额。如果不搞一个公式就不准吃饭的话,在此就把资产负债表一种项目的列示说明如下。比如应收账款项目余额的数字就是按照“应收账款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余额也就是坏账准备的余额后的净额”列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考虑坏账准备问题,因为坏账准备问题在其本身填列过程中已经做了充分考虑。三、存货举例再来分析购买商品、介绍劳务支付的现金。在该分析中,主要是对存货的变动进行剖析。因为一旦存货了解透彻了,基本上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首先存货余额的变动就是存货发生额的变动。购买存货需要支付现金,假定存货都是用现金支付,那么存货增加了,就表示支付的现金增多。先来看看存货的借方发生额。机器设备的累计折旧增加存货的成本,但没有支付现金,应该扣除;应付职工薪酬增加了存货成本,虽然应付职工薪酬支付了现金,但职工薪酬是员工报酬,不是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对外),应扣除。存货的增加如果没有引起现金的增加,应剔除;如果不是购买引起的现金的增加,应剔除。再来看看存货的贷方。存货的减少,意味着发生销售了,或者存货发生了其他用途。我们是从主营业务成本调整的,存货的减少意味着主营业务成本的增加。我们在计算购买商品、介绍劳务支付的现金,需要确定存货的增加。当知道期初期末的余额,清楚了存货的贷方发生额,存货的借方发生额就会得出。所以一定要把存货的贷方发生额完整性反映出来。假定,存货期初100万,本期用现金购买存货80万。期末存货60万。销售出去20万进入营业成本,60万存货用于在建工程,40万存货发生毁损。在该题中,我们都知道购买存货共花了80万。对于存货发生额来说,贷方发生额确定了,借方发生额自然就确定了。在上题中,存货的贷方发生额是20+60+40=120万。那么存货的借方发生额就是=期末+减少-期初=60+(20+60+40)-100=80万。在销售商品业务中,主要是确定应收账款的贷方发生额,而借方发生额的确定相对单纯一些。诸君还能想出什么业务能让应收账款增加吗?在存货业务中,主要是确定借方发生额,在期初期末都确定的情况下,明白了存货的贷方发生额,那么其借方发生额就会求出。在此基础上在进行其他调整。把现金流量表正表中应收账款和存货弄明白了,其他的就不在话下。四、间接法下面谈谈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相关处理。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主要是通过间接法把净利润调整到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在调整中存在下列关键点:1、净利润是利润表项目,是通过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得出的。2、现金流量是通过收付实现制核算的。3、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关于经营活动的,要把投资、筹资相关影响因素剔除掉。下面就说说如何调整。先看三个等式:等式1:净利润=收入-费用-所得税=收入-(现金费用+非现金费用)-所得税等式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等式3:现金净利润=现金收入-现金费用(经营活动)从上面三公式可以知道,把净利润调整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首先是要把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影响利润的项目扣除掉,做到纯经营活动下的收入费用分析。假定本期有了投资收益就要扣除,再假定财务费用中有筹资引起的部分,也要扣除,如果是因为经营活动引起的,就没有必要扣除。投资损失也影响净利润。在计算净利润的时候,投资损失作为减项,从而减少了净利润,又不是经营活动,从而加大了经营情况下减项的增加,减少了净利润,从而要调增。假定只有一项投资损失,则现金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收入-经营活动现金费用-投资损失=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损失,从而可以推导得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净利润+投资损失。投资损失并不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来源,而是在权责发生制情况下,它作为减项加大了扣除,从而在收付实现制中将其恢复过来。其他的项目按此思路分析。所以说,从利润表角度来讲,让净利润减少的,调增;让净利润增加的,调减。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变动是如何影响利润表的呢?从而又是如何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呢?下面就上面两个问题做一分析。间接法是以净利润为起点,通过相关项目的调整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假定公司活动全是经营活动,那么净利润当中有现销产生的净利润,也有赊销产生的净利润。这样一来,通过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差异进行相关调整。在经济活动中,有的是通过销售、采购产生了现金流量,而有的则不是,比如客户租用包装物的押金,这项业务也属于经营活动,也让现金流量增多了。(业务1)第二年,客户由于把包装物损坏,押金不退,并把该项计入了总体收入,但该项收入没有收到现金。因此,押金不退让净利润增加了,但没有收到现金,从而也影响了现金流量。(业务2)比如2006年12月30日,员工A向单位借了一笔钱出差签合同,该项业务其他应收款增多了,但同时也影响了现金流量。(业务3)2007年,员工A因
本文标题:现金流量表 的编制技巧(值得借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14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