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山行》教案【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山行》教案【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山行》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山行》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4.学习写诗,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积累语言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此环节检查上节课所学古诗背诵情况。2.忆学习古诗的方法“读、悟、想、品、诵”读----诗文思—诗意想---画面诵----全诗表扬大家学习古诗的热情,今天在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山行》二、出示《山行》。1.交流作者杜牧。资料准备:(杜牧是唐朝诗人,擅长写景,人称“小李杜”。)(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2.解题:山行,你认为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按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本诗。三、学习诗文。1.初读古诗,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初步感知内容。(1)学生自由读、同桌读、分组读,交流杜不准的地方。(2)指名读、齐读、范读等,初步了解古诗内容。2.通过学法自学古诗。(通过小组讨论,主动探究,理解诗句。)(1)小组讨论,抓住关键词“坐”、“于”、“霜”、“寒”、“斜”等词语,用、查找资料理解。(2)逐句逐句地理解,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提出来小组共同解决。3.总结学习情况,师生共同交流。(1)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汇报,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参考资料,少熬夜!(2)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交流讨论。师重点准备指导:坐是“因为”的`意思。晚是“傍晚“的意思学生根据词义大致说说诗的意思。大意: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人的房子。我所以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我喜爱这夕辉晚照下的枫树林,要好好欣赏一番。)4.想像画面,品味美句。《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所以《山行》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想像画面。如果此时此刻,你也与诗人一起来到了山脚下,看到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这火红的枫叶,你会想什么?说什么呢?让咱们一起走近诗人共同欣赏。(也许我们也会与诗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赞道:霜叶红与二月花。)四、赏意境。1.观看录像《山行》2.启发学生说出感觉最美的景色。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你想做什么?自由抒发心中的情感。(1)唱赞歌来表达。可以鼓励用熟悉的曲调吟唱,再请全班同学跟唱(2)诵读诗文表演。(3)照一张相。(4)画一幅画。(5)当导游介绍此处美景五、诵读(或吟唱)。1.指导诵读(看谁度的最美、最陶醉、最有滋味)要读出节奏美、看图中景物感悟读,配以古筝乐最好,分自由读、小组读、齐读、范读、指名读。先请学生范读,读出“远上”强音,“石径”次强,“白云”强音,“有”次强,“枫林晚”强音,“二月花”弱音。2.试背。六、延伸。1.创意写诗。古人写秋,大多写秋的悲凉,凄美,而在这首诗中我们感受的是作者对秋的深深爱恋之情。想做小杜牧吗?学习作者写景的方法写一下深秋的校园报答一下你对校园的热爱。2.背出描写四季景色的其他诗人写的诗句。参考资料,少熬夜!《泊船瓜洲》、《望庐山瀑布》、《绝句》、《春晓》等。3.课下读杜牧诗集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大量的古诗需要学生自己去学习,多积累,多背诵。大胆尝试写作,早日出杰作。成为小小诗人。板书:山行杜牧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近景:枫林,霜叶《山行》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赏析诗画艺术,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巧妙构思构图,画面体现古诗意境。2.激发学生参与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更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想象绘画能力,体现诗情画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3.通过古诗配画,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1.通过学习古诗,在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进行绘画。2.画面的巧妙构思及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体现古诗意境。教学准备课件范画彩笔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2.你喜欢秋天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3.欣赏秋天的美景(课件),感受秋天的美。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季节,你们想不想画一画秋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它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诗,并来画一画诗中的内容。板书:《山行》。二、感知古诗大意,吟诵古诗1.(课件出示)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课件)范读3.(课件出示)自学要求(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要读出古诗的美感和韵味来。(2)小组讨论并了解这首古诗的大体意思。学生感知古诗大意(自主学习,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参考资料,少熬夜!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处的深秋的高山上,那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停车只是因为喜爱傍晚的枫林,那经过霜打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3.检查古诗诵读情况。谁来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生评价。4.自编动作吟诵古诗(男女分组读,红黄蓝绿队赛读)三、欣赏激趣,构画古诗出示范画,欣赏1.画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2.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3.谁来说一说古诗配画的要求?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师:首先要画上一座山,不过这是什么季节时的山呢?你从哪看出来?(寒,有枫林)师:是啊,这是深秋时节的山,给人一种凉意,所以诗中称它为“寒山”。师:接着画上什么?(小路)这小路是用这么铺成的呢?(小石子)哦,原来是用小石子铺成的小路,课文中用了哪个词啊?(石径)但是这是一条怎样的石径呢?是笔直的吗?从哪看出来?(斜)师:诗中还提到了什么?(白云、人家)这人家该画到近处还是远处,为什么?师:这云又是怎样的云呢?()的云师:是啊,放眼望去那白云缭绕的地方有几户人家,除了这些,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师:在这寒山上行走,最夺目的要数什么?(枫林)为什么?师:老师该用上什么颜色呢?为什么?是啊,“红于”在这里表示比……更红,这霜叶比二月里的花还要红,多美啊!你能用一个词儿来形容这山上的枫林吗?师:这么美的画面,我们想不想立刻把它画下来。四、作业超市关于秋天的古诗:《山行》、《望洞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居秋瞑》、《秋夕》等。1.学生欣赏其它《古诗配画》作品,感受诗情画意。2.学生自主选择古诗,为古诗配画。3.学生为古诗配画,教师巡视指导。4.分红、黄、蓝、绿四个队进行比赛,看看哪个队画得好,而且更有创意。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展示作业,师生评价。2.教师小结3.请同学们办一期关于秋天的手抄报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参考资料,少熬夜!《山行》与《赠刘景文》相比而言,简单易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理解诗意,但是个别字义还需老师点拨,例如:“坐”,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截然不同,在本诗中是“因为”的意思,“于”是比的意思,“红于”是“比……红”;“径”是指小路;“斜”是指弯弯曲曲的意思。抓住这些关键词,古诗的诗意也就不难理解了,再抓住诗中的几处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霜叶,学生很容易就抓住古诗的主题,感受到作者对着深秋的赞美与喜爱,再配合多媒体教学,诗情画意,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学生学习起来既感兴趣又感轻松,课后拓展两首诗,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夕》,与《山行》形成对比,《秋夕》描写的是一幅孤单寂寞的深秋景象;另一首小诗选自《圣言善语》节选:……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他。有朝一日冰霜降,只见青松不见花……,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山行》中霜叶和二月花相对比的写作特点。语文教学既抓住课本教学,又拓展课外阅读与积累,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山行》教案【第三篇】教学要求: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2.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教学重难点: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课前准备:课件、学生书写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1、齐读诗题。2、配乐范读。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顺。2、同桌互读。3、指名读诗。重点指导“生”“斜”。4、齐读全诗。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学生自读想象。2、同桌互说。3、指名说。(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1、课件出示图画。参考资料,少熬夜!(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根据学情,相机指导:(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重点体会“斜”“生出”。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c、师生齐读。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⑥配乐齐读3、配乐背诵(1)描述画面。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指名读(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3)配乐齐诵参考资料,少熬夜!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3、展示作品,点评。4、作业:好多同学也写得不错,拿回家给画涂上颜色,还可以把它放进你的成长记录袋里。《山行》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教学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有人说:“秋风扫落叶,何等凄凉萧条!”但是,在诗人杜牧眼中,秋
本文标题:《山行》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854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