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教学设计万能【通用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设计万能【通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教学设计万能【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教学设计方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以获得思想上的启迪。2、学会区分观点和材料,并辨析二者之间的关系。3、批判质疑,评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1、透彻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2、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学习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3、批判质疑,评读文章,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教学设想本文是对人类科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所写,写作对象明确,意图清晰,针对性强。实为启迪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的绝好教材。因此,充分读懂原文,挖掘文章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意义当为学习之重。同时,文章论述问题深刻,理论性强,运用批判阅读的方法和质疑、评判的态度对文章进行分析,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论点突出,论述严密,事理充分,因此学习其写作手法,也能为学生阅读和写作同类文章奠定良好基础。教学媒体PPT教学方法发问与质疑式阅读。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美国《中学科学活动设计与示范》的作者乔治。C洛比尔曾在该书序言里说:“科学上的失败只属于不愿再试一试的学生”;又说:“对于学生来说,科学应该是一种从无知到已知的再发现。学生不像海绵──他们不会自动吸收知识。他们是人,他们应该通过第一手的、自己动手操作的经验来学习。”你认为这段话与科学家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所倡导的观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找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并引例证明,从而归结引申到科学探索活动中“实验”精神的重要意义,从而导入课文的学习)二、整体感知和把握课文内容(研读课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参考资料,少熬夜!问题:作者谈论的话题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用什么方法加以证明的?(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明确: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标题)论证:1、提出论题:中国学生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第一自然段)。2、举例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端是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2~5自然段)3、理例结合,证明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精神。(6~12自然段)4、强调我们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极其重要意义。(第13段)论证方法:讲道理、举事例三、精读课文,质疑问难;讨论对话,评析文章准备:课前预习给出下列三个问题:1、怎样全面准确地理解作者的观点?2、怎样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指出的中国传统教育和文化背景下格物致知精神的缺失?3、怎样理解作者衷心倡导的科学实验精神──即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深远意义?指导学生仔细透彻地研读课文,自行提出问题,多渠道查找资料,编写短文或发言提纲。可以以同观点小组结合的形式,合作写文。参考提示:对下列每一个问题,你分别持什么态度?是全部赞成、部分赞成还是完全反对?可以用举事例或讲道理的方法来清楚地阐述见解,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A、关于作者的论点:对中国学生学习自然科学来说,格物致知的精神非常重要。B、关于对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批判: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王子明“格“竹子的例子就是明证。C、关于作者的论断:“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课堂实施:第一步骤:小组交流,选出见解最独到、观点最鲜明、表达最通畅的发言或文稿。第二步骤:全班交流,相同观点的整合和不同观点的碰撞;鼓励求异思维,倡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以及批判性的阅读。(课堂讨论、交流,辨明道理,把握文章命意)教师介入讨论及小结。四、延伸拓展1、再读课文,思考一下:培养格物致知精神的主要途径是什么?2、课外阅读《发明的故事》中《最重要的是思想》一文,比较两篇文章所强调的科学精神有何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试参考资料,少熬夜!以《我所追求的科学精神》为题,写1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教学设计》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写景中抒发的思想感情,背诵喜欢的段落;2、继续学习针对课文的层次结构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学习旁注心得笔记。教学重点:重点是与《春潮》对比阅读,体会两篇课文不同的风格,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教学难点:难点在体会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课前准备:准备一段悠扬的乐曲,指导学生配乐朗读,为平实的语言注入美的元素。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预习检测1、师:学习了春潮,我们感受到了春潮的势不可挡,不可抗拒的力量。今天我们走进《三月桃花水》,感受春天的另一幅画面。(农历三月江河水涨,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所以被人们称桃花水或桃花汛。)2、预习检测,整体感知(1)、指名朗读课文,学生相互评价。(2)、开火车读词语,检查生字掌握情况。注意;琴弦、应和的读音(3)、在学习《春潮》时,我们学习了一把金钥匙,尝试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我们一起回顾下(出示)。为了更好地把握课文的条理,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对《三月桃花水》可以提出哪些疑问呢?出示问题:①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②三月桃花水是怎样的?③作者笔下的三月桃花水为什么这样美?二、深入文本,课内探究1、出示课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和下面两句话相对应的段落,读一读。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2、指名汇报,随机指导在第3、4自然段旁边写“声音”,在5、6自然段旁边写“光芒”,在7、8、9自然段旁边写“赞美”3、展示交流,品读感悟(1)水声如音乐参考资料,少熬夜!默读课文3、4、自然段,完成填空是_________的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是可以换成那个词?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能演奏出各种悦耳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划出描写声音的词语有节奏的鼓点、水波声、鸣响、低语、叮咚、铃声、水浪小结:这些可爱的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了村边,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配乐生读3、4自然段)(2)水清如明镜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映照着蓝天,你从这面明镜中看到了什么?引读:它看见……它看见……它看见……它看见……三月桃花水仅仅只是看见这些吗?从哪里看出来?(有……号)小练笔:(自己完成)出示填空:是啊!三月桃花水它看见……;它看见……;它看见……;它看见……过渡:我把看见的美丽景色制成了图片,大家可以欣赏一下?把刚才的小练笔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互相修改一下。小结:所以说,(出示)三月的桃花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的春天画卷。4、对比阅读,感受风格的不同1、师:“三月桃花水,我们感受到了江南春天的诗情画意,处处洋溢着阴柔之美。女生配乐朗读三月桃花水第3----6自然段。(生谈感受)2、孩子们,还记得气势磅礴的二月《春潮》吗?让我们一起朗读《春潮》第3自然段,再次感受春潮不可抗拒的威力。(男生读)三、总结课文课堂检测1、总结:孩子们三月桃花水像竖琴,像明镜,更像一把小提琴,弹奏着春天美妙的旋律。因此,作者赞美(引读):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比银子还亮啊,三月桃花水!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啊!掬一捧,品一口,让这三月的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2、联系上文,思考:为什么说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课文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因为桃花水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所以比金子还贵;因为它纯净美丽,所以比银子还亮。三月桃花水让所有见过它的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品一口,就好像美妙无比的桃花水流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永远铭记。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赞美和无比热爱。参考资料,少熬夜!四、拓展延伸思考读《三月桃花水》和读《春潮》时,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三月桃花水》语调舒缓,如轻柔的小夜曲,表现出秀丽阴柔之美。《春潮》语调急促,如大江东去,势不可挡,表现出雄健的阳刚之气。板书设计:是春天的竖琴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教师教学设计【第三篇】教材分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1篇精美的短文,作者先点明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的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有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课文中优美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课堂朗读等,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2、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含德国风光图、课文重点词句段、小练笔)一盆花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画面,激趣导入1、同学们,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有许多美的东西,在中国,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锦绣山河、优秀的中华文化。而德国,也是一个美得像童话一样的地方。今天,我们一起去德国参考资料,少熬夜!看看。好吗?2、欣赏德国风光片,导入新课3、德国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二、直奔中心,引导质疑1、季老先生又是怎么赞美德国的呢,他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出示中心句)2、读了这个句子,你有疑问吗?3、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拿出笔来,分别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文中描写景色奇丽,民族奇特的句子。三、读中感悟,领略美景1、谁来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景色奇丽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2、品读这两个句子3、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山阴道的意思。4、在朗读中感受花多而美。5、指导朗读,想象意境四、品读课文,感悟理解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民族的奇特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接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2、文中三个都让你感受到德国人养花有什么特别之处呢?3、什么是花的脊梁?4、正是这样你读懂了什么?5、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6、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7、生活中有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吗?8、指导朗读。五、创设情景,课外延伸1、当季老先生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他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2、从文中的又是你能体会到什么?3、四五十年了,这种奇丽的景色依然如故,这让季老先生产生怎样的感受呢?这里的美丽指什么?4、在梦中有怎样的花?又有怎样思乡愁绪呢?5、再读课题。6、总结延伸。板书设计: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设计说明: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意味着学生要自觉做学习的主人,让参考资料,少熬夜!学生在课堂上切实变被动为主动,变强制为自觉,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本课的设计重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各个感觉器官,刺激视觉、听觉,从音、画等多方面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或同学合作学习,共同解决疑难,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第三课时教学设计【第四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飞鸟的基本特征和凤凰形象的来历。1、过程与方法:参照凤凰的产生方式,参考相关自然之鸟想像画出新的鸟之王形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对鸟的保护意识。教学重点:了解鸟的基本特征,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组合,创造心中鸟之王的。形象。教学难点:创造出有特点、漂亮的鸟之王。教学方法:观察欣赏、讲解演示、合作探究、实践创作。教学过程:一、
本文标题:教学设计万能【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471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