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四章公共预算收支范围
第四章公共预算收支范围要求学生着重掌握我国预算法规定的预算收支范围的基本内容。重点是公共预算收支规模的界定。难点是明确预算资金与预算外资金在资金性质、收支范围等方面的差异性。第一节公共预算收支范围的确定一、公共预算收支范围划分的一般原则(一)要正确地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二)要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指标体系相适应(三)既要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又要适当简化和相对稳定(四)要适应经济发展变化的情况及时修订和补充二、公共预算收入范围的界定(一)税收收入的界定(二)公共收费的界定(三)国有资产收益的界定三、公共预算支出范围的界定(一)政权建设领域国家政权机关包括国家立法、司法、行政管理、国防等部门和机构,行使社会管理及保证国家安全等重要职能。(二)事业发展领域由公共预算供给资金的事业发展领域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提供纯公共产品的事业单位另一类是提供混合商品的事业单位,如高等院校、应用基础研究单位。(三)公共投资领域由公共预算安排的投资支出主要针对非经营性、非竞争性以及对国家经济发展有战略影响的项目。它由以下几个基本方面构成:一是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二是自然垄断产业;三是高风险、高技术产业,主要是重大的技术先导产业。(四)收入分配调节领域收入分配调节有关的财政转移支付,包括两个基本层次:一是公共财政体系内各级政府间转移支付;二是公共预算对企业和居民的转移支付。第二节公共预算收支规模的确定一、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的确定根据公共预算收入形成的路径,综合分析影响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一)生产力发展水平(二)经济管理体制和收入分配政策(三)政府的职能范围(四)经济周期循环与宏观经济调控二、公共预算支出规模的确定公共支出规模变化的影响因素1.经济性因素。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模式和政府经济调节政策等。2.政治性因素。一是政局是否稳定和是否存在非常事件。二是政府机构设置及行政效率高低。3.社会性因素。人口状态、文化传统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共预算支出规模。第三节我国预算外资金制度一、预算外资金制度及其发展(一)预算外资金概述1.预算外资金的概念。预算外资金是相对预算内资金的一个概念,一般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机构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募集和安排使用,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2.预算外资金的特点。预算外资金的特点是与预算内资金相比较而言的,具体如下:(1)资金征用方式具有分散性。(2)资金使用方向具有专用性。(3)资金存在方式具有依托性。(4)资金属性具有分离性。(5)资金管理方式具有自主性。二、预算外资金的内容(一)我国预算外资金项目规定1.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所规定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资金、附加收入)等;2.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财政和计划(物价)部门审批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3.国务院以及财政部审批建立的,向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征收、募集或以政府信誉形成的具有特定用途的各种基金或附加收入等;4.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从所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集中的管理费及其他资金;5.用于乡(镇)政府开支的乡自统筹资金;6.其他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7.社会保障资金。(二)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分配1.各类收费性预算外收入(1)行政性收费(2)事业服务性收费2.各类基金性预算外收入(1)基金性收入(2)专项基金(三)预算外资金支出的形式1.预算外经常性支出。一般包括:福利支出、奖励支出、养路费支出、城市维护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增补流动资金、事业费支出、行政费支出和其他支出等。2.预算外投资。这是指各项预算外资金主体运用预算外资金安排的资产性支出。一般包括:基本建设支出、大修理支出、更新改造支出和简易建筑费支出。三、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一)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原则1.非盈利性原则2.依法治费原则3.合理安排和节约资金的原则4.专款专用的原则5.先收后用、量入为出原则6.稽查监督制度化原则(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方法1.收支两条线制度的构成要素(1)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储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缴入财政专户的形式有三种:一是全额上缴,即部门和单位收取的预算外资金按全部数额上缴财政专户;二是按比例上缴,即部门和单位收取的预算外资金按规定的比例,一部分上缴财政专户,另一部份直接留用;三是预算外收支结余上缴。(2)规范单位预算外资金银行账户。(3)实行严格的票据管理制度。一是推行票据使用单一化管理二是实行缴费分离、票款分离的管理办法票款分离和收支脱钩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核心。在“收”方面,重点要加快票款分离步伐,做到罚没款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开票与收缴相分离。2.收支两条线的实现方式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两个账户、收支分离(2)一个账户、收入直达(3)单位开票、银行收款(4)财政设站(厅)、集中收款(5)银行开票、银行收款
本文标题:第四章公共预算收支范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68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