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小学课程自查报告【参考8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课程自查报告【参考8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网友收集分享的小学课程自查报告【参考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小学课程自查报告【第一篇】为了认真贯彻国家课程标准,规范办学行为,整个课程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计划开设,根据《山西省中小学课程设计与标准》和我校实际情况,对课程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自查。报告如下:一,课程设置情况1.开设所有的学科课程在市、区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指导下,我校认真实施了课程计划。具体方法是在每学期开学前,学校教学部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学校行政部讨论研究形成课程计划、教师分工、学校课程总结、课表、教师计划表,为开学做好充分准备。在开设学科课程的过程中,我校可以严格执行《山西省中小学课程设计与标准》的相关规定,本着既有足够课时又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原则,科学安排各种学科课程。新课程改革中的理科、综合实践、品德与生活(社会)等课程,除了全课时外,还安排专业人员授课。为加强各类学科群建设,在人员配备、教学设施、实验场地等方面给予了相应的政策倾斜。,并设立了负责学科的校长(管理员)专门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2.加强活动课程活动课是我们学校的传统课程,尤其是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项目。因此,我校在加强基础学科课程建设的同时,重视特色课程的建设。本学期,我校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地方和学校课程的课时,开设了以下活动课程:(1)根据教材内容,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数学活动课(每周一节课),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从而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对数学的理解,拓展数学知识,渗透数学思想。(2)信息技术具有知识新、发展快、应用范围广的特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实际需要,在三至六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每周一节)。3.努力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建立和确立是学校创造自身特色的`需要。我校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结合实际情况,初步拟定了“硬笔书法”校本课程内容。本学期,一至六年级每周利用当地和校本课时开设一门“硬笔书法”课。4.严格控制课时量和教学进度参考资料,少熬夜!在课程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我校严格按照《山西省中小学课程设计与标准》的要求实施工作。高一高二每周课时25,高三高六每周课时30。我们坚持不增加课时,不组织补课,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增加学生补充教材,不增加学生在校时间,不增加学生课后作业,以履行不执行规定的原则。5.保证体育活动的锻炼时间阳光体育运动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健康,鼓励他们在阳光下、操场上和大自然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它能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形成健康的身体,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山西省中小学课程设计与标准》,我校高一、高二每周开设四节体育课,高三至高六每周开设三节体育课。每天早上安排固定时间30分钟进行两次运动训练,保证学生每天学习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在课程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个别学科的教师不匹配,没有专职教师。其他学科的老师只能兼任(如理科、品德、综合实践等。),导致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有待提高。2.由于人员配备、岗位设置、教师工作量不平衡等各种特殊原因,个别学科的课时受到一定影响。对于自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我校积极寻求整改措施,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市县各级学科培训,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并抓住人事制度改革的机遇,调整教师结构,搞好学科师资队伍的匹配,保证课程计划的实施,力争在短时间内实现严格达标,努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办学水平。小学课程自查报告【第二篇】根据教育局统一部署,自xx年9月始,我校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实验,三年多来,我校以新课实验为重点,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引领师生共同成长,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推进下阶段工作,现对实验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自查,报告如下:一、学校基本情况近三年来,随着工业进程的不断推进,学校的外地借读生源逐年增加,加上学校布局的松散,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但作为学校的领导班子,在这三年里带领全体教职工,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迎难而上,克服瓶颈制约,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以“求实、创新”的校风为抓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勤奋、创优”的教风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几年来,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法治校;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课改,努力为师生营造良好发展的环境。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办学成果: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市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县首届先进校本教研学校。参考资料,少熬夜!二、我们的做法1、制定方案,确定目标和思路基于对新课程内涵的理解和校情分析,xx年8月,制定了雷甸小学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工作方案,确定我校课改的主题是:“融入新课程,树立新理念、师生共成长”。总体思路是: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注重反思、优化教师素养,形成办学特色,推动学校跨跃式发展。在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提出具体目标:从学校层面上讲,提出创建县课改示范学校的目标,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打建学科基地,制定名师培养工程,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合作严谨的教研氛围,5年内培养2名县级名师,6名县级教坛新秀。从教师层面上讲,构建适合不同教师发展的平台,增强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成为研究性教师。把握教育教学中的环节变革,校刊的内容具有连续性和层次性。2、注重案例研究。刊登了教师大量的课改感受,既有操作过程,又有反思后的醒悟。3、每期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全校教师围绕该期的主题谈论,如怎样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用评价激励学生等等。4、紧密地结合校情。针对课改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研究。如:课改中课堂教学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我们专门编排在14——16期中,进行着重探讨,收效甚好。5、整体互动,广泛参与。除规定每名教师在一学年中必须有一篇文章刊载于《课改之窗》之外,我们还充分地抓住机遇,广泛地利用了专家学者、教研人员、家长、学生参与课改研究活动的机会。先后有省教研室副主任史绍典、襄樊市教研室副主任肖兴汉、宜城市教研室副主任罗运生、闵祖成及教研员骆崇泉、马仁森、朱万清等及一部分家长、学生都参与了办刊。五年来,《课改之窗》已成为我校教师的良师益友,是老师们学习新课程的园地,是教师总结交流实施新课程经验的平台,体验成功的舞台。有力地推动了新课程的发展。20xx年3月,襄樊市课改会上交流了我们的部分校刊,受到襄樊市教育局及兄弟教育局领导、教师的高度赞誉。三、开发校本课程彰显办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是本次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校紧紧围绕地域文化特色积极开发了校本课资源。学校在上学期和本学期为全体任课教师编印了《开发校本课程教案》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教师走向社会,走进社区,广泛地挖掘地方课程资源。五年来我们共搜集校本课程教案2500余篇,目前我们还组织人力精选、修改,按《指南》分类编印,供以后参考作进一步的完善。书画苑里花常开:参考资料,少熬夜!我们把艺教课程中的《书画》校本课程设置为书法与美术:1、书法。书法分软笔书法与硬笔书法。2、美术。美术分为儿童画、素描、色彩、中国画、手工等几项。广泛选取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借鉴已有的课程资源,针对学校、学生实际,有选择的选取一些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目前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三个部分,一是订阅三种杂志与报刊:《少儿书画》、《中国钢笔书法》、《青少年书法》;二是省编义务教材《美术》1~12册与《中小学生字帖》;三是从书店购买的或学校图书馆借用各类书画指导书籍中选取合适的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抓好组织过程。1、对于初学书画的学生,先采用临摹作品为练习,看谁摹仿最像,坚持练好基本功。学生每次作业全部放在一起比较,评出优、良、中让学生自己找出作业的长处,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评,讲评时鼓励、表扬为主,增进学习书画的兴趣。2、有一定书画基础的学生,同层次分组进行比赛练习,看谁进步得快,进步快的学生上台表演练习,每一个月评比一次,评比三名进步快的学生,老师奖励《少儿书画》杂志和写字用具,调动学生学习书画的兴趣。3、书画较好的学生,他们的作品采取竞争上学校书画专栏和学校校刊《课改之窗》上发表,激发学生进取意识,推动学生学习书画的`热潮。4、让学生走向社会,借助社会活动教育和各类书画比赛的检验,培养一批书画新苗。a、参观书画展览,加强学生学习的动力。b、鼓励学生参加各级书法比赛,加速书画新苗的培养。c、结合重大节日,至少每年将举办一次学校书画大型的竞赛,从中发现与选拔人才。5、举行书画现场表演,举办康乐杯学生书画作品展览。6、召开校本课程研讨会。邀请各级领导、老师、学生家长到会参加探讨,不断地完善校本课程,形成一套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7、营造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一年一届的“康乐杯”书画赛开展得有声有色;书画培训抓得有滋有味。美育的苤芽在这里萌发,审美的情趣在这里培育。美术室、书法室、艺术欣赏室、作品琳朗满目,师生的优秀作品获奖成果,名人名作,透露着师生的情趣品味。一次次的电化展示,将学生带入艺术的殿堂,艺术素养在这里得到启蒙。学校的每一个橱窗,每一块墙面,为师生提供展示心智的舞台。俏立于枝头的花鸟,雄浑秀丽的山水,端庄潇脱的书法,优美而流畅的体艺线条,无一处不在蕴孕百年南小的校园文化的内涵。走出去,请进来。在精彩的艺术世界中认识艺术,在名师的指点中提高艺术,在参观展览中理解艺术的灿烂,明确人生参考资料,少熬夜!需要怎样的艺术文化。从发表作品参与竞赛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发展自我。每学期向各级报刊推荐学生作品,在本校书画比赛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各类书画大赛。师生先后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书画院举办的“我与电视”、“小星星杯”东方少儿美术书法摄影大奖赛、第一届手拉手“珠穆朗玛杯”少儿书画大赛、“小画家杯”——走进长江三峡中外学生美术作品比赛……获奖师生达1200多人次。有8名师生被吸收为湖北省书法协会会员,有47名学生被吸收为宜城市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学校被评为“宜城市快乐校园工程示范学校”、“襄樊市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先进学校”、“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这些成果不仅是南小的财富,更是南小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美丽风景。文艺舞台放异彩:我校“五百队”独领风骚。学校成立百人的电子琴队、百人鼓号队、百人民乐队、百人舞蹈队、百人合唱队,拉开了艺术教育的序幕。星移斗转,年复一年,“五百队”代代相传,永葆青春,而今是独领风骚,名闻遐迩。仅20xx年到20xx年,“五百队”在市级重大庆典、会演活动中演出60场次,学校鼓号队在襄樊市第一届鼓号队礼仪展演中一举夺得桂冠。数以万计的观众领略了南小少年儿童的风采。他们为鼓号队整齐华一的表演鼓掌,为民乐队和谐、美妙的演奏而陶醉,为舞蹈队、合唱队精湛的演技而喝彩!我校教师连续8年参加教育系统文艺调演获团体第一名。市团委妇联举办的卡拉ok小歌手大赛中,我校赵婷宇同学获第一名,广播电视局、文化馆举办的电子琴大赛中,我校3名同学获一等奖,团委、妇联举办的歌咏比赛中,我校合唱队几次获得第一名,市委宣传部每次举办的晚会上几乎都有我校的节目。收获不仅需要播种,更重要的是辛勤的耕耘和培育。在艺术教育工作中,我们的指导教师充分发扬了红烛精神。他们一心扑在教学上,指导排练的文艺节目屡获大奖,《汉江雏鹰》、《妞妞看戏》、《楚都娃》、《青娃与顽童》、《春风杨柳》等先后在第四、五、六届“魅力校园——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中获奖,在湖北省黄鹤美育节中先后获一、二、三等奖。并被邀请赴韩国演出。有3名小演员被评为优秀演员。在宜城市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上,更是大显身手,现已连夺八年桂冠。其它在市级以上获一等奖的节目达20余个,获奖
本文标题:小学课程自查报告【参考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700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