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实用4篇】
好文供参考!1/20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实用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实用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第一篇】一、说教材1、课标分析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化学反应原理》教材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是对必修部分与此相关内容学习的延伸与深化,也是后续学习化学平衡及移动知识的基础。在学习该单元之前,学生通过《化学2》(必修)的学习,已经定性的认识化学反应有快有慢,知道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在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中,这部分内容的设置则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学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好文供参考!2/20现象产生的原因,逐步认识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而从微观角度加以解释,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另外本节内容的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非常强的实用价值。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②能用有效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等相关理论简单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讨论归纳等学习活动体验科学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学难点:能用有效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简单解释影响好文供参考!3/20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二、说教法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本节课的教学,我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应用“问题讨论、实验探究、归纳总结、指导讲解”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通过合理有效的学案,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发现。2、情境激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如列举生活中的常见事实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3、实验促学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在探究与合作中,更好的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4、媒体助学通过实验视频、动画演示、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这些方法都立足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传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好文供参考!4/20主体,努力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三、说学法1、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理科学生,经过初三和高一的学习,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诸如温度、压强、催化剂、浓度、接触面积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积累了一些化学方程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的习惯。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重点不是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2、学法指导学生通过学案导学,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并做好相关的预复习工作,做到温故知新。指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探究、进行自主学习等活动,在思考、观察、实验及交流与合作中,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和提高化学学习能力。指导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与本节相关的化学现象,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做到学以致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学会”、“会学”、“乐学”。好文供参考!5/20四、说课堂教学程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完成探究实验,并交流、归纳、总结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压强的影响则是学生通过观察教师补充的演示实验得出;应用相关理论进行解释虽然是教学难点,但由于学习要求不高,所以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来完成,能达到帮助学生从理论上简单分析、认识即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本节课设计为这样的学习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活动→自学理论依据→交流归纳总结”。具体的课堂教学程序如下: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本节课的引入可结合视频和图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有快有慢,不同的反应,反应速率也不相同。比如说:爆炸反应速度是相当快的,一幢20层的高楼,在不到10s中的时间就爆破倒地;而煤和石油的形成却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为什么不同的化学反应,反应速率会不一样呢?决定化学反应快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得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接着指出:“反应物的性质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在生产生好文供参考!6/20活中,人们常常是通过改变外界条件来控制反应速率,请大家结合学过的反应或是生活实际讨论有哪些外界条件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和已有知识,讨论归纳得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很自然的引出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种引入方式,在上课伊始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2、完成实验探究,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设计,自主完成实验探究,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交流,主动建构知识。这也是本堂课的主要教学环节。(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设计。如:请选择合适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探究某一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用品:试管、锥形瓶、试管架、量筒、药匙、保温杯(内装热水)、气球铁片、铁粉、NaHCO3粉末、MnO2粉末、盐酸(/L,/L)、好文供参考!7/20H2C2O4溶液、H2O2溶液(5%、12%)、酸性KMnO4溶液、FeCl3溶液已知: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为了保证实验设计的合理、有效性,教师应作如下指导:①如何设计实验?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即探究什么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反应物,知道实验原理→在此基础上,考虑怎样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进而采用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方法②指明某一条件的改变,即进行实验设计时,只考虑有一个条件是变量,其余条件保持不变。③学生实验方案设计完成后,指导学生从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几方面进行交流讨论。(2)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探究。具体实施如下:每组都提供一定的实验用品,可分别完成相应的实验,学生选择相应实验完成探究活动,并进行观察、分析。高中化学选修五的知识点【第二篇】一、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物质。好文供参考!8/20同系物的判断要点: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2、组成元素种类必须相同3、结构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如CH3CH2CH3和(CH3)4C,前者无支链,后者有支链仍为同系物。4、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但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3CH2Br和CH3CH2CH2Cl都是卤代烃,且组成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但不是同系物。5、同分异构体之间不是同系物。二、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⑴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如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⑵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丁烯与2—丁烯、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⑶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好文供参考!9/20异构。如1—丁炔与1,3—丁二烯、丙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⑷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等,在中学阶段的信息题中屡有涉及。2、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⑴烷烃(只可能存在碳链异构)的书写规律: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排布由对到邻到间。⑵具有官能团的化合物如烯烃、炔烃、醇、酮等,它们具有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异类异构,书写按顺序考虑。一般情况是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异类异构。⑶芳香族化合物:二元取代物的取代基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具有邻、间、对三种。3、判断同分异构体的常见方法:⑴记忆法:①碳原子数目1~5的烷烃异构体数目:甲烷、乙烷和丙烷均无异构体,丁烷有两种异构体,戊烷有三种异构体。③一价苯基一种、二价苯基三种(邻、间、对三种)。⑵基团连接法:将有机物看成由基团连接而成,由基团的异构数目可推断有机物的异构体数目。如:丁基有四种,丁醇(看作丁基与羟基连接而成)也有四种,戊醛、戊酸(分别看作丁基跟醛基、羧基连接而成)也分别好文供参考!10/20有四种。⑶等同转换法:将有机物分子中的不同原子或基团进行等同转换。如:乙烷分子中共有6个H原子,若有一个H原子被Cl原子取代所得一氯乙烷只有一种结构,那么五氯乙烷有多少种?假设把五氯乙烷分子中的Cl原子转换为H原子,而H原子转换为Cl原子,其情况跟一氯乙烷完全相同,故五氯乙烷也有一种结构。同样,二氯乙烷有两种结构,四氯乙烷也有两种结构。⑷等效氢法:等效氢指在有机物分子中处于相同位置的氢原子。等效氢任一原子若被相同取代基取代所得产物都属于同一物质。其判断方法有:①同一碳原子上连接的氢原子等效。②同一碳原子上连接的—CH3中氢原子等效。如:新戊烷中的四个甲基连接于同一个碳原子上,故新戊烷分子中的12个氢原子等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三节教案【第三篇】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离子反应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上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上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好文供参考!11/20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之后离子方程式的引入和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⑵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⑶能够分辨哪些物质是强电解质哪些物质是弱电解质;⑷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⑵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⑵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好文供参考!12/20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及其电离2、教学难点电解质的概念;判断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物质是非电解质,哪些物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探究碱和盐的定义。二、说教法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2、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
本文标题: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770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