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对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的新理解3篇
1/15对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的新理解3篇【参阅】此篇优质文档“对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的新理解3篇”由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对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的新理解1[摘要]中小学校并不是一种严密的科层制组织,学校管理引进适应于企业的科层制组织理论进行管理,忽视了学校自身特点,也与新课程理念相悖。重新理解部分中小学校长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反思其利弊,对推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具有积极意义。[关键词]新课程背景新课程理念学校管理新课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精神是教育民主和教育公平,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功是其倡导的基本理念。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按照新课改要求改变目前学校管理的一些思路和方法,是全面实现新课改目标的关键。因此,有必要重新理解学校管理工作中一些习以为常的做法,重新思考学校管理的一些内涵问题,寻找学校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成为可能。一、要重新理解学校制度越全越好中小学校的规章制度对规范办学起到了积极作用,相当部分学校管理者认为靠制度管人是学校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制度2/15越全越好。但事实上学校的各种框框条条,到底有多少得到师生的认同?学校的角角落落、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有十分细化的规章制度,校长忙于督查,各处室忙于考勤、统计和解释,效果到底怎样?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对这种管理方式重新认识,赋予制度管理以新的内涵,管理效果也许会发生变化。1.要科学运用管理理论近些年,在中小学的管理者心目中,学校要实现科学化管理就要引进严谨、规范和理性的科层制组织理论。现在可以说,每一所学校的制度触角都伸到了各个角落。学校表面严谨了,但书香氛围淡化了。用新课改的理念分析这种现象。我们首先发现,学校并不是一种科层制组织,学校组织中的各种要素和子系统是一种松散的结合,呈现出一种“组织起来的无序状态”。如学校组织的目标不完全是具体明确的,有时候是相当笼统和抽象的;加之学校管理中运用的各种技术是模糊的,参与学校组织中的人是流动的。这些都使学校具备了更为随机的特征。所以,在学校管理中抄袭企业管理办法,而忽视了学校组织具有的模糊和非理性倾向,制度越全、执行越严效果越好的管理思路受到实际管理效果的质疑,制度一时的作用掩盖不了产生的大量缺陷。2.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近些年部分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方面下了较大功夫,但学校发展不佳,家长认可度低,归纳原因,就是药不对症。新课改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强调的都是形3/15成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强调的是学校个性化、人本化和特色化建设。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使他们确实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感到自身发展与学校的命运是有机联系的。这样,以教师主观内驱力和精神境界为核心的原动力就会真正调动起来。3.要注重人性化管理教育理论早已对教师的职业特点进行过描述。但在强化制度管理思路影响下,管理者低估思想教育和教师的情感交流作用,采取事事量化、时时量化的管理办法,管理集中体现出的就是“不准”。现在,这种忽视教师职业隐含性、创造性、连续性等特点,片面化、庸俗化的管理办法还在很多学校流行。教师如何家访?如何备课?如何和学生个别谈心?自古以来,人们都认可教师从事的是“良心”的工作,量化管理能解决“良心”的问题吗?新课改要求校长把教师和学生真正当作学校的主人,而校长只有从这一点出发,制度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二、要重新理解对学生越严越好目前中小学日常管理基本处于一种“闭门办学”的状态,这种严格的管理取向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活动极不匹配,也悖于新课改倡导的价值取向。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感,注重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和交流能力。而封闭状态的教育教学环境,是无法引导学生自觉了解将来在社会上所承担的任务,学生也很难对社会作出应有的判断,无法增强适应社会变迁所需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4/151.要推进学生社会化发展从教育的本真目标出发,就是让一个人学会在复杂的社会条件下,进行自我选择、自我约束和自主创造。而这种社会性选择能力不是凭空形成的,恰恰是通过指导和实践逐渐成长起来的。目前中小学为了安全基本取消了学生的一切社会活动,每一所学校的集体活动都要经过批准,一些已经被教育理论和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活动被取消了,这对形成学生的合作精神、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无疑是有影响的。所以,深刻理解学校管理本质和当前现状,引导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学会管理和保护自己,拚弃学校管理中的短视做法,是对学生的真正负责任。2.要形成教育合力目前学校对学生实施的管理主要看学习成绩和校内表现,对学生校外的状态了解甚少。多数学校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成员参加的学校管理框架,由于家校之间沟通的障碍、学校与社会公共关系的复杂,使学校承担了很多不应有的责任。学校只能在校内做文章,营造的校园环境使学生极难认识社会的复杂性。新课改要求开发和利用好校外的课程资源,如果我们不解决好教育合力的问题也是很难实现的。三、要重新理解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新课改则主张建立师生之间平等的朋友式关系,使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5/15解和宽容,以形成自主自觉意识、探索新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改变师生关系现状,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才能体现出新课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的新理念。1.校长要重新理解教师现实的学校管理中,有些校长将“以人为本”变成“以学生为本”,只要师生之间发生矛盾,舆论指责的多半是教师,校长批评的也多半是教师。剥夺教师尊严的事经常发生,教师威信下降,教师对学生的感召力减弱。新课改倡导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主要是指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失落了尊严的教师是很难做学生平等的朋友,很难引导学生拓展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和谐、均衡和个性化发展。所以,只有校长善待教师,教师才能善待学生。2.教师要重新理解学生新课程要求确立新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只有教师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寻找问题答案。教师要相信学生有探求新知的愿望,有学习的积极态度,有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针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变化,不断变幻教育策略。这就需要师生之间增强沟通交流,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学生。3.社会要重新理解教师6/15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但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锻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也是受各种条件影响的。不能学生出现问题都在教师身上找原因,人为地把师生关系割裂开来,使师生关系蒙上一层阴影。社会舆论客观地对待教师工作,为教师创造比较宽松的工作环境,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使他们无忧无虑地引导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健康成长。对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的新理解2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新课程条件下的学校管理必须与时俱进,用新的教育思想来开创学校发展的新局面。为此我校提出以德育为统帅,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以科研创名校的办学方针。根据办学方针提出本校的办学特色:培养良好习惯,争做五星少年;加强教研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开展课改实验,提高综合素养;构建美育框架,打造特色品牌。一、立足新课程提出新理念:新课程倡导关爱学生(1)强化服务意识。我校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充分发挥学校人才资源的优势,提供为社会、家庭、社区的优质服务。(2)建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教育中以人7/15为本,在评价中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要促进一个学生能长足发展,必须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新课程倡导关注教师(1)倡导奉献精神。教师要乐于奉献,教育是事业。教师的工作光荣而艰巨,教师要乐在其中,乐于奉献。教师要带着幸福感、使命感、责任感去做每一项工作,才能做好并产生成就感,人生的价值才会得到充分的体现。(2)评价激励发展。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引导教师自主发展,推动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必须建立合理科学的管理层和教师评价机制。教师发展性综合评价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对教师评价的过程就是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发展性评价应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遵照民主协商、平等对话的原则,通过引导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做出客观评价和有深度的反思,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帮助教师真正得到发展。二、构建符合课改理念的管理运行机制王湛同志指出“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是课程改革实验的关键”。准确全面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建立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管理运行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校在反思过去工作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广泛听取意见,在2004年制定了第一个横山小学三年发展规划(下统称为“一•三发展规划”)。在规划中,要求建立了《新课程实施方案》、8/15《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和《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制度》。在“一•三发展规划”中,我们总结过去,提出“给你一方净土,撑起一片蓝天”的办学精神。从此,在学校管理中,我们追求人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人的潜能的开发;我们倡导个性化的发展,构建全新的发展思路;管理要为教师松绑,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为教师提供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给学生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为此,我们建立了以促进教师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和以促进新课程顺利实施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中,分“规范性”和“发展性”两大部分,体现了“规范是基础,发展是目的”的管理理念。发挥评价的诊断、指导、发展和导向的功能,在评价中,促进发展。通过制度化建设,在学校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创建书香校园,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读书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化组织。三、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活动新课程的实施,有一定的困难。原来自上而下的教学研究制度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应运而生,课堂为住阵地,教师为教研员,解决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型向研究型的角色转换,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汇总“理论学习制度”、“对话交流制度”、“课题管理制度”、“三级培训制度”和“教9/15研评价制度”这五项制度形成校本教研制度。为尽快转变观念,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我校推出了“一请二学三查四比五写”模式。“一请”邀请市、县相关专家来校讲座。“二学”(1)送一级教师外出学习,把先进的经验带回来,培训本校二、三级教师;(2)全体教师学习由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等资源。通过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做到每位教师有学习笔记,期末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理念测式。“三查”是(1)查教师参与教研情况,主要检查项目为“五个一”(指教师每节课做一次教学反思,每月写1篇教学个案,每学期上一节校级以上的研讨课,每月提供一个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值得反思的问题,每学期有一本学习笔记)。(2)学校科研开展情况自查。(3)各教研组、各完小互查。“四比”在各完小、教研组中开展。(1)比教研活动开展组织情况,(2)比教研活动形式。(3)比教研工作方法。(4)比教研活动效果。“五写”即写“五张卡片”,指教学问题卡、评课卡、课题登记卡、参与教研活动登记卡、教学金点子卡。与此同时,为了教师的自我发展需要,我们给教师提供了“菜单式”的新课程培训计划。即由每个教师在自己的三年成长计划中提出自己的需求,校长室、科研处将教师的需求汇总起来,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列出“菜单式”培训计划,供教师自主选择。10/15推进新课程,学校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研究和管理,注重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家长听课、随机评课、活动促课、专家导课,形成一个同伴互助、专家引领,随机督导的开放的课堂环境,让老师们自觉地将自己的课堂变成艺术
本文标题:对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的新理解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544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