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精编4篇
好文供参考!1/25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精编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精编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鸦片战争的烽烟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初中《中国历史》第三册的第1篇课文,是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开篇课。从这节课开始,学生将开始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因此,本课在全册教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入作用。(二)教材结构:1.导语2.正文:①林则徐虎门销烟②中英《南京条约》③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3.文后学习内容和建议:①每课一得②材料阅读③自我测评④活动建议(三)内容标准:好文供参考!2/251.能够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2.能够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二、教学指导思想:(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主线,充分动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等)和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非智力因素。(二)以知识结构为基础,理清线索,使教材知识系统化。如:英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后,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林则徐查禁鸦片,并在虎门销烟→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发动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以魏源为代表的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受到清朝战败求和的刺激,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通过板书,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三)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通过提问、讨论,达到使学生多种器官协调合作,多次信息综合反馈的作用;并充分利用“想一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三、教学过程分析:(一)导入新课:由于本节课是中国近代史学习的第一课,因此在导入语的设计上要体现本节课兼有全书导入课功能的特点,而且要能激好文供参考!3/25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导入语: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在封建社会中,她昂首走在世界的前列,然而,当中国历史步及近代后,中国社会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外部冲击,经受了一个多世纪的蹂躏,最后远远地落在世界的后面。中国在步入近代的门槛时,重重的摔了一跤,之后又跌跌爬爬。中国,这个古代巨人到底怎么了?中国人在这百年多的时间里,都在做什么?我们只有很好地去学习中国近代史,才能形成完整而准确的认识。(二)讲授新课:1.放映一段“虎门销烟”的影片剪辑(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片段)。这样做的优点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留下的印象深、效果好。然后设问:看了以上的剪辑,请同学们想一想:剪辑中说明了一个什么历史事件?在学生回答后,再设问: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这样可以与导入紧密相连,并能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允许多种不同的想法。然后指导学生从书中得到答案。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英国商人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主要是为了牟得暴利。2.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以上内容,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个材料:好文供参考!4/2518xx年~1838年英国鸦片输入数量:年代18xx年1821年1830年1835年1838年鸦片走私数量4570箱5959箱19956箱30202箱40200箱并请学生们思考: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达到训练学生运用历史材料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3.设问:面对严重的鸦片走私,一些具有民族自尊心和改革倾向的清朝官员,主张严厉禁烟,你们知道代表人物是谁吗?放映影片剪辑(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的片段),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当时的历史史实。4.林则徐到达广州后,很快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他宣布: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大家知道林则徐是怎样禁烟的吗?(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林则徐禁烟的故事并给予简要评价。)5.虎门销烟的意义应该在学生们给林则徐的评价后,自然地引导学生回答出来: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6.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可以设问:有人说,因为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才爆发。你们赞同这一观点吗?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个人见解。最后得出鸦片战争是好文供参考!5/25英国政府为了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而蓄谋发动侵华战争的结论,从而达到正确认识历史史实的目的。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应该要求学生记忆,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性时间。爆发的标志要求学生知道即可。7.鸦片战争的过程,可以要求学生自己通过看地图,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特别是对于战争中英军进攻的路线(主要在沿海地区)应该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印象,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对于战争结果,要善于运用“想一想”(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为什么会失败?)指导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等等。(只要学生答出其中的一点,或者拥有不同的观点,均应该给予表扬。因为讨论此问的目的主要在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8.《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简述。可以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阅读、记忆:开放通商口岸、赔款、割地、税款。并着重指出:《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影响,可以结合“每课一得”(即什么是国家主权)、“自我测评”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9.鸦片战争失败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魏源是杰出代表人物。因此,要让学生好文供参考!6/25知道魏源和其编著的《海国图志》。可以给学生展示魏源的一些小资料,如魏源的简历、编著《海国图志》的背景、内容、主张及意义。再利用书本上的照片和文字材料对学生进行迁移训练,即“想一想”:你认为‘师夷长技’能够‘制夷’吗?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三)小结:通过小结,进一步让学生理清本课的线索并巩固所学内容。结束语:同学们,19世纪上半期,英国商人为了牟得暴利,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林则徐受命到广州查禁鸦片,并在虎门滩头销毁鸦片110多万公斤。英国政府却以此为借口,于1840年6月,蓄谋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清朝的战败求和促使了以魏源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从此,中国人民面对西方列强的一次次侵略,走上了不断抗争和探索的道路。四、板书:鸦片战争的烽烟(说课稿)英国中国侵销鸦片虎门销烟蓄谋发动战争被迫签定《南京条约》好文供参考!7/25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鸦片战争的烽烟2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知识与能力: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魏源在《海国图志》的主要思想及作用。过程与方法: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表格方式)陈述历史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虎门销烟的史实的了解,认识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其在禁烟中表现出来的刚正不阿、坦荡无私的品质。通过学习,认识英国发动战争是无耻的、非正义的;通过学习,认识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一、预习检测鸦根本原因:片直接原因和借口:战战争的性质和战败的原因:好文供参考!8/25争的《南京条约》内容和影响烽战争影响:烟新思想:著有二、课文分析与教学过程1、林则徐虎门销烟(1)、鸦片走私的背景:利用国际禁毒日(6月26日)引导学生回忆、讨论什么是是毒品?鸦片、海洛因、吗啡、冰毒、摇头丸……(2)、引导引导根据所知来分析鸦片走私的危害?可是,150多年前,英国却向中国输入鸦片。这是为什么?(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走私给中国造成了严重后果,如果你是清朝的统治者,会怎么做?(3)、林则徐虎门销烟①林则徐禁烟:到达广州后采取的禁烟措施和主张。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看出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措施有力:收缴鸦片、严惩贩运、虎门销烟。主张合理;不禁止中外正常贸易。可以看出林则徐禁烟坚定,而且有远见,不盲目排外。②林则徐虎门销烟:指导学生了解“虎门销烟”时间,地好文供参考!9/25点:虎门海滩;鸦片量:110多万公斤。反映:中国百姓——扬眉吐气,外国商人——钦佩。问:虎门销烟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我们该如何评价领导了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提出问题导入鸦片战争:虎门销烟损害了谁的利益?他们会善罢甘休吗?为什么?2、中英《南京条约》:(1)、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①起因: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根本原因——保护鸦片贸易。除此之外,还要强调:在同清政府的交往中,英国人发现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及清朝官员的腐败、军队的废弛,因此不远万里发动战争。②经过:学生通过识别历史地图,简单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三个阶段和入侵路线③讨论中国在鸦片战争的性质和战败的原因。(2)、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指导学生通过列表格的形式识记《南京条约》的内容和造成的影响,并了解英国人侵略中国的实质。条款内容影响割地中国的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为日侵略中国的基地中国社会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好文供参考!10/25赔款中国人民负担大增;清政府财政吃紧通商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关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思考:《南京条约》中中国的哪些主权遭到破坏?(领土、关税)中国社会原有的格局被打破,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3、魏源发奋编著《海国图志》:(1)、新思想萌发的原因: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战败求和的刺激也使一些新的思想在中国出现。(2)、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指导学生了解魏源,了解他的代表作和思想主张。师:当时有一位开明的思想家叫魏源,就为中国开了一剂药方,写了一部书叫《海国图志》。他提出的救国之策是什么呢?又是什么意思呢?三、课堂小结:本课主要学习了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魏源与《海国图志》。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蒙受了羞辱,中国历史发生了转折。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如领土完整被破坏,好文供参考!11/25主权受损,市场被强占,资源被掠夺,人民负担日益严重等。同时在客观上鸦片战争也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的变化,如受鸦片战败求和的刺激,爱国主义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作了思想准备等。四、布置作业:预习第2课五、巩固练习:(1)、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要()a、不与西方交往b、蔑视西方c、学习西方的长处(2)、19世纪上半期,世界头号工业强国是()a、中国b、美国c、英国d、法国(3)、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a、毒害中国人民b、打开中国市场c、牟取暴利d、寻找战争借口(4)、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好文供参考!12/25(5)、中英《南京条约》中割让的领土是()a、中国台湾b、澎湖列岛c、香港岛d、辽东半岛(6)、鸦片战争中国清政府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的屈乞求和b、军事指挥的失误c、战争准备不充分d、中国政治、经济、军事落后于西方六、教后记:鸦片战争的烽烟3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备课时间:教案序号:1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通过课文及相关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的学习,了解林则徐虎门广州禁烟的史实,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②通过学习《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好文供参考!13/25知识迁移能力。③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要思想及作用。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①林则徐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他的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②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不义战争;战后以魏源为代表的开明知
本文标题: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768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