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案例《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最新4篇】
好文供参考!1/19案例《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最新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案例《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最新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堂实录【第一篇】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材解读:《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儿童叙事诗,它主要有三大特点:1、文本语言真挚自然,活泼亲切,琅琅上口。学生通过反复地多元朗读,能深入理解诗歌的含义,感悟事小情深,在朗读中陶冶美好心灵。2、文本思想触及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纯真的童心折射着善良的光辉。关心、帮助他人,使他人得到快乐,这是童心中闪光的金子。关爱他人的意识一旦与学生的情感世界相碰撞,自然会迸发出共鸣的火花、成功的火花。3、文本形式“链接”了学生的想象世界。文本语言文字和两幅插图生动形象,充满情趣,又自然地腾出“空白”,给学生驰骋想象、发挥创造的天地,给学生表达感受、口语交际的空间。设计理念:好文供参考!2/19课标指出:“诗歌要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诗歌本身含蓄凝练,情感丰富。所以要重视整体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并要能外化为朗读时的语调、表情、动作。让学生在观看插图,反复诵读后,借助想象和表演,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体验课文的内涵,悟出言中之意,文中之美。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能根据文本和插图进行合理地想象,并生动地表达出来。3、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他人、尊老爱残的美好愿望。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蝈蝈的叫声、一段轻快的音乐)、教学挂图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学会字词,读通课文。第二课时:品读课文,体会情感。教学过程(本设计为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几个生字宝宝,现在它们排着队来看你们啦!快和它们打招呼吧!2、小朋友们读得真棒,老师要讲一段故事来奖励你们:好文供参考!3/19有一个小男孩,他的邻居是个盲婆婆,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美丽的鲜花、明媚的阳光了。她的世界除了黑暗还是黑暗。这个小男孩经常去陪这位可怜的盲婆婆,给她带去了很多快乐。可小男孩发现,当自己去上学时,老婆婆一个人还是很孤单。这可怎么办呢?他想啊想,终于想出办法来了。[设计意图:教学课文前,用可以为下文抛砖引玉的故事来奖励学生,既创设了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故事里盲婆婆的形象也激起了学生的同情心,为下面的感悟文本、情感共鸣做好了铺垫。]二、进入情境、整体感知1、(出示挂图)引导看图:你们看,小朋友想出了什么办法?可以从他的表情看出他的心情怎样呢?2、是啊!从他的表情一看就知道他很高兴,那你们能不能自己读第一节,找出描写小朋友高兴的词呢?(引导用笔画出关键词“喜滋滋”、“乐呵呵”)3能通过朗读让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明白这两个词的意思了吗?(自读、赛读、评读、齐读)4、你还说出像“乐呵呵”“喜滋滋”这样的词语吗?5、现在你们就是那个想出办法的小朋友,把你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吧!可以边读边做动作。[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以形象性为主。好文供参考!4/19教学时以故事、图画、动作等多种手段,创设了直观的形象及与文本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中感受语文学习的情与趣。]三、入情入境、合作解疑1、是啊!“我”为什么要送蝈蝈给盲婆婆呢?蝈蝈能给盲婆婆带来快乐吗?2、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小组学习。3、学生交流读书的收获(“我”送蝈蝈的用意)。各组采取不同的方式汇报理解,如朗读、表演、复述等。[设计意图:营造民主、轻松的氛围,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形式的汇报,平添了教学的情趣,活化了课本,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充满了生命活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表达、交际、表演等各种能力的锻炼。]4、学生提出读书中的困惑(盲婆婆看不见东西,课文为什么说“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盲婆婆年纪那么大了,“歌声又怎么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5、老师引导帮助理解。(1)学生闭着眼睛听蝈蝈唱歌,交流自己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2)盲婆婆听着听着,她的眼前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看图描述。好文供参考!5/19(3)小朋友们,你们现在的幸福时光就正属于金色的童年,平时玩什么觉得最有趣、最令人难忘呢?(4)你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盲婆婆小时候也应该是这样啊。可她双目失明了,无法看到这美好的大千世界,但是听了蝈蝈美妙动听的歌声,她感受到了这美好的一切,所以她非常快乐。[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教师参与释疑,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6、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快乐体现出来吗?(让学生配乐朗读)7、蝈蝈的歌声还会带领盲婆婆到哪里呢?仿用“歌声会……歌声会……”的句式创作诗歌。(自由组合讨论、交流)[设计意图:以图画、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充分地联想感悟,接着创设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互动课堂,激发学生读的热情。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地朗读,让学生真正进入课文的意境中,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同时,运用知识迁移的原理安排语言训练,创造出源于课文的形象,使学生不仅体验到蝈蝈的歌声给盲婆婆带来的快乐,而且受到爱的熏陶。]四、读中感悟、内化体验1、生自由读第四节。2、你读懂了小朋友关心盲婆婆的心意了吗?能通过朗读好文供参考!6/19来体现吗?(让学生说一说,再读一读。)3、老师也读懂了。(师范读)4、让我们都来当一回可爱的蝈蝈,给盲婆婆带来更多的快乐吧!(齐读)[设计意图:当学生已经深入感悟了文本情感后,用有声有色地范读,推动学生的情感波澜,让他们在发自内心的朗读中自由畅想感悟文中的小朋友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五、拓展想象、升华情感1、想象,当盲婆婆听着歌声,回想着清澈的小溪、快乐的童年。盲婆婆会对那个小朋友说些什么?2、如果你是盲婆婆的邻居,你会为她做些什么?(生畅谈)3、你们和那个关心别人的小朋友一样,都是值得大家称赞的。4、让我们把涨满心里的感情带进课文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吧!(配乐)[设计意图:利用课文空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想象盲婆婆会怎么说,借盲婆婆表扬小朋友的语言,来触动孩子们的内心情感,再适时引导想象自己如果是盲婆婆的邻居,会为她做些什么?来升华学生的情感。这样既让学生的思想自由驰骋,又关注文本的情感取向,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体验文本情感、在情感体验中感染熏陶,使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好文供参考!7/19人的美好意识得到内化和升华。]六、引导背诵、积累内化1、这么美的一首诗歌,我好喜欢,已经会背了,你们呢?敢和老师比赛吗?2、好,你们抓紧时间再练习一下自己最喜欢的部分。3、我可不想以大欺小,想请同学代替我比赛。哪些同学愿意代替我?哪些同学敢和我的代理人比赛读书?4、背书比赛,师生评议。[设计意图:学生在之前不断地品读、评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已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时,让他们挑战和老师比赛,进行背诵练习一定充分而有兴致。让同学代替老师参加比赛,学生的激情空前高涨,人人都想过“老师瘾”吗,更想赛过“老师”呀,比赛定能尽情发挥,有感情地背诵就水到渠成了。]七、作业超市,自主选择1、小演员:小组合作表演全文。2、小朗诵家:有感情地配乐朗诵。3、小书法家:认真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4、小作家:写写学习本课的点滴体会;仿写一首小诗。5、小天使:去敬老院等地方奉献爱心,给他人带去快乐。[作业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以情感表达的机会,自主选择作业形式。]好文供参考!8/19板书设计: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领看到清波唱歌盲婆婆带想起欢乐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第二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我”为盲婆婆做事时高兴的心情。3.通过学习课文,使小学生明白帮助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心。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文中主人公的一颗爱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学难点:用“歌声会------,歌声会--------”想象说话教具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揭题体验1、揭示课题解题----送给----的----2、复习词语好文供参考!9/193、体验盲人生活的困难谈话: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后体会一下眼睛看不见的感觉,做了吗?叙述:小朋友才蒙了一会儿时间,就这里出错,那里出错,很难。可是有一位老婆婆,她眼睛长期看不到光明。出示练习:盲婆婆,孤零零地住在小屋里,看不到_______________,她感到_______________。过渡:她觉得自己一个人非常孤独。她看不到红红的太阳,她看不到花草树木,她感到难过。可是今天,盲婆婆怎么样?(出示图片)二、精读课文1、第一小节你知道盲婆婆为什么这么高兴吗?请读一读第一小节再告诉老师。学生朗读第一节回答问题,板书:送蝈蝈提问:(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说说自己对蝈蝈的了解、喜爱(出示蝈蝈图)(2)盲婆婆是课文中小朋友的?你们家的邻居是谁?(3)小男孩喜欢它吗?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用笔画出词语“喜滋滋”、“乐呵呵”。这两个词都可以用来表示开心。好文供参考!10/19小朋友把蝈蝈高兴地送给盲婆婆,从中你看出……指导朗读,抓住这两个词语你也美滋滋的读一读第一节。2、第二小节提问:我为什么要把它送给了盲婆婆?强调“您”字,看出小男孩对盲婆婆的尊敬。指名读(出示幻灯片)平时小朋友不上学时,他都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呢?(唱歌、扫地、谈话。)过渡:小朋友在上学的时候心里还惦记着盲婆婆,希望他的蝈蝈能替我给婆婆唱歌,帮婆婆带来欢乐。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齐读。3、第三小节(出示插图二盲婆婆手捧蝈蝈,大背景是广阔的田野)提问:蝈蝈唱着歌,盲婆婆听着、听着、歌声把她带到了哪些地方呢?出示第3小节师范读指名回答提问:田野里有什么?理解“清波”、“领”。盲婆婆怎么会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理解词语“往日”,(看图)你的童年有什么难忘的欢乐好文供参考!11/19的事情吗?指名说指导朗读,注意停顿:蝈蝈的歌声使她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享受着阳光雨露,感受着鸟语花香。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你能把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一名学生朗读第三节,其余学生评议。)(配乐朗读)读的好的配乐读提问:小朋友,你知道歌声还会把婆婆带到什么地方呢?照着书上的句子能试着说说吗?出示说话训练题:歌声会--------,歌声会---------。过渡:听了小朋友说的,老师多么希望盲婆婆的眼睛突然恢复了光明,真正地享受到歌声带给她的欢乐生活。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第三小节,把对盲婆婆的祝愿之情读出来。4、第四小节过渡:有了蝈蝈,盲婆婆感到--------心中不再寂寞,孤独。因为蝈蝈的歌带她进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也变成蝈蝈,为婆婆送去快乐。读……提问:这里有六个点,老师不明白,谁知道?指导朗读,给婆婆带去快乐的不仅仅上蝈蝈的叫声,更多的是小男孩的有一份心意,他把对盲婆婆的爱全部渗进了蝈蝈的歌声里。读:咯咯、咯咯、咯咯……提问:“咯咯咯咯咯咯”,这多像蝈蝈的笑声呀!课文好文供参考!12/19中还有谁在笑呢?他们为什么在笑?板书:献爱心4、有了蝈蝈,盲婆婆是多么的快乐。齐读全诗四、小结明理5月19日,全国助残日,在你身边有没有残疾人?你为他们做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为身边的人献出爱心,加入到爱心助残的行列中!《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第三篇】1、时时处处皆教育,育人应达无痕境。当课堂上出现了不和谐音符,如何处理得更艺术化些。更有效地消除课堂中出现的嘲笑声,给学生更多的心理暗示:期待和宽容。并在笑过之后,语言上,思想上、情感上有正面的发展。例一:一学生说如果我的隔壁住着一位盲婆婆,我会带她去看风景。学生一片笑声。我当时没有否认这种说法,是这样说的:“虽然婆婆看不到美丽的风景,但她会用心去看的。”下文也
本文标题:案例《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831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