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最新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最新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最新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2.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教学过程一、学习字词1.教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重点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蜡烛”的偏旁分别为“虫”“火”。启发学生用“烛”组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2.教师继续板书:伯诺德夫人、雅克、杰奎琳。引导学生朗读,提问:谁发现了这3个人的关系?以此了解:他们是亲密的一家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3.教师出示课文中的词语:秘密、绝密、绝妙;危机、厄运;从容、镇定。教师组织学生朗读,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解释“绝妙”“危机”“厄运”的意思。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懂。5.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解释:(1)绝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显眼的桌子上,骗过了敌人。妙在情报藏得隐蔽,令敌人意想不到。教师点拨: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些什么?(这个绝妙的主意凝聚了伯瑙德夫人的智慧)(2)危机: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万一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教师点拨:“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这里“似乎”说明了什么?(实际上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3)厄运:那就是蜡烛会很快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暴露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也许就要结束了。教师点拨:在危机和厄运面前,一般人会有什么反应?而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对待的?他们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二、复述故事1.请学生自己练习复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面前从容参考资料,少熬夜!应对、化险为夷的经过。然后组织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提供句式帮助学生复述得更加有条理:当的时候,他(她)(怎么做的)。2.教师根据学生的复述进行扼要的板书:点燃——吹熄;端走——夺回;重新点燃——端上楼。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故事,要求用上恰当的、准确的词语,如: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教师对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于出现的精彩之处及时给予肯定,以便让学生讲述得更加流畅、准确。三、学做导演1.假如将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编成剧本来演出的话,你认为可以安排几个场景?引导学生讨论,并申述自己的理由。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重点设计三个场景: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雅克与敌人周旋、杰奎琳与敌人周旋。2.假如请你来做导演,每一场戏该怎么演?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中心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然后设计表演的要领。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第三自然段,圈画出伯瑙德夫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3.组织学生交流伯诺德夫人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轻轻地”,讨论:为什么要轻轻地吹灭蜡烛?以此体会伯诺德夫人的机智和镇定。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组织“导演们”进行评论。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后两场戏,分别关注“从容”、“默默地”、“娇声”、“镇定”。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提问:“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里的“似乎”表明什么?4.在学生“导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特别是重点的词句,进行更深入的体会,真切地感受到危险、紧张以及人们的机智与勇气。四、人物评价1.课文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课文,具体谈一谈自己的切身感受。2.教师总结、点拨。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第二篇】教材简析:本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诺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组织的一个联络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例行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故事的精彩之处就体现在一家三口与敌人的对话中,特别是最后杰奎琳的巧妙伪装出来的可爱和天真、毫无破绽的理由打动了德国少校,保住了蜡烛里的秘密。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3、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4、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活动,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2.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3.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生字新词l.自读课文,要求:(l)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2)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1)出示生字新词。截止诺言熄灭厨房遭到厄运楼梯摇曳(2)指读、正音后齐读。(3)说说生字新词的意思。3.指名读课文、正音。4.通过读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对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解答。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提供句式:当_________,(谁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_____。2.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第一段(l~2节):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第二段(第3节):写一名德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参考资料,少熬夜!第三段(4-5节):写大儿子杰克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第四段(6一7节):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紧急关头,借口上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四、学习第一段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太理解的词语。2、学生质疑词义。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5、出示句子。指导练读。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1)指名朗读,齐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2)讨论交流:a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b伯诺德夫人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任。c办法巧妙。6.齐读第一段。五、指导写字1.观察生率表,注意每个生率的笔画与结构。2.重点指导“截”,与“载”“栽”两字。3.钢笔描红、临写。4.反馈。学生习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齐读课题。2、复习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联系第一课时的学习交流。二。教学课文:1、这篇课文是围绕着“半截蜡烛”来写的。“半截蜡烛”有多长呢?就在这样短的半截蜡烛中,竟还有一段是插着金属管的,这样一来,这半截蜡烛可燃烧的时间就更短了呀!2、故事就是围绕着这样的半截蜡烛展开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快速浏览课文,说说看。3、看来,这藏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是伯诺德一家三口关注的焦点,可是,就在无意之间,它竟被德军点燃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内心一定——(非常焦急、非常紧张)4、因为,师引读: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情况如此危急,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全班朗读这参考资料,少熬夜!一段。5、同学们:能不能再让这半截蜡烛燃烧下去?(不能!)直接吹灭行不行?(不行!)危急关头,伯诺德一家千方百计地要把这点燃的半截蜡烛熄灭。于是,他们展开了与敌人周旋。(板书:周旋)导学引路。6、他们究竟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我们先来看看伯诺德夫人是怎么做的。谁来读读相关内容?7、伯诺德夫人只说了一句话,她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呢?结合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1)“平静”:从哪里感觉她很平静?个别读,体会。(2)她此时的内心也是如此平静吗?读,再次体会。(3)内心这样的不平静,可她却表现得如此平静,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三读,加深体会。(4)小结:同学们很会学习,通过两个孩子的神态“脸色苍白”和伯诺德夫人“急忙取灯”、“轻轻吹熄”的动作体会到她的内心紧张、通过她的语言又发现她表现得十分镇定,从而体会到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是啊,这就是我们的伯纳德夫人,明明心急如焚,表现得却是如此得镇定,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自学交流。8、“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危机真的过去了吗?(没有,“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9、蜡烛还在燃烧,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情况越来越危急了,杰克与杰奎琳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我们试着用刚才的方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的5、6两小节,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10、我们一起来看看杰克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说说你的感受。(1)“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升个火吧!”(镇定、机智)读。(2)“在斗争的最后时刻……默默地坐待着”(镇定)体会,读。11、“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为什么说这半截蜡烛是最可怕的?这半截蜡烛简直就是——(炸弹……)我的心都快要窒息了!让我们一起来读!12、就在这时,传来了小女儿杰奎琳娇弱的声音。这个小姑娘又是怎样与凶残的德军周旋的呢?(1)“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那一盏灯上楼睡觉吗?”体会,有感情朗读。a什么叫“娇声”?b怎样“娇声”说的?参考资料,少熬夜!c为什么要这样“娇声”地说?(联系前两次)d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啊!在这样危急的关头,在妈妈和哥哥的办法都没能成功的紧急时刻,她最小,却以自己的聪明、镇定战胜了德军!老师和你们一样,真的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姑娘。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小节。(2)“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体会,朗读。(3)接读第七节。三、拓展延伸。1、同学们,这半截蜡烛熄灭了,但我们与伯纳德一家一同经历的这场无声的战斗却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二战结束以后,为了表彰伯纳德夫人一家,法国政府决定为他们一家三口每个人颁发一枚自由荣誉勋章。在颁发勋章时,要宣读这样一份奖状,你想象上面会写些什么呢?2、布置作业:⑴继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⑵和同学们合作改成课本剧,并合作表演。《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2.通过朗读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3.通过品味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走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学习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装有绝密情报)2.是呀,这是非同寻常的半截蜡烛。然而,一天晚上,敌人乘着夜色突然闯入伯诺德夫人的小屋,并顺手
本文标题: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898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