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金色的鱼钩教案【精选4篇】
金色的鱼钩教案【精选4篇】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工作中,时常会需要资料作为参考。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可是您知不知道我们国家的资料有哪些呢?我们的网友特意搜集并分享的“金色的鱼钩教案【精选4篇】”,可能您会喜欢,欢迎分享。金色的鱼钩教案篇【第一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这个感人的故事。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3、体会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4、练习运用快速阅读法,简要复述课文故事。教学重难点: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一、看课题,提出质疑。师: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板书课题,生读课题)预设:生: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课文围绕鱼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二、读文章,提纲契领。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答案。请同学们打开书,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看一看谁最先找到答案?(生默读课文,找答案)预设:生:故事发生在长征时期,红军过草地时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师:同学们都有预习的习惯,那么你还了解到了故事的哪些资料?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师: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勾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依据勾画的词,小组合作学习,看一看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并用小标题把每部分的内容归纳出来。课件展示:1、老班长接受任务照顾三个病好。2、遭受饥饿威胁,老班长苦想办法。3、钓鱼炖野菜补充营养。4、老班长舍己为人感动小梁。5、逼战士喝鱼汤鼓励病号。6、老班长病倒拒喝鱼汤献生命。7、“金色鱼钩”代表革命精神。师:文章脉络很清楚了,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吗?那在讲故事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呢?1、把握故事的时代背景,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主要的故事情节。2、、先列出小标题作为提纲,然后按照提纲来讲述。三、作业:1、给家长讲这个故事。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15课《金色的鱼钩》。同学们,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解决了一部分问题,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下面的问题。师: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印象?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师:这个故事这么感人,课文中肯定有很多感人的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或是最受感动的地方。好好读一读,想一想自己为什么感动?2、师:谁愿意把你感动的地方读给同学们听,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感动?生:读8段。因为老班长看到鱼少,就自己不喝鱼汤,只吃难以下咽的草根和同志们吃剩下的鱼骨头。表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师:再读一读,这一段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因为对人物语言的刻画使班长这个人物深入人心。生:读11段。当别人发现他不吃鱼的秘密时,他还嘱咐别人不说,不让其他人知道。可以看出老班长忠于党的事业,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语言描写)生:13段。老班长接受了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决心一定完成任务。(语言描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可见这个故事真的打动了你。哪几个同学愿意合作把6至19段这部分读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听。生:21段。看战士们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体,老班长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有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可见只想着完成任务,不管自己的安危。(神态、语言描写)生:30-31段。生命垂危,还不忘任务,关心战友。(语言描写、动作描写)3二、集全文,提炼中心。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同学们都被老班长这个人物感动了,那么老班长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生:老班长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生:他是一个对党的无限忠诚的人,因为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师:老班长这个人物你们喜欢吗?其实你们之所以喜欢这个人物,是源于课文中对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都有细致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对老班长的内心逐渐了解,从而受到了感染和教育。师:再次走进课文,把描写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读一读。今后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抓住人物的细节进行描写,让自己笔下的人物像老班长一样刻骨铭心。生:是老班长用鱼钩钓鱼来救活了三个小同志,使他们顽强地走出了草地,所以课文用“鱼钩”做题。生:金子是高贵的,而老班长的精神同样是高贵的。生: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就像一盏灯,点亮了革命者前进的方向。生:我从那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身上看到了老班长那颗金子般的心。师:老师带来了长征中的另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为了弘扬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毛泽东写下了诗歌史上不朽的杰作。《七律.长征》师: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课下多读一读。五、教师小结:金色的鱼钩向我们昭示:美好的生活是千千万万像老班长这样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珍惜今天,用学到的文化知识创造更灿烂的明天。金色的鱼钩教案篇【第二篇】内容提要:《金色的鱼钩》是聋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课的课文。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教学根据课文的特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等描写,使用阅读、交流、感悟等方法,使学生在读书中理解了课文,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设定。设计理念: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教学案例把过程本身作为一个课程目标,让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在自读自悟中,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关键词:朗读感悟体会情感升华理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喜出望外、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重点、难点重点:感受老班长的高大形象。难点: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案例描述: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在革命战争年代,发生过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付出了太多太多,特别是在艰苦的长征时期,闪动着一个个鲜活的光辉革命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红军,去拜读他那可歌可泣的故事吧!(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2、揭题。由题目你会想到什么?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1、检查阅读效果。2、学生再次快速阅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学生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让学生畅谈读后的感受,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为后面的学习创造条件。)三、精读品析,体会情感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请同学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2、品读重点句:——从外貌体会中心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瘦得比我们还厉害呢。”(四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2“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热情鼓励着我们。”(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老班长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点评: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既释放了学生的情感,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体会情感的突破口。)3、学习“哽咽草根鱼骨头”片段。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这个段落什么地方令你感动?(抓住“皱紧眉头”“哽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2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4、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这个段落什么地方令你感动?(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靠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颗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5、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段。“小声点儿,小梁!咱俩是共产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1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2读出自己的感受。6、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1学生读课文,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盆,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不过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7、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2说出内心感受。(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奉献最后一份光和热)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战士们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后悲痛欲绝的呼喊)(点评:通过对文中的重点片段,在朗读的基础上实行体会,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8、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终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点评:通过对中心句的体味,既解释了题目,突破了难点,又使学生的情感自然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四、课堂小结1、学生间交流学完本课后的感受。2、学生将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有感情地读给其他同学听。(点评:让学生系统地总结课文,延伸文本,升华情感。)案例分析与反思:《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实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我在教学中注意如下几个方面:1、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我先让学生做好预习,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什么地方令你感动?这三个问题给了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最大空间。这样,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表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2、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再让学生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进一步体会老班长的光辉形象。3、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实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读中悟情。整堂课,学生能自由地默读,自由地朗读,自由地感受,自由地思考,自由地表达。学生自主地投入阅读实践,才会读得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金色的鱼钩教案篇【第三篇】一、教学目标(一)学习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掌握“喜出望外”、“回味”、“严峻”、“收敛”、“奄奄一息”、“瞻仰”、“闪烁”的本意,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二)初读课文,了解题意及课文的基本内容。(三)学会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段意。(四)学习课文第1段,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二)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前边我们学习了《长征》一诗,了解了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这是1篇有关长征故事的课文。在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情况。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你们都理解了吗?1、什么叫“青稞”(kē)?(大麦的一种,粒大皮薄,主要产在西
本文标题:金色的鱼钩教案【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998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