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考点六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突破新高考第6题(解析版)✬题组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色的布包伍延秀在偏僻的山城的旁边,有一间破烂的房子,歪斜地站在泥泞和荒草中间。房子的前半部快塌了,用几根树干撑着。在离房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小路,穿过草丛伸入山中去。这里不是引人注意的地方,但偶尔路过这里的人,总禁不住说道:“这是谁家的房子呀?为什么这样凄凉?”十三岁的时候,我流浪到这里。因为没有钱,天又下着雨,黑夜中我爬出了城,找到了这间黑黝黝的房子。起初,我以为这是绝了香火的人家,我大胆地把门推开,想走进去。当我的右脚刚跨过腐蚀的门槛时,一个老妇人惊愕地叫了起来:“呶呀?”这使我感到又高兴又惊奇,赶快用僮话轻轻地说:“伯妈!是我,落难人。想在你这里住一夜,可以吗?伯妈!我没有钱。”我说着,慢慢地摸进去。“好娃娃!你来吧!”她说。我进去了,她将我抱住,坐在炉边的木桩上。我走了一天,没有吃饭,衣服也被汗水湿透了,很疲倦,就躺在她的怀中。她因为我是僮族(即现在的壮族),很高兴地问了我许多事情,也说了她自己的身世。我才知道,这是一个姓唐的六十多岁的寡妇。她丈夫在的时候,靠卖柴草过活。生了个孩子,叫刚宁。刚宁刚刚四岁,她丈夫就患疟疾死了。她就在给人缝针线、卖柴草的饥饿日子里,把孩子养大。她满怀希望靠着孩子度过晚年,但是孩子刚刚十八岁,就被县上抓去,阻击当时北上抗日的红军。这样,她的希望就被永远地埋葬了,她也被迫集中在这个偏僻的山谷里。从此以后,她就常常关着门,流着泪,动也不动,悄悄地坐到深夜。有时候,她也常常站在窗前,好像盼望着什么似的,从破烂的窗框中,眺望着荒芜的旷野……后来,我朦朦胧胧地睡着了,不知道她在说些什么。突然,我觉得她离开了我,便惊醒了。朦胧中,我看见她自己正从火炉中,扒出一颗火,吹燃着松香,房子亮了起来。一对哭红了的眼睛,黄瘦的、满是皱纹的脸,和那披在肩膀上的灰白的长头发,使我很自然地感觉到,这是一个遭受苦难折磨的不幸老人。她慢慢地从玄色的破烂衣服中,掏出一个小红布包来,正要把它打开,突然发现我已经醒来,正好奇地看着她,又急忙把小包包收起来,只是看着我微笑着。一种孩子似的好奇心,促使我走过去,抱着她说:“伯妈!给我看看是什么!我不要你的。”她甩脱我的手,哄着我说:“小娃娃看不得,看了会瞎眼哩!”“不,你哄我,你哄我。”我顿着脚向她要,几乎爬到她的身上。而她很快把拿着小包包的那只手,高高地举起来。后来,我和她讲好,不弄坏,不要她的,不告诉旁人,才给我了。我接过小红布包包,一层一层地解开。当我快要解到最后一层的时候,她突然走到门口,用身将门板堵住,嘴唇微微地颤动着。很显然,她怕我拿走这个东西。“慢点呀!慢点呀!狗崽儿,不要弄坏啦!”她见我解得很快,就喊起来。我性急,很快地把七八层布包解完了,最后现出一个鲜红的纸包,看见了一张很平整的红军用的一元钞票。钞票的后面,放着一张红纸条。纸条上面,写着歪歪斜斜的汉字:亲爱的苗、瑶、僮、侗的同胞:你们不知道我们是怎样的人吧?让我告诉你们,我们是工人、农民自己的武装。是你们民族的真正的兄弟。为了你们,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必须联合起来!打倒日本鬼子!打倒压迫我们的敌人……现在,我们北上抗日去。昨天在你们这里住,用了你们柴草二十斤。谢谢你们!敬礼!中国红×方面军士兵一九三四年十二月我刚刚看完这字条,她又忙着从我的手中抢过去,对我说:“懂了吧?我的好娃娃,你讲一讲!”于是,我把钞票和我所知道的红军的情形告诉她。她听了后,紧紧地抱着我,兴奋地说:“要是没有他们,我这小窝窝,早就倒下啦。”说完,她拿着灯,拉我到窗前,指着窗外的撑着房子的几个大树干说:“是红军给我撑的呀!我的好娃娃,告诉我吧,他们在哪里?”“在——北——方!”我想了一会,快乐地伸出一个小指头,指着北边。但是,她还是很不满足,又张着没有牙齿的嘴巴问:“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呀?”我没有办法回答她。等了一会,我钻进她的怀里说:“伯妈!刚……刚宁哥哥,跟他们去就好哕!”她沉默了一会,突然眼睛里充满了泪……夜深了。狂风扫着窗外的旷野,发出呼呼的啸叫声。一只老鹰,在古老的枫树上,拍着翅膀“呦呦”地嘶叫着,好像在渴望着黎明的到来。(原载于1945年2月7日《解放日报》,选自《延安文学作品·短篇小说》)【注】①呶呀:俚语,是“谁”的意思。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谁家的房子呀?为什么这样凄凉?”——路人的疑问突出山城环境偏僻,住家房屋破烂,民生凋敝不堪,设置了悬念。B.红纸条上的文字交代了小说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也揭示了红军的严明纪律及其与少数民族同胞、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C.小说通过“我”的询问而引出伯妈自述身世遭遇,由此交代了三十年代中期中国红军北上抗日面临的阻碍,明确了故事背景。D.“她沉默了一会,突然眼睛里充满了泪……”这一神态细节意在表现伯妈对被抓去堵击北上抗日红军的儿子的牵挂和思念。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许先生贾平凹茶棚沟取名于沟里有家卖茶的。这家人姓许,卖了两辈人的茶。其实那不是茶,是从山上采的一种叫猫眼翠的草,再加上胎菊、甘草、决明子熬出的汤,生津止渴,祛湿利尿。到了第三辈,出了一位中医,那一年老屋大梁上生出灵芝,茶是不卖了,给人看病,四十几岁便声名隆起,人称许先生。茶棚沟距沟外的三岔镇三十里,镇政府让许先生去镇上开铺坐诊,许先生不愿意去,村里人也不愿意许先生去。镇上人甚至县上人有了疑难杂症都到茶棚沟村子来。来的人多了,村里二十户每家都是客舍,村主任就负责给患者挂号,分配着这家住两个人,那家住三个人。许先生到了六十岁时不再亲自上山采药,这些人家的女人们经营客舍,而男人们全成了药农,但也分工明确,有专门挖丹参、当归、黄芪、茯苓的,有专门饲养飞鼠收五灵子的,有专门背了绳索在崖上采石斛、灵芝和独叶草的。药草挖采来了,卖给许先生。许先生号脉是一绝,一搭手就能说出病在哪儿,病人拿出在县医院做过的仪器检查单,和检查的结果相同。病人说:你是神啊!许先生说:我摸了半天才知道你的病,仪器一照就清楚了。病人说:可我花了那么多钱呢,在县医院没治好呀,你救救我!许先生就对症下药,药量都不大,一日一服,五服一疗程。病人在客舍住下,服药三个疗程或五个疗程,大多是病好了,临走时要给许先生磕头。许先生说:病是三分之一不治也好,三分之一是治了就好,三分之一是治了也不好。不让磕头,说可以去植一棵树。社会杂乱,难以做到出入无疾。患癌的人越来越多,那些发现就是晚期的,去了县医院甚至出山去了省医院,凡是被告知回去吧,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死马要当活马医,就又到茶棚沟找许先生。许先生对这些病人都用一种药,同时发给两只塑料桶。服药后,一只桶是盛了山泉水不停地喝,然后不停地在另一只桶里吐或泻。病人上吐下泻得呼天抢地,或许就软瘫在床上奄奄一息,或许就眼睛发亮,脸上退了灰气。能渡过了第一关,软瘫在床上奄奄一息的再服一种药,眼睛发亮,脸上退了灰气的又再服另一种药,差不多十个疗程过后,该死的就死了,能活着的就身轻体健。县上一位交通局局长来治疗了三个疗程,头一疗程结束,还批了款要扩建进沟的路,第三个疗程没完,人却死了。局长的儿子认为许先生的泻药太猛,导致了父亲去世,愤愤不平,向县卫生局上告,说是茶棚沟人发财致富,集体草菅人命,并且还附了一张当年死在茶棚沟十二个病人的明细表。县卫生局曾九次来人调查,八次被病人和病人家属围住村子不让进。最后一次是进去了,经过十天详细查证,认为许先生的医疗方案没有问题,药草没有问题,所有人家的客舍也没有问题。风波算是过去了,茶棚沟又恢复了往常的景象。又过了五年,村子前后已经绿树成林,林中百鸟鸣叫,春夏秋冬都有花开,许先生家大梁的灵芝也有了盆子大,而许先生自己却病了。他病得不轻,但医不自治,浑身疼痛不止,关节里犹如无数的虫蚁在咬噬。六月初三入伏那天,许先生晚上吃过饭,对人说:把灵芝摘下来吧。大家以为摘下灵芝要炮制药呀,许先生却叫唤起村主任,村主任赶了来,他交给村主任一个瓷罐儿,说罐子里有钱,村口应该搭个棚了,把灵芝就挂在棚里。到了半夜,三间老屋起了火,等人们发现时火大得已不能救,整个屋顶塌了,四堵墙全部朝里倒下,许先生就死在了火里,埋在了墙土下。许先生一死,带走了病痛,带走了委屈,也带走了茶棚沟人的一部分。茶棚沟不再有病人来,所有的客舍全废,没有了收入。村主任从瓷罐里取出一万元,这算他的积蓄,还有一个纸条,写着祖传的茶配方。村口是新建了茶棚又开始卖茶,但过往的行人太少了,茶一直要卖到日落。这一天,村主任在茶棚里看着日头渐渐落去,忽然醒悟:日落日还在天上啊!开始重新谋划起茶棚沟的未来。第二年冬季,茶棚沟联合县里一家制药厂就生产出了健字牌的“茶棚冲剂”,在市场上销售。(选自《人民文学》2022年第2期《秦岭记》,有删改,题目为编者所加)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家前两辈人都是以卖茶为生,许先生弃卖茶而从医,在山村给人治病,说明许先生具有济世爱民的胸怀。B.许先生不愿意应政府之邀去三岔镇上开铺坐诊,是他的精明谨慎之处,因为他最知道自己的底细。C.许先生未能治愈所有病人,印证了文中“治了也不好”的说法,也说明医学探索之路漫长而曲折。D.局长的儿子为了泄愤将许先生告上卫生局,调查结果证明这是一场闹剧,对许先生造成伤害,他的死“带走了委屈”。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漠人家红柯老汉一大早就带着孙子上路了。老汉扛一把铁锹,孙子拎一个“鲜橙多”瓶子。两年前孩子的父亲从一百多里外的镇上带回一瓶真正的“鲜橙汁”,瓶口扎着尼龙绳子,爷爷连剪子都不用,爷爷的手跟熊爪一样轻轻一扒拉,就把尼龙绳子撕掉了,爷爷换上牛皮绳子。家里的牛呀狗呀都拴了一根皮绳子,牲畜和动物都挺喜欢这些皮绳子。有了皮绳子,它们就属于村子了,不用人看着,它们自己会回到村子里来。爸爸妈妈从镇上回来看孩子。妈妈嘀咕:“该让他上学了,该让他用脑子了。”“不是明年才上学吗?”爷爷的声音一下子就冷淡下来了。“明年上小学,今年上学前班呀,都六岁了,城里的小孩两三岁就搞学前教育了。”“我的孙子嘛,我也要搞学前教育。”第二天一大早,爷爷带着孙子走出村子。田野空荡荡的,玉米收了,棉花收了,葵花也收了,该翻的地翻过了,还有少量的玉米秆葵花杆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土地的前方出现沙丘。太阳慢慢升起来,没有光,好像没有睡醒。爷爷去年就告诉过孩子,那是太阳离得太远。孩子一点也不觉得太阳远,孩子一直对爷爷的话保持怀疑。孩子好几次都在嘀咕;“明明是个窗户嘛。”沙丘上的太阳就像刚刚打开的窗户,好像是两个离开村庄穿过田野奔向沙丘的人打开的。他们家的麦地、玉米地、葵花地都在村庄周围,只有土豆远离田野。村庄和大地都还沉睡着,爷爷就把他喊醒了。好多年以后孩子还能想起来一老一少在黎明的苍穹下奔向太阳的情景,也就是在那天早晨,一双神奇的眼睛从孩子心灵深处一下子跃上苍穹之顶,俯视着大地上匆匆而过的老人和孩子。好多年以后,孩子才知道这是一个多么好的习惯。只有在苍穹之上往下看的时候,沙丘上的太阳就成了一扇打开的窗户。爷爷说:“太阳离我们还远着呢。”天亮了,他们到了地头。爷爷在地上挖一个坑,点上火,两三根干梭梭轰轰喷射火焰,驱赶寒气。梭梭是没有烟的,纯一色的火焰,就像地底下奔出的一股子岩浆。孩子守着火。爷爷开始挖土豆。轻轻一刨,沙土底下就滚出结实浑圆的土豆。孩子还记得第一颗土豆露出来时所散发的凉飕飕的带着土腥味的湿漉漉的芳香。爷爷是一把好手,不会伤着土豆的,可孩子还是强烈地感觉到土豆饱满的汁液。孩子被火烤得热烘烘的,鼻梁上都冒汗了,孩子的热手捉住一颗正在滚动的土豆,两只手才能抓住的一个大土豆,刚刚从土里挖出来还带着大地的野性,紧绷绷的,稍一松手它就会跑掉。孩子站在爷爷旁边,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爷爷把这些骄横无比的土豆一个个从大地深处牵出来,一堆一堆的,那种凉飕飕湿漉漉带着土腥味的芳香冲天而起,直上云霄。孩子连打几个喷嚏。爷爷让他去烤火。他蹲在火边。据说动物都怕火,包括狼虫虎豹这些猛畜都怕火,土豆也不例外。在爷爷的侧面,太阳一点点亮起来,那是一支一支从远方射来的箭,一下子
本文标题:考点06 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客观题型)(题组训练)-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37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