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班数学与教案5篇对于小班数学与教案,我们大家都应该做更深入的了解,下面让我来为您细致解析。通常,教师在课前都会准备好教案课件,他们都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态度来精心设计。教案是提升教师教学充分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篇文章的价值非常大,务必把它保存下来!小班数学与教案篇1活动目标:1、能根据圆点或数字找到数量相同的小猪,理解数的实际意义。2、乐于观察,体验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教具:数卡、点卡(1--9)、小猪卡片(1--9)、房子卡片9张、蔬菜卡片若干。学具:小卡片24张活动过程:一、引起兴趣出示小猪“努努”卡片,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小猪“努努”和他的伙伴们搬新家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二、游戏:小猪搬新家1、出示7间房子,看,这些呀就是小猪们的新房子,我们一起数一数有几间?2、看看这些新房子上有什么?(圆点),圆点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数数)3、想一想,小猪应该搬到哪间房子才合适?为什么?(理解圆点与小猪数量的对应关系)4、小猪要搬新家了,新房上面有圆点,仔细数好小圆点,快让小猪搬到合适的房子里去。5、幼儿轮流摸一张卡片,点数小猪数量,放在相应的房子旁边。(集体检查)6、小猪搬到了合适的新房子里,住得可真舒服呀!三、游戏;小猪去旅行1、小猪要去旅行了,我们开着小汽车一起去好吗?(音乐:开汽车)2、出示9间有数字的房子,引导幼儿观察卡片上的数字。3、小猪旅行要住房,房间上面有数字,按照数字找一找,别让小猪进错房。4、幼儿轮流摸一张卡片,点数小猪数量,放在相应的房子旁边。(个别幼儿检查)四、游戏:好吃的蔬菜1、小猪旅行肚子饿了,我们准备了好吃有营养的蔬菜,请你喂给小猪吃,你愿意吗?2、喂的时候,你要动脑筋想一想,有几个蔬菜,应该喂给几只小猪吃,不能多也不能少。3、幼儿操作,根据蔬菜数量找相应的小猪卡片。(尝试相互检查)五、结束小猪吃得饱饱,闭上眼睛睡觉了......活动反思:我通过三个环节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开展了活动。首先,内容的安排上由易到难,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新房,观察并点数圆点的数量后找到相应的小猪再到根据数字找到相应的小猪。第一个环节是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圆点找小猪,能及时关注遇到困难的幼儿,引导幼儿先点数出圆点的数量再找相应的小猪,给予支持,从而获得满足,并为参与下一步找数字的环节作好铺垫。其次,从材料的投放上,横向上我有意识为幼儿准备了不同数量的圆点、不同数字请幼儿挑选。纵向上针对幼儿对数点、数字认识的不同发展水平的状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材料的投放(如数点较大、数字较小),最后幼儿在参与活动后都能感受成功。第三,关注个体差异,把握教育时机,提供教育引导。我随机观察幼儿参与的情况,采取灵活的方法进行指导。如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幼儿参与的状态和注意力并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活动中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对有困难的幼儿通过语言、动作等暗示,引导幼儿观察圆点卡、数字卡,点数出相应的小猪数量;对很快帮小猪找到家的幼儿,鼓励他们向周围同伴、老师说一说自己房间里放的小猪数量,带动其他的幼儿大胆的表达。我准备在活动区中继续投放圆点与数字的游戏操作材料,幼儿在活动区中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操作、同伴间共同游戏等进一步理解数字、圆点与实物数量间的关系。小班数学与教案篇2教学目标:1、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数量的多、少及一样多。2、体验解决问题后的快乐。3、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解决多、少、一样多的问题。教学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手口一致点数数字1-9.2.物质材料准备:1、农场动物小鸡和小虫、小狗和骨头、小猫和小鱼图片2、两组颜色不一样的瓶子,分别为紫色和红色。每一组的瓶身与瓶盖颜色相同,瓶盖的数量可以与瓶身不一样。活动过程:一、导入1、播放“小动物在农场”的歌曲,幼儿跟唱。老师预先布置成一个农场的场境。教师:“今天,我们要去农场玩,看看农场都有什么小动物?”二、过程:(一)给农场的小动物喂食物1.老师:“农场里的小鸡在哪里?”找出小鸡,有序贴在黑板上。(从左到右一个跟一个排好队)“小鸡喜欢吃什么?”(虫子)幼儿找出虫子。师:“小鸡肚子饿了,我们来给小鸡喂虫子吃,一只小鸡吃一只虫子,谁来帮忙?”请一名幼儿给小鸡喂虫子,老师:“她是怎么喂的?”(一只小鸡吃一只虫子……)“每只小鸡都有虫子吃了吗?还剩下有虫子吗?”引导幼儿发现虫子比鸡多,并学习说“虫子比鸡多”。2.教师:“农场里的小狗在哪里?”找出小狗,有序贴在黑板上。(从左到右一个跟一个排好队)“小狗现在肚子饿了要吃东西,小狗最爱吃什么呢?”(骨头)“我们来给小狗喂骨头,一只小狗喂一块骨头……),谁来帮忙?”请一位幼儿协助喂小狗吃骨头。老师:“她是怎么喂的?”(一只小狗吃一块骨头……)“骨头喂完了,骨头比小狗怎么样?”引导幼儿发现骨头比小狗少,并学习说“骨头比小狗少”3.教师:“这是什么?(小猫),原来小猫也想和小朋友玩游戏,先帮小猫排好队”。(请一位幼儿操作)“小猫最爱吃什么呢?(小鱼)小猫现在肚子饿了,我们一起给小猫喂鱼吃吧,小猫要开始吃小鱼了(一只小猫要吃一条小鱼……),谁来帮忙?”请一位幼儿协助喂小猫吃小鱼。老师:“她是怎么喂的?(一只小猫吃一条小鱼……),“每只小猫都有一条小鱼吃吗?小鱼喂完了吗?”引导幼儿发现小鱼和小猫一样多,并学习说“小鱼和小猫一样多”。(二)操作发现,尝试解决。1、幼儿分组操作一一对应。(1)第一组:小鸡吃虫。请小朋友先把小鸡排好队(从左到右),然后要求幼儿一只小鸡吃一条虫,一一对应的操作,发现虫子比小鸡多,学说“虫子比小鸡多”。(2)第二组:小狗吃骨头。请小朋友先把小狗排好队(从左到右),然后要求幼儿一只小狗吃一块骨头,一一对应的操,发现骨头比小狗少,学说“骨头比小狗少”。(3)第三组:盖红瓶子。请小朋友先把瓶子排好队(从左到右),然后要求幼儿一个瓶子盖一个盖子,一一对应的操作,发现红盖子比红瓶子少,学说“红盖子比红瓶子少”。(4)第四组:盖紫瓶子请小朋友先把瓶子排好队(从左到右),然后要求幼儿一个瓶子盖一个盖子,一一对应的操作,发现盖子和紫色瓶子一样多,学说“盖子和瓶子一样多”。2、尝试解决“多、少、一样多”(1)师:“请大家观察小鸡和小虫,看看每只小鸡都有小虫吃了吗?还剩小虫吗?剩下的小虫怎么办?”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剩下的虫子的问题。幼:“再找一些小鸡来吃虫子”、“一只小鸡多吃一只虫”。(2)师:“请大家观察小狗和骨头,看看每只小狗都有骨头吃吗?”(有只小狗没有骨头吃)“有只小狗没有骨头吃,肚子好饿,怎么办呢”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小狗没有骨头吃的问题。幼:“找其他的食物给小狗吃。”“再去找一些骨头来”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解决“盖子和瓶子”的问题。以此类推,解决四个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对表现好的幼儿予于奖品奖励,激励幼儿动脑筋想问题。三、结束部分收拾整理活动材料。活动延伸:把学具投放在活动区角,幼儿可在自选活动中继续进行一一对应的操作。活动反思:1、比较多、少、一样多,是平时生活中经常运用到的。如何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一样多,是中小班比较重要的一个活动。2、中小班幼儿的思维比较直观,本次活动中,教师准确把握住了“小班幼儿在操作中学习”的理念,让幼儿动手操作,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3、此次活动前的各项准备都很充分,能针对幼儿的特点设立事宜的目标,在目标设计上能够尊重幼儿的的主体性,可以看出教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活动中教师设计有趣的农场情节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请“小朋友给小动物喂食”的任务展开主动学习,特别是“小鸡吃虫”的教具使用了“连接”的方法,这样的设计符合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用“直观的连接”把一只小鸡和一条小虫连接在一起,从动手操作中学习一一对应的概念。4、数学是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见的问题。在本次活动中的解决问题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解决“多、少、一样多”的问题,活动中采用奖励的方法,有效激励孩子解决问题,孩子从自己的思维角度解决问题,很是精彩。这是一节生活的科学活动。小班数学与教案篇3《小班数学教案5以内的点数说课稿》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1-5以内各种点数的数量,以及针对不同点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培养孩子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孩子的数学素养。教学重点:1.让孩子认识1-5以内各种点数的数量;2.针对不同点数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让孩子能够独立地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引出教学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1-5以内的点数。2.几个问答题:1老师手中有两个饼干,请问你能看到几颗点?2苹果上有三个小洞,请问你能看到几个点?3我手中有五枚石子,请问你能看到几个点?二、自学探究环节1.认识不同点数的图形,并出示点数卡(1-5)。进行数字点数的感性认识,了解每个数字所代表的点数。2.孩子自主完成对应点数的练习,进行简单的操练。3.联想游戏:指挥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数字卡或自己画的点数图形来表示一件事物,其他同学猜出这是什么。4.竞赛环节:老师让学生看一些指定点数的图形,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说出对应的点数,分为若干轮,比赛中胜利者可得奖励。三、延伸拓展环节1.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孩子思考不同点数的相加结果,并进行简单的计算。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算难度。2.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数学作业或者口算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并进行相互分享、互相学习。四、总结归纳环节1.给学生讲解5以内的点数运用到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对生活的意义。2.老师总结今天所学内容,进行知识归纳。带领学生自己画出点数卡,并注明数字和点数大小关系,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五、课后反思与展望1.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并展望接下来的学习内容。2.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教学注意事项:1.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关注个别困难,做到因人而异;2.老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学生兴趣与积极性;3.教师应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小班数学与教案篇4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班数学活动《1和许多》。下面我将从幼儿、教材、教法学法、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及评价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一、说幼儿。这次活动的参与者是刚进幼儿园的3岁孩子。我将这个年龄段儿童阅读的特点总结如下:首先,孩子们喜欢按顺序背诵数字,甚至是10。这种行为表明这些孩子对这些数子特别感兴趣。二是孩子还没有建立初步的量概念,例如:当孩子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总是习惯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来表示三,有一次我换成了另外三个指头孩子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所以我想通过活动,引导孩子初步感知“1”和“许多”这两个不同的量。二、说教材。我准备的资料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幼儿智慧活动课程”小班上册数学领域上的“1”和“许多”。认识“1”和“许多”是认识量的基础也是感知集合和元素关系的基础,单个的数量“1”很容易理解和表示,“许多”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孩子不能感知集合这种抽象的概念,但是通过和“1”的对比后却能够很容易感知这两个量以及“许多”这个大集合是由一个一个元素组合而成的。三、说教法。在活动过程中,我将采用提问和**陈述的方法。四、说学法。在活动中,幼儿主要运用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五、说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指导作用。1情感目标: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2能力目标:能够区分1和这两个不同数量中的许多3知识目标:认识很多是由一个个组成的。这三个目标相辅相成,循序渐进。六、说话动准备。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活动的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将做以下准备工作。1经验准备:能理解老师的指导。(二)物质准备:1有些苹果**是为孩子在第一节课上的具体操作准备的材料。2让孩子们观察**,上面有很多苹果**,以帮助孩子们感受到许多是由第四个环节一个一个组成的3、课件是为了在第三个环节中帮助孩子通过三**片的对比感知“1”的量和“许多”的量的区
本文标题:小班数学与教案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39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