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5篇)
好文供参考!1/30鸡兔同笼教学设计(5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鸡兔同笼教学设计(5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鸡兔同笼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和代数方法的一般性。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重点: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原题师:同学们,我们国家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在我国古代更是产生了许多位数学家和许多部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就是其中一部,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书中记载着这样一道有名的数学趣题(课件出示《孙子算经》中的原题):今有好文供参考!2/30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2.理解题意师:同学们知道这道题的意思吗?请试着说一说。生:这道题的意思是现在,鸡和兔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师:这道题的意思正如同学们所想的一样,也就是:(课件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3.揭示课题师: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也正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二、合作探索,主动构建1.出示例1师:为便于研究,我们可先从简单问题入手,把题中的35个头和94只脚分别换成8个头和26只脚,就变成了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2.理解题意师: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分别是什么意思?生:从上面数,有8个头是说鸡和兔一共有8只;从下面数,有26只脚是说鸡脚和兔脚数共是26只。好文供参考!3/303.探索策略(1)猜想法师:鸡和兔各有几只呢?我们不妨猜猜看。生1:3只兔,5只鸡。生2:6只鸡,2只兔;7只鸡,1只兔;5只兔,3只鸡。师: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说:有了大胆的猜想才会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同学们猜的对不对,不妨验证一下。生1:一只兔4只脚,3只兔就有12只脚;一只鸡2只脚,5只鸡就有10只脚,一共就是22只脚,看来没猜对。生2:6只鸡、2只兔一共20只脚,也没猜对;7只鸡、1只兔共18只脚,也不对;5只兔、3只鸡共26只脚,猜对了。师:在4次猜想中,只有1次猜对了,你们觉得用猜想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好不好?生:不是很容易猜出正确答案,而且当头和脚的只数越多时,越不容易猜出答案。师:看来,我们还有研究新方法的必要。(3)假设法①假设全是鸡师:我们先从表格中右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么意思?生:就是有8只鸡和0只兔,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鸡,这样就有16只脚。师:实际脚的只数是26只,这样就笼子里就多出了10好文供参考!4/30只脚,该怎么办呢?生:用刚才我们发现的规律:在鸡兔总只数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1只兔、减少1只鸡,脚的只数就会增加2只,应该增加5只兔,脚的只数才变成26只,即10里面有5个2。师:上面的过程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试试看。(学生试着列算式,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去板演。)师:孩子们都写完了吗?多聪明啊!这是一个同学写的算式,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想的。生:(对着自己写的算式说想法)假设笼子里全是鸡,就有28=16只脚,而笼子里实际有26只脚,这样就多出了26-16=10只脚,而1只兔比1只鸡多2只脚,这样就有102=5只兔,鸡的只数就是8-5=3只了。师:说得多好哇!为了让大家进一步理解这种方法,下面我们边看图边分析(课件演示)。师:算出来后,我们还要检验算的对不对,谁愿意口头检验。生:32+54=26(只),5+3=8(只)。师:看来做对了,最后写上答语。②假设全是兔师:我们再回到表格中,看看左起第一列中的8和0是什么意思?生:假设笼子里全是兔。好文供参考!5/30师:先用假设全是鸡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假设全是兔又应该怎么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桌边讨论边写算式。(学生讨论写算式,然后指名板演。)师:这是一位同学写的算式,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想的。生:假设笼子里全是兔,就有48=32只脚,这样笼子里实际的脚数就比假设的脚数少了32-26=6只脚,1只鸡比1只兔少2只脚,这样就有62=3只鸡,也就知道有8-3=5只兔了。课件演示:假设法中假设全是兔的情况。师:在列表的基础上,我们想到了两种算术方法。回头看看这两种方法的第一步,一个假设全是鸡,另一个假设全是兔,我们给这两种方法起个名字吧。生:假设法。师:我们都认为猜想法和列表法有局限性,假设法还有局限性吗?生:(讨论后)用假设法应该没有局限性了。(4)代数法师: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除了假设法没有局限性外,还有别的也没有局限性的一般方法吗?生:方程的方法。师:那么就请同学们用列方程的方法试一试。(全班尝试,一名学生板演。)好文供参考!6/30师:我们来听听这个同学的想法。生:设有x只兔,鸡就有(8-x)只。列出方程4x+2(8-x)=26,解是x=5,即有5只兔,8-3=5只鸡。师:老师想问你,这里的4x和2(8-x)分别表示是什么?生:4x是兔脚的总数,2(8-x)是鸡脚的总数。师:方程解完了也要注意检验,列方程的解法还有个名字也就叫代数法。4.小结方法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生:猜想法,列表法,假设法和代数法。师:要你们解决《孙子算经》中原题,你现在会选用哪种方法呢?生1:我选择假设法,假设法比较简便。生2:我选择代数法,代数法也好理解。师:下面同学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三、分层练习,深化认识1.解决原题生:先独立完成《孙子算经》中的原题,后相互评议。师: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孙子算经》中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我们好文供参考!7/30一起去看看?(课件演示抬腿法)同学们古人的解法巧妙吗?如果大家对这种解法感兴趣,课后可以再研究。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类似于鸡兔同笼问题?2.举出实例生1:买了一些苹果和梨子,告诉苹果和梨子的单价和总数量,还有总的价钱,求苹果和梨分别买了多少千克。生2:自行车和汽车一共有几辆,一共有多少个轮子,求汽车和自行车分别有几辆。师:可见生活中类似于鸡兔同笼的问题有很多,这些问题都可用不同的数学方法来解决,课后可用我们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3.课堂作业从第115页做一做中自选1~2道题完成。鸡兔同笼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猜测的过程,尝试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好文供参考!8/30笼”问题,引导学生有序思考,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体会用假设法的逻辑性和一般性。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三、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同学们,大约一千五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鸡兔同笼)出示主题图: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教师:这道题是以文言文的方式表述的,雉就是野鸡,哪位同学看懂它的意思了?学生: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教师:从题中获取信息,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好文供参考!9/30(二)探究新知1.尝试解决,交流想法。既然“鸡兔同笼”问题能流传至今,就应该有它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方法。问题:同学们想一想,算一算鸡和兔各有多少只?2.感受化繁为简的必要性。大家在刚才猜了好几组数据,经过验证都不正确,为什么猜不对呢?数据大了不好猜,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把数字改小些,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课件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教师:从题中你们能获取哪些信息?和生活常识联系在一起,你还能说出哪些信息?预设:学生1:鸡和兔共8只,鸡和兔共有26只脚。学生2: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设计意图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出隐藏条件,帮学生初步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3.猜想验证。教师: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先来猜猜,笼子可能会有几只鸡?几只兔?猜测需要抓住哪个条件?好文供参考!10/30学生:鸡和兔一共有8只。教师:是不是抓住这个条件就一定能马上猜准确呢?好,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请大家来填一填,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找出答案来,开始。学生汇报。小结:这个方法挺好,能帮我们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列表法。(板书:列表法)教师:老师刚才发现,很多同学都完成得非常快,很了不起!那么,同学们,你们觉得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怎么样呢?预设:学生1:列表法能很清晰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2:因为数字比较简单,所以列表法还可以用,但是数字变大时,列表法就会比较麻烦,会浪费很多时间。教师:说得非常好,那我们就来尝试研究一下更简洁的方法吧。同学们再来观察自己刚才列的表格,看看这些数量之间是否存在着一些数学规律,请将你的想法跟同组的同学相互交流一下。学生小组交流汇报。预设:学生1:鸡的数量每减少1只,兔的数量就增加1只,脚的数量也跟着增加2只。好文供参考!11/30学生2:兔的数量每减少1只,鸡的数量就增加1只,脚的数量反而减少2只。设计意图列表法虽然烦琐,但这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学习假设法的基础,因此也是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让学生以填表的方式初步体验鸡兔同笼情况下随着鸡或兔只数的调整,脚的总数量的变化规律,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4.数形结合理解假设法。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我们一起继续来看这张表格,通过分析表格来将同学们的想法表述得更加清晰。(1)假设全是鸡。教师:我们先看表格中左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么意思?学生:就是有8只鸡和0只兔,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鸡。教师:那笼子里是不是全是鸡呢?这也就是把什么当什么来算了?学生:不是,我们是把一只4只脚的兔当成一只2只脚的鸡来算的。教师:这样算会有什么结果呢?学生:每少算一只兔就会少算2只脚。教师:假设全是鸡,一共是16只脚。实际有26只脚,这样笼子里就少了10只脚,这说明什么呢?学生:每只鸡比兔少2只脚,少了10只脚说明笼子里有好文供参考!12/305只兔。教师:你们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算式。教师以画图法进行演示:8×2=16(只)。(如果把兔全当成鸡,一共就有8×2=16只脚。)26-16=10(只)。(把兔看成鸡来算,4只脚的兔当成2只脚的鸡算,每只兔就少算了2只脚,10只脚是少算的兔的脚数。)4-2=2(只)。(假设全是鸡,就是把4只脚的兔当成2只脚的鸡。所以4-2表示一只兔当成一只鸡,就要少算2只脚。)10÷2=5(只)兔。(那把多少只兔当成鸡算,就会少10只脚呢?就看10里面有几个2,也就是把几只兔当成了鸡来算,所以10÷2=5就是兔的只数。)8-5=3(只)鸡。(用鸡兔的总只数减去兔的只数就是鸡的只数,8-5=3只鸡。)(2)假设全是兔。教师:我们再回到表格中,看看右起第一列中的0和8是什么意思?学生:就是有0只鸡和8只兔,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兔。教师:笼子里是不是全是兔呢?这个时候是把什么当什么好文供参考!13/30算的?学生:把里面的鸡当成兔来计算的。教师:那把一只2只脚的鸡当成一只4只脚的兔来算,会有什么结果呢?学生:就会多算2只脚。教师:请同学们像老师那样画一画,算一算。学生汇报:8×4=32(只)。(如果把鸡全看成兔,一共就有8×4=32只脚。)32-26=6(只)。(把鸡当成兔来算,2只脚的鸡当成4只脚的兔算,每只鸡就多了2
本文标题:鸡兔同笼教学设计(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557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