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山东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对比试验与测试规程
山东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对比试验与测试规程(试行)一、保护性耕作试验方案(一)试验目的通过不同种植模式和不同作业环节的对比试验,测定作业成本、出苗情况、产量情况、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土壤理化数据、病虫草害情况,并进行互比,考察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省一年两作区的适应性,通过不同种植模式的相关数据的对比,不断完善技术方案和筛选配套机具,选择最佳种植模式、技术方案和配套机具。(二)要求1、要求选择能代表当地自然、土壤、水、肥、产量水平的地块,集中连片,保证项目试验示范面积。2、试验区要求地块基础条件一致的相连地块,且固定不变、连续试验。3、每个处理三次重复,每个重复面积不少于2亩(最低保证机具一个往返作业宽度)。4、试验区、示范区要按要求设立标志牌。(三)试验区设置试验区可根据当地种植方式有针对性地设置,这里设置六种处理,供参考:A区为人工收获玉米后,玉米秸秆直立情况下,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小麦;B区为玉米收获,秸秆还田后,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小麦;C区为玉米收获,秸秆还田后,深松25—30cm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小麦;D区为玉米秸秆还田后,耕翻25—30cm,整平筑畦后,用常规播种机播种小麦;E区为玉米秸秆收集(地表无秸秆,根茬不做处理)后,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小麦;F区为秸秆全部收集(地表无秸秆,根茬不做处理或简单处理),旋耕两遍后,用常规播种机播种小麦。二、测试方案(一)测试目的农业生产试验研究需借助各种测试来完成,测试的目的是探索农业技术措施应用于农业生产后,各种自然资源转化利用和相关生产要素配置等产生的影响和发生的变化,弄清相互间的作用机理,通过对测取数据的处理和结果的综合分析,证明该项技术措施与所实现的目标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和必然性。(二)测试要求1、“一实”:所有数据必须真实可靠,不得随意编造。2、“二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测试与调查结合。3、“三定”:定人、定点、定时。定人,即监测点必须固定专人负责保护性耕作效果监测,不得随意变动;定点,即监测内容应在同一处理小区进行,不能一个小区测水分,另一个小区测产量;定时,即按照规定的时间及时测试。按农业生产周期分年度测试统计分析。4、建立项目测试档案。(三)主要监测数据及监测方法1、基本情况调查调查内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属性,种植结构调整的基本规划,农机化基本情况。调查方法:与农业部门、气象部门、林业等部门联系,查阅当地的相关资料。(1)自然条件①历史气候资料(近3年)a、历年各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b、历年各月平均大于0℃,大于10℃的积温c、历年各月平均降水量d、历年各月平均日照时数e、历年各月平均蒸发量f、历年各月平均地面温度g、历年各月最大冻土深度h、历年无霜期日数及初、终日②地理资料主要包括:地理位置:经纬度、海拔高度、东西长度、南北宽度;基本的地形地貌;土壤基本状况:土壤类型、土壤养分含量、水土流失概况等。③土地状况包括:总面积、耕地面积、林地面积、草地面积、其他面积。其中耕地中旱地面积、水浇田面积等。(2)社会经济属性包括总人口、农业人口、人均耕地、人均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劳均土地面积等。(3)种植结构调整的基本规划包括现有土地使用情况,未来5年内当地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情况,退耕面积,种草面积,粮食作物面积,经济作物面积等。(4)农机化基本情况①农机装备情况包括农机总动力、拖拉机数量(大中小)、农用运输车数量、机具总量、机具配套比、每亩农机动力。免耕播种机、深松机、秸秆粉碎还田机、谷物联合收获机、旋耕机、植保施药机具等拥有量。②机械化程度机耕面积、机播面积、免耕播种面积、机收面积、节水灌溉面积、秸秆还田面积及其占总面积的百分数,综合机械化程度。③农机系统人员结构农机系统总人数(其中:高中以上人员数量),农机管理、推广、技术培训、安全监理机构及人员,农机驾驶员等。2、气象数据测定测定方法:主要从当地气象部门获得。这里所说的气象数据是指项目执行期间的相关气象数据,包括最高、最低和平均气温、降雨、湿度、平均日照、蒸发、地温、风力,以及当年的冻土期、无霜期、年干燥度等常规气象数据。3、常规土壤理化数据目的:监测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带来的变化要求:每次播种前、收获后监测一次。(1)土壤水分测试每种处理方式选取5个点,每个点测试3个层次,深度分别为:0-10cm,10-20cm,20-30cm。测试方法可以采用烘干法或者水分快速测定法。测试频率:夏季和秋季作物收获后,各测试一次。对于特殊年份(特旱、特涝),可以增加测试频率。(2)土壤容重每种处理方式选取5个点,每个点测试3个层次,深度分别为:0-10cm,10-20cm,20—30cm。测试方法可以采用烘干法或者水分快速测定法。测试频率:夏季、秋季作物收获后,下茬作物播种前,土壤上冻前、土壤解冻后4个阶段的土壤容重。(3)土壤肥力测试在试验区内按对角线法,随机采10-30个样点的混合土样(10-20cm)1kg左右,自测或请当地的农业部门、土肥站等协助检测。测试项目有: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测试时间:项目实施初期,应测定土壤肥力的基础数据,之后在每年作物播种前不同处理的地块测定一次。(4)地温对于春播作物,主要测春季播种前至出苗期间的地温;对于冬小麦等其他作物,主要测春季作物返青阶段的地温变化。测试方法:利用地温计自测,每天6点、14点和18点各测一次。4、地表覆盖状况目的:监测地表秸秆覆盖变化情况,研究机械作业与秸秆覆盖率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地表覆盖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要求:每次机械作业前后,测试一次地表覆盖率和覆盖量。测试方法:用自制的测试工具测绳或测框进行实测。(1)地表覆盖率的测试地表覆盖率的测定方法为用50m-lOOm长的绳子,每隔20cm做一个记号。测定时,沿地块对角线铺放绳子,数记号下有秸秆的点数,再除以总记号数,即为覆盖率。每个地块测定5次,取平均值。每次关键作业前后均要进行测定,包括播种前后,深松前后,耙地前后等。例:一根100m长的绳子,作了500个记号,按照对角线方向在某一地块测定5次,有秸秆的记号数量分别为:300个,200个,150个,310个,250个。那么,这块地的平均秸秆覆盖率为:%4.485500250500310500150500200500300秸秆覆盖率(2)地表秸秆覆盖量的测定①制作一个1m×lm的方框;②在供测试的地块,按照“S”形,选择5个点,将方框摆放在地③拣出方框内的全部秸秆(不要土下面的根茬);④将秸秆烘干,称重。⑤将5点秸秆称重平均后乘以666.7即为亩秸秆覆盖量。5、作物生育期记载与测产目的:监测保护性耕作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要求:播种出苗后,测试一次出苗率;收获前进行测产考种。方法:自测或者请当地农业部门协助。(1)玉米①田间调查——发芽率、出苗率、间苗后的每亩苗数;——实收株数;——空秆率(%);’——单株有效穗数和每亩有效穗数。②室内考种——千粒重(克);——计算理论产量。③实收产量(2)小麦①基本苗数调查在全苗后至分蘖前,调查田间基本苗数。②有效穗数在小麦蜡熟期前后,调查有效穗数。③有效分蘖率于分蘖高峰期在固定取样区内数清分蘖数,再在蜡熟期数清有效穗数,而后求得有效分蘖率。④考种在试验区及对比区内取有代表性植株测定。——株高从单株基部起到穗顶(芒除外)的平均高度;——穗粒数;——千粒重(克)以晒干扬净的籽粒数为标准测定;——谷草比将已脱粒的小麦植株风干后分别称麦草和谷粒重量;——计算理论产量。⑤实收产量6、植物病虫草害调查目的:监测保护性耕作与病虫草害发生情况之间的关系。掌握农作物病虫草害的种类、分布、发生规律,了解当地农作物的主要病虫草害种类、分布、发生危害程度和流行规律。在病虫害发生期,通过防治前与防治后病虫害发生程度的对比调查,防治区与不防治区的发生程度对比调查和不同防治措施、时间、次数的发生程度对比调查等,为选择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要求:对于杂草,在苗期、作物封垄后、收获前、休闲期间监测杂草情况;发生病虫害后,及时测定、记录。(1)杂草调查方法:在三个关键时期;每种处理选取5个点,每个点取1m×lm进行杂草株数、植株高度、鲜重的测定,进行不同处理的比较。(2)病虫害调查方法:在病虫害发生期,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7、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主要统计记录农机户、农户实施保护性耕作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帐,考察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经济效果。(1)农机户投入产出情况统计投入(成本)包括机具投入,油料投入,维修费,上缴税费,工资,其它费用等。产出包括不同作业的作业面积,机器作业收费标准,收入等。(2)农产投入产出情况统计投入(成本)包括不同作物种子、化肥、农药、机器作业费、人工作业费以及其它费用。产出包括面积、单产、总产、售价、总收入等。三、测试日历1、小麦收获玉米播种期(6月)小麦收获后玉米播种前:测试土壤水分、容重和肥力;小麦收获前,调查亩有效穗数,进行室内考种和测产。2、玉米生育期(7月—10月)7月初:调查出苗率和间苗后的亩苗数;7月30日:上报6—7月份测定的各项数据。生育期内:开展病虫草害的调查,记录害情和防治情况;记录灌溉用水情况。3、玉米收获小麦播种期(10月)玉米收获后小麦播种前,测试土壤水分、容重;玉米收获前,调查亩实收株数、亩有效穗数,进行室内考种和测产;小麦播种前后,测定地表覆盖率。4、小麦生长期(10月—6月)11月初:调查出苗率和田间基本苗数;5月份:调查有效分蘖率。5月30日上报上一年8月至本年度5月期间测定的各项数据。生育期内:开展病虫草害的调查,记录害情和防治情况;记录灌溉用水情况。附件1:病虫草害调查方法一、植物病虫害的调查方法为了掌握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了解当地农作物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分布、发生危害程度和流行规律,以及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治等,必须做好田间调查工作。病虫害调查是积累资料的主要方法,调查时必须明确调查目的和内容,采取科学的调查方法,才有可能获得准确的数据。1、调查的内容1)发生和危害情况调查了解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病虫害种类、发生时间、发生数量及危害程度等,若要调查研究某种病虫害,除了调查发生时间和数量、危害程度外,还要详细调查该病虫害的生活习性、发生特点、侵染循环、发生代数、寄主范围等,为预测预报和病虫害防治提供依据。2)病虫、天敌发生规律调查详细调查某种病虫害或天敌的寄主范围、发生世代、主要习性、种群动态规律等,为制定防治措施和利用天敌提供依据。3)越冬情况的调查专门调查病虫越冬场所、越冬基数、越冬虫态、病原越冬方式等,为制定防治计划和开展预测预报提供依据。4)防治效果调查包括防治前与防治后病虫发生程度的对比调查,防治区与不防治区的发生程度对比调查和不同防治措施、时间、次数的发生程度对比调查等,为选择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2、调查取样的方法调查田间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和发生量,一般不可能逐个地块逐个植株的一一去数,而常是采用抽样调查方法由局部推知整体。由于各种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它们的发生危害有其各自的规律,在植物病虫害调查中,不同的病虫要求采用不同的调查取样方法。1)病虫的田间分布型和取样方法*随机分布型病虫在田间的分布是稀疏的均匀分布,每个个体之间的距离不等,但比较均匀。在对这类分布型的有害生物进行田间调查时,多以五点取样法、棋盘式取样法、对角线取样法等较为适宜。*核心分布型病虫在田间的分布呈不均匀的多数小集团,形成一个个核心,核心大小不等,并从各自核心作放射状蔓延。调查取样方法以平行线分行取样法或棋盘法较好,这种方法可兼顾疏密,提高准确性。*嵌纹分布型有的病虫害在田间呈不均匀的疏密相间的分布,称之为嵌纹分布型。就是由于核心扩展,以后连接起来形成疏密相间的分布。对这种分布型的病虫,在调查时以“Z”字型取样法较好,但同时还要考虑样点的大小、形状、个数、位置等,以便兼顾疏密。*几种害虫的空间分布型下表是我国测定的几种害虫的分布型害虫名称虫态分布型注解三化螟成虫随机分布型卵块随机分布型幼虫核心分布型虫口密度小时嵌纹分布型虫口密度大时越冬幼虫嵌纹分布型玉米螟卵块随机
本文标题:山东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对比试验与测试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7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