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造纸印刷 > 印刷300册红色封面32开本78页中医认识健康55页年轻家长
祝您阖家幸福吉祥安康中医是如何认识健康与疾病的2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免费赠阅欢迎流通1刘力红,广西首位中医博士,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广西名中医。阅历介绍刘力红,男,汉族湖南湘乡人。1958年生于甘肃兰州。父母为军大毕业生。由于父母双双被打成右派,4岁时刘力红随父母遣送到桂林郊区农村定居。1978-1983就读于广西中医学院,1983-1986年留本院温病教研室任教。1986-1989年于成都中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陈治恒教授。1989-1992年于南京中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陈亦人教授。199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92年回广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科研至今。1997年晋升教授,1999年起担任中医临床基础学学科带头人。2002-2003年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访问。2拜师经历刘力红本科毕业后随先师李阳波习医七年之久。其中有两年时间与先师同吃同住,亲历了传统的师徒生活,于传统文化的很多领域皆受到较为深广的熏陶,为今后的研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随后又随王庆余及曾邕生等师修习传统之易道医学。后来刘力红遇到了另一位老师——四川成都的曾荣修老前辈。曾老使刘老师在经方的运用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当刘力红对中医还有困惑尚未解决时,有幸成为邓铁涛老中医的入室弟子,从邓老那儿刘老师感觉到了他老人家为中医的拳拳赤子之心,为了中医,亦要全力为之。2004年7月初,经邓老引见,刘力红到山西灵石县去拜见了李可老中医,并有幸成为他的弟子。李老以擅治急危重症闻名,他几十年的临床实践,恰恰证明了对于很多危急重症中医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李老的经验从根本上破除了刘力红以前的陋见,坚定了对中医治疗危急重症的信心,“使我亲身体验到对一些危重病人,中医是能够发挥作用的。一旦有了这样的感受,信心自然就会稳固起3来。”2006年伊初,刘力红专程从南宁飞抵成都,登门拜谒“火神派”钦安卢氏医学第三代传人——现执教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卢火神”崇汉先生,拜仰慕已久的卢老为师。关于《思考中医》《思考中医》是刘力红的代表作之一,2003年6月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共鸣,引发了一股读经典的热潮。有人说它是一本医学学术著作,但它的意义却不仅仅是学术探讨,还有更深地对文化的思考,对思想的拷问。平实简洁的文字让人对深奥的中医不再退而远之,厚积薄发式的写作风格能把人引入中医学最本质的深处和最精妙的境界。读这样一本书,很快乐......它可以帮助你在哲学的天空下漫步中医。当然,《思考中医》不是完美的,在学术争鸣中也是倍受争议。但是刘老师通过此书表现出来的对中医的虔诚和敬仰,是每一个中医学子学习的榜样。4中医是如认识健康与疾病的刘力红尊敬的深圳报业的集团领导,各位来宾,上午好!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和深圳的同志们在这里一起交流。今天我要跟大家谈的是中医是如何认识健康与疾病的。健康和疾病始终是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随着经济越来越发展,可能关注健康的力度会越来越大。过去可能大家认为医学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尤其是早在几十年,早十年、早二十年前,由于现代科学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发展,它的确解决的问题太多了,很多问题,过去的一种幻想,梦想都得到实现。包括登月、火星着陆,飞船上天等等,这些在过去来看都是天方夜谈,现在都一一实现了。所以大家也就认为科学、医学同样能够解决人身的一切问题,包括健康的问题。但事实证明不是这样。医学确确实实日新月异,可是我们的疾病也是日新月异,疾病的品种也越来越多,包括SARS、ADIS等等。健康面临的问题也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疾病没有减少,死亡率更没有减少。这个时5候,人们开始反思,开始反思这个健康,自身的健康,民众的健康,究竟应该由谁来解决?现代健康领域的很多学者、专家告诉我们,真正解决健康的问题不是靠医学。医学只能解决健康的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占10%。我们10%的健康保险可以交给医学,但更大部分的健康我们没有办法交给医学,医学也无能为力。那么交给谁呢?答案:是我们自己。实际上健康是把握在各位自己的手上,健康是完全可以由自己去抉择的,中医有一句话,叫做“上工治未病”。我们今天来理解这句话,这个上工可能不一定指医生,上工指的是谁呢?——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才能解决我们的未病,才能防患于未然。所以真正的上工是属于自己。道理很简单,一切病入膏肓的疾病其实都是自己造成的,都是自己在追名逐利的忙碌中积累起来的,都是因为我们在未病、初病之时没有把他当回事,最后因为疼痛难忍、病入膏肓之后才进医院,才想起自己除了追名逐利还有一个健康问题。有句话说得好:“有什么都可以,唯独不能有病;没有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没钱。”钱看似能买到一切,其实钱这玩意唯一买不来的是健康,世界首富也买不来健康。这个6辩证法值得在坐的企业家、成功人士深思。今天我想就健康这个问题谈一谈我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但这个认识是围绕着中医的,因为我是搞中医的。这些认识实际得来不易,因为我自己的身体实际上也不是太好,健康也有问题。我从医近三十年,天天接触病人,有很多病人也没有办法治好,这些促使我思考。慢慢的有了认识,有了体会。今天就把这样一个认识和体会跟大家一起分享,信则灵,不信则无,这就看缘分的深浅、厚薄。正所谓:“天雨大,不润无根之草;道法宽,只度有缘之人。”这个题目实际上我在温州讲过一次,非常高兴的是温州也是报业集团邀请我,那是由台湾一个著名学者朱高正先生做媒,他邀请我,希望我能够到温州去讲一次学。温州报业集团,他跟那里有很好的因缘,所以我就应邀过去。本来我是讲中医是怎么样认识健康与疾病的,但是因为那一次讲课的听众主要是一些公司、集团的领导,就是很忙碌的人,所以他们就提出一个问题,每个人都面临着压力,都感觉到压力是造成他们健康出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就很希望我能够谈一谈怎么样从压力下解放出来。7怎么样从压力下解救出来各位是在深圳,深圳是整个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特别发达。你看到深圳的气象,就是特别的繁忙,可以想象这个压力有多大。各位都一样都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如果压力得不到有效的释放,不管你怎么样谈健康,我想都没有用处。所以这个问题确确实实需要解决。那么怎么解决呢?你要从压力上解放出来,我想只有一条,就是要学会放下。其实中华传统文化中对这一点有很好的注解,千年儒释道,万古山水画,做人就要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老夫子的儒家文化教会我们:敢于担当责任,要拿得起。佛教文化告诉我们:名利无常啊,要放得下。道家文化教会我们:要常知足,要想得开。现在的许多人包括身体健康的年轻人,似乎刚好背道而驰:经常拿不起、放不下、想不开,结果自然就可想而知。这个放下不是要各位不做事情了,辞职不干了,不是这样。事情照做,项目照接,生意照样红火,但是从内心要放下,从内心不要去执着,不要去担忧,这个才叫放下。我在这里引了成都文殊苑的一幅对联的上联,可能有的同志8到过成都,也到过文殊苑,也见过这幅对联。这副对联很有名,上联叫做: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见了便做”我们遇到事情我们可以去做,我们的工作,我们的日用,要敢于担当。“做了便放下”不留痕迹,“了了有何不了”就是你再繁忙也不会有压力,这句话讲的是这个意思。怎么样叫做放下,什么叫“见了便做”,什么叫“做了便放下”。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谈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很难。这个需要大家很好的去体悟经典,用心去体悟,正所谓:人生不在于活得长与短,而在于顿悟的早与晚。因为今天我要谈的都是大家知道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都是大家身边的事,都是大家日用的事。可是有一点,孔子说过:“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我们天天在面临、天天在日用,可是有人就是不知道,就是不开悟,所以君子之道鲜矣。这里孔子讲的君子实际上就是仁者、智者,也就是寿者。只要你是君子,你就可以尽享天年,你就长寿,你就健康,按照孔子的标准仁者无忧,知者不惑吗?忧思、迷惑都没有了,能不长寿吗?由于我们日用的这些事情我们不知道,或者知道了我们不去行、不去做,这对我们没有任何用处。健9康的方法很多很多,实际上也很简单,都不复杂,关键是我们要去做。任何一个保健的方法,任何一个健康的方法你只要去做,只要持之以恒,保证是有用处的。可惜的就是,我们很多人忙于事业很难做到这一点。我们知道,但知道有什么用呢?今天我无非再讲一次大家知道的东西,然后拜托大家一定要去做,不做没有用处。你知道的再多,古人讲的“谈食不饱”啊,谈着山珍海味、燕窝鱼翅,怎么样,甚至你谈鲍鱼,鲍鱼是很补的啊,没有用处,要吃进去才有用处。所以重要的是行持、实践。今天大家听到这些老生常谈,我再强调,只是给大家一个警惕。再一次拜托大家要做、要行。这样,我们的身体就会一天一天走向健康。否则,知道的再多,身体依然是要走下坡路。所以我们用心去感悟以后,重要的是要去行持。要做到能够放下,实际上是很难的,必须在思想上解决。为什么呢?这个事情、这个项目接下来了,你去做了,又不挂碍在心上,又不去担忧,又不去恐惧。孔子有一句话,叫做“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对照这句话,看看我们愿意做君子还是做小人?读通了这句话、悟懂了这句话,实际上我们就真正可以坦荡荡,真正可以“见了便10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自己也曾经历过这个过程,我当医生,大家可能知道当医生也有难处,尤其在现在社会医患关系很紧张。我从事中医,可以说中医在目前我们这个时代是没有法律保护的,真正的没有法律保护。为什么那么多中医去搞西医了?西医有法律保障。他只要按照药理,他只要按照现在医学的理念诊断,血相高了用抗生素,用死了人,打官司他没有问题,但是中医不行。中医你要想治好病要冒风险,要担身家性命。所以过去一个药开出去以后,尤其我是喜欢用附子,大家知道附子是有毒性的,但是有些病必须要附子才能治好,或者至少说我认为必须要附子才能治好。那么为了病人必须要用,那你是为了明哲保身还是为了治病救人?当医生那是不能考虑自己的,按照古训,医为仁术,不能考虑自己,唯一要考虑病人,那么药开出去了后确实晚上睡不着觉,尤其是重病人,我就会想出了问题病人又来告我咋办?原来我是经过这样一个忐忑不安的阶段。后来读圣人书,自己慢慢想通了,就是“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中医是良心活,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君子居易以俟命”,“易”就是《周11易》,讲的是《易经》。“易”是什么?“易”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他讲“三易”。讲“不易”、讲“变易”、讲“简易”。“不易”是什么?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有一个相对的不变的规律。每一个人、每一个个体都有一个生命的轨迹,这个是相对不变的。为什么我当医生?为什么你当记者?为什么他是百万富翁、为什么我那么辛苦我还两手空空?这个是有原因的。每个人的生命轨迹是不一样的,生命的规律也是不一样的,不是说你努力或者想成功就行,比方我努力想当歌唱家,行吗?不行。就像数学上有一个常数、常量,这个“不易”讲的就是这个常数,可是这个不是宿命论,不是迷信,每个人一生中有一个不变的东西,你勤快他懒惰,你豁达他自私,这个需要我们自己好好认识。一个人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勤奋与懒惰、欲望和能力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非常重要,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认识了这个“不易”以后我们才不会怨天、不会尤人。我们才会踏踏实实的工作、去任劳任怨。还有一个是“变易”,“变易”是什么呢?就是生命轨迹是可以改变的。数学里面有一个常量,还有一个变量,变量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是可以改变12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一个是不能改变的,相对固定;一个是可以改变的,这就是辩证法,这就是哲学,人生的哲学。这需要我们去认识。还有一个是什么?“简易”,“简易”就是揭示“不易”也好,“变易”也好,它的一个根本的道理是什么?这个道理很简单。孔子在《易》的“系辞”里面做了总结,有一句精辟的话,就是人生是由什么决定的?人生的变也好,不变也好是由什么决定的?就是有这个简易的道理决定的。这个道理是什么?孔子讲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本文标题:印刷300册红色封面32开本78页中医认识健康55页年轻家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8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