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2021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押题密卷01(统编版)(解析版)
2020-2021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押题密卷01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9分)材料一:回顾和展望需要明确坐标,认准方向。铁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就是我们所处的历史坐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新的坐标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正处在亘古未有的伟大变革之中,时代和人民召唤着伟大的诗歌作品,新时代,诗歌何为,诗人何为,这就是这次会议的主题。在新时代,诗歌如何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如何以精品奉献人民,如何继承和发扬古典诗歌传统、现当代诗歌传统,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走向最广大民众的生活和心灵,这其中有太多的课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探讨、去寻求解答。中国诗歌是属于人民大众的,也是为了人民大众的。当前,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时代奔涌向前,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着震古烁今的实践,正在创造着我们民族的光明未来。与人民在一起,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就是要为这个时代写下心灵的图谱,提供精神的能量。这意味着我们的心要广大,我们的心里要有充沛的光和热。这光和热来自我们对民族光明未来的信念和承担,来自我们对时代的方位和主流的深刻体察,来自我们对人民的喜怒哀乐的感同身受。相信新时代的中国诗歌一定能够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以卓越的创造迈向悠久辉煌的中国诗歌传统中又一个群峰耸峙的壮丽境界。(摘编自黄尚恩《全国诗歌座谈会在京开幕》)材料二: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秦立彦重点谈论了她对新时代和人民性的理解。她说到:当代中国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来看都是一个从未出现过的样态,写作题材层出不穷,但人民的丰富生活在文学领域是存在空白的。实际上,在很大的“人民”的范围内,每个人都是人民内部的分子,每个人都写好自己熟悉或深知的部分,总体就合成一个大的时代的画卷。《北京文学》副主编师力斌认为:新时代诗歌需要在观念、视野、经验等方面展开,需要是诗的而非新闻,是自由的而又讲究音乐性,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是先锋的又是有分寸的,是大众的又是优秀的。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四平从新时代青年诗人创作的角度,谈了他的几点建议。他表示:新时代中国青年诗人要有坚定的诗歌自信、主动作为,使自己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写出自己的诗歌,写的再开阔些。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张慧瑜将目光放在了“群众诗歌”或“劳动诗歌”上,他认为:劳动者的写作也是新时代里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工人诗歌的底色,其实是现实主义诗歌精神的延续,在工人诗歌中,物化和工人的日常生活被密切契合起来,日常生活和诗歌语言达成了非常恰当的结合。(摘编自中国诗歌网《新时代诗歌座谈会在北大举行》)材料三:杜甫诗歌中人民性的产生是有其社会根源的。1.诗可以怨。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就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如果从儒家的诗教观念来理解,诗应该是可以怨的。也就是遇到失意不快之事,可以抒发自己心中的怨意和牢骚。但是历代统治者总希望诗人能够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不希望他们以诗来讽刺和揭短;而在有些政治斗争复杂、官场倾轧频繁、政治风向不明的情况下,诗人如果一味抒发心中的怨情,便很容易横遭杀身之祸。历朝历代大兴“文字狱”正是如此。然而,相比较而言,唐代的政治环境是比较宽松的,至少诗可以怨,诗人不论在生活上、政治上遭受打击后都可以发牢骚,抒写失意之情表达心中的不快。在唐代统治者看来,政治上失败是一回事,写事、写诗抒发感情,表达怨意是另一回事,二者不受必然关系的影响。写诗应该是自由的,诗“可以怨”这在唐代已成风气。2.对政府官僚腐败现象可以讽刺谩骂。对官府剥削和贪官污吏的讽刺谩骂,在《诗经》中的《硕鼠》等诗中的数量急剧增多。而在唐代这方面的诗歌更多,一是与唐代的现实官僚腐败分不开,二是与唐代宽松的政治环境和较为自由的的诗歌创作空间分不开。杜甫无疑是这一方面杰出的代表,他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著名的诗句以及一系列痛斥官府腐败和同情民生疾苦的诗篇,对唐代乃至整个中国诗坛曾发生过十分深远的影响。3.对帝王的讽刺和作诗的宽松环境。帝王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政治权利的象征,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能否对君主的贤愚发表意见,能否对君主进行讽刺,更能看出一个朝代在政治上的开明和宽松程度,也更能说明这个时期文学创作自由空间究竟达到怎样的程度:杜甫对唐玄宗好武开边,发动不义战争和残暴的兵役制,以及给广大农村带来的凋敝景象给予了严厉的谴责和痛斥,这种大胆斥责君主的诗,在唐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杜甫并没有因写讽刺皇上的诗而遭到政治上的打击,或是下狱问罪,可见唐时宽松的作诗环境。4.君主重视诗集的印行,甚至包括政敌的诗。唐代对诗歌创作的宽松环境和对诗人的宽容,不仅表现在对诗歌内容题材的不加限制,同时也表现在诗集的整理和印刻上。在唐代不论你的政治态度和立场如何,哪怕曾经反对过朝廷,只要你有诗歌方面的才华就不会被埋没,甚至皇帝也会亲自出面下令整理。上官婉儿虽被唐玄宗所杀,但时过三年之后,唐玄宗又亲自下令搜集整理、编辑她遗留的诗文,并令宰相张说作序。(摘编自刘国安《试论杜甫诗歌中人民性产生的根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尚恩认为与人民在一起,以人民为中心,就能够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成就诗歌创作的辉煌。B.秦立彦重点谈论了她对新时代和人民性的理解,她认为当中国人民的丰富生活没有在文学领域反映出来。C.唐代出现的讽刺谩骂政府官僚腐败现象的诗歌数量很多,这说明唐代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比别的朝代多。D.杜甫严厉谴责唐玄宗发动不义战争和推行残暴的兵役制,皇帝并没有因此打击杜甫,这体现了唐朝政治的开明。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时代诗歌需要在观念、视野、经验等方面展开,要区别于新闻,讲究音乐性,也要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B.工人诗歌将物化和工人的日常生活密切契合起来,日常生活和诗歌语言结合得很好,体现了现实主义诗歌精神。C.在政治斗争复杂、风向不明的情况下,诗人如果无所顾忌地抒发心中的怨情,便遭遇杀身之祸,“文字狱”就是这样。D.唐代对诗人很宽容,对诗歌内容题材不加限制,还重视整理编辑诗集。唐玄宗杀了上官婉儿,却又下令搜集整理其遗作。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支持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A.杜甫《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敢攀顶峰的雄心气概及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B.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如《登高》即是如此。C.杜甫冒死投奔肃宗行在,想在新朝干一番事业,认为罢相房琯事关重大,上疏以为“罪细,不宜免大臣”。D.在《丽人行》中,诗人淋滴尽致地描绘了玄宗所宠幸的杨氏兄妹的穷奢极侈和手可热的嚣张气焰。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唐代产生了伟大的诗歌,当今时代能够创作出伟大诗歌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案】1.D2.C3.D4.①采用总分的结构,从四个角度论述杜甫诗歌中人民性产生的社会根源;②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唐代与大兴“文字狱”的朝代对比突出唐代政治环境的宽松;③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运用杜甫斥责君主没有遭遇政治打击及唐玄宗下令给上官婉儿整理遗作等材料进行论证;④运用引证法,引用孔子的话说明诗歌“可以怨”。5.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新的坐标上为诗人指明了方向;②当今正处在亘古未有的伟大变革之中,时代和人民召唤着伟大的诗歌作品;③领导、专家认识到了“人民性”的重要性,主张与人民在一起,以人民为中心,对人民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④中国进新时代,写作题材层出不穷;⑤新诗经过百年的探索、发展,继承了传统精华积累了足够的经验;⑥当今时代诗人有宽松的作诗环境。【分析】1.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项,“就能够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错误。原文“相信新时代的中国诗歌一定能够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相信”可知这是未然时态,由此可知,过于绝对。B项,“她认为当中国人民的丰富生活没有在文学领域反映出来”错误。原文是“人民的丰富生活在文学领域是存在空白的”。C项,“唐代出现的讽刺谩骂政府官僚腐败现象的诗歌数量很多,这说明唐代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比别的朝代多”错误。原文“在唐代这方面的诗歌更多,一是与唐代的现实官僚腐败分不开,二是与唐代宽松的政治环境和较为自由的的诗歌创作空间分不开。”于文无据。故选D。2.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C项,“在政治斗争复杂、风向不明的情况下,诗人如果无所顾忌地抒发心中的怨情,便遭遇杀身之祸,‘文字狱’就是这样”错误。原文是“在有些政治斗争复杂、官场倾轧频繁、政治风向不明的情况下,诗人如果一味抒发心中的怨情,便很容易横遭杀身之祸。历朝历代大兴‘文字狱’正是如此。”文中是“便很容易横遭杀身之祸”,选项说得过于绝对。故选C。3.本题考查对文本的论据的相关分析的能力。D项,“在《丽人行》中,诗人淋滴尽致地描绘了玄宗所宠幸的杨氏兄妹的穷奢极侈和手可热的嚣张气焰”错误。通过阅读材料三,可知材料三的观点是“杜甫诗歌中人民性的产生是有其社会根源的:一是诗可以怨;二是对政府官僚腐败现象可以讽刺谩骂;三是对帝王的讽刺和作诗的宽松环境;四是君主重视诗集的印行,甚至包括政敌的诗。”《丽人行》反映的是穷奢极侈和炙手可热的嚣张气焰,能证明唐代政治环境宽松。故选D。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论证思路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首先,从结构上上看:属于是总分的结构,文章开头以“杜甫诗歌中人民性的产生是有其社会根源的”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接下来文章从四个角度即:“诗可以怨”“对政府官僚腐败现象可以讽刺谩骂”“对帝王的讽刺和作诗的宽松环境”“君主重视诗集的印行,甚至包括政敌的诗”来论述杜甫诗歌中人民性产生的社会根源。结构明晰,层次清楚。其次,从论证方法上来看:在第1个角度中,将唐代与大兴“文字狱”的朝代进行对比,来突出唐代政治环境的宽松,采用的是正反对比论证;同时又引用孔子的话来证明分论点“诗可以怨”,采用的是引用论证。在第2个角度中,列举了杜甫斥责痛斥官府腐败的诗句来论证“对政府官僚腐败现象可以讽刺谩骂”,采用的是举例论证。在第3个角度中,列举了杜甫斥责君主没有遭遇政治打击的事例来论证“对帝王的讽刺和作诗的宽松环境”,采用的是举例论证。在第4个角度中,列举了唐玄宗虽杀了上官婉儿但又下令给上官婉儿整理遗作等材料的事例来论证“君主重视诗集的印行,甚至包括政敌的诗”,采用的是举例论证。5.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筛选、分析和概括能力。本题要回答“当今时代能够创作出伟大诗歌的因素”,答案主要集中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之中。材料一主要是从政治方向角度来谈诗歌的创作;材料二主要是从实际创作及经验角度来谈诗歌创作。如:材料一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新的坐标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可知,有正确的方向。“我们正处在亘古未有的伟大变革之中,时代和人民召唤着伟大的诗歌作品,新时代,诗歌何为,诗人何为,这就是这次会议的主题。在新时代,诗歌如何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如何以精品奉献人民,如何继承和发扬古典诗歌传统、现当代诗歌传统,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走向最广大民众的生活和心灵,这其中有太多的课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探讨、去寻求解答”可知,我们恰逢其时,时代和人民召唤着伟大的诗歌作品。“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着震古烁今的实践,正在创造着我们民族的光明未来。与人民在一起,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就是要为这个时代写下心灵的图谱,提供精神的能量”可知,主张与人民在一起,以人民为中心。“这光和热来自我们对民族光明未来的信念和承担,来自我们对时代的方位和主流的深刻体察,来自我们对人民的喜怒哀乐
本文标题:2020-2021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押题密卷01(统编版)(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156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