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1课反对党八股(节选)课后培优分级练基础过关+拓展培优+高考点兵基础过关一、语言运用(15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泻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B.宋人好以议论为诗,可是如果一味讲大道理,就显得干瘪苍白,装腔作势....,令人生厌。C.学者驳斥“日本殖民带给台湾现代化”,认为这种言论简直是莫名其妙....。D.江南书苑位于蜀山区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生活设施完善,占尽天时、地利,当仁不让....地成为该地区房产板块中的一颗新星。【答案】D【解析】当仁不让:出自《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2.对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革命一起,她的故乡就到了一个都督,——等于现在之所谓督军,——也是她的同志:王金发。(文中的两个破折号是表示夹注,相当于括号的作用)B.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文中的分号表示上下文之间是递进关系)C.这人现在也已“寿终正寝”了,但在那里继续跋扈出没着的也还是这一流人,所以秋瑾的故乡也还是那样的故乡,年复一年,丝毫没有长进。(文中引号的作用是反语讽刺)D.党八股的第六条罪状是: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文中冒号的作用是提示下文)【答案】B【解析】B项分号为转折关系。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当前,随着中国崛起和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加强中国文化的身份认同变得异常紧迫。构建中国文学理论独立话语,___________,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方向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目标的统一,融合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学科认同的统一。A.既要坚持本土化策略,又要置于全球化背景之中B.不仅要考虑全球发展背景,又要坚持本土化策略C.既要坚持西体思想,又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需求D.不仅要加强自身的文化认同,又要进行融合发展【答案】A【解析】通读文段,了解主要内容,根据后文可知,前面应该填一个范围比较大的表述,排除B;后文讲的并不都是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需求,排除C;“加强自身的文化认同”与前文内容“加强中国文化的身份认同变得异常紧迫”有所矛盾,排除D。4.请根据下面的信息,概括说明“抗美援朝精神”,不超过65个字。(6分)70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答:【答案】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和国际主义等精神的统称。或: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锻造的,包含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和国际主义等精神。【解析】从“发扬祖国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中提取出“爱国主义精神”。从“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中提取出“革命主义奉献牺牲精神”从“高举保卫和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中提取出乐观主义精神。从“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为完成祖国……革命忠诚精神”中提取出革命责任感和忠诚精神。从“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中提取出国际主义或团结合作的精神。根据以上分析以及题干中“概括说明‘抗美援朝精神’,不超过65个字”的要求加以整合,按照下定义的方法:抗美援朝精神是一种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忠诚和国际主义等精神的统称。二、阅读鉴赏(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材料一:所谓“物质变精神”,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外部客观物质的东西反映到主观意识中来,形成主观的如思想、理论、方针、政策等东西。所谓“精神变物质”,就是将实践中业已形成的方针、政策、理论、方案等观念性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群众实践,从而转化成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力量。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从认识的过程来看,表现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来看,表现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干部的领导实践过程来看,表现为制定和贯彻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毛泽东认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过程,并不是任意的过程,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物质可以变精神,但是正确的思想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精神可以变物质,“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从客观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总之,毛泽东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摘编自樊瑞平,张心立《毛泽东倡导对干部进行认识论教育——重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每次大挫折,都是唯心论盛行的结果。共产党早期的干部像陈独秀等,革命信仰都很坚定,但最大的问题是脱离实际,结果给党带来1927年的大挫折。开始以为,只要听苏联的就肯定能取得胜利,后来才知道盲从他国经验,脱离中国实际是要掉脑袋的。中国共产党第一堂学到东西的党课是谁上的?是共产党的对立面蒋介石在1927年给上的。敌人是最好的教师,沙场是最好的课堂。你正儿八经给他讲,他听不进去,一流血,什么都学会了。那一次蒋介石逼得共产党人抛弃了陈独秀“绘画绣花”式的革命,脱了西服,拿起枪上了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逻辑就这样展开了。开展武装斗争,刚刚打开一点局面,王明又带着斯大林的圣旨来了。李德、博古等人听不进长期坚持实际斗争的同志们的意见,将用于欧洲平原的坚守阵地决战的战法用于中国东南山地,最后把根据地丢了个干净。红军大转移开始时,他们还是死守他们那一套办法,结果损失惨重。当时你说他,他不听,很多人也不敢怀疑他。为什么?人家是“权威”,王明曾受到斯大林单独召见。后来的张国焘更厉害,他受到过列宁的接见,而且据他自己说是中国共产党高级干部中唯一见过列宁的人。这些人牌子都很硬,文凭也很高,但一打仗就不行。长征路上打得赢就是硬道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最后实践的权威打倒了观念的权威,到陕北后,我们党明白了,马列主义的原理要跟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实际结合,这是不断付出血的代价才明白的道理。不流血谁也不承认自己是错的。1964年3月24日,毛泽东谈到《毛泽东选集》时说:“这是血的著作。”当时,共产国际是世界革命的灯塔,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中国支部,大家都是坚定的革命者,自觉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但问题是唯心主义是不能带领革命走向胜利的。当时许多在领导岗位的人缺乏中国革命的实际经验,更缺乏历史自觉和道路自信。为此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邓小平后来说,这篇文章写得好。我认为,它好就好在这篇文章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论打倒了曾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盛行的打着“马克思主义”幌子的唯心论。毛泽东认为:中国的问题需要听听中国同志的意见。对世界革命的贡献取决于中国革命取得的胜利。制定方针政策必须以中国革命的利益为最高原则,不能机械地服从其他国家的革命经验。这是毛泽东和教条主义者争论的一个焦点。教条主义本质上就是唯心主义。延安整风期间,全党充分认识到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对中国革命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反过来想,如果没有长征及其路途上经历的生死实践的检验,这些共识的形成是很难想象的。所以说,毛泽东思想来自血的教训,这不是从书本和课堂里就能学来的。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昨天不是从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掉下来的,今天也不是从华盛顿的白宫掉下来的,它是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的。(摘编自张文木《我们赢在哪里?赢在人才!》,《北京日报》)材料三:社会实践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主观之于客观的活动,经过社会实践检验所证明了的真理,具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性,即不论什么人,只要是他的思想、理论、认识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目的,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一致,就是真理性认识,相反便是谬误。但在现实生活中,坚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往往与“某些领导人的某些意志”“某些书本中的某些原理”“某些权威人士的某些言论”发生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认识路线坚持下去,就应该遵照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性”和“此外再无别的”而“只能是”的“绝对性”要求,坚持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情况出发,检验、修正他们的那些错误意志、言论和丰富、发展书本上写的不成熟不完备的原理。“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是中国共产党人所信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其他一切真正科学知识的生命力所在。所以说,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社会实践,是既公正又无情的,由它所赋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的客观性,是与阶级真理,权力真理,权威真理等一切形式的主观真理论不相容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摘编自唐梅芳《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学习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客观物质反映到主观意识中而得到的如方针、政策等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用方针、政策指导实践则是认识到实践的转化。B.在毛泽东看来,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都属于能够检验思想的正确性的社会实践。C.邓小平认为,《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好就好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论打倒了打着“马克思主义”幌子的唯心论。D.与阶级真理、权力真理、权威真理等主观理论不相容的马克思主义真理既公正又无情。【答案】B【解析】A项,“由客观物质反映到主观意识中而得到的如方针、政策等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错,根据材料一可知,由客观物质反映到主观意识中而得到的如方针,政策等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C项,由材料二中的“我认为……幌子的唯心论”可知,选项中的“好就好在……唯心论”是作者的观点。D项,“马克思主义真理既公正又无情”错,材料三说的是“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社会实践,是既公正又无情的”,选项张冠李戴。6.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物质变精神”这个过程中,“精神”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要靠实践来检验。B.真理具有客观性,它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一致。C.毛泽东认为,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头脑中固有的,而是借助血的教训从实践中来的。D.不论是何人的言论还是何种书本中的原理,只要没有通过实践的检验,都需要修正。【答案】C【解析】C项,“借助血的教训从实践中来”错,由材料一可知,毛泽东认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7.下列说法中,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一些管理咨询公司从不研究行业、企业实际,动不动就照搬照抄世界500强公司的理论,盲目给企业开处方。B.许多缺点和错误根本上是由一些领导满足
本文标题:第11课《 反对党八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171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