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课题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我夯基我达标1.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者有本质的区别,它是()A.铁生锈B.水汽化C.煤燃烧D.脂肪酸败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A、C、D选项都是化学变化,只有B项是物理变化,所以B项与其他三项有本质的区别。答案:B2.日常中的下列做法,可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解释的是()①用汽油洗掉衣服上的油污②用纯碱除去面团因发酵产生的酸味③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④家中熬骨汤时,加入少量食醋可以增加汤中的钙质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思路解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的性质是化学性质,①③没发生化学变化,②④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答案:B3.(经典回放)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牛奶酸败B.冰雪融化C.试管破裂D.干冰升华思路解析: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为物理变化。答案:A4.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蜡烛成灰D.滴水成冰思路解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标准: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花香四溢体现的是分子的运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答案:C5.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观察到以下现象:①菜刀表面常产生棕黄色的斑点②新鲜萝卜放入泡菜坛中,几天后萝卜变酸了③水果腐烂后发出难闻的气味④把鸡蛋放入白醋中,蛋壳表面产生气泡⑤农田里烧麦沤肥,浓烟冲天⑥点燃烟花可看到美丽的焰火、闻到刺激性气味,现有四位同学就以上现象发表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甲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能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B.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所以都发生了化学反应C.丙同学认为除了②以外,其余都是化学变化D.丁同学认为上述现象确实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答案:B6.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也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不是利用化学变化产生能量的是()A.电厂以煤为燃料,进行火力发电B.人维持体温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C.三峡大坝建成发电D.利用炸药开山炸石和拆除危旧建筑答案:C我综合我发展7.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人们有意在煤气里加入少量有强烈刺2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当煤气泄露时,人们可以根据硫醚的气味觉察到煤气的泄露,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1.25g·L-1,比空气密度略小。一氧化碳有剧毒,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冶金工业上,通常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碳元素还原出来。请你根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答:(1)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难溶于水,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25g·L-1,比空气密度小(2)有毒,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8.由于氢气是自然界中最轻的气体,通常用氢气充气球,氦气比氢气稍重,但性质稳定,不容易燃烧。1999年深圳某商场开业庆典,该店外挂满氢气球,店的周围站满了入店的人。在拥挤中有氢气球被挤爆,遇到点燃的香烟,引起爆炸,导致约20人受到不同程度的灼伤。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以上事实说明了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2)试解释爆炸的原因。(3)从安全角度出发你认为可用什么代替氢气填充气球,说明理由。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氢气的物理性质与氢气的用途,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性质决定用途,主要参考物质的性质来选择使用什么样的物质。氢气密度小,适合充入气球,但氢气易燃烧,爆炸或泄露后容易引发火灾,缺乏安全性,故应该寻找新的代替品,以保证安全。答案:(1)氢气具有可燃性(2)氢气逸出后跟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火发生爆炸(3)用氦气,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我创新我超越9.木炭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在烧烤、火锅、水的除杂、去异味等方面用途广泛。下面对木炭的性质进行探究,了解木炭的性质和用途。(1)取一小块木炭进行如下实验并作好记录:看一看、掂一掂、砸一砸、溶一溶、烧一烧等等,分析归纳木炭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____。(2)把一小块木炭,放在一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约5毫升红色墨水,振荡后静止,观察墨水颜色的变化。(3)家中的冰箱,因存放食物杂乱,常有一些难闻气味,我们经常把一块(或一小包)木炭放置在冰箱中,可以消除冰箱的异味,试根据木炭的性质解释上述问题。答案:略
本文标题:课题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501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