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九年级下册化学】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期中检测卷
期中检测卷(60分45分钟)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Ca—40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DCACDBBC1.下列用途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用金属铜制作导线B.用铁、铝制作炊具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D.浓硫酸作干燥剂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洗涤剂去油污属于乳化现象B.锡铅合金的熔点比锡和铅的熔点都高C.高锰酸钾放入汽油中,溶解形成紫色溶液D.NH4NO3溶于水放热,使水的温度升高3.一些物质的近似pH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苹果汁的酸性比纯鲜牛奶的酸性弱B.肥皂水的碱性比炉具清洁剂的碱性强C.厕所清洁剂与炉具清洁剂能混用D.人被某些蚊虫叮咬后可涂抹肥皂水减轻痛痒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5.U形玻璃管是常见的化学仪器,在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借助U形玻璃管探究钢铁锈蚀的条件(如图1所示)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段时间后潮湿的钢丝棉有明显锈迹,干燥的钢丝棉没有锈迹,此现象说明钢铁锈蚀需要氧气B.使用刚冷却的凉开水的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防止钢丝棉与氧气接触C.得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的实验现象是U形管左侧液面上升到刻度4处D.图2中食盐水可以加快铁锈蚀的速率6.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B.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C.激光手电照射能使纳米铁粉的着火点降低D.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7.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操作方法AFe(Fe2O3)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BCaO粉末(CaCO3粉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CNaOH溶液[Ca(OH)2溶液]通入过量CO2气体,充分反应后过滤DCuSO4溶液(稀硫酸)加入过量CuO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是9.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所以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C.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所以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会升高,所以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也会升高10.下表是KCl、NH4Cl、KNO3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20406080100溶解度/gKCl27.634.040.045.551.156.7NH4Cl29.437.245.855.265.677.3KNO313.331.663.9110169246根据表格信息,可以推知A.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KClB.4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63.9gKNO3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最大的是KNO3D.在0~100℃以内的相同温度下,KCl和NH4Cl的溶解度可能相等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1.(6分)近年,我省多地纷纷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垃圾分类回收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某地街头垃圾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铝合金(或铁)(写出一种即可)。(2)塑料矿泉水瓶应放入可回收(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筒中。(3)使用铝合金做内筒的优点是耐腐蚀(合理即可)(写出一点即可)。(4)为比较铝和铁的金属活动性,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将铝和铁分别放入盐酸中,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你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方案中未说明控制其他变量不变(合理即可)(2分)。12.(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来探究炼铁的原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A装置中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2)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2分)。(3)为避免将CO排放到空气中,并回收利用CO,方框中连接的是C和D装置,则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应为a→d→b→c。(4)除CO外,H2等物质也可以还原Fe2O3。某同学设计了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装置(如图E、F),F装置与E装置相比,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E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CO2气体。13.(7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结束后,所得的混合粉末中含有铜、氧化铜、木炭粉,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回收金属铜的方案如图所示。(1)过滤操作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uOCuSO4+H2O(2分)。(3)滤液Ⅰ中的溶质为H2SO4、CuSO4。(4)试剂A可以选用下列溶液中的ab(填字母序号)。a.H2SO4b.CuSO4c.MgSO4(5)为了完善实验方案,可对滤渣Ⅰ中的铜进行回收。14.(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实验室常用药品(或溶液)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查阅资料】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氯化铜易溶于水。【实验探究】(1)方案Ⅰ:某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实验结论为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或H++OH-H2O);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有少量气泡出现,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变质,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2分)。(2)方案Ⅱ: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取2mL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若有气泡产稀盐酸过量后加入镁条生若没有明显现象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实验反思】(3)另有同学提出方案Ⅱ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稀盐酸量不足的情况下,也无明显现象。(4)除以上方案外,单独使用下列物质,也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是BD(填字母序号)。A.铜片B.pH试纸C.氧化铜D.紫色石蕊试液15.(8分)为研究“影响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1)【提出问题】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作出猜想】Ⅰ.可能与金属本身的性质有关;Ⅱ.可能与盐酸的浓度有关;Ⅲ.可能与酸溶液的温度有关(请你填写一个合理的猜想)。(2)【实验探究】实验所用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①实验一:为探究猜想Ⅰ,小红同学分别在两支试管中放入相同质量的锌和铁,然后分别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盐酸,观察到放入锌的试管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放入铁的试管中只产生少量气泡,由此得出结论,金属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越剧烈。你认为实验一方案是否合理?不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因为没有指明两种金属的表面积或颗粒大小相同。②实验二:为探究猜想Ⅱ,小军同学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将等质量且过量的锌片分别与等体积的浓度分别为5%、15%的稀盐酸反应。其中注射器的作用是收集气体;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注射器活塞往里推,松手会弹回,说明气密性良好(2分)。③实验三:小军同学还用压强传感器替换注射器进行数字化实验,测得两次实验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请你根据该图中信息写出两条合理结论:等质量的锌片与酸反应,酸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等质量且过量的锌片分别与等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时,浓度大的酸生成的氢气更多。[注意:若答对下列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3)【拓展延伸】已知将一种金属加入比它弱的两种金属盐溶液的混合液中,先置换出最弱的金属。小敏同学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溶液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如图丙所示。那么,在A点时,溶液里含的盐有3种;BC段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Zn+Cu(NO3)2Zn(NO3)2+Cu(2分);D点得到的固体的成分为Ag、Cu、Zn。三、本大题共6分。16.(6分)某地一辆满载浓硫酸的罐车翻倒,导致20t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泄漏,并向路基两边蔓延。接到报警后消防官兵立即赶来并用石灰浆(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中和硫酸解除了险情。请计算:(1)20t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中含H2SO4的质量是19.6t(1分);(2)中和泄漏的20t98%的浓硫酸,理论上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解:设理论上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1分)H2SO4+Ca(OH)2CaSO4+2H2O(1分)987419.6tx(1分)x=14.8t(1分)答:理论上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为14.8t。
本文标题:【九年级下册化学】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期中检测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549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