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方面的意见3篇
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方面的意见3篇2023/X/XX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方面的意见1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立足资源、区位、交通、环境四大优势,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突破口,努力推动全县经济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大发展。2015年,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县上下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新理念,主动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抓五点,促七化,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缓中趋稳向好的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亿元,同比下降1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同比增长%,比全市高出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亿元,同比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708元,同比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51元,同比增长%;粮食总产量达到万吨。多年来,民营企业对**经济和财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民营企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其中9家为民营企业。2015年以来,工商新注册企业家。(一)贯彻落实我省《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相关工作部署及政策落实的情况1、根据我省《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省市相关工作部署,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下,针对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县长办公会,专门研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2、根据工作需要,我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统战部长、工商联主席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任成员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根据工作职能各负其责,县组织部门在全县20家民营企业成立了党支部,派驻党支部书记,协助企业渡难关。宣传部门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县统战部门认真做好非公有制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引导他们“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人士健康成长。通过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全县民营企业平稳度过了困难时期,同时也营造了更为优良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回报社会的信心和决心。3、县四套班子成员人人蹲企业,个个包项目,深入厂矿为企业家们支招鼓劲,与企业家们共同研究应对策略。4、积极联络外地专家来为我县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今年9月下旬,河北卓达集团由集团下设的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管理委员会、地产集团、绿建产业发展中心等组成的考察团,到我县新材料产业园区等考察调研,与各部门和企业进行座谈,在社区、园区规划建设、企业融资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5、我县通过建设政务服务中心、建立县领导包联企业制度、组织银企对接、整顿矿业秩序等措施,为发展冶金产业积极营造宽松优良的政策环境、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和公正规范的法治环境。6、出台落实优惠政策。在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市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同时,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工业平稳增长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同时县干部入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收集编印了《惠企政策汇编》,为民营经济发展及时提供政策宣传,鼓励民营资本投资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服务业等领域,在规划建设上,向民营经济倾斜;在政策落实上,站在民营经济的角度考虑问题,加大配套投入力度;在土地优惠、企业融资、贡献奖励、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给民营经济提供更多的优惠,在全县形成了“尊商、爱商、护商、富商”的浓厚社会氛围。7、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以政务服务中心为平台,建立首席代表制、超时默认制、公开办事制等制度,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服务,将政务服务事项审批流程统一简化为“受理—审核—审批—办结”四个环节,保证了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承诺办理时限由天压缩为5天,压缩60%。8、推进商事制度改革。重点推进“三证合一”工作,将当前企业设立登记需要办理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合并到一起办理,实行“一窗受理,一表填报,并联审批,统一发证”登记制度。另外,通过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取消注册资本最低额限制,放宽经营场所的登记要求、名称核准条件、经营范围登记条件,使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群众投资创业的热情持续高涨。通过这次视察活动,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主对我县制定的鼓励和支持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以及在优化发展环境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表示满意,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构建的良好发展环境。(一)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1、民营经济规模小。尽管近年来**县民营企业规模正在逐步壮大,但相比较而言规模偏小。私营企业的原始积累较少,使用的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单一,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非常有限,市场竞争力差,企业发展能力不强,易于解体,不太稳定。2、融资难制约企业的发展。目前,各级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十分有限,民营经济融资步履艰难,原因有:一是一些个体私营企业人格信用差;二是无可用以抵押的资产;三是金融界对民营企业贷款有认识误区,认为贷款市场风险及个人前途风险与所有制密切,倾向国有企业。四是融资渠道单一,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它们在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中更多关注风险防范,很难满足中小民营企业扩大再生产以及技术开发对资金的需求;五是银行及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贷款担保手续繁、周期长,综合借贷成本较高;六是中小企业担保、融资与风险投资体系不健全。私营企业也不能享受各级政府提供的技术改造贴息贷款等财政优惠政策。由于中长期发展资金的匮乏,以致一些企业的产品市场前景虽然看好,却苦于资金不足而难以扩大再生产,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重要因素。3、传统行业比重大。多年来,我县一直以矿产资源开发企业较多,传统产业仍相对集中,科技含量较低、市场占有率低,产品寿命和市场份额的预期风险较高。而从事产品开发、高新技术、出口创汇的很少。4、知名企业缺乏。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仅表现在总量上,更大程度反映到“叫得响”企业的拥有量上。5、用地难问题:土地指标不足。我县的建设用地指标偏少,远远不能满足我县民营企业新上技改转型项目的需要。6、环境容量制约。**地域辽阔,污染物排放容量较大,但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总量偏低,一些重点工业项目、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受到很大影响。(二)民营经济的发展,我县从民营企业自身建设和政府扶持两方面应对近年来,我县借助团中央定点扶贫平台优势,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发展战略。1、培育内部专业人才。借助团中央定点扶贫平台优势,选送机关青年干部、大学生村官赴沿海省份挂职锻炼,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目前已先后选送6批66名,正在计划第七批选送工作。县人社部门先后举办了20多期培训班,对2000多名企业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2、引来外部先进人才。团中央和清华大学在车河有机社区设立了青年创业基地和法学院留学生实习基地,引进以高级工程师何潭清、王新民为代表的新型工业、经营管理、高技能人才23名,聘请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跃高等56名优秀农业专家,为我县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学术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战略合作,已与中国体改研究会、清大控股公司等科研机构与学术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聘请北大、中国农大、兰州大学、武汉中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规院、易兰国际等专家教授组成的决策咨询委员会和规划委员会,为我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3、创新金融支持体系。为了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我县积极创新融资服务体制机制,主要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一是构建政银企合作协调机制。为打破银行和企业间信息不对称这一发展瓶颈,县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每月组织一次全县金融工作座谈会,研究金融支持县域“转型综改”的信贷投放计划和信贷产品创新;每季度组织一次政银企座谈会,引导各金融机构及时掌握全县经济形势和信贷需求,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投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多次邀请国家开发银行、省工行、省农发行、省晋商银行、省证监局等相关领导来灵指导金融工作,为政府及企业融资出谋划策。二是建立政银企合作融资机制。将落实货币信贷政策与推动金融改革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信贷产品创新实现“一行一品”,对全县经济转型发展形成了有力支撑。独创性开展了“助保金”贷款业务。具体做法是:在政府主导下,以建设银行为试点,以县域内的优质小微企业共同组成“重点小微企业池”,池内企业相互之间既是贷款人又是担保人,共同向建设银行贷款,池内企业按其在建设银行获得的贷款额度自愿缴纳不低于5%的资金即“助保金”,用于先行代偿该池中所有企业的逾期贷款;同时,县政府向建设银行提供企业贷款总额10%的风险补偿金,用于补偿建设银行对小微企业助保金贷款产生的风险。目前,建行已为我县小微企业累计发放贷款亿元以上。另外,组织工行、农行、建行、商行、农发行、邮储银行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中小微企业帮扶活动,争做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孵化剂”和“助推器”,通过创新开展综合财产保险履约贷款、土地收储担保贷款、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业务、存货抵押贷款等业务,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题。三是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一些小微企业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停留在个体制、家族制等传统管理阶段,没有专门的财会人员,报表靠手工填写,银行想贷款也不敢。为了逐步解决类似问题,我县积极组织金融行业的专家作为志愿者,为有关部门人员、村干部、企业家等讲解金融知识,对其进行现代企业知识培训,帮助其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内容、优势等。(一)创新产业发展体系多年来,我县坚持“以矿为基、多元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资源丰富的优势,初步形成了以锰、铁、银等矿产资源采选、冶炼、加工为主体,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辅的工业产业格局。但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受市场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我县经济发展受到诸多制约。为了破解结构失衡难题和转型升级难题,我县规划设计了八大园区,搭建企业发展平台。通过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发挥集聚效应,形成产业优势,降低投资成本,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推动经济发展。有机农业园区,立足**山好、水好、空气好的生态优势,在南部山区118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建设国内面积最大的连片有机农业园,推动农村资源变股本、股本变资金,实现农民股民化、农村景区化和农业产业化。新材料产业园,围绕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发展珍珠岩保温板材、农林园艺、陶瓷、特种玻璃等新材料和环保节能类产业。光伏产业园,在下关和独峪两乡建设生态治理100万千瓦光伏发电新能源技术应用示范项目,积极探索生态修复治理多元化、产业化和新兴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新路径。通用航空产业园,利用**空军机场,瞄准通用航空终端服务环节,开展公务机运营服务等通航业务,将**打造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通用航空运营基地。冶金产业园,依托巍山矿区锰、银、铅的开发加工,重点建设以矿产品深加工为支柱,集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教育培训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循环发展经济园区。平型关军事文化园,以红色革命教育为主线,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系统化、规模化、高品质开发建设平型关景区,打造国内知名的军事文化创意主题公园。唐河湿地生态园,规划面积平方公里,通过河道治理、植被恢复、景观设计和业态规划,使唐河湿地成为市民休闲互动和提升城市形象的公共空间。农业科技园区,以润生生物材料基地为龙头,扶持春阳、康馨、大山等一批现代农业企业发展壮大,发展苦荞、核桃、花椒等农业特色产业。(二)创新招商服务体系由于我县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内生动力不足,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后发崛起,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是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加大招商力度。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概念提出以来,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相关工作,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乌大张合作区也已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伴随着荣乌高速晋冀段全线贯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为做好京津冀相关产业转移的承接工作,县政府组织发改、经信、国土、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对京津冀地区禁止、限制产业政策进行认真研读,结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我县实际,对适宜承接的产业类别进行了认真梳理,主动对接。
本文标题: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方面的意见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256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