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热选】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热选】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网友精心分享的“【热选】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第一篇】题目/作品名称:《隐秘的雪莲》课题来源及意义:我们组的毕业作品纪录片《隐秘的雪莲》是关于乡村教师及小学的拍摄和展现。平时在电视上看到过央视的《寻找中国最美乡村教师》的节目,很受触动,有时朋友圈里一个朋友经常发一些参与公益活动捐助偏远山区小学物资的消息和图片,看了每次都很受感动,因为是毕业作品的拍摄,希望自己拍摄的作品可以展现真实的中国社会并且有深刻的意义,因而我联系到朋友希望能够参与公益活动并且拍摄这些需要帮助的学校和孩子们,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他们。研究目标及内容:了解展现中国偏远山区的教育条件及发展情况,寻找乡村教师的坚守和坚持,发现偏远山区教育发展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促进偏远山区的教育条件改善和发展。研究方法及手段:实地调研、考察、采访,对山区教育的'硬件设备及软件实力进行拍摄和采访,展现真实的情况,对学校负责人进行采访和追问,通过抢拍抓拍等方式进行纪录片的创作,最终完成一个完整的纪录片。进度安排:在10月初首先联系需要帮助的藏区学校,并且询问相关负责人可否进行捐款并且拍摄纪录片,尊重对方的意愿和要求,准备在学校发起“中国梦?卡尔莱丽”慈善募捐活动,发动更多同学的力量捐助需要帮助的学校,10月中旬向学校领导批准申请举办这项活动,10月底举办完成活动,准备出发拍摄前的纪录片大纲及设备人员。11月份,拍摄和录音;12月份后期剪辑和整理。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在多方努力的参与和支持下,我们成功在学校举办了三天慈善募捐活动,捐款总计将近六千多元,随后我们联系了青海省循化县政府书记,真诚恳切的表达了我们的诉求和来意,希望对方允许我们过去拍摄,书记知道我们的初衷和目的后同意拍摄,所以我们可以进行行前的准备及拍摄提纲。已具备的实验条件:人员团队的组成,我们组共五个成员分别有导演、摄像、剪辑、录音、灯光等人员,和学校批借了单反级脚架等设备,联系到的南鹏老师作为接待人员可以接待我们拍摄。具体参考文献:《纪录片创作》、《文艺心理学》、《电影镜头设计》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第二篇】一、好好阅读论文指导书在论文工作开始之前,大部分学校都会给同学们发一份论文指导书。很多同学拿到后就丢到一边,其实这个论文指导书是很重要的,上面有论文需要上交的文件,以及论文格式要求,有些还会有论文范本、范文等。二、开题报告格式开题报告需要撰写几部分,包括背景、思路、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等。具体的字体及排版格式以论文指导书中注明的为准,一般学校有发开题报告的表格。这里主要讲解内容写什么。1.背景这里主要写怎么发现研究问题,为什么要写这个题目相关的论文,以及这个选题可研究的东西有哪些。2.思路论文写作思路其实就是论文的框架,形成后面论文正文的目录,也是开题报告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会影响到以后论文的写作。3.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需要同学们大量阅读自己选题相关的文献,在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对文献中的基本事实、基本观点和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简单来说,就是去网上查找文献然后将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拼接起来(归纳总结)。注意要把引用文献的出处记录下来,写到后面的参考文献里。三、开题答辩开题答辩不需要穿正装,只需要穿得干干净净即可。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主要陈述一下选题的意义、内容和研究的方向。格式可以参照以下范文:各位老师,上午/下午好!我叫……,是……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本文分成……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这部分主要论述……第二部分是……这部分分析……第三部分是……等你讲完后,老师们可能会问几个简单的'问题,不要打断老师的问话,回答的时候态度要不卑不亢,思考好了再回答。如果回答途中突然卡壳了,可以沉思之后说“恩,我换个角度这么说吧,BLABLABLA自己熟悉的内容~对于老师挑的毛病不能一昧说好的我会改的,可以先提出一些恰当的小疑问,然后再说“噢,这样,好的,我会去改~”基本上在开题的时候只要你的题目不要超出你的能力范围,或是角度太偏,老师是不会为难你的。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第三篇】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在当代,判例不是我国法律的渊源,但在司法实践中,判例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新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成文法自身的缺陷也表现得比较明显,对判例法进行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中国当代法制建设仍然受传统法律文化的制约,而中国古代法律具有鲜明的判例法传统。在这种背景下,考察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能够为当代法制建设提供有益借鉴。研究我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国古代法律形式的演变,深入了解我国古代判例存在的原因、条件及价值,进而加深对于中国古代法律的特征的认识,并进一步理解传统法律文化对当代法制建设的影响,并从判例法角度为当代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选题研究现状我国法律史学界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的讨论与研究是多角度的,学者主要从以下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论述:中国古代判例的存在形式、效力及发展演变情况;判例与制定法的关系;中国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形成的原因;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对当代法制建设的启示。总体上看,学术界就该问题进行专项研究的论着较少,往往是在论述其他相关问题时间接有所涉及;研究某一具体朝代中判例的论着比较多,从宏观的角度把握中国古代法律判例法特征的论着比较少;虽然对中国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形成的原因作了一定解释,但切入点比较陈旧,原因分析比较肤浅;研究方法多拘泥于历史分析法,缺乏将中国古代的判例与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进行比较性研究的成果;关于古代判例法对当代法制建设的影响也缺乏辩证的分析,也未能提出更多的建设性意见。研究内容(包括基本思路、框架、主要研究方式、方法等)一、基本思路笔者将依据古籍资料,从中国古代法律中所存在的判例入手,阐述其发展历程,分析出其存在原因,以及其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价值,进而总结出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征。而后联系实际,结合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判例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分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对当代法制建设的影响及启示。二、论文框架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论文写作:第一部分分析我国古代法律中所判例的演变过程和存在原因;第二部分分析我国古代法律中判例法的地位与作用;第三部分总结我国古代法律判例法特征的表现;第四部分阐述古代法律的判例法传统对我国当代法制建设的现实意义。三、主要研究方式本文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研究,首先从制度层面着手,介绍我国古代法律中的判例,而后理性分析其存在原因,并深入阐述其地位与作用,在前文基础上,归纳我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的特征,最后,结合现实,阐述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的现实意义。四、研究方法(一)历史分析法。研究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发展历程,总结其演变的规律,总结出判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比较分析法。将中国古代法律中所存在的例与律进行比较,将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例与普通法系中的例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更清晰展示中国古代法律中判例法的特征。论文提纲(含论文选题、论文主体框架)浅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一、中国古代法律中的判例(一)中国古代法律中判例的发展历程从奴隶社会的法制入手,并从封建社会各朝代中撷取代表性法律形式,梳理出古代法律中判例法的演变情况,为后文的研究奠定基础。(二)判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长期存在的原因从立法技术、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等角度入手,分析判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长期存在的原因。二、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的地位与作用(一)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主要从例与制定法的关系入手,分析判例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的变化情况。(二)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作用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个案分析例在中国古代法律运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三、中国古代法律判例法特征的表现(一)以例破律从中国古代以例破律现象入手分析判例的法律效力。(二)判例集汇编从《折狱龟鉴》、《棠阴比事》、《名公书判清明集》等判例集汇编入手,分析统治者对判例效力的认识。四、古代法律的判例法对我国当代法制建设的启示(一)“混合法”的法律发展趋势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在当代中国引入判例法的历史基础和可能性。(二)正确处理判例与成文法的关系结合中国古代以例破律的弊端,分析如何正确处理判例与成文法的关系。五、结语×××××××××××××××××××××××××××××××××论文主要参阅文献[1]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3]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xx[4]何勤华:《秦汉时期的判例法研究及其特点》[J].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20xx.11.24[5]汪世荣:《中国古代的判例研究:一个学术史的考察》[J].中国法学,20xx,(1):82-89[6]汪世荣:《陕甘宁边区刑事调解判例判词点评》[J].中国审判,2XXX,(4):76-77[7]武树臣:《“混合法”--成文法与判例法相结合》[J].政治与法律,1996,(5.):1[8]汤唯:《试论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道路》[J].新疆社会科学,1994,(6):63-68[9]姚D:《清代刑案律例发展的内因浅析》[J].历史档案,2XXX,(2):25-31[10]李玉年:《元代法律体系之构建--元代法律组成解析》[J].安徽史学,2XXX,(3):39-43[11]王贵东:《我国古代判例法的特征及其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XXX,(6):123-124[12]谢天:《论中国古代法中的例》[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xx,(4):98-100[13]赵玉环:《中国古代判例制度及其特征》[J].政法论丛,20xx,(5):86-88[14]吴雪元:《谈我国实施判例制度的条件》[J].法学,1991,(12):21研究进程安排(包括提纲、一稿、二稿、定稿起讫时间)1、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2XXX.10.5-2XXX.10.252、完成一稿2XXX.10.26-2XXX.12.253、完成二稿2XXX.12.30-2XXX.2.254、完成三稿2XXX.2.27-2XXX.3.155、完成定稿2XXX.3.16-2XXX.3.22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第四篇】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随着当今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加强,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近年来,我国行政立法中的公众参与有了较大发展,听证会、讨论会、行政立法草案公共评论等形式的公众参与成为行政立法和公共决策民主化的重要标志。然而,该制度实施以来,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多缺陷:公众参与能力和技术不足,激励机制缺失,行政机关组织公众参与的约束机制有待规范,公众参与信息反馈和保障机制亟需健全等。因此,行政立法的公众参与机制完善成为法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行政立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相关内容的探讨,深入分析该制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希冀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该制度的理论研究,为该制度的立法完善提供参考借鉴;公众积极参与立法活动,能够进一步增强行政立法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提高立法质量,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行政立法中的公众参与,一直是近些年我国法学界研究的热点,学者们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公众参与的概念方面,归纳起来有三种主要观点:一是我国学者俞可平支持的广义说,即公众参与就是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民主生活的一切活动;二是以蔡定剑为代表提出的互动说,即公众参与是决策者与收到决策影响的利
本文标题:【热选】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373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