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23年独木桥教案_平直的梁桥教案【实用4篇】
1/162023年独木桥教案_平直的梁桥教案【实用4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网友收集分享的“2023年独木桥教案_平直的梁桥教案【实用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独木桥教案平直的梁桥教案【第一篇】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课时。1.听歌曲《松花江上》。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3.揭题:2/16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4.解题:指名读烽(f6ng),注意读准后鼻音。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5.设疑。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1.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2.检查自学情况。(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kouxiaodie日寇硝烟哭爹喊娘①开火车读。②指名读。③齐读。④去掉拼音读。(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3)指导分段: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3/16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1.出示词语,指名读。魔爪咽喉挑衅日寇控制号召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1.学习第一段。同仇敌忾猝不及防万籁俱寂如火如荼(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学生质疑。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3)这一段写了什么?①九一lk事变后的局势,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4/16东部。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指导朗读。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2.学习第二段: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第二天凌晨军我军仰马翻同仇敌忾狈举、冒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5/16卢沟桥事变的经过。3、学习第三段:(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2)交流。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自由读,齐读。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94、学习第四段。(1)自由渎,渎刁;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学生质疑: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6/165、小结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独木桥教案平直的梁桥教案【第二篇】1、尝试在自己构建组合的桥上行走,提高平衡能力2、积累与同伴合作玩的经验在半月摇搭成的“桥”上行走“过桥”时保持身体的平衡1、幼儿已有玩半月摇的经验2、半月摇、板若干、青草、手提小篮若干、中篮若干3、节奏欢快的音乐4、保育框、小毛巾、卷筒纸、圆凳一、幼儿扮演小羊、活动身体教师做羊妈妈,听着音乐活动身体二、小羊过桥1、幼儿自由玩半月摇※幼儿玩半月摇,教师鼓励幼儿玩出和别人不同的方法※交流分享:谁愿意介绍自己玩半月摇的好办法呢?(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表现不同的玩法)1请单个玩半月摇的幼儿示范(“你怎么会站得这么7/16稳?”“他的手是撑开的,脚踩在当中”)2请合作玩的幼儿示范(“我们再来看看他们是怎么玩的?”“他们是几个人玩的?”)2、幼儿合作玩半月摇1引导语:孩子们,找你的好朋友一起来合作玩半月摇,过小桥的时候小心翼翼地走、注意保持距离。※观察幼儿的运动量以及同伴间的合作,鼓励幼儿过桥时走稳,不推不挤※交流分享:你们是怎么玩的?过小桥的时候应该怎么样?请2—3个走的稳的小朋友2合作造桥(增添辅助物)引导语:羊宝宝们本领真大,现在我们要到河对岸拔草了,可是河上没有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搭3座桥,这里还有半月摇和板,搭的时候你们有需要可以去拿,搭好赶快练走小桥的本领,把本领练得棒棒的,妈妈就可以放心带你们去拔青草了。观察幼儿继续合作搭桥并尝试过桥,进一步体验保持身体平衡的方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到每一座桥上去试一试(“你们可以在自己的桥上走,也可以到别人的桥上去走走,人多的时候不推不挤。”)三、游戏——小羊运青草引导语:8/161、小羊们,本领都练好了吗?妈妈到带你们去河对岸拔草了2、妈妈给你们准备了小篮子,小篮子里的数字就代表运几颗青草回来3、从桥上走过去到对岸把青草放进篮子里,再从两边的泥土地里走回来,装进大框里4、对岸的青草要全部运回来,过河时你可以走你喜欢的桥,也可以每座桥都试一下四、放松整理:引导语:我们的小羊本领真大,找到那么多的青草,我们过冬够吃啦!刚才拔青草的时候好累啊,现在跟着妈妈一起来放松一下吧!真开心!我们一起把青草带回家吧!独木桥教案平直的梁桥教案【第三篇】1.了解《枫桥夜泊》及张继的情况。2.了解张晓风及其创作特点。1.培养丰富的想像能力。2.学习本文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揣摩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1.结合课文的理解,教育学生正视人生的挫折,勇于战胜困难培养健全人格。2.本文富含人生哲理——祸福相依,有失必有得。认真体会蕴含文中的深刻的哲理美。9/16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理解本文丰富的想像和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是学习的重点。作者虚构、敷衍此文的用意及文题中“不朽”一词的含义是学习时的难点。“重点”适宜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难点”宜由教师设置思考题,启发点拨,与学生讨论,结合解决。据有关资料记载,当年的张继并未落榜,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虚构此文?这是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疑点,这一点可由老师联系本文.写作目的的点拨完成。1课时教具、学具录音机、投影仪师生互动活动1.先由学生自读课文,读后自由质疑。2.教师就学生的所提问题,进行梳理,拣其中与理解本文中心、.写作特点紧密相关的问题,讨论释疑,以达成学习目标。教学设计思路在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主人公张继的心理历程和文章的意境,最后概括出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得与失,祸与福同生同在。1.导入:放《枫桥夜泊》朗诵录音,老师适时补充,我国古代文论史上早有“诗言志”说,诗歌是诗人情感的宣泄。10/16我们刚才听赏的这首诗,不难感受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诗人的忧愁,孤寂之情。张继愁什么?愁科举落第,苦读十年,饱学之士,却无用武之地。我们今天要学的《不朽的失眠》,是不是仅限于真实再现当年张继落魄的情景呢?带着这一疑问,我们一起学习课文。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勾画出对张继进行心理描写的语言,分析体会用词的形象性、生动性,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张继受挫后的心理过程,简要分析外界景物激发了张继什么样的内心感情。简析:(1)心理描写的语句及用词的生动,形象特点的欣赏、分析。(2)张继受挫后的心理历程:羞愧沮丧一忧伤一心痛。(3)环境的凄清,烘托了人物落榜后失意惆怅、孤寂、凄切的心情。3.细读课文,思考投影出来的问题。(1)《枫桥夜泊》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意境?学生讨论后明确:诗歌的大意是,月亮落去乌鸦啼叫寒霜茫茫遍布田野,面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使人愁闷难眠;姑苏城外的寒山寺里,半夜的钟声飘入到远来的航船上。描绘的意境,诗人在一个深秋的子夜,泊船时不能成眠,羁旅乡愁油然而生,全诗从远景描写着笔,首句写了三种景象:落月、乌啼、满天白霜。接着写在秋月渐落的背景下,描写近11/16景中的枫叶和渔火,同时,抒发愁情。最后两句点明了诗中景物的具体地域在姑苏城外的客船上。一个“到”字准确地勾勒出钟声由远而近的听觉感受,衬托出诗人“对愁眠”的心境。(2)寒山寺的钟声为什么会激起张继强烈的心灵震憾?讨论后明确:钟声只是报时,但人此时的心境是落榜后失意惆怅无眠,孤寂之中,夜半低沉的钟声于他而言自然具有了某种特别的意义,更易引发其共鸣。(3)第16节“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种心情,就没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中,“我们的某种心情”指什么?明确:挫折后失落愁闷的心情。(4)这小说,以张继的《枫桥夜泊》四句诗为背景,据史料记载,张继应无落榜之事,请结合课文第17节,分析作者.写作此文的用意是什么?讨论后明确:.写作此文用意①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②表达“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人生体验。③写给考试失意的学生,希望他们扬起风帆,让生命重新振作起来。(5)结合全文理解文题:“不朽的失眠”中“不朽”一词的含义?明确:“不朽”原意是永不磨灭,永远存在下去。文中张继因落榜失眠而写就了千古不朽的诗,故作者用“不朽”来修饰“失眠”。用意是借肯定“失眠”来肯定张继的《枫桥夜泊》千古不朽,并以此与他的考场失意相对照,有力地表达了作品12/16的主题。.本文借一虚构的故事情节,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真正的意义所在,告诉人们得与失,祸与福同生同在的深刻哲理。想像丰富,也很自然。想像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多种渠道进行。请试作完成下题:请你展开联想、想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将月亮(色),树影笛(琴)声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描绘一幅画面。(50字以内)设定情境:“张继金榜题名后”,展开合理想像,编写一则故事。不朽的失眠(1—15)想象虚构一情节:张继失眠心理细腻(16—17)深刻揭示一哲理:祸福相依想象丰富独木桥教案平直的梁桥教案【第四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3、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课堂学习过程与方法设计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13/16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问题.a.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b.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c.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四人小组讨论明确:a.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b.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c.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过渡)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
本文标题:2023年独木桥教案_平直的梁桥教案【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396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