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扎鲁特一中安全教育目录concent41239678510绪论大学生人身安全大学生财产安全大学生心理安全大学生网络安全大学生就业安全大学生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自然灾害安全遵纪守法预防犯罪安全,顾名思义,就是人和物受到保护、没有危险、不受伤害,没有事故的状态。在古代汉语中,并没有“安全”一词,但“安”字却在许多场合下表达着现代汉语中“安全”的意义,表达了人们通常理解的“安全”这一概念。例如,“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系辞下》)这里的“安”是与“危”相对的,并且如同“危”表达了现代汉语的“危险”一样,“安”所表达的就是“安全”的概念。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必须面对安全问题。最初,人类面临的主要是大自然给人类的人身安全带来的威胁,如地震、洪水、火山爆发、动物侵害、疾病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对安全的认识和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今天,人类面临的已不仅仅是人身安全问题,还面临财物安全、社交活动安全等诸多问题。对人类安全产生影响的除了自然因素以外,还有人为因素、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它们都会给人们的安全带来威胁。可以说,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根本的基础,也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前提条件。然而,安全是不会自然产生的,而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追求的结果。这种主动积极的行为,就包括人们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安全意识的养成、安全知识的学习、安全措施及防范技能的运用等。同时,这也是一个学习、教育与管理的过程。绪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大学生所面临的安全形势近年来,我国社会安全形势日趋稳定,高校校园安全状况总体上也好于社会总体的安全状况。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的逐步深入、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所处的安全环境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大学生面临的安全形势值得关注。刑事案件发案率有所上升;重大恶性案件时有发生,放火、爆炸、绑架、杀人等8类刑事犯罪案件发案率有所上升;暴力恐怖活动的现实威胁不断加大。社会治安形势的这些特点直接影响着校园的安全状况。一、社会整体安全形势二、校园安全状况1.高校发生的刑事犯罪活动有所增加2.流氓滋扰现象较为严重,侵害女大学生的案件不断发生3.诈骗犯罪案件有增无减4.盗窃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5.破坏、凶杀等恶性案件时有发生6.因治安问题引发的不稳定事件时有发生7.作案手段呈现出高科技、高智能特征,网络犯罪案件增加较快8.心理疾病造成在校大学生中出走和轻生的人数增多9.打架斗殴现象普遍三、大学生面临的安全问题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国家安全及学校和社会稳定用火、用电安全交通安全生活安全心理安全信息与网络安全第二节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大学生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在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摇篮。学校安全工作的好坏,事关学校与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搞好学校的安全工作,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是保障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正常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等学校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各种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安全规章和纪律、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教育的活动。是依法治国的需要是针对大学生的特点而采取的重要措施是维护稳定的需要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需要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政治保障六、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保障七、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八、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与“三育人密不可分第三节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其他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1.法制观念与法律知识教育2.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教育3.校纪校规教育4.心理健康安全教育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原则1.以人为本,依法教育2.预防为主,教育先行3.明确责任,管教结合4.实事求是,妥善处理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注意自己的人身和财物安全,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在日常教学及各项活动中,应遵守纪律和有关规定,听从指导,服从管理;在公共场所,要遵守社会公德,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组织集体课外活动,须经学校同意,按学校规定进行。严格遵守宿舍管理的规定,自觉维护宿舍的安全与卫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发现刑事、治安案件或交通、灾害等事故,应注意保护现场,及时报告学校或公安部门并协助处理。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方法强化教育阵地,拓宽教育途径点面结合,突出重点以案释法,以事警示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参与安全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五、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目的使大学生学会遵纪守法,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使大学生自律、自立、自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大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使大学生学好安全防范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自我防范能力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其身心协调发展优化育人环境,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第二章大学生人身安全高校是社会知识和智慧的中心,被人们赞美为“求知圣殿”。然而,同人类社会一样,学习和生活在“象牙之塔”中的大学生也难免会面对各种危险。进行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家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认识,掌握安全防范知识,加强自我安全保护,积极参与学校安全管理,共同维护和营造学校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人身安全是指个人的生命、健康、行动等与人的身体直接相关方面平安康健,不受威胁,不出事故,没有危险。第一节危及人身安全的主要类型及一般伤害的预防一、危及人身安全的主要类型1自然灾害造成的人身伤害,如火山爆发、台风、飓风、地震、森林大火、水灾、雷击、海啸等;3人为因素造成的人身伤害,如打架斗殴、食物中毒、传染病等;2意外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如运动损伤、溺水、烧(烫)伤、化学物质灼伤、触电,爆炸等;4不法侵害造成的人身伤害,如抢劫、滋扰、性侵害等。二、一般伤害的人身安全预防三、预防意外事故危及的人身安全四、一般传染病的预防预防自然灾害危及的人身安全预防意外事故危及的人身安全第二节预防不法侵害危及的人身安全一、打架斗殴打架斗殴是一种不良行为或有害行为,是行为人双方在失去理智和自我约束情况下的一种外部激烈的冲突,如不加以制止,就会触犯法律,甚至犯罪。1.打架斗殴的危害2.打架斗殴的原因3.打架斗殴的预防4.劝阻打架斗殴二、抢劫、抢夺大学抢劫案件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大学生为侵害目标,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的方法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抢夺,则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然夺取大学生财物的行为。大学生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以及遇险被抢劫后大多数不敢反抗,都往往成为犯罪分子选择的对象。这两类案件在一定情况下往往容易转化为凶杀、伤害、强奸等恶性案件,造成被害人精神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更大的危害性。1.大学抢劫、抢夺案件的特点2.大学抢劫案件的预防措施3.遭遇抢劫案件的应对措施三、性侵害大学性侵害是指以女大学生为目标,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违背其意志,占有或玩弄女性的行为。对女大学生的性侵害,不仅使被害人的身心受到创伤,而且还会使被害人的人格尊严受到污辱,从而导致女大学生精神崩溃,甚至导致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1.大学性侵害的主要表现形式2.大学性侵害犯罪的主要特征3.女大学生预防性侵害的措施4.发生性侵害时的防卫措施5.发生性侵害后的应对措施四、被拐卖1.女大学生被拐卖的原因2.人贩子惯用的拐卖伎俩3.如何防止被拐卖第三节艾滋病的预防艾滋病被称为“20世纪的瘟疫”。国际医学界至今尚无防治艾滋病的有效药物和疗法,因此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迅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第四大杀手。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6年5月30日宣布自1981年6月首次确认艾滋病以来,25年间全球累计有65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其中250万人死亡。到2005年底,全球共有386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另有280万人死于艾滋病。2007年全球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270万。一、艾滋病常识1.艾滋病(AIDS)2.艾滋病病毒(HIV)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区别4.艾滋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5.艾滋病是“超级绝症”二、艾滋病(AIDS)的传染1.艾滋病传播的途径(1)性接触传播。(2)血液传播。(3)母婴传播。2.青少年易染艾滋病。(1)性活跃期。(2)药物滥用。(3)易受社会、经济及朋辈影响以致高危行为。3.不会传染艾滋病的情况三、艾滋病的预防1.党中央、国务院对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要求2.艾滋病的预防措施(1)在学校、公共汽车上、音乐厅、球场或其他地方相邻而坐;(2)身体接触或握手;(3)与他人共用厕所、水壶和电话;(4)献血或做血液化验;(5)共用计算机终端、商店设备、书或其他学校设施;(6)在餐厅用膳,甚至共用菜盘、口杯、刀叉和其他餐具;(7)在同一游泳池游泳或使用同一淋浴器淋浴;(8)咳嗽和打喷嚏;(9)蚊虫叮咬;(10)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第三章大学生财产安全•财产是以占有和支配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一定意义的物质和思想为内容的,以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形式的金钱、物质、房屋、财产等物质财富。我国民法依据财产权产生的根据,将财产权分解为物权、债权、知识产权和继承权。大学生个人财产的保护途径一是他力保护;二是自力保护。他力保护就是利用法律、法规和规章,依靠国家行政、司法机关、高校保卫职能部门和其他行政组织的保护。自力保护或称自我保护,是凭借自己对财产安全的防范意识和基本常识,依靠自己的力量,对财产的不法侵害进行事前的预防和适时的防卫以及事后的保护。事前预防主要体现为防盗、防抢劫、防诈骗、防意外事故等;适时防卫主要体现阻止侵害,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事后保护主要体现为惩治侵害挽回损失。根据造成财产损失的原因,主要分为盗窃、抢劫、抢夺、诈骗等类型。第一节大学盗窃案件的特征及防范措施大学盗窃案件是指以大学生的财物为侵害目标,采取秘密的手段进行窃取并实施占有行为的案件。盗窃犯罪是高校中常见的一种犯罪行为,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以大学生宿舍为重点,简要介绍高校盗窃案件的表现形式、基本特征以及预防措施,以提高大学生特别是新生的防范意识,加强对自身财物的保管,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从而减少盗窃案件,避免财产损失。一、大学盗窃案件的主要形式1.内盗2.外盗3.内外勾结盗窃二、大学盗窃案件的主要特征1.时间上的选择性2.目标上的准确性3.技术上的智能性4.作案上的连续性5.手段上的多样性6.动机上的复杂性三、大学盗窃作案人的主要伎俩四、大学盗窃案件的防范措施1.居安思危,提高自我防范意识2.遵守纪律,落实学校安全规定3.提高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五、发生盗窃案件后的应对方法保护现场,及时报案1发现可疑,及时控制2及时报失,配合调查3第二节大学抢劫案件的特征及防范措施抢劫,是指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为了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抢劫者在实施抢劫过程中,有时往往还伤害财物所有人或保管人的人身安全,因此,抢劫对被抢劫者的财物乃至人身安全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大学生要确保人身、财物安全,就必须预防被抢劫。一、大学生遭抢劫的特点5.抢劫大学生的作案人员4.大学生遭抢劫的伤害3.大学生遭抢劫的对象2.大学生遭抢劫的时间1.大学生遭抢劫的地点二、大学生如何预防遭抢劫三、大学生遭到抢劫后的处理措施1.制伏不法分子,保住财物不受损失2.设法脱逃,使自己免遭侵害3.以柔克刚保护自己4.尽可能多地掌握不法分子的特征,如身高、年龄、体态、发型、语言口音、衣着等。5.及时报案,使不法分子及时得到严惩。第三节大学诈骗案件的特征及防范措施诈骗,是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法,获得公私财物的行为。是大学生财物遭受侵害的主要形式之一。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思想单纯,
本文标题: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6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