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寓言》语文教案设计精选5篇
1/17《寓言》语文教案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网友分享的“《寓言》语文教案设计精选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寓言》语文教案设计【第一篇】1、理解寓言的内容,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2、以自学为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理解寓言的内容,初步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默读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的能力。乐器竽、有关竽的音乐、铃铛、课件。1、老师出示乐器:竽。师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学生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如果学生不知道老师可以提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寓言二则中其中1就和这个乐器有关,你们猜猜这个乐器是什么?)在学生的发言声中老师板书:寓言二则和《滥竽充数》。点评:出示乐器:竽有助于突破难点,解决学生容易将“竽”写成“鱼”的问题。2、(课件放有关竽的音乐)师说:我们首先来学习寓言二2/17则中的《滥竽充数》。打开书:15页,自己读寓言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生词,可以借助字典、词典,也可以两个人共同学习。点评:三年级学生应该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字词的方法,老师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字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学生自己学习,老师巡视指导。4、小结刚才的学习情况,问:有没有需要大家共同解决的生字?(不能学生自学后就置之不理,在这里还要体现教师的作用,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要予以帮助。)5、两个人互相读课文:检查是否音准句通。(对自学环节的反馈)6、默读课文:1你读懂了什么?2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默读学习。)点评:课标中指出:在中年级段学生要初步学会默读,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同时在默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学习。7、学生汇报:1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进一步的读。比如:学生说:我从第一句“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知道了齐王是个喜欢吹竽的人。老师就可以引导说:那你把你知道的读出来,让3/17大家听出来。(注意: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提出了问题,尽量让学生去回答学生的问题,必要时可以全班一起讨论,老师不要急于讲解。)2如果学生没有谈到对题目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谈谈对题目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也表示自谦。)3在学生汇报讨论的过程中出现板书。8、齐读这寓言,边读边思考:学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9、师小结:看来寓言小故事是非常有意思的,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历史,还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下面我们就一小组为单位来学习另一则寓言《掩耳盗铃》。1、课件配画面和音乐讲述《掩耳盗铃》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这则寓言的学习兴趣。)2、出示学习提示:1自己或小组共同解决生字词。2用你们小组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这则寓言。3组内讨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小组学习,老师巡视指导。(有表演的组老师可以提供小铃铛。)点评:小组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自主学习可以是个人来完成,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完成。在课堂上不仅要培养学4/17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要让孩子学会合作。在这个环节中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注意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说说你知道的寓言故事。(可以说题目,也可以简单介绍故事内容,或这个故事所包含的道理。)1、把今天学的两则寓言故事讲给家人听。2、收集更多的寓言故事,下节课可以开一个小小故事会。《寓言》语文教案设计【第二篇】〖教材分析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宝剑。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身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身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刻舟求剑》共三句话,分三层,先讲楚人坐船过江掉剑,在船上刻记号,然后讲停船后,楚人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找5/17剑。最后讲作者的评论,刻舟求剑得不到剑的原因。《郑人买履》分两层,先陈说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前后两局部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这种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托寓的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颇能让人体味到某种含蓄和幽默。〖要点提示1.选编这两则寓言的意图是,在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基础上,继续读一点文言文,为初中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2.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身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的难点。而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展开考虑,讨论,可作为教学的重点。3.指导朗读是教学重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读文的经验。现在的学生阅读古文的障碍在于古文词语、句式运用与现代文存在差异。这种障碍的消除,对小学生来说,不能讲古汉语的词法、句法。主要方法是: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揣测句子的大意,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悟句子以至全文的意思。在学生练习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两则寓言的朗读,除了需要正确停顿、突出重音外,还应注意语气和节奏。〖教学建议6/171.这两则寓言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很多不同,然而有译文可供借助,小学生读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战略。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身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不要讲语法知识。教材中的注释,不只可以协助学生理解词、句,还可让学生从中逐步体会古今词义、表达方法的不同。要启发学生善于充沛利用,但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注释。2.建议如下教学步骤:首先,教师范读,让学生借助注释试读课文,力求了解句子的意思;接着,指导朗读,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在反复读文中进一步感悟句子的意思;而后,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寓言故事;最后,讨论、理解寓意,并联系实际谈谈感受。3.理解求剑的人为什么求不到剑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演示船能活动的投影片,也可以在黑板上画上波浪线表示江水,把用硬纸剪成的小船挂在一条线上,再把纸剪成的宝剑从船上掉入江中,把纸剪贴在黑板上,拉动小船至岸边。让学生从观察中知道,船移动了,船舷上的记号也跟着移动,但掉在江里的宝剑没有跟着船移动。从而使学生懂得,那个人想等船靠岸后再从船舷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肯定是捞不到宝剑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必需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置事情。情况变了,处置的方法也要跟着变化。4.理解买履的人为什么买不到履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7/17式得出结论,宁可相信自身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身的脚的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所以买不到履。小组、班级讨论: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从这则寓言联系生活想开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的一个什么道理?举出实例说一说。〖学习生字3个本课的三个生字应让学生注意读音。矣:为文言助词,相当于“了”。〖考虑交流求剑的楚人为什么求不到剑?因为船移动了,船舷上的记号也跟着移动,但掉在江里的宝剑没有跟着船移动。那个人想等船靠岸后再从船舷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肯定是捞不到宝剑的。买履的郑人为什么买不到履?因为郑人宁可相信自身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身的脚,他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所以买不到履。《寓言》语文教案设计【第三篇】寓言故事幅短小,内容浅显,寓意深刻,教学时应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品读、实践等教学活动,理解内容,感悟寓意,从而陶冶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1比鲜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能组词、扩词。8/172崩识量挝模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两则寓言的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3庇兄鞫学习寓言的愿望。会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意。教学挂图、动物头饰、生字卡片。2课时。一、谈话情景导入1弊婀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有语言精湛、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有形式固定、意思精练的成语,还有约定俗成的俗语、谚语。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寓言。2卑迨榭翁猓涸⒀粤皆颉=柚拼音读课题。3痹⒀允峭ü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本节课我们学习《坐井观天》。4泵教宄鍪荆(小鸟飞来落到井沿上,一只青蛙坐在井里)师解说图像。5鼻嗤芎托∧窦面了,它们说些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听听吧。一边看着书,一边听录音。二、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1弊杂啥量挝模标出生字。2苯柚汉语拼音,认读生字。3毙∽榻涣鳎核邓的阌檬裁捶椒ㄊ都巧字。4苯淌检查识字情况:抽读、正音、齐读。9/175敝傅际樾础按恕薄ⅰ翱省(可让学生交流)。6惫闯鑫闹猩词,并读几遍。三、熟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寓意1笔吞猓鹤井观天。质疑:谁坐在井里看天,看到的天是什么样?2逼攵量挝模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为什么事而争论不休?3毙∽樘致郏(1)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事而争论?(2)青蛙和小鸟各自认为天有多大,理由是什么?4被惚ń涣鳌5泵教宄鍪厩嗤芎托∧裾论的对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读,通过读、议、评,体会句子的意思。6蹦闳衔青蛙和小鸟谁对谁错,为什么?7笔导活动:用白纸卷成一个小筒,从筒的一头看天。交流体会,从而理解青蛙认识事物的局限性。8倍亮苏飧龉适拢你明白了什么?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拓展练习1狈纸巧表演《坐井观天》。2币导想象: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怎么想,怎么说?3绷系生活实际,说说学了这则寓言的感受。五、学法迁移,自主学习《亡羊补牢》1毙∽槎量挝模交流: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读不懂?2比班齐读课文,提出不懂的地方:讨论、交流、理解。10/173泵教宄鍪揪渥樱骸案峡彀蜒蛉π抟恍蓿堵上那个窟窿吧。”“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中感悟句子意思和养羊人的'心情。4绷诰雍脱羊人的看法谁对谁错?为什么?5背槎痢⑵攵磷詈笠欢巍l致郏赫庖淮窝羊人的想法和做法有什么变化,结果如何?理解:后悔,事后懊悔,赶快抓住时机,加快速度。你认为养羊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6弊芙嵩⒀裕和鲅虿估巍m觯憾失。牢:牲口圈、羊圈。羊丢失了再修补羊圈。比喻:错误发生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为迟。六、拓展延伸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错误发生后,应该怎样做。附:板书设计青蛙坐井观天(眼界狭小)天井口般大(所见有限)亡羊补牢羊丢失了第一次不修羊圈,羊又丢了第二次赶紧修羊圈,羊再没丢了比喻:错误发生了,及时纠正,还来得及。《寓言》语文教案设计【第四篇】11/171、了解并掌握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2、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3、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概括寓意。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概括寓意。新课导入设计意图:用具体形象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选讲《伊索寓言》中的故事--《驴与愚蠢的狼》导入。同学们,这个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伊索寓言》。那么,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学生讲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请同学们从阅读提示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识要点。课堂实录一、文学常识简介。设计意图: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1、寓言。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12/172、伊索和《伊索寓
本文标题:《寓言》语文教案设计精选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649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