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关于党委信息工作经验交流发言【5篇】
关于党委信息工作经验交流发言【5篇】2024/X/XX党委信息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第一篇】同志们:本次乡镇党委换届,是在“”开局之年、加快建设和谐**镇的关键时期进行的,是全镇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做好这次换届工作,是为实施“”规划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的重要任务。刚才牛党委就我镇20xx年乡镇党委换届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下面我就做好本次工作,强调几点意见。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本次换届工作事关全镇发展大局,换届成否,直接关系到“”规划的实施,为此大家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党委换届工作摆上日程,抓实抓好,切实增强做好本次换届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各党支部书记和驻村指导员、全体机关干部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以严谨的工作作风,确保换届工作圆满、有序、规范完成。二、要规范程序,稳步推进。时值“”开启之年,广大干部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期望高、愿望大,为当前的换届工作赋予了时代色彩,这就要求我们紧扣县委部署,按法律办事、按程序选举、按标准选人。要做好广泛深入动员,严格按照程序,把握关键环节,认真分析细节,保证不漏环节、不落进度、不出偏差,使换届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要加强督导,保证稳定。乡镇党委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发展农村经济,保证社会和谐的直接组织者和指挥者,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乡镇党委班子工作的好坏与成败,直接关系到全镇的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广大群众在本次换届选举中,既要把握机会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又要严格依照法律和选举程序规定,保证换届工作顺利进行。各驻村指导员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明确使命、肩负责任,加强对本村在乡镇党委换届中各项工作的指导和督查,确保各村和谐稳定,不出问题,凡因组织不力出现问题的村要严肃追究党支部书记和驻村指导员的责任。四、要严明纪律,匡正风气。中央对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高度重视,为此我们必须以最坚决的态度,把保证风清气正摆在换届工作突出位置,从换届一开始就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坚决维护组织人事工作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把“五个不准”作为高压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严格遵守换届工作纪律,坚决抵制不正之风。要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对换届中的违规违纪行为,坚决查处、决不姑息。对换届风气不好、查处不力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人的责任,以铁的纪律保证换届工作圆满完成。党委信息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第二篇】同志们:这次全市党委紧急信息工作会议,是根据市委领导同志的要求召开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去年以来全市党委紧急信息工作,分析当前信息应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查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专题研究部署加强和改进全市党委紧急信息工作。刚才,秘书长围绕全市的中心工作和服务大局对紧急信息的报送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大家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改进我们的各项工作。市委办公室之所以召开这样一个会议,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紧急信息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需要对紧急信息工作进行再强调、再部署,以更好地完成市委交给我们的紧急信息服务任务。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党委信息部门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大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委信息工作的意见和省委办公厅、市委办公室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党委信息主渠道作用,扎实做好紧急信息工作,为市委领导第一时间知悉情况、第一时间科学决策、第一时间部署指导提供了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据统计,20xx年市委信息室向市委报送紧急信息21件,今年上半年报送6件。这些信息为市委领导掌握事件动态、做出决策、进行指导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党委紧急信息工作与形势发展相比,与任务要求相比,与市委领导的期望相比,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和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认为,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报送迟缓,时效性差。可以说这是当前紧急信息报送工作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如,有的紧急信息省委办公厅都知道了,打电话调度情况,可是市委办公室还没有收到任何信息;有些紧急信息,网络办、公安等部门都报上来了,县市区还没有报送;有些紧急信息新闻都已经播出了,互联网上都已经出现了,甚至市委领导都过问了,但县市区、部门还没有报上来。有的缺乏对紧急信息的正确研判,以刚开始达不到报送标准为借口,拖着不报,甚至有的把紧急信息当作一般信息,把敏感信息当作普通信息处理,严重延误报送时间。二是报送被动,主动性差。有的对紧急信息报送缺少主动性、纪律性和责任心,存有抵触心理,能拖就拖,能压就压,能瞒就瞒。有的对重大突发事件不愿上报、不敢上报或领导不让上报,从而回避矛盾,掩盖事实,对问题层层截留、级级过滤,甚至对个别突发事件隐匿不报。有时省委办公厅已经开始调度情况,而个别县市区迟迟报不上来,按部就班,层层审签,不催不报,一催一报,甚至催也不报。三是内容片面,准确性差。紧急信息的内容不全面,关键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重要数字、背景资料弄不清楚,缺乏基本要件;有的紧急信息仅说发生了一个什么事,没有现场情况,没有当地党委政府的处置措施,对事件说不清、道不明。有的紧急信息逻辑性差,表述前后不一,甚至原因、数字等明显不对,导致疑问太多,无法向市委领导报送。有时市委领导从信息渠道得不到准确情况,不得不亲自打电话向事发地询问。这是我们工作的严重失职。分析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识不到位。有的对紧急信息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严重不足,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积极。有缺乏对紧急信息及时高效这一处置原则的正确认识和把握,甚至认为只要不犯错,快慢无所谓。有的“家丑不外扬”的思想严重,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急于控制事态、平息事件,没有把紧急信息报送作为事件处置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做到第一时间报送信息。二是机制不健全。主要是有的没有建立紧急信息报送高效运转机制,渠道不畅,程序多、环节多,延误信息报送。有的没有建立紧急信息报送联动机制,发生突发事件政府应急办、公安等部门已经向上级部门报送,而当地党委信息机构还不了解有关情况。三是追责不够严。这个问题,市委办公室和各县市区党委办公室都存在,都有责任。对于发生的迟报、漏报问题,有时出于对信息人员的保护,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地通报批评,及时地追究责任,导致建立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没有发挥制度应有的约束力和震慑作用。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解决,更好地服务全市科学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下面,就做好今后紧急信息报送工作,我强调以下几点:一、进一步增强做好紧急信息报送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好紧急信息报送工作是各级党委及其办公室的重要职责,是各级党委信息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什么这样说?紧急信息是信息工作机构收到的所有信息中必须立即处理和报送的信息,是各类信息中价值最高、最重要的信息。紧急信息反映的很多内容、事件,是党委领导同志必须立即作出批示和安排,甚至亲赴现场处置的。如果不能及时将紧急信息提供给领导,就会给工作、事业造成被动和损失。信息工作能否发挥“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紧急信息就是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有的地方发生了突发事件,当地党委政府不是从事件的有效处置出发,从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考虑,从维护全市稳定的高度认识,而是考虑对当地的影响急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紧急信息报送则是能拖就拖,能捂就捂。这是大局意识差的表现。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对于一个地方来说,不发生问题,这是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强的表现;而发生了问题,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处置,同样是执政能力强的表现。特别是在当前各种矛盾累积、叠加的严峻形势下,发生一点问题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市委对此也有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同时,发生了突发事件,及时向市委报告,有利于市委领导科学决策、迅速部署,从更大的范围调动各类资源参与事件的处置,及时控制事态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次生灾害事故的发生;有利于从更高的层面查堵不良信息,避免热点炒作,引导社会舆论,为事件处置创造良好环境。从另一个方面说,在移动通讯和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发生了突发事件是捂不住的。领导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元的,党委不报政府报,政府不报公安报,公安不报新闻媒体和互联网上出现了。从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迟报、瞒报是最差的一种处理方法,往往最后还是不得不报,还落了个不好的影响,严重的话还要受到纪律处分,这方面的教训是非常多的。所以说,事情发生后,该怎么救援怎么救援,该上报信息上报信息,这才是讲大局、顾大局的态度和表现,也是一种正确的工作方法。二、准确把握紧急信息报送标准紧急信息是指包括突发事件在内的重要紧急动态。中办意见指出:“凡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灾难、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治安和刑事案件,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紧急情况,涉及国防、外交和港澳台地区的重要紧急动态,本身较为敏感、已经或可能在社会上形成舆论热点的事件,可能引发重大突发事件的内幕性、预警性、行动性信息,均须及时向中央和地方党委报送。报送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不在规定范围内但比较敏感的信息也要及时报送。”这个规定是对紧急信息的原则性界定,从实际工作看,由于突发事件千差万别,所以对哪些情况需要作为紧急信息报送,有的可以量化,有的很难量化,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从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死亡人数、是否会发生次生灾害等多个方面进行研判和把握。省委办公厅结合各项规定,归纳了紧急信息的“七个必报”,供我们在工作中把握。一是达到报送标准的必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务院《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等法规,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并对报送标准作了详细的规定,达到标准的必须要按规定上报。二是性质严重的必报。重大自然灾害,如特大暴雨、台风、地震等;重大恶性安全事故,如毒气泄露、爆炸、火灾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如中毒、疫情等;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如银行挤兑等,这些事件影响面大,涉及人员多,性质严重,都需要按规定上报。三是重大群体性事件必报。主要是人数较多的非法集会串联、聚众闹事等,特别是那些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引发更大事端的群体性事件。四是人员身份特殊的必报。省委办公厅、市委办公室文件规定:涉及外国(境)人、军人、学生、妇女儿童、民族宗教人员、知名人士等特殊群体的必报。五是敏感时间、敏感地点的必报。敏感时间如“六四”等;敏感地点如广场、机关门前、大型商超、纪念场所等。六是可能演变成重大事故的必报。如,发生火灾事故,起初可能不是特别严重,也没有人员伤亡,但情况却有恶化的可能,如轻伤转变为重伤,重伤转变为死亡。这类事件由于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需要领导同志立即作出安排部署,指挥处置,因而必须及时上报。七是中办、省委办公厅、市委办公室调度的必报。这种情况说明中办、省委办公厅和市委办公室已经通过有关渠道知道了相关情况,需要报一下详细情况和处置情况,是为了信息的完整性,同时对大家也是一种保护。希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增强敏锐性,把握规律性,加强研判分析,加强总结归纳,切实把握好紧急信息的报送标准和内容范畴,做到应报必报、应报尽报。三、在提高紧急信息报送时效上狠下功夫时效性是紧急信息的生命力和价值所在,是当前紧急信息报送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次省委办公厅的实施意见强化了紧急信息报送时效,将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向省委办公厅报送的时限由事发后4个小时缩短到3个小时。我市的实施意见也作了相应调整,要求书面报送的时间最迟不得晚于事件发生后2个小时。如何提高报送时效?重要的是,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要特事特办,创新工作方式,改变层层上报或层层催报的工作方法,建立扁平化收集报送模式,减少中间层级,以最短的时间了解情况,以最快的速度上报信息。具体地讲3句话、9个字,就是:打电话、减环节、赴现场。第一句话:打电话。联系畅通在紧急信息处理中至关重要,要求大家确保联系畅通。市里的实施
本文标题:关于党委信息工作经验交流发言【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678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