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想北平》精品教学设计精编5篇
好文供参考!1/30《想北平》精品教学设计精编5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想北平》精品教学设计精编5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想北平》精品教学设计1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教学重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教学难点:文本的主观性和读者的个人体验结合点的把握。教学过程:一、导入:“关于北京城,北京人和北京的文化,是一个极有魅力的、永远的话题。对于上年纪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一个年代久远的梦;对于五十岁以下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难猜难解的好文供参考!2/30谜,对于漂泊海外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魂牵梦绕的家;对于我们来说,老北京也许只是一片空白。”对老舍()来说,老北京又是什么呢?二、课文赏析(15分钟):1、昨天我们布置了同学预习老舍的《想北平》,并试着根据前面板块的学习来做个评点。那我们先来看看他笔下的北平又是如何的呢?快速浏览课文并回答:文中哪几节直接写到了北平的特点?学生回答:4、5、6段。学生可能会答到第7段,这是一个总结性的抒情段落,可暂时不作解释。2、好,请男生齐读第4、5段,女生思考:在这两段中作者写出了北平的哪些特点呢?男生齐读,女生思考并回答。(可用文中词句回答:动中有静,安静而温和;在人为中显出自然)3、这些特点在文中又是如何具体表现的呢?一是比较(衬托),设置情景(比喻);二是具体展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点评情况回答,“摇篮”的比喻、“温和的香片茶”)4、(过渡)刚才我们男生读得怎么样?有什么问题没有?明确:朗读声音的感情不是装出来的,读的时候要有画面感。毕竟北平是生他养他的地方,积水潭也是老舍在北京最喜欢的一个地方,那里的一石一水,一枝一叶都深含着他的情感。好文供参考!3/30特别是后面小节里那些裹挟着最真挚的市民情感的田园都市物象,一些实实在在的生活细节,都蕴含着老舍深情。下面就请女生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第6小节,男生思考并回答:在这一段中作者又写出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呢?女生齐读,男生概括回答。(学生可能会直接回答“花多菜多果子多”,这个答案缺少了韵味——质朴自然,接近生活;接近自然)5、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老舍为什么会把笔伸向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只选择那些日常生活中的果果菜菜来写呢?是不是显得小气了一点?(过渡到人,通过作者的了解来理解作者倾注在文本中的情感)提示:老舍是中国近现代文坛的一代宗师。有人曾问舒乙,如何用几句话来概括老舍区别于中国现代其他作家的特点,舒乙用了五句话:第一句就是“他是北京人”;二是“他是一个满族人”;三是“他是一个穷人”;四是“他差不多有十年生活在国外”;五是“他生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去世”。人们提起老舍,就不能不想起北京,这是老舍倾注了毕生心血和笔墨的古都老城。明确: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正因为他对北平的熟悉与热爱,他才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如果是北京的匆匆过客,恐怕除了感叹历史的悠久,建筑的恢宏也就没什么了。老舍把笔伸向了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就因为他是一个平民,一个普好文供参考!4/30通的老北京人,他的生活就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他是一个平民艺术家。作者用这些舒缓而平淡的文字,表达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娴雅而热烈的情怀(曾因创作《龙须沟》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老舍以一个贫寒人的眼光看待北平,他关注的是和他一样的平民人的生活以及环境,看到的就是“温和自然”“布置匀调”“物产可爱”,归结到一点就是他的“平民意识”(而老舍本身也是一个恬淡平和的人,“革命”初期就被迫害不堪忍辱而弃世)。三、评点文本(15分钟):6、正因为“北平”的这些好处,所以老舍先生在他羁居外地时就会时不时地想念起它来。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看他在这篇文章中又是如何“想”的呢?(过渡到1—3节的学习)我想这个问题就不再有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研究了,我们请同学们根据昨天的预习,先来交流一下各自的点评,看能不能解决,好不好?(学生交流评点内容,可以一段一段来,也可以三段一起来)第一节:①写小说“以北平作背景不怕”——你知道他有哪些作品是以北平为背景的吗?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好文供参考!5/30《正红旗下》《月牙儿》《老张的哲学》;话剧《龙须沟》《茶馆》②“捡”——信手拈来,唾手可得③“我的北平”——把北平据为己有,这样的主观论述更能体现出我对北平特有的情感第二节:①“可是,我真爱北平”——从上文知道不多转折而来,直抒胸臆,可见爱的直白。这也是全文的感情基调,“文眼”所在,统摄全文②“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对北平的爱又很含蓄③“我爱我的母亲……”——人间最深沉的爱莫过于母子深情,以此作比较,可见我跟北平的爱是孩子对妈妈的爱,朴素而真诚④“我的爱不是……而是……都……”——我与北京已经融为一体,深沉而热烈第三节:①“真愿成为诗人……”——诗人是最会表达感情的,而我内心对北平的难以割舍的情感,也许只有用诗的形式才能表达得更为淋漓尽致。“杜鹃啼血”刻骨铭心。②“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将对北平的爱形象化成像音乐一样动听悦耳,像图画一样色彩迷人,把爱的情感可感化好文供参考!6/30③“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像孩子与母亲,血浓于水的情谊④“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我的内心已没有空间可以容纳其他地方点评:准确到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与广度7、小结:那么老舍是如何“想”北平的,这个问题解决没有?提示:作者反复说我对北平的爱“说不出”,到底说出来没有?怎样说的?(回顾三小节内容即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我说不出”是因为爱到极致却往往难以表达出来,说不出来是为了强调对北平爱之深,诉说很多还是为了表达对北平的爱。四、情感体验(15分钟)8、最后一小节的点评是我们同学昨天最感到头疼的地方,不知现在有没有什么新的认识了。这样吧,我们先请同学们听一段朗诵,然后再一起来说这个问题。听朗诵:《想北平》(6分钟),体会老舍语言的京味特点。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北京味儿”(即指用提炼过的普通北京话,写北京城,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希望)。投影:在《老舍自传》里有1篇《望北平》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八年流浪到处为家,反正到哪里我也还是写作。好文供参考!7/30干嘛去挤车挤船的受罪呢?我很想念家乡,这是当然的。可是我既没钱去买黑票,又没有衣锦还乡的光荣。那么就教北平先等一等我吧。写了一首“乡思”的七律,就拿它结束这段“八方风雨”吧:《乡思》茫茫何处话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愿半庭花!西风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角斜;无限乡思秋日晚,夕阳白发待归鸦!“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1936年,作者当时在青岛,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战争即将爆发,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怎么读:没有悲,只有愁;没有恨,只有爱。9、课堂总结:对故乡的依恋是人类共有的情感,老舍的故乡思念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包含深情的齐声朗诵最后一段。五、作业安排:好文供参考!8/301、学习与评价2、明代金圣叹评点才子书全集之水浒传为古往今来之伟作,我们不妨模仿古人评点老舍名作《想北平》。整理课上点评,结合笔记,小组合作,给全文作全面点评。3、选作:a、课后搜集我国古典诗词中思家的作品。例如:李白《静夜思》《渡荆门送别》杜甫《月夜》纳兰性德《长相思》等《想北平》精品教学设计2《想北平》说课稿华盛虹溪中学高秀梅一、教材地位分析《想北平》是高中语文第三册“读本”上的1篇散文,与之相对应的是课内文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同属写北平的写景抒情散文。所以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将二者比较。本文的老舍先生的抒情之作,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北平文人对故乡深切的眷恋与热爱在问中尽情展现,这里有动情的追忆,有对故都风物的信手描摹,抒发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乡土之恋。文章篇幅不长,行文脉络清晰,文字平实生动。高二学生完全可以在一课时披文入情,用已掌握的方法解读文章。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教学大纲”对散文的要求——在诵读、抓住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作者的感情,品味艺术化的语言及感受人文精神。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与学生的能力等级,制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把握大意,理解主旨;好文供参考!9/30(2)学习本文“以情驭景”的写法和对比手法;(3)品味本文平实生动的语言。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美读和感悟的能力;(2)训练学生找关键语句和领悟情感的能力。情感目标:感受作家对故都的深切眷恋之情。德育目标: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对故土的热爱之情。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文章通篇写的都是对北平的思念与眷恋。无论直抒胸臆,还是以情驭景,用动情的眼光看故都风物,处处闪耀着一个“情”字,处处可见绚丽动人的光彩。所以,深入领悟作者对北平的热爱之情,学习作者以情驭景的写作手法应该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更好的凸现老舍这篇散文的个性色彩,在教学中可以用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作比较阅读。因此,分析两篇文章在写法上的异同,也应该设置为又一个教学重点。四、重点难点的突破办法1、指导美读。入情入境的朗读有利于深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鉴赏散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整体感知时要朗读,品味语言,分析艺术手法时也要朗读。2、对比分析。与课内散文《故都的秋》作情感上和手法上比较分析,是鉴赏本文的一个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更能见出本文的特色。既巩固了以往的知识,又训练了鉴赏抒情散文的方法的运用。3、课堂协作讨论。这一方法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培养其积极思考,探讨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情感和艺术手法的讨论,训练了思维能力,也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程序课好文供参考!10/30前布置预习:1、课前诵读全文,自行解决字词障碍,为课堂教学作准备;2、思考: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写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北平怎样的特征?课前预习的布置除了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作好准备,也让学生明白本文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课堂的讨论,归纳才会更有效果。(一)导入情境导入法——“乡情是一颗由甜蜜、温馨、哀愁凝结成的珍宝。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颦一笑,一离一合,总是那么让人牵肠挂肚,让人心底流过一股莫名的泉涌!”那么,老舍先生的《想北平》就是对故国之恋的最好诠释。这种导入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快速入境,身临其境地那股浓浓的眷恋之情,激起情感共鸣,引发学习兴趣。这是感悟散文意境的第一步。(二)指导美读诵读的散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加强诵读习惯的培养,也是对散文意境的体会的需要。在朗读中投入感情,对后面领悟作者感情,品味语言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让学生读得抑扬顿挫,入情入境。安排两名朗诵较好的学生完成。要求学生在听读过程中完成对文章主体的把握,布置以下思考题:1、作者是土生土长的北平人,写作此文时正羁旅青岛,想念北平却不得相见,这种“想”是一种动情带泪的思念。文章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请找出相关的语句。2、老舍心中最美的景物有很多,可他的笔下选取了哪些景物?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特点,并思考为什么选取这些?诵读过后,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得出好文供参考!11/30结论,举荐一两名学生回答。学生很容易找到表达感情的句子,集中在2、3、8节,如“我真爱北平”“真愿成为诗人……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等等。这种情感是直抒胸臆,浓烈,一泻而出,无须掩饰。这是游子对故乡的挚着眷恋。学生还可以在4
本文标题:《想北平》精品教学设计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346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