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历史八年级教案【范例5篇】
历史八年级教案【范例5篇】为了增加教学效果的流畅度,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和课件,确保每一份课件都设计得更加完善。编写教案时需要考虑综合评价和学生反馈的方面。关于“历史八年级教案【范例5篇】”,三一刀客希望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我们希望您能持续关注并收藏我们的网站!历史八年级教案【第一篇】[课程标准]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针和成就。(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3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4培养学生读图及处理信息的能力。5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对新旧中国外交进行对比。(小组探究式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被认为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3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点]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难点]1、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2、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的正确理解。[教学思路]本课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条是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最后这两条线索合二为一,两者都为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教学过程](导入①)补充完整本课导言中的小故事(由学生讲)(导入②)日内瓦会议录相(导入③)毛泽东接受罗马尼亚大使递交国书仪式小故事[讲授新课]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我国建国初期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说一说]面对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你认为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外交策略?[材料分析](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材料二)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①从这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后我们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②在这个外交政策下,我国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绩?[比一比]①你知道最早和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吗?②到195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17个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得到25个国家的公开承认,你能说出这17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吗?[材料分析](材料)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的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据统计,中国近代同法外国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150多万平方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①以上材料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历史现实?②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什么不同?导致了怎样不同的后果?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比一比]①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它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③哪两位同学分别代表两个国家,能用几个动作表示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每组选两名)[补充]关于中印边界争端问题的`由来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放录相《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创设历史情境(动脑筋)①万隆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②中国代表团此去会遇到哪些困难?③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④假设a、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加以反驳b、中国代表对一些国家的指责不予理睬这样做分别会出现什么情况?⑤中国代表团是怎样因势利导扭转局面的?⑥这次会议的召开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故事会)同学们讲有关周恩来总理的外交小故事(小品表演)万隆会议现场报道采访周恩来总理(动脑筋)书74页(补充资料)“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有里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小结](谈一谈)1、今天我们共同了解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所采取的外交政策及取得的外交成就,谈谈你的感想?①你知道什么是“万隆精神”吗?“万隆精神”在今天的社会中依然适用吗?(请举例说明)历史八年级教案【第二篇】2.内容: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是党在十年探索时期中的严重失误,u启示和教训:①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②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③要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坚持科学发展观。三、十年探索时期英雄人物代表(1956—1966年):1.王进喜(工人代表):克服困难,为发展我国石油工业做出贡献(黑龙江大庆油田),被称为“铁人”;2.邓稼先(科学家代表):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做出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原子弹、氢弹);3.焦裕禄(干部代表):为治理河南兰考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献出生命,被称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的好干部”;三个的代表人物的共同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爱国奉献精神。历史八年级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有线电视、照相和电影、新闻报纸和出版事业等在中国的出现及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小组合作意识、创新和探究能力。学习成果汇报、“设身处地”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听从沟通的能力。4、通过近代社会生活同古代现代社会生活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和思维能力。古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情感、态度、价值观5、认识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认识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这是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代价的。6、认识工业文明的传入改造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促进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7、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作用,它是历史的进步。8、认识物质文明的变化是最根本的变化,引起精神领域的变化。9、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革新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并体会近代西方工业社会文明促使中国社会在各领域所发生的.变化:近代交通通迅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等。教学难点1、分析变化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影响。2、物质文明的变化是最根本的变化,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潜移默化中渗透物质决定意识的初步的唯物史观。3、理解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我的想法一、导入:“旧闻播报”出示两则新闻太空旅游和烹饪机器人“那么,100年前的中国社会生活是个什么样子呢?”引出课题二、视频欣赏:“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那时的中国社会生活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三、小组合作学习1、分组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强调社会生活是包罗万象的,除了书本介绍的内容,它还包括了其他方方面面。分成四组。并提出各组学习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a、变化体现在哪里?b、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c、变化带来的影响是什么?给每个组发相应的补充资料。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着眼于三个方面给于指导:A、调动成员间的交流、合作。B、指导学生整合信息(书本、老师发下的补充资料、个人的知识经验),从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中得出结论。C、指导学生如何采取新颖、生动、有效的方式进行学习成果汇报。3、学习成果汇报老师给予点评和总结。四、情景纠错:五、设身处地:六、有话大家说:“博客留言版”学生以新闻播音员的身份主动的“说”新闻学生欣赏描述归纳:(交通通迅、文化生活、社会习俗)学生讨论、合作各组派代表上台参与游戏培养学生的现场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自然生成认识;科学技术使社会进步、生活变化。形成感官上的初步认识。为课堂深入做好铺垫。提出问题提供资料,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的放矢,有椐可依。引导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方案策划能力、合作意识和思维创新能力。表达和配合知识的反馈和巩固通过具体情境角色扮演,更深刻体会近代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及其局限性。随意谈体会,提出问题。课堂并不局限于45分钟,将课堂内容向课堂之外延伸。历史八年级教案【第四篇】知识目标:掌握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提高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多角度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能力目标:运用多媒体,展示反映社会生活变化的大量信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教学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教学难点: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1.签订后,列强直接剥削中国人民,状元实业家张提出“”的口号,并在他的家乡创办等一系列企业。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时期,我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主要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段受到了鼓舞。还有就是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时期,我国近代民族工业萎缩。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概略,使我国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作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保留了珍贵的历史镜头。3.出版机构的出现:名社:18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的文化出版机构。1.原因:后,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2.简述装束、礼节和称呼的变化。历史八年级教案【第五篇】联系“__”事实,认识“两个凡是”的错误,完整准确地理解“__思想”;联系八大等历史,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归纳“左”倾错误在新中国历的主要表现,评价其危害性,树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正确观念__理论的正确性经过了新时期实践的检验和证明。我们必须在这个理论指导下,推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辉煌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1“__”是怎样发动起来的?(__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决定发动“__”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2__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A.他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把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主持调整工作的__等同志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B.以__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成立“中央__小组”,夺取__等同志的领导权,践踏了党内组织原则,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__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3“__”中出现过哪两个__集团?(____集团和____集团)承上启下,教师讲授:____集团于1971年“九一三”事件中覆灭了,____集团到1976年10月也被粉碎。“__”的__已经结束,但是“左”倾错误思想尚未彻底扭转。因此,当时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之中。怎样打开新局面?就是本课涉及的内容了。(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1粉碎“__”后,为什么要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当时人们要求对“__”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因此,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不是__个人所做的决策和指示。)教师指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
本文标题:历史八年级教案【范例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874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