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立体几何中的开放探索性问题(教师版)教师版)2014.10.06
1立体几何中的开放探索性问题数学开放性题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新的亮点,其解法灵活且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这类题型按解题目标的操作模式分为:规律探索型,问题探究型,数学建模型,操作设计型,情景研究型.如果是未知的是解题假设,那么就称为条件开放型;如果是未知的是解题目标,那么就称为结论开放型;如果是未知的是解题推理,那么就称为策略开放型.当然,作为数学高考试题中开放题其"开放度"是比较弱的,如何解答立体几何中的这类问题,还是通过实际例子加以说明.一、规律探索型例1.1111ABCDABCD是单位正方体,黑白两个蚂蚁从点A出发沿棱向前爬行,每走完一条棱称为”走完一段”.白蚂蚁的爬行路线是111AAAD,黑蚂蚁的爬行路线是1ABBB,它们都依照如下规则:所爬行的第n+2段与第n段所在直线必须是异面直线,设黑白两个蚂蚁都走完2005段后各停止在正方体的某个顶点处,这时黑白两个蚂蚁的距离是多少?D1A1B1C1ABCD分析:本题黑白两个蚂蚁都走完2005段,步数比较大,因此肯定要探索出一个周期性出来。依照规则黑蚂蚁的爬行路线是111111ABBBBCCDDDDA,走6段又回到出发点A。故而它们的周期为6。200533461。所以黑蚂蚁走完2005段后停止在正方体的B顶点处,白蚂蚁走完2005段后停止在正方体的1A顶点处。故这时黑白两个蚂蚁的距离是2。这类题为操作性探索题,要求同学们大胆动手,必须探索出一个规律性来。二、操作设计型例2.(Ⅰ)给出两块面积相同的正三角形纸片(如图1,图2),要求用其中一块剪拼成一个正三棱锥模型,另一块剪拼成一个正三棱柱模型,使它们的全面积都与原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请设计一种剪拼方法,分别用虚线标示在图1、图2中,并作简要说明;(Ⅱ)试比较你剪拼的正三棱锥与正三棱柱的体积的大小;(Ⅲ)(附加题)如果给出的是一块任意三角形的纸片(如图3),要求剪拼成一个直三棱柱模型,使它的全面积与给出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请设计一种剪拼方法,用虚线标示在图3中,并作简要说明.【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科的高考,倡导重视数学应用,是从1993年开始的,已经经历了十个年头.这些年来,尽管数学科高考中有关数学应用的试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它所倡导的加强数学学科与社会实际和生产实际的联系,引导考生置身于现实社会大环境中,关心身边的数学问题,具有良好的导向,也促进了中学数学教学加强数学应用的研究,推动数学教学改革.这种命题方向得到数学教育界的普遍肯定.回顾这些年来高考中有关数学应用的问题,所涉及的知识面上还存在2一定的局限性,多数是函数知识和数列知识的运用.前年试题选择题中出现的“民房屋顶面积”问题,各地反映良好,去年设计的“纸片剪拼”问题,目的在于尝试开拓数学应用的新领域.用纸片做有规则的几何体模型,是《立体几何》课本的要求,如习题七中的第1题和习题八中的第1题.本试题的设计是在这个基础上,增加剪拼模型的条件的限制,提高操作难度,以期考查出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由于这种试题第一次出现,注意由浅入深,首先是剪拼“正三棱锥”,这与习题八第1题相似,是多数考生能够完成的.其次用正三角形纸片剪拼“正三棱柱”,要有较丰富的想象力,本题有多种剪拼方法,充分体现“开放性”,给考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再次,将纸片一般化为任意三角形、剪拼“直三棱柱”,考查的是能力的迁移,将具体的问题抽象化,难度较高,估计绝大多数考生在限时内难以完成、,故作为“附加题”出现,能完成者有“奖励分”.这种问题的提出估计能解答者甚少,但能倡导探究,倡导创造、发现,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有益的.理解“全面积相等”的条件,就是剪拼出来的几何体不能缺某个面,也不能剪拼成几何体后还剩余纸片,但纸片的裁剪块数是没有限制的,因之有多种剪拼方法.解:(Ⅰ)如图1,沿正三角形三边中点连线折起,可拼得一个正三棱锥.如图2,正三角形三个角上剪出三个相同的四边形,其较长的一组邻边边长为三角形边长的41,有一组对角为直角.余下部分按虚线折起,可成为一个缺上底的正三棱柱,而剪出的三个相同的四边形恰好拼成这个正三棱柱的上底.(Ⅱ)依上面剪拼的方法,有V柱>V锥.推理如下:设给出正三角形纸片的边长为2,那么,正三棱锥与正三棱柱的底面都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其面积为43.现在计算它们的高:36233212锥h,6330tan21柱h.∴0243224363964331柱锥柱锥hhVV所以,V柱>V锥.(Ⅲ)(附加题)如图3,分别连接三角形的内心与各顶点,得到三条线段,再以这三条线段的中点为顶点作三角形.以新作的三角形为直三棱柱的底面,过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向原三角形三边作垂线,沿六条垂线剪下三个四边形,可以拼接成直三棱柱的上底,余下部分按虚线折起,成为一个缺上底的直三棱柱,即可得到直三棱柱模型.3正三棱柱的其他剪拼方法:方法1按图4,取三角形三边中点剪出①、②两个小三角形为正三棱柱的上、下底面,将平行四边形③等分为三个小平行四边形,再分别解为矩形作为侧面.方法2按图5,取三角形两边的中点,剪出①、②、③三个小三角形,以①为正三棱柱的一底,②+③为它的另一底;再将矩形④三等分,分别作为三棱柱的一个侧面.方法3按图6,取三角形边的三等分点,剪出①、②、③三个小三角形,以①为正三棱柱的一底,②+③为它的另一底;剪出小三角形⑤、⑥,拼为一个等边三角形,再剪拼为矩形,进而将矩形三等分,分别拼入④、⑦、⑧三个矩形中,作为棱柱的三个侧面.方法4按图7,取三角形边的四等分点,先剪出小三角形①、②、③和矩形④,以①为正三棱柱的一底,②+③为它的另一底;再剪出小三角形⑧、⑨,矩形⑥,五边形⑤、⑦.⑤+⑧,⑦+⑨,均可成为矩形,其面积同矩形⑥;进而将矩形④三等分,分别拼入上述三个矩形中,作为棱柱的三个侧面.4依此类推可得出一般的剪拼方法:将等边三角形的一边等分为奇数条线段,可按方法3剪拼成正三棱柱;将等边三角形的一边等分为偶数条线段,可按方法4剪拼成正三棱柱.这是一道新颖的立体几何应用题.从前年在选择题中判断“民房屋顶面积”关注立体几何的实际应用之后,去年加大了对立体几何结合生活实际的考查,通过解答题来体现.制作形体的模型,是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一项重要的技能.学习立体几何的时候,往往也通过观察和制作几何模型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考查几何模型的制作,有利于倡导动手实践,关注立体几何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形体的联系.试题设计注意到推出一类新鲜问题时难度层次的把握.首先,剪拼一个“正三棱锥”,这是一个类同于课本习题的问题,绝大多数考生都能操作.其次,剪拼一个“正三棱柱”,巧妙之处在于条件“全面积相等”,即给出的正三角形纸片要用完,不能多余也不能缺.由于不设定其他条件,比如底面边长或高的限制,因之有多种剪拼方法,是一道成功的“开放性”试题.题中提出的“请设计一种剪拼方法”,充分体现把解答问题的主动权交给考生,为考生创设出广阔的思维空间.再次,将给出的特殊三角形的纸片一般化,研究对于任意三角形的纸片能否剪拼成直三棱柱的问题,是思维的深层次发展,作为限时考试的高考,要完成的难度较高,故作为“附加题”处理,甚为合适,就算绝大多数考生未能作答,却可以留下悬念,鼓励考生加强探索,敢于创新,不要让学习停留在解答故有的习题上,永远只能亦步亦趋.三、情景研究型例3.把四个半径为1的小球放在桌面上,使下层三个,上层一个,两两相切,求上层小球最高处离桌面的距离.分析:本题是四个小球堆放的一个实物模型,如何利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下层三个球的球心到桌面的距离相等,四个球心之间的距离相等,四个球心两两连线可构成一个正四面体,这是建模解决此问题的关键。解:四个球心组成一个边长为2的正四面体,此正四面体的高为362,第四个球的球心到最高点的距离为1,下层三个球的球心到桌面的距离为1,所以第四个球的最高点与桌面距离为2362四、数学建模型例4.四面体对棱长分别相等,分别是a,b,c.求体积.ABCDEFG5解析:把四面体“嵌入”棱长为x,y,z的长方体(如图).其充分条件是222222222,,cxzbzyayx有实数解222222222222acbzcbaybacx如果关于x,y,z的方程组有实数解,则四面体体积V=xyz-4·31·(21xy)·z=31xyz=122))()((222222222bacacbcba说明对棱相等的四面体各面是全等的锐角三角形,本题采用了体积分割法,转化法求体积.例5.如图1,线段AB平面α,线段CD平面β,且平面α∥平面β,AB⊥CD,AB=CD=a,α、β的距离为h,求四面体ABCD的体积.图1图2解析:依题意可构造一个底面对角线长为a,高为h的正四棱柱(如图2).显然,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22a.其体积为V柱=(22a)2h=21a2h.而三棱锥C—AC′B的体积为V锥=61V柱.故四面体ABCD的体积为V=V柱-4V锥=V柱-64V柱=31V柱=61a2h.说明本题运用了“构造辅助体”的解题技巧.注:不一定能放到一个正四棱柱内,作过CD且垂直于AB的截面,求两个三棱锥的体积之和即可.6五、解题策略开放型例6.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到平面M的距离之比为1∶1∶1∶3,则平面M的个数应有多少个?解这样的平面应分4种情况讨论:(1)4个顶点都在平面M的同侧,则有C41·1=4个(平面);(2)距离比为3的顶点与其他3个顶点不同侧,则有C41·1=4个(平面);(3)距离比为3的顶点与其他3个顶点中的1个同侧,则有C31·C41·1=12个(平面)(4)距离比为3的顶点与其他3个顶点中的2个同侧,则有C32·C41·1=12个(平面);∴一共应有4+4+12+12=32个(平面)六、条件开放型例7.已知△BCD中,∠BCD=90°,BC=CD=1,AB⊥平面BCD,∠ADB=60°,E、F分别是AC、AD上的动点,且).10(ADAFACAE(Ⅰ)求证:不论λ为何值,总有平面BEF⊥平面ABC;(Ⅱ)当λ为何值时,平面BEF⊥平面ACD?证明:(Ⅰ)∵AB⊥平面BCD,∴AB⊥CD,∵CD⊥BC且AB∩BC=B,∴CD⊥平面ABC.又),10(ADAFACAE∴不论λ为何值,恒有EF∥CD,∴EF⊥平面ABC,EF平面BEF,∴不论λ为何值恒有平面BEF⊥平面ABC(Ⅱ)由(Ⅰ)知,BE⊥EF,又平面BEF⊥平面ACD,∴BE⊥平面ACD,∴BE⊥AC∵BC=CD=1,∠BCD=90°,∠ADB=60°,∴,660tan2,2ABBD,722BCABAC由AB2=AE·AC得,76,76ACAEAE故当76时,平面BEF⊥平面ACD.7例8.设X、Y、Z是空间不同的直线或平面,对下面四种情形,使“X⊥Z且Y⊥ZX∥Y”为真命题的是_________(填序号).①X、Y、Z是直线;②X、Y是直线,Z是平面;③Z是直线,X、Y是平面;④X、Y、Z是平面.讲解①是假命题,直线X、Y、Z位于正方体的三条共点棱时为反例,②③是真命题,④是假命题,平面X、Y、Z位于正方体的三个共点侧面时为反例.应当填②③.点评本题的开放度是比较大的,问题也是比较灵活的.这种开放性的试题可以考查数学解题当中的思维能力.条件的寻找是需要多方探索的.七、结论开放型例9.若四面体各棱长是1或2,且该四面体不是正四面体,则其体积的值是.(只须写出一个可能的值)解析:该题的显著特点是结论发散而不惟一.本题表面上是考查锥体求积公式这个知识点,实际上主要考查由所给条件构造一个四面体的能力,首先得考虑每个面的三条棱是如何构成的.排除{1,1,2},可得{1,1,1},{1,2,2},{2,2,2},然后由这三类面在空间构造满足条
本文标题:立体几何中的开放探索性问题(教师版)教师版)2014.10.0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21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