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11T 334-2020 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译写规范 通则
ICS01.080.10CCSA22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334—2020代替DB11/T334—2006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译写规范通则GuidelinesfortheUseofEnglishforPublicSignsGeneralRules2020-12-24发布2021-04-01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1/T334—2020I目次前言.................................................................................II引言.................................................................................IV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体要求...........................................................................25译写要求和方法.....................................................................26书写要求...........................................................................4附录A(资料性)通用类服务信息英文译法示例..........................................6附录B(资料性)安全提示信息英文译法示例...........................................19附录C(资料性)政务服务信息英文译法示例...........................................23DB11/T334—2020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11/T334《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译写规范》的《通则》部分,DB11/T334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通则;——第1部分:交通;——第2部分:文化旅游;——第3部分:商业金融;——第4部分:体育;——第5部分:医疗卫生。本文件代替DB11/T334—2006。与DB11/T334—200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删除了“功能设施”的术语和定义,增加了“场所和机构名称”“专名”“通名”“公共服务信息”的术语和定义(见3.1、3.2、3.3、3.4,2006年版的3.1);b)增加了“总体要求”一章,并将2006年版的有关内容更改后纳入(见第4章,2006年版的4.1、4.2);c)修改了章标题的名称,将“一般要求”更改为“译写要求和方法”(见第5章,2006年版的第4章);d)增加了“场所和机构名称”的译写要求和方法,并将2006年版的有关内容更改后纳入(见5.2.1,2006年版的4.3、4.4、4.5、4.6);e)增加了“公共服务信息”的译写要求和方法,并将2006年版的有关内容更改后纳入(见5.2.2,2006年版的4.8、4.9);f)删除了“特殊情况”的一般要求(见2006年版的4.10);g)增加了“译写方法示例”章节(见5.3);h)增加了“书写要求”一章,并将2006年版的有关内容更改后纳入(见第6章,2006年版的4.7);i)将“规范性附录A”调整为“资料性附录A”(见附录A,2006年版的附录A);j)增加了附录B和附录C(见附录B和附录C)。本文件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明明、黄庆、杨永林、戴曼纯、MichaelCrook、陈平、HollySnape、黄芳、周国豪、王翀、郝蕊、柴瑛、刘四元、罗洪燕、张小琴。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11/T334—2006。DB11/T334—2020III引言2020年7月1日,《北京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正式施行。这是我市首部规范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的政府规章,标志着我市规范外语标识工作走上法治化轨道。本文件是DB11/T334《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译写规范》的《通则》部分,是《北京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配套的专业技术支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译写符合我国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北京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在首先使用我国语言文字的前提下进行。DB11/T334拟由以下部分构成:——通则;——第1部分:交通;——第2部分:文化旅游;——第3部分:商业金融;——第4部分:体育;——第5部分:医疗卫生;——第6部分:教育;——第7部分:邮政电信;——第8部分:餐饮住宿。DB11/T334—20201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译写规范通则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翻译的总体要求、译写要求和方法、书写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公共场所、机构名称和公共服务信息的英文译写。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16159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GB/T30240.1—2013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第1部分:通则3术语和定义GB/T30240.1—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场所和机构名称namesofpublicplacesandinstitutions公共场所中具有对外服务功能的场所、经营机构、管理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的名称。[来源:GB/T30240.1—2013,3.1,有修改]3.2专名specificnames场所和机构名称中用于与同类别、同属性的其他场所或机构相区别,具有唯一性特征的部分。[来源:GB/T30240.1—2013,3.2,有修改]3.3通名genericnames场所和机构名称中标示场所或机构的类别和属性,不具有唯一性特征的部分。[来源:GB/T30240.1—2013,3.3,有修改]3.4DB11/T334—20202公共服务信息publicserviceinformation为满足人们活动需要,在公共场所提供的功能设施及服务信息、警示警告信息、限令禁止信息、指示指令信息和说明提示信息。[来源:GB/T30240.1—2013,3.4,有修改]4总体要求4.1规范性4.1.1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译写应符合英文使用规范以及英文公示语的文体要求。4.1.2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译写应准确表达我国语言文字原文的含义。4.1.3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译写应根据信息的内容和意图等意译,使用英语国家同类信息的习惯用语。如:油漆未干译作WetPaint。4.2服务性4.2.1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译写应根据对外服务的实际需要进行。4.2.2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译写内容应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突出核心信息,避免冗余信息。采用缩写形式应符合国际惯例,避免使用生僻的词语和表达方法。4.3文明性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译写应用语文明,不应出现有损我国和他国形象或有伤民族感情的词语,也不应使用带有歧视色彩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译法,不应含有侮辱、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内容。5译写要求和方法5.1译写要求5.1.1党政机关名称的英文译写用于对外交流,不应用于机关名称标牌。5.1.2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应符合我国语言文字和地名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作为公共服务设施的台、站、港、场,以及名胜古迹、纪念地、游览地、企业事业单位等名称,根据对外交流和服务的需要,可以用英文对其含义予以解释。5.1.3公共场所中文标识在GB/T10001.1中已经规定了相应的图形符号时,应首先按照标准的规定使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使用国际通用标识符号或图标的,可不提供英文译写。5.1.4公共服务设施上的场所和机构名称应区分专名、通名、修饰或限定成分,分别使用汉语拼音和英文进行拼写或翻译。汉语拼音的使用应符合GB/T16159的规定。5.2译写方法5.2.1场所和机构名称5.2.1.1专名5.2.1.1.1专名一般使用汉语拼音拼写。如:阜外医院译作FuwaiHospital,潭柘寺译作TanzheTemple。DB11/T334—202035.2.1.1.2来源于英文的专名,直接使用原文。如:香格里拉饭店译作Shangri-LaHotel,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译作NationalOlympicSportsCenter。5.2.1.1.3有实际含义,并需要向服务对象特别说明其含义的专名,可使用英文翻译。如:故宫博物院译作PalaceMuseum。5.2.1.2通名5.2.1.2.1通名一般使用英文翻译。如:中国人民大学译作RenminUniversityofChina,华联超市译作HualianSupermarket。5.2.1.2.2通名在原文中省略的,应视情况补译。如:全聚德译作QuanjudeRestaurant。5.2.1.3修饰或限定成分5.2.1.3.1方位词方位词包括东、南、西、北、前、后、中、上、内、外,其对应的英文译法分别为East(E.),South(S.),West(W.),North(N.),Front,Back,Middle,Upper,Inner,Outer;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对应的英文译法分别为Southeast,Southwest,Northeast,Northwest。5.2.1.3.2序数词通常情况下,如需要用序数词表达,其英文写法可采用上标缩写形式,如:1st,2nd,3rd。名称中的数字不使用英文序数词形式,应直接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2号看台译作Platform2,3号收银台译作Cashier3。5.2.1.3.3冠词和介词中文标识英文译法中尽量不使用冠词和介词,如:颐和园西门译作SummerPalaceWestGate。但有些约定俗成的说法和固定用法除外,如:地坛译作TempleofEarth。5.2.1.3.4例外情况现用英文译名不符合上述规定,但已约定俗成的,可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沿用其习惯的译写方法。如:北京大学译作PekingUniversity。5.2.2公共服务信息5.2.2.1功能设施及服务信息5.2.2.1.1功能设施及服务信息的翻译应以译出设施的功能信息为主。一般“入口”以及“……入口”均译作ENTRANCE,如:“剧院入口”译作ENTRANCE即可,不必译出“剧院”;“出口”以及“……出口”均译作EXIT,如:“剧院出口”译作EXIT即可,不必译出“剧院”。5.2.2.1.2楼层译法。如:1楼/层、2楼/层、3楼/层等固定缩写为F1,F2,F3;地下1层、2层、3层固定缩写为B1,B2,B3。5.2.2.1.3电梯译作Elevator,扶梯译作Escalator,步行楼梯译作Stairs,电动步道译作MovingWalkway。5.2.2.1.4前台、服务台、接待处一般译作Reception;问询处、咨询台译作Information。5.2.2.1.5厕所、洗手间、卫生间、盥洗室译作Toilet或Re
本文标题:DB11T 334-2020 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译写规范 通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161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