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有哲理的故事【通用5篇】
1/8有哲理的故事【通用5篇】有哲理的故事【第一篇】有一位和尚在返寺途中,时近傍晚,突然雷声隆隆,天下起了雨,大雨势滂沱,看样子短时间内不会停止,“怎么办呢?”和尚四下张望,所幸不远处有一座庄园,好便能够求住一宿避避风雨。庄园很大,守门的仆人见是个和尚敲门,问明来意,冷冷地回说:“我家老爷向来和僧道无缘,你最好另作打算吧!”“雨这么大,附近又没有其它的小店人家,还是请您给个方便吧。”和尚恳求着。“我不能擅自作主,等我进去问问老爷的意思。”仆人入内请示,一会儿出来,仍然不肯答应,和尚只好请求在屋檐下暂歇一晚,结果,仆人依旧摇头拒绝。和尚无奈,便向仆人问明了庄园主人名号,然后冒着大雨,全身湿透奔回了寺庙。三年之后,庄园老爷纳了个小妾,宠爱有加。小妾想到庙里上香祈福,老爷便陪着一起出门。进了庙院老爷忽然瞥见自己的名字被写在一块显眼的长生禄位牌上,心中纳闷,找到一个正在打扫的小和尚,向他打听这是怎么回事。小和尚笑了笑说:“这是我们住持三年前写的,有天他淋着大雨回来,说有位施主和他没有善缘,所以为他写了一块长2/8生禄位。住持天天诵经,回向功德给他,希望能和那位施主解冤结、添些善缘,至于详情,我们也不是很清楚……”庄园老爷听了这番话,当下了然,心中既惭愧又不安。后来,他便成了这座寺庙虔诚供养的功德主,香火终年不绝。佛理小故事感悟:世界说小不小,说大不大,人生何处不相逢。胸襟宽大肚量能容的人,明了“大恩与大怨,人我原无两”的道理,环境与他人施与自己的一切恩怨,都能激励启发自己,恩与怨都是成就道业的助缘。相反的,心胸褊狭的人,除了求一时之快以外,积累恶缘阻绝善缘,结果只有逐渐封闭自己未来更多可能的'路向。有哲理的故事【第二篇】如何实现梦想大多数人距离他们的目标只缺少了一个正确的决定,而且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正确的决定就是下决心——对自己说:“我决定展开行动,追求目标。”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比一个决心达到目标的人更有力量。然而,在每个人下定决心之前,你必须先了解的是:首先,千万不要把如何实现梦想和梦想本身混为一谈。你的第一个决定应该非常具体、明确:我到底想要什么?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拥有什么?排除什么?追求什么?获得什么?你应该将你的决定用很简单的句子表达出来:“我想要3/8——”在空格上填上任何你真心想要的东西,或想做的事情。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有点像是一个小孩得到妈妈的同意,带着十块钱在糖果店里,自由选择任何他想到的糖果。请自由地在空格中填入你的决定,不要给自己任何限制,你惟一需要确定的是: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这就是你立刻想要、一直想要、而且非常想要的事物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么请排除所有你曾经自我设定的障碍,并且大胆直接地说:“是的,我全心全意地想要——”其次,不要猜测你的梦想。当你专注于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时,你必须先将你以前所有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放在一边,切断你的后路,从现在开始只剩下你和你的梦想,你已经不能回头了。就像你刚抓着一根摇晃的蔓藤越过山谷一样,现在的你无路可退,你已经站在山谷的另一边,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你该如何完成你的梦想。如果你将“如何”完成你的梦想,和“什么”是你的梦想混为一谈,那么你将永远一事无成。因为这个“如何”将会一直打击你,并阻碍“什么”的完成,最后你将失去尝试的勇气而不愿意再跨出下一步。如果你开始臆测你的梦想是否会实现,那么你将失去追求梦想所需要的动力。许多人都在等待一个安全的环境,他们希望等所有的绿灯都亮了以后再出门。抱持这种想法的人,一辈子也无法走出家门。4/8有哲理的故事【第三篇】一天。孔子带领着子路、子贡、颜渊等几个门生外出讲学。师生们来到海州,天空忽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大作。当地的一个老渔翁把他们领进一个山洞避雨。这山洞面对着大海,是老渔翁平常歇脚的地方。孔子觉得洞里有点闷热,便走到洞口,观看雨中的海景,看着看着,不觉诗兴大发,吟成一联: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老渔翁听了忙道:“先生,你说的不对呀!难道海浪整头整脑只有千层,沙坑不多不少正好万点?先生你数过吗?”孔子觉得老渔翁的活有几分道理,便问道:“既然不妥,怎样才合适呢?”老渔翁不慌不忙地说,“咱生在水边,长在海上,时常唱些渔歌。歌也罢,诗也罢,虽说不必真鱼真虾,字字实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传神。依我看,你那两句应当改成这样:‘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子路在一旁火了,冲着老渔翁说:“哎哎,圣人作诗,你怎能乱改!”孔子喝道:“子路!休得无礼!”老渔翁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样样都比别人高明。比方说,这鱼怎么打法,你们会吗?”一句话,把子路问了个哑口无言。5/8老渔翁瞧着子路的窘态,也不答活,飞身奔下山去,跳上渔船,撒开渔网,打起鱼来。孔子看着老渔翁熟练的打鱼动作,想着他谈海水、改诗句、议“圣人”、责子路的情形,猛然间发觉自己犯了个大错误,于是把门生招拢在一起,严肃地说:为师以前对你们讲过‘生而知之’,这句话错啦!大家要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说罢,顺口吟出小诗一首:登山望沧海,茅塞豁然开;圣贤若有错,即改莫徘徊!有哲理的故事【第四篇】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12岁那年,因家里贫困,只好离开苏北老家,跟伯父到沈阳去读书。伯父带他下火车时,指着一片繁华的市区说:“没事不要到这里来玩,这里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没处说理啊!”周恩来奇怪地问:“这是为什么?”伯父沉重地说:“中华不振啊!”周恩来一直想着伯父的话,为什么在中国土地上的这块地方,中国人却不能去?他偏要进去看个究竟。一个星期天,他约了一个好朋友,一起到租界地去了。这里确实与其他地方不同,楼房样子奇特。街上的行人中,6/8中国人很少。忽然,从前面传来喧嚷声,他俩跑过去看。在巡警局门前,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向两个穿黑制服的中国巡警哭诉,旁边还站着两个趾高气扬的洋人。他俩听了一阵就明白了,这位妇女的丈夫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巡警不但不扣住洋人,还说中国人妨碍了交通。周围的中国人都忿忿不平,心怀正义感的周恩来拉着同学上前质问巡警:“为什么不制裁洋人?”巡警气势汹汹地说:“小孩子懂什么?这是治外法权的规定!”说完走进巡警局,砰的一声把门死死关上。从租界地回来,周恩来心情很沉重,他常常站在窗前向租界地方向远远地望着,沉思着。一次,校长来给大家上课,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有的说:“为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有的说:“为父母而读书。”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当问到周恩来的时候,他清晰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震惊了,他没料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竟有这样大的志气。周恩来在沈阳读小学的三年中,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的作文曾被送到省里,作为小学生的模范作文,还被编进两本书里。15岁那年,周恩来以优异成绩考进天津南开中学。那时,伯父的生活也很困难,他就利用节假日,给学校抄写材料,挣一点钱来做饭费。生活虽清苦,但他的学习愿望却很强烈。他在课上认真听讲,课外阅读大量书籍,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他7/8的考试成绩总是全班第一。全校师生都很敬重他,说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校为了奖励他,宣布免去他的学杂费。他成为南开中学唯一的一个免费生。周恩来在青少年时期,为中华之崛起努力读书。以后,也是为了这个目标,他忘我地工作,无私地奉献了毕生精力。有哲理的故事【第五篇】从前有一位智者收了很多学生,其中有个学生向他请教:“老师,你能讲讲我的价值吗?”老师拿出一块石头,说:“你先帮我做件事,,我再告诉你人生的价值。你把这块石头拿到集市上卖,可别人无论出多少钱你都不能卖。”学生拿着石头到集市上去叫卖,有人愿意出2块钱买这块石头。这个人刚出完价,又来了一些人,大家纷纷说这块石头真光,都开始抬价,一向把石头的价抬到10元钱。学生高兴地回去和老师说:“老师,你这块石头居然能卖10块钱呢!”老师说:“你再把这块石头拿到黄金市场上去卖,别人出多少钱你都不能卖。”学生到了黄金市场,有个老者看了这块石头的成色,说里面必须是块宝贝。大家开始竞争这块石头,抬到了1万块钱的价格。学生有些动心了,兴高采烈地跑回去对老师说:“您这块石头居然能卖到1万块钱,真是想不到阿!”老师笑着说:“你把这块石头拿到珠宝市场上去卖,别人出多少钱,你都不能卖掉。”8/8学生拿着石头到了珠宝市场,刚一叫卖,就有人出到10万块价格。一眨眼的功夫,石头的价格已经升到了30万块钱。学生忍住了极大的诱惑回去了,对老师说:“想不到您还有这样一块宝贝呀!我的任务完成了,您该告诉我这块石头的价值了吧。”老师对学生说:“这块石头真的是无价之宝,它里面有名贵的玉,但你不识货,它顶多值10块钱。”人生哲理:其实,每个人都是一块玉,我们要以珠宝商看玉石一样去审视自己,有的人打磨了自己,他就成了玉,打磨得越好,他的价值就越高;有人守着自己的玉一辈子都不打磨,他一辈子就是一块不值钱的石头。这则案例启示我们,去思考人生价值的内涵,即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价值的?
本文标题:有哲理的故事【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939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