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新闻记者走出去感受(最新4篇)
新闻记者走出去感受(最新4篇)新闻记者走出去,见证世界多样性,感受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记录真实故事,传递人间温暖,拓宽视野,提升责任感,增强对社会的理解与关怀。以下是网友分享的新闻记者走出去感受相关文档,供您借鉴参考!新闻记者走出去感受【第一篇】***生时代曾是一个文体活动积极分子,好学、好动是老师和同学对我的一致评价。从没想过会进新闻行业的我,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为一名电视人,从此的我,就忙乎于镜头前后。半路出家,是否会念到“真经?五年前,从未摸过摄像机的我却要每天扛着机子跑来跑去,从没写过新闻稿件的我坐在电脑前一头雾水,不会剪辑图像的我看着几台编辑机更是眼花缭乱。作为一个县级的电视台,人手设备少,分工没有像省级台以上分得那么细。一个县台的新闻记者,既得当摄像师也要写文字稿,同时还要剪辑新闻图像。面对这么多压力,我并没有灰心,积极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半年后熟练掌握了各项采编技术,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并于2007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在日常工作中,我继续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怀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很快成长为部门的业务骨干,参与台里的重大任务报道、主题宣传,积极采写稿件上送梧州电视台和广西电视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的汗水并没有白流,参加工作以来,连续4年获得梧州电视台先进通讯员,2007年获得广西电视台先进通讯员。新闻记者这一职业,工作性质比较特殊,不像其他单位一样可以朝九晚五,工作具有不规律性,随时有任务随时出发。2006年12月29日凌晨,xx市糯。。自然村发生大面积塌陷,全村300多人需要紧急撤离,灾情就是命令,接到任务后我马上赶赴受灾地点,拍摄救灾镜头,采访受灾群众,获得了第一手新闻素材,晚上回来马不停蹄采编新闻及时在台里播出,并把镜头上传到梧州台、广西台和中央台,下班时已是晚上的十一点多。地陷期间,我连续十天呆在受灾地点,拍摄采访救灾工作和灾民安置工作,采写多篇后续报道在广西电视台播出,其中《。。自然村地陷逐渐趋缓》这篇报道获得广西电视台2007年度好新闻一等奖。2008年6月13日,xx市遭受二十年不遇的暴雨袭击,市区义昌江水位不断上涨,南北大桥附近河堤面临决堤危险,当晚xx市组织1000多干部职工和民兵连夜抢险筑堤,我和同事坚守在抗洪第一线,穿着水鞋,披着雨衣,打着手电筒,一线报道抗洪抢险工作,一直到次日早上九点多才回到单位,顾不上换掉湿衣服,马上写稿编辑,争取以最快速度把新闻在电视上播出。五年了,已记不清自己多少次半夜时分从床上爬起拿着机子往外冲,也记不清自己多少次踏着泥泞在大雨中拍摄采访,更记不清自己多少次下班回家已是万家灯火。电视宣传是个十分繁忙的工作岗位,采访任务多,双休日和节假日很少能休息,往往越是节假日宣传工作就越多,用我们当地的俗话来说是:初一朝干到年三晚,一年到头没几天是轻松的。五年来,没能和家人吃上一餐完整的年夜饭,没陪过家人去过任何地方玩。但做一行爱一行,选择这个职业,我始终无怨无悔,因为我用镜头记录了这个城市的发展足迹,因为我用图像和声音向群众传递了最新的信息,每当本台和上级台播出自己采编的新闻、看到自己名字的时候,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觉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五年来,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是工作业务知识,还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新闻工作是严谨的,容不得半点马虎,无论工作多繁重,我都会以乐观的姿态去应对,发挥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尽心尽力做好每一项工作,采写好每1篇报道,这是对职业的敬重,更是对自己的负责。在工作中,我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遵守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政治素质,努力向党组织靠拢,并于2009年7月份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唱响主旋律,吟颂改革潮,是新闻记者的历史重任。唱好本地戏,打好本地锣,是地方广播电视宣传重要的职责和永恒的主题。五年来,我在局和部门领导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联系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开展专题报道、系列报道、深度报道,全面提升广播电视宣传质量,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基层反映群众呼声,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作为xx的一员,我是幸运的。随着。。水高速公路和洛湛铁路的相继建成通车,xx作为广西陆路交通枢纽日益显现,xx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勤奋学习,开拓创新,为xx打造桂东南副中心城市鼓与呼!新闻记者走出去感受【第二篇】“坚持、坚守、坚信”,这三个词是经视卫视记者刘萍对于自己在疫情中表现的评价。不同于始终奋战一线的抗疫记者,她身处后方,哀民生之多艰,着眼于群众,记录着他们的故事。她关注着受疫情较大影响行业以及被大多数人忽略的城管群体,以独特的切入点发表了多篇有关民生的报道。迎难而上,传递信念与希望新年来临之际,疫情的爆发打乱了媒体工作者们有条不紊的安排步调。“当时我觉得还挺混乱的,大家坚持来上班就可以了。”记者刘萍如此描述道,那时纷繁复杂的信息从各处涌来,在其中找出大众们最关注的,最有价值的做出专业报道,加上时间紧任务重,记者们的任务史无前例的重大。那段时间经视卫视每天中午晚上都有直播,有时候甚至一天要跑两个地方采制新闻。“播出压力比较大,所以我们工作强度也大,心理压力也比较大”这便是刘萍最直接的感受。在这种非常时期,记者们在采访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客观物质上是没有公共交通,社区防控还要疏通。而更难克服的,无疑是心理上的压力。在被问及“有没有一些恐惧心理,担心自己会不会被感染上?”的时候,刘萍回答:“说不担心肯定是假的。每天回来一进门小孩就扑过来了,(我告诉他们)不要动,他就知道妈妈身上有病毒。”“严格注意消杀,但是在心理上其实蛮害怕。”万一感染了,那面临的将是一整家人都感染的局面。就算是再坚强的人,对于坚持着威胁到全家安全的工作,也无法做到毫不畏惧。即使任务艰巨、道路曲折,为此害怕过、崩溃过。然而新闻记者们对于本职任务有着强烈的职责意识与担当。我们时常看到,在记者采访到一些医生、医疗队的队员时,采访对象都会哭,眼泪绷不住的要流出来。而面对镜头的记者们,永远是沉着稳重,微笑地向大众传递着战胜疫情的信念与希望。在私下里,媒体工作者们团结一心,互相支撑,从而克服了压力。正如刘萍所述“人总是会有那种精神劲儿的。有那么多同行,还冲锋在最危险的红区里面,你有什么好害怕的?对,可能都是互相鼓舞那种精神力量,然后科学防护。”因此,她始终坚持着以一双慧眼捕捉民生焦点。被安排到城管环卫线做报道,刘萍以自己的镜头忠实记录下了他们是如何工作、如何固守岗位来做整个城市消杀的。一系列关于城管的报道就此产生。战“疫”大城之管说起城管,此次疫情防控刷新了不少武汉人的印象,因为他们多了许多新身份:“摆渡人”、“保障员”、“速递员”、“服务员”等等。除了刘萍等记者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之外,这些默默无闻的城管环卫们,作为普通的小人物也是恪尽职守,为城市的整治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武汉封城期间,进出城都是不被允许的。“守城人”叶梅陵每日在北湖收费站把守武汉进出城通道,给刘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里环境非常恶劣,严寒刺骨。有一次下了一场大雪,“大风把一个很大的广告牌直接刮倒了,他们衣服也全部都结了冰,整个人都硬邦邦的。”回忆起那时的情景,城管们不屈于冰雪的样子仍历历在目。即使如此他们依旧如松一般坚守着,只因他们心中始终知道,如果这一道墙不能守住的话,那么武汉城内的管控工作,所有成果可能都将付诸东流。另外,还有一些环卫工人进入方舱医院之后,担起了“掏粪工”的工作。作为环卫公司吸污队队长的黄洪卫带领队员们把舱内换下的生活污水和废水全部吸走转移,甚至包括厕所洗手间的水,都要单独隔离出来。刘萍提及到一个环卫工人每天都要去抽方舱病人的生活污水,会跟那些病人近距离、零距离的接触,非常危险。“他是个男的,在方舱医院做这份工作。他老婆在协和医院重症监护室里面做环卫,他姑娘也是环卫系统的后勤。”见过太多一人抗疫在外,全家为之担心的事,而像这样一家三口齐上阵,共同护卫武汉这所城市,这样的英雄家庭令人动容。说到做城管系列专题报道的初心,刘萍告诉我们这不仅是出于现实需要,也是为了在心理上安抚民众,向大家传递在这个城市还是有那么多卫士在坚守着,消灭城市的病毒,以此传播社会正能量。而正是有了这些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筑起抗疫长城的人民英雄,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才得以拨云见日。淬火历练,迎接新的挑战疫情来势汹汹,每日奔忙在前线的记者们出于责任,绝不躲在安全的地方作壁上观,他们与医护人员、感染人员近距离接触,即使做好防护也难免百密一疏。当时有跑医疗线的同事已经感染了,“但他回去休息就居家隔离,还是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多医疗线上的线索,也是蛮值得我们敬重的”,谈及这位敬业的同事,刘萍由衷地赞叹着。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疫情期间刘萍一直关注着同行们的表现,这样也能为自己的工作能够提供一些思路与指导。对于那些敢于通过自己的报道以及一些巧妙的方式,把更多的真相呈现给大家的这些记者,她认为很值得尊敬。疫情期间的报道对记者而言是一种挑战,而在经历了此等艰辛之后必然会有所收获。刘萍是去年才从编辑岗转到一线记者的。并且在她来到经视直播之后,很快就经历军运会,今年又迎头赶上了疫情。刘萍感慨道“我觉得真的好像是对我的历练一样。”疫情期间经常不能和采访对象面对面,采访对象特别忙,转视频采访要沟通和翻录等等问题接踵而至,但她坚信着这些历练在带来压力的同时也是一种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机遇。对于自己日后的工作,除了精神方面、新闻理想方面的感召,她坦言“我觉得还是要往专业型记者方向去发展。你一个人必须得一专多能,要有非常强的业务能力。”疫情下的媒体工作者,无论是在一线还是后方,他们都不曾退缩,迎难而上。这份坚持、坚信、坚守,是他们的初心与担当。他们锋芒执笔,以镜头记录、娓娓道来着疫情期间、疫情过后的人和事。让我们在此致敬这些用事实反馈民生,用汗水浸润职业辉煌的媒体工作者们!新闻记者走出去感受【第三篇】32个10万+、2万余稿件、6亿点击量……从春日到盛夏,从秋去到冬来,2020年也正式进入倒计时。回首过往,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庚子新春,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步伐……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我市党媒主阵地,在全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期间,泰安日报社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旗下六位一体融媒体矩阵优势,重点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工作攻坚、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复工复产、经济社会秩序恢复等宣传报道,把共克时艰、战胜疫情的信心传递给全市人民,为全市上下众志成城防控疫情提供有力舆论支持,为奋力开创泰安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激发强大精神力量。最泰安全媒体记者张振男和泰安首批援湖北医疗队员在一起。100多名记者编辑不分昼夜奋战一线,解民惑2020年1月23日,农历腊月廿九,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还不太明朗的时候,在大家还沉浸在要备年货享团圆的时候,泰安市委召开常委会首次部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泰安日报社根据全市安排,积极研判快速反应,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报道小组,24小时待命。1月25日大年初一,随着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的升级,泰安日报社通知所有记者编辑取消休假,立即投入到疫情防控宣传报道中。100多名记者编辑迅速返岗,投入到一线采访报道中,完成了一系列急难险重的报道任务。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泰安日报社先后发布《战疫报道党员先行倡议书》和《全媒体中心宣言书——记者编辑的职责就是坚守》,全媒体中心中央厨房设立共产党员岗,号召党员媒体人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1月25日大年初一,山东省于当日集结135名医护人员紧急驰援武汉,我市8名医护人员在列。为第一时间了解泰安首批援湖北医疗队员情况、全程记录8名泰安医务工作者出征详情,社会新闻部主任、党员记者张振男在接到采访指令后,仅用15分钟赶到送行现场,并随队去往济南遥墙机场,进行实时信息播报,采访结束赶回泰安时已是凌晨。微信公号负责人、党员编辑聂艳艳每天早晨6
本文标题:新闻记者走出去感受(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994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