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企业层循环经济和精益生产的耦合性分析
企业层循环经济和精益生产的耦合性分析作者:李健,陆新玉,LIJian,LUXin-yu作者单位: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191刊名: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OFANHUI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年,卷(期):2009,26(3)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15条)1.李慧明.左晓利源于循环高于循环的循环经济深入发展研究2008(01)2.诸大建.钱斌华循环经济的C模式及保障体系研究[期刊论文]-铜业工程2006(01)3.钱易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2)4.周宏春以循环经济的思路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期刊论文]-管理学报2008(05)5.齐二石精益生产提高竞争力2008(19)6.门天安弘.丁立言新丰田生产方式20067.大野耐一.李长信丰田生产方式19798.DavidTaylor.DavidBrunt.丁立言生产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精益方法20049.彼德·圣吉.郭进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199810.黄和平.毕军.张炳物质流分析研究述评[期刊论文]-生态学报2007(01)11.于敬磊.鞠美庭.刘伟物质流分析研究概述200612.李慧明.王军锋加强物质流分析和调控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期刊论文]-经济纵横2006(02)13.迈克鲁斯.约翰舒克.杜宏生.单金秀价值流图析199914.杰弗里莱克.李芳龄丰田汽车案例: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200415.门天安弘.李伟.李晴丰田巨额利润的秘密2005相似文献(7条)1.学位论文王杨基于精益理论的制造/再制造混合系统库存控制研究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切实承担起对产品回收再利用的责任,试图将再制造过程纳入到原有供应链管理中。然而回收产品不确定性大、制造/再制造混合系统下库存结构的双源性特征成为企业实施再制造的首要难题,故研究制造/再制造混合系统的库存控制方法具有启发性的现实意义。精益生产追求产品的稳定性从而消灭一切库存,因此,将精益理论与制造/再制造混合系统库存问题结合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工作如下:br 第1章在综述精益生产、再制造相关理论及库存控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意义。br 第2章分析制造/再制造混合系统流程及精益生产管理思想,提出精益思想对制造/再制造混合系统产生的积极作用,强调精益工具对再制造逆向物流过程的优化。br 第3章在分析制造/再制造混合系统的库存结构及特点的基础上,探讨精益生产环境下实施库存管理的特殊性,从源头控制和实时控制两方面提出精益环境下制造/再制造混合系统库存控制策略。br 第4章利用已提出的精益策略对混合系统的传统库存控制模型进行改进,根据精益再制造设计、双源拉动式库存补充思想,考虑回收和需求的不确定性,提出制造/再制造混合系统的精益库存控制模型。br 第5章将制造/再制造混合系统精益库存控制模型应用于某发动机再制造案例中,分别在确定和不确定条件下运用Delphi软件进行仿真,并与混合系统中传统库存控制模型求解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证实采用精益思想对混合系统库存控制进行改进的有效性。br 第6章总结并展望。2.期刊论文邓蕾.王旭循环经济模式下新型集成化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5)基于循环经济背景,提出在绿色供应链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和价值链管理基础上,集成精益化生产和敏捷制造,构建新型的集成化绿色供应链体系,最后结合实例探讨了集成化绿色供应链在企业运营中的可实施性.3.期刊论文骆瑞环.张增强.LuoRuihuan.ZhangZengqiang河北省重化工业科学发展对策探析-经济与管理2010,24(9)重化工业的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和阶段的重要引擎.重化工业在实行科学化运营、高新科技投入、循环经济以及精益生产方式下同样可以实现高产出、低耗能、低污染或无污染.4.会议论文王志远深入推行循环经济持续提高企业竞争力2007本文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管理角度出发,对深入推行循环经济,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出了见解.文章分别从精益生产、营造宣传氛围推动全员改善、坚持自主创新、完善评价体系和落实循环经济相结合来阐述推行循环经济,提高企业竞争力.5.学位论文张则强基于仿生的数字物流平衡问题理论与应用研究2006在当前快速变革的时代,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日益提高的客户需求、国际化、生态环境因素,对物流要求的提高,传统物流发展模式难以适应新经济发展要求,促成了对物流新模式的探索。分别对宏观角度的社会物流和微观角度的企业生产物流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研究物流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数字物流的概念,比较数字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辨识虚拟物流、智能物流、信息化物流等数字物流的内涵。研究数字物流的信息化特征、主要信息特点、以及关键信息问题。2)对制造业物流关键的装配线平衡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基本蚁群算法的基础上,针对其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带信息素总合规则结点模式的蚁群智能优化算法。在该算法中,结合问题具体特点,给出了蚂蚁分配方案的生成策略。通过在任务和任务分配序列的位置之间释放信息素,采用了信息素总合规则以进行更有效的信息素累积,考虑了局部信息素更新和全局信息素更新。为提高搜索效率,以综合考虑装配任务作业时闻和后续任务数的分级位置权重作为蚁群算法的启发式信息。最后通过对大量的测试问题集的验证,说明了算法的有效性。3)研究了混合型装配线平衡问题的智能蚁群优化算法。较之单一型装配线平衡问题,混合品种装配线平衡问题由于多种优先顺序关系更为复杂化。为有效解决混合品种装配线平衡问题,建立了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带信息素总合规则的混合搜索机制的蚁群算法,构造综合考虑利用、探索和随机搜索的混合搜索机制。在该算法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解质量评价函数来替代基于工作站数的目标函数,增加了对信息素累积的区分度。实例验证说明了算法的有效性。4)通过模仿社会性昆虫的生活习性,研究了生产物流智能平衡问题斗链组织方式,论述了斗链组织方式的定义与特征,将斗链组织方式与精益方式在零库存和高效化目标、高柔性和快速响应能力、无缺陷和高可靠性目标等方面作了对比,得出了斗链组织方式是一种精益生产方式。并探讨了斗链生产线的应用,总结了斗链组织方式是一种高效而又便于管理的自组织作业模式。5)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等三个角度分析了数字物流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得出了数字物流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观。分析了循环经济价值增值的原因,从而得出了物流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从超循环理论角度分析了物流对循环经济在企业层面、区域层面和社会层面等三个层次循环的支持,并给出了促进循环经济超循环结构形成的相关建议。最后本文讨论了今后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本论文工作得到了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04JY029-058—1)和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生创新基金(2003.12)资助。6.会议论文杨景.胡善华.喻正龙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发展初探2007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多年的经营发展中,把循环经济原理和资源节约型制造技术融入精益生产和节约型企业的推进工作中去,充分运用循环经济的思想来丰富和创新推进的内容,通过消除浪费、降低成本、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具体项目和措施,推动循环经济深入运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原则,将循环经济思想延伸到设计、采购、投资等环节,形成了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效果显著.7.学位论文刘建兆钢铁烧结厂精益六西格玛设计与创新实践2006在2005年,我国钢铁行业产钢3.5亿吨,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产量的1/3,但是吨钢综合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日本的30倍。其中深层次的原因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中国钢铁行业的粗放管理,资源浪费现象比较普遍且程度严重,不符合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改变中国钢铁行业这一落后现状的最优途径是:将精益生产(LP)与六西格玛(6σ)管理模式整合为精益六西格玛(6σ'+)。宝钢在国内首家花费9000万元从日本新日铁引进6σ'+方式,当年试点厂矿吨钢成本下降500元,经过推算,如果在钢铁全行业建立精益六西格玛(6σ'+)模式,全国直接年效益将是1725亿元,超过江西省2003年财政收入(1682亿元)。所以说钢铁企业推行6σ'+模式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但是国内钢铁企业推行6σ'+模式是很困难的,成功的只有宝钢,其中的关键困难点是6σ'+的管理统计基础过于薄弱,或者说统计文化没有在企业管理中得到重视,因此利用数量化技术工具设计出中国特色的6σ'+模式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烧结厂作为钢铁行业头道关键工序,能耗占整个生产线的40%,因此以其作为本文的实证研究对象有很大的经济社会价值。这篇论文从系统学的角度,充分将动态的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手段与静态的管理体系ISO9000、ISO14000、OHSMS18001、5S、TQC、TQM进行了有效整合,并利用量化计技术对烧结厂进行6σ'+设计和创新实践。在研究中与马钢第二烧结厂取得充分合作,经过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文链接:授权使用:重庆大学(cqdx),授权号:0f48b05f-0c7f-45d4-96fc-9e6c017fefa8下载时间:2011年1月15日
本文标题:企业层循环经济和精益生产的耦合性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06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