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在2024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4篇
1/20在2024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4篇在2022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4篇)目录踔厉奋发启新程,同舟共济向未来--大学校长在2022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胸怀大义,手握未来--在2022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在不确定性中成长--在2022年金融学院毕业庆典上的讲话山有待自强不息--在2022年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踔厉奋发启新程,同舟共济向未来--大学校长在2022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亲友们:大家好!盛夏的*,骊歌声起,青春飞扬。2022届的同学们,在特殊的环境下,圆满完成学业,迎来毕业盛典。在此,我谨代表学校,代表*书记,向全校4425位本科毕业生、5297位硕士毕业生、1022位博士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哺育陪伴你们成长的父母、师长致以诚挚的敬意!3月以来,今年毕业的同学们度过了极不平凡的最后一个学期。广大教职员工和同学们一道,与新冠肺炎疫情进行顽强斗争,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终于遏制住了病毒在校园的传播,用积极的行动共同守护了校园的安全底线,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作出了应有贡献,使同舟共济的校训在抗疫历程中熠熠生辉。在此,我代表方书记、代表学校向在这次抗疫斗争中做出无私奉献的广大师生、医务工作者、后勤员工、校园卫士们表示崇高敬意和诚挚感谢!衷心感谢同学们的主动担当和倾情奉献,你们用智慧和汗水共筑校园防疫长城,用抗疫的合格答卷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样的精神和境界、勇气和力量,见证了115年校史积淀下,新时代*文化绽放的绚丽光彩。*天下、崇尚科学、创新引领、追求卓越,学校事业的每一项发展和进步,铸就了同学们厚重的情怀与沉稳的自信;同学们的每一次奋进与成长,汇聚成了学校温暖的记忆与深刻的年轮。持续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破解卡脖子难题,学校的发展日新月异;国立柱下表达强国有我的决心、投身志愿服务捧上抗疫有我的爱心、原创一曲《我相信》唱出的是临危不惧的信心、制作临时电子核酸码展现的是充满智慧的玲珑之心,同学们的茁壮成长与学校的稳步前行相映成辉。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使每一个*人都将更加从容地面对未来和挑战。同学们,这一季的再见有些突然,来不及拍下毕业照,来不及郑重告别,未来的接力赛已跃然眼前。不要质疑我是否真的已经毕业,不要遗憾告别了学生时代,校园生活的所有3/20经历都是我们人生重要的积累与财富,要善于在顺境中执着追求、在逆境中坚守信念,要善于把艰难当作磨砺、把压力化为动力,要善于在充满挑战的世界中扛起责任、奋力奔跑。还记得在2018年的开学典礼上(那也是我到*工作后参加的第一个开学典礼),我曾对大家提出希望:在变化的世界中坚守理想、情怀与责任。变化是世界的本质,不确定是生活的常态,如何在变化的世界中寻找确定的自己,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今天,同学们即将奔赴新的征程、迎接新的挑战,我有以下几点,与大家共勉:一是,要心怀国之大者,用坚定和执着守护理想。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青年是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栋梁,是引领未来中国发展的专业精英,要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国之大者,把个人追求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才能行稳致远;要练就过硬本领,勇挑时代重担,把脚踏实地和执着坚守紧密结合,才能经受考验。人生多关卡,担大任者,唯有百折不挠、心无旁骛,才能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全国道德模范汪品先院士,86岁高龄,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在潜心治学的同时,投身科普,入驻抖音、B站,为我们的星辰大海而步履不息。数学科学学院本科毕业生张镪从军服役期间多次受到嘉奖,退伍后不仅学习成绩位列专业第一,斩获中国高校SAS数据分析大赛全国亚军等奖项,还投身数学外卖志愿服务队,义务为数学学习困难的同学指点迷津。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18级化学工程与工艺班,全体同学自入学起明确目标、相互鼓励,实现全员保研。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硕士毕业生王鸿雁,秉持初心、执着求索,投身航天事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毕业生郑雪莹,专注科研锲而不舍,在能源清洁化领域取得突出成果......在他们眼里,国之大者是利民为本的科普,是投笔从戎的保家卫国,是扎扎实实的研究与探索。请你们相信,心中有理想,脚下就会有力量,你的每一个坚定和执着,都将汇聚成国家前行的底气。越过山丘跨过河流,你的每一次努力都会拉近与梦想的距离,你的每一次跨越都将是成长路上的美丽蜕变。二是,要牢记行之要者,在坚韧不拔中踔厉奋发。*青年要争做攻坚克难的时代先锋,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民族脊梁。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我们带来大有可为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用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为创造奇迹铺路架桥。世事多磨难,担大任者,须知行之要务,才能在正身直行中杜渐防萌、在坚韧不拔中踔厉奋发。一代又一代的接续奋斗,铸就了*人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情怀。今年的毕业生中,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博士毕业生熊明亮,研发红外隔空充电装置,实现远距离移动无线充电,破解智慧物联的供电难题。设计创意学院博士毕业生金小能,设计赋能智能制造,作品揽括德国红点奖至尊奖等在内的工业设计国际三大奖。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李博文,5/20录制了世界上首个无人机黑夜追踪数据集。来自非洲贝宁的本科毕业生罗克,热爱并积极传播中华文化,将继续深造,立志成为一名世界一流的建筑师。来自内蒙古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毕业生阿毕亚斯,将满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投身新能源产业,扎根边疆艰苦奋斗。助力乡村振兴实践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本科毕业生李思颖,8项设计作品在国家级竞赛中获奖。还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毕业生杨旭、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硕士毕业生李新、汽车学院本科毕业生何彦池等获得扬帆奖。百余位2022届毕业生成为选调生,奔赴基层......奋斗,是新时代的行之要者,奋斗者的姿态,是青春最好的模样,是时代最美的景象。新时代的*青年要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用青春的力量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浪潮。希望哪里有困难,哪里就会有*青年奋战的身影。请你们相信,你们的每一次坚毅与挺身而出,都将化作民族复兴赛道上奋勇争先的光芒。三是,要不忘心之所向,在慎思笃行中追求卓越。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青年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在各自的岗位上展示时代新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要以殷殷爱国之情、拳拳赤子之心,将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理想融入强国梦想,以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去奋力开拓创新。时代永向前,担大任者,须不忘心之所向,才能在克服困难中超越自我,在慎思笃行中追求卓越。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是*人不灭的情怀。法学院硕士毕业生李芸舟在志愿服务中留下青春足迹,带领*青年连续三年服务保障进博会等大型活动,并主动服务于疫情防控一线,获评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刘佳琦带队摘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唯一最高奖,捧获高教社杯。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本科毕业生*,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所递交的00后人民建议备受关注。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生郭磊,组建红色济译团队,构建中国红色文化翻译术语库,形成20万余字红色百科词条。土木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聚焦绿色建筑投资风险量化评估,跨界保研至北京大学商学院。医学院本科毕业生*,主动向同学公开自己的33门课程笔记,*出品的学习秘笈,好评如潮、人人传阅,保送直博的路上洒满了他与同学们互助同行的暖阳,那也是一片充满善意的*。时代向前、青年向上。有民族复兴的责任在肩,有丰厚积养的学识在胸,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在怀,请你们相信,你已经拥有了战胜前行路上一切艰难困苦的力量源泉,你的每一次奔跑与超越,都将谱写出现代化强国征程中激昂的乐章。同学们,今日拨穗正冠,明日奋楫扬帆。希望你们秉*之魂、承凌云之志、做擎天之柱、成济世之才,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疫情虽无情,母校有牵挂。最后,我再一次向无法现场参加典礼的2022届毕业生发出诚挚的邀请:母校欢迎你们返校7/20参加未来任意一年线下举行的毕业典礼;其他时间如果你们回母校,也可以通过学院预约,方书记和我愿意穿上学位服与你们一起合影留念,补上我们的毕业照。*永远是你们温暖的家!祝大家毕业快乐、前程似锦!胸怀大义,手握未来--在2022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今天,我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毕业典礼。我代表学校向顺利完成研究生阶段学业、即将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悉心培育你们的导师、关心支持你们的亲友和所有为你们付出辛劳的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这个特殊的毕业季,北京疫情持续反复,打乱了大家正常的毕业节奏。学位论文答辩会无法在线下举办时,你们就在线上接受答辩委员会的质询;社会面疫情散发影响了与用人单位见面时,你们就参加元宇宙招聘双选会;不能毕业聚餐时,你们就把散伙饭变成了东操的集体夜跑和紫操的桌游。在完成毕业流程各环节任务的同时,你们也身体力行参与到疫情防控清华园保卫战中,留下了一张张穿着防护服的别样毕业照。马上就要离开学校了,有些同学下一步的住宿、交通等问题还没有最后落实,一部分同学只能在线上参加毕业典礼。这种情况下,同学们难免会对未来有更多不确定性的感受。回想我自己二十多年前博士毕业时,面对不同的就业选择,心中也有过不安和迷茫。最终,我遵从内心的学术志趣,选择做一名青椒,延续博士论文研究,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但是,学术研究能否取得突破是有不确定性的,我也做好了坐十年冷板凳的准备。我体会,不确定性并不只是在我们作选择的时候才出现,不确定性会伴随我们一生。我们所认为的确定性其背后有着各种不确定性,反之,我们所认为的不确定性其背后一定也有着某种确定性。我们可以从三个视角来分析思考。首先,从个体自身来看,人生轨迹虽千回百转,但初心使命不能变,要胸怀大义。人生的道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每一次关键选择都可能导致不同的人生转向。当选项太多、选择太难的时候,靠什么厘清自己的心绪、明确选择的优先级?靠的是内心的价值坚守。回望一百多年前的旧中国,在那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凄风苦雨中,连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都晦暗不明,个人更难以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但有一群心怀理想的年轻人,以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的刚毅执着,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人生篇章。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面对风雨如磐的斗争形势和各式各样的主义,最终坚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他坚信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与早期共产党人一道把马克思主义的火种播撒在神州大地上,唤起了民族的觉醒。李大钊所坚信的就是大义,这是因为它揭示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规律。看似具有不确定性的社会现实问9/20题,在这一规律那里得到统一,从而就显现出确定性。人民,也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胸怀这样的大义去考察和改造中国的社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同学们,当今世界正处于动荡变革期,希望你们铸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人民至上,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不为名利所惑、不为私欲所蔽、不为艰难所阻,胸怀大义,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第二,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人生角色虽千变万化,但责任在先不能变,要勇于担当。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为人处世责任在先。当你们进入新的工作单位,先不要期待能够获得什么,而要先问问自己应该承担什么。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医学院张林琦教授决定组建疫苗与抗体药物研发攻关团队,他的博士生李明茜同学第一个报名,成为团队的第一位正式成员。正月初八,她就赶回学校,和团队里的老师同学夜以继日加快研发,一刻也不敢停歇。目前,她所参与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她说,每株疫苗都是一颗小小的种子,终有一天会成长为守护生命健康的战士。我知道,你们中的很多同学都像李明茜一样,在抗疫科研攻关和疫情防控工作中冲在一线,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更为你们在危急关头的勇敢逆行点赞!同学们,清华人必须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无论身处哪个
本文标题:在2024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156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