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上海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最新
上海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与一流城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有效服务市民终身发展,显著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级和水平,依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回顾与环境形势(一)“十三五”发展回顾“十三五”时期,上海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强化教育市级统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在一系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要突破,率先达成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主要指标,为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育人探索实现新突破。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圈三全十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以大中小幼一体化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发展,课程思政和学科德育改革在全国推广。深化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完善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机制,探索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学生艺术素养评价机制,系统开展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大中小学衔接开展劳动主题活动,将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初步构建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共建机制。2.教育公平迈上新台阶。各级各类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建立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五项标准”全面落实,实施百所初中强校工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覆盖75%以上义务教育学校。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布点覆盖每个街镇,义务教育阶段配备特殊资源教室的普通教育学校增加157所。基本形成市、区、街镇、学校四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3.教育质量得到新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教师参加国际教育质量测评情况优良。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取得新进展,“基础+选择”的课程教学体系普遍建立。国家“双一流”建设深入落实,高峰高原学科和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全面实施,一流本科、一流研究生和一流专科高职教育引领计划全面启动。职业院校师生在世界技能大赛摘金夺银,助力上海获得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举办权。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涌现出一批教书育人先进典型。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职能体系初步形成,“一网三中心两平台”基础环境初步构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中心“教师教育中心”落地上海,上海数学教材等基础教育优秀教材走向世界。4.综合改革释放新活力。出台实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高等学校学科发展与优化布局等“三大规划”,形成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政策体系,推进分类评价、人事薪酬、经费投入、人才培养、合作交流等改革,市级教育统筹更加有力。平稳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改革,启动新一轮中考改革,率先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推进专科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深化高校分类管理改革,实施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5.服务贡献开辟新格局。上海高校获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数量占全国高校获奖数逾10%、占全市获奖数逾60%,在若干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大科学装置建设、技术转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成果的主要贡献者。终身教育体系日益完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6年,为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上海教育改革成果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长三角一体化教育协同发展不断深化,以援疆、援藏为重点深化教育对口合作交流,为决胜脱贫攻坚贡献力量。表1“十三五”时期上海市教育事业发展情况项目名称2015年2020年学前教育幼儿在园人数(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53.5999.057.1599.0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万人)义务教育毛入学率(%)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121.1099.999.385.5132.9199.999.896.6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26.1515.8210.3398.025.6316.648.9999.0高等教育在校生(万人)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万人)本科生(万人)专科生(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成人本专科在校生(万人)92.1513.8336.7214.4427.16103.1521.5940.0014.0727.49项目名称2015年2020年继续教育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万人次)534495.4人力资源开发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人)每十万人口在校研究生数(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381557311.834.0426489712.646.4教育财政投入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亿元)826.41184.4与此同时,上海教育发展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不能完全适应人口变化新趋势,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人才培养规模、结构、质量与一流城市建设不够匹配,教育服务科技创新、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能力亟待增强;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尚未深入落实,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有待进一步形成;吸引最优秀人才从教的制度保障有待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需要继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有待强化,全社会参与育人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新技术应用于教育亟需加速推进,教育投入与保障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评价体系不够科学,教育治理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健全。(二)“十四五”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上海在新起点上全面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五年。新的环境和形势,对增强上海教育服务能力和贡献水平、发挥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先试作用提出了时代新要求。1.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要求教育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对高质量教育的期待更加迫切,更加追求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人文化的学习环境、更有温度的教育服务和泛在灵活的学习体验,促进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重要性在新发展阶段更为凸显。上海必须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和水平,增强优质教育供给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2.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的紧迫态势,要求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级显著增强。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正进入实现重大突破的窗口期,基础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对高校支撑创新策源、促进技术进步的需要更为迫切。上海教育要主动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变化,加快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升创新策源能力。3.人口发展的变化趋势,要求教育资源配置超前谋划主动适应。上海城市人口规模总量大,各学龄段人口规模持续增加,学龄人口区域分布呈现较大差异;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攀升,老年教育供给压力较大;就业人口与外来人口保持较大规模,从业人员对学历提升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提出多样化需求。上海教育需要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优化终身学习服务供给。4.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教育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融合。上海正主动服务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任务,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上海教育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强化开放能级提升,加强国际学术和人文交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同时引领长三角一体化教育协同发展,加快形成教育开放融合发展新局面。5.新技术的广泛加速应用,要求教育发展模式实现创新变革。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向各领域全面渗入,极大改变了传统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迫切要求对教育评价模式、传统教育边界、教学组织形式、知识获取方式、教师角色定位等进行深刻变革。上海教育要主动捕捉和融入技术变革新机遇,加快推进教育观念更新、模式变革和体系完善,积极适应未来教育发展新趋势。二、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站在“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高度,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更加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加强学生综合素养和把握未来的能力,构筑新阶段上海教育发展新战略优势,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提高教育社会服务能级和贡献水平,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创新引领。(二)基本思路1.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推动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构建公平、优质、便捷、多样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升学生把握未来能力,助力每一名学习者拥有出彩机会、享有品质生活、成就幸福人生。2.坚持教育评价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推进教育领域“破五唯”,引领和促进教育各领域、各环节、各要素深化改革、提质增效,激活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力。3.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一流城市孕育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强化教育培养高端人才和促进人力资源储备功能,强化教育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支撑作用,更好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4.坚持构筑上海教育发展新战略优势。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继续当好教育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用好教育综合改革先发优势,率先形成超大城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形成一流教育服务供给能力,探索全球范围吸引汇聚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机制,构建教育精细化治理体系。(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教育现代化全面深入推进,实现上海教育更加包容、更具活力、更大开放、更高品质发展,高质量教育体系总体建成,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接近全球城市先进水平。——服务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体系日趋完善。以学生为中心,形成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育人体系,学生综合素养和关键能力显著增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传统教育与新教育业态相互融合,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实现更高水平均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持续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区域、校际差异进一步缩小。家庭经济困难群体资助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特殊群体学生接受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来沪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更加完善。——优质教育服务供给丰富扩大。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多元包容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更加有力。涌现一批示范性学区集团和新优质特色学校,探索建设若干所适应新理念、应用新技术的“未来学校”。若干所高校和更多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建成一批特色鲜明、产教深度融合的职业院校和学科专业品牌。智能化教育服务供给体系初步形成,学习者终身学习、个性化教育需求得到较好满足。——服务社会发展能力彰显提升。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显著增强。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水平、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水平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次、专业、类型等方面结构进一步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更为契合。高校创新策源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显著提升,新增若干国家级科研平台或基地,建成若干高水平、国际化学术高地和高端智库,聚集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实现一批重大成果转化。——教育影响辐射能力稳步增强。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交流合作平台和重大项目,引进和设立实体性、专业性国际组织与合作基地。来沪留学生质量提升、结构优化,上海继续成为展现中国教育高
本文标题:上海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最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48490 .html